帳號:guest(18.117.158.21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楊秋梅
作者(英文):Chiu-Mei Yang
論文名稱:一所幼兒園促進運動遊戲之探究
論文名稱(英文):An Explorative Study on Promoting Physical Play in A Preschool
指導教授:高傳正
指導教授(英文):Chuan-Cheng Kao
口試委員:施淑娟
陳慧華
口試委員(英文):Shu-juan Shi
Hui-Hua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
學號:69785011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1
關鍵詞:幼兒運動遊戲自主學習
關鍵詞(英文):childrenPhysical Playchildren, Physical Play, Agent Learning,Agent Learn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7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園教師以運動遊戲的課程、促進幼兒學習的效益。參考台芬研習的觀察資料,並組織教師同儕社群,針對一所幼兒園規劃發展性行動方案,以運動遊戲的活動,形塑幼兒自主學習的歷程。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的建議。本研究之結論︰
一、有關運動遊戲對幼兒學習產生的效益︰促進身體的動作能力發展,心理的認知思考發展、以及社會參與互動發展。
二、有關運動遊戲的活動,形塑幼兒自主的學習歷程︰
1.走出教室,身體(律動)模仿、暖身操活動。
2.分組活動、選擇並討論使用遊戲器材。
3.自主分組、討論遊戲規則和執行。
三、促進運動遊戲課程的策略︰
1.充足的活動時間,可以促進幼兒運動遊戲的學習效益。
2.師生同遊方式、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3.建構幼兒、教師的學習社群,相互協同、合作與溝通,可以促成幼兒自主的學習。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benefits of preschool teachers' physical play and the benefits of early childhood learning. Refer to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Taiwan-Finland study, the organization participated in the teacher's peer community, and planned a development action plan for the preschool, and used the activities of physical play to shape the process of children's agent learning.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First, the benefits of physical play for children's learning: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movements,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Second, the activities related to physical play, shap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children's agent.
1. Go out of the classroom, body ( music activity) imitation, warm-up exercises.
2. Group activities, select and discuss the use of fun physical equipment.
3.Agent grouping, discussion of play rules and execution.
Third, the strategy to promote physical play courses.
1. Adequate activity time can promote the learning benefits of children's physical play.
2.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achieve the same meaning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3. Constructing a learning community for young children and teachers, and collaborating, cooperat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can promote young children.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幼兒運動遊戲的意涵............................................................9
第二節 運動遊戲的學習效益與相關研究......................................13
第三節 運動遊戲課程內容~台芬幼兒園之比較..........................1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2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2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27
第三節 運動遊戲實施與流程......................................................... 30
第四節 資料蒐集、處理與分析..................................................... 33
第五節 研究倫理...................................................................... 37

第四章 運動遊戲課程之歷程與分析................................................. 39
第一節 運動遊戲實施歷程……......................................................39
第二節 教師專業之成長........................................................... 57
第三節 影響幼兒自主學習之因素..................................................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5
第一節 結論......................................................................65
第二節 建議......................................................................70
參考文獻.........................................................................73
中文部分..........................................................................73
英文部分..........................................................................77


壹、中文部分
王健次 (1981)。如何實施幼兒體育課程。臺北市︰歐語出版社。
水心蓓(2003)。從動作教育的觀點論幼兒運動遊戲的教學編排與創新。國立台
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53-272。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台北︰五南。
江裕真(譯)(2012)。現在就開始芬蘭式教育(原作者藤田裡佳子)。台中市;
晨星。
李素梅(2008)。論幼稚園遊戲課程的基本理論問題。學前教育,25(36),6-9。
李聖戚、林佳菁、李謀監(2012)。幼兒運動遊戲對於身心發展之探討。幼兒運
動遊戲年刊,6,226-231。
沈連魁(2003)。幼兒運動遊戲課程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大專體育,65,19-25。
沈連魁(2007)。幼兒體能教師教學信念及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
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尚憶薇(2004)。探討學齡前兒童體育活動課程設計之概念。大專體育,74,
22-25。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40(1) 35-54。
吳盈慧(2004)。幼稚園戶外遊戲場現況調查~以嘉義市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
兒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Patten, M. Q著。台北:桂冠。
周新富(2007)。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五南。
呂翠夏(1996)。幼兒遊戲與教學。載於黃正傑(主編),幼兒教學法(頁93-112
)。台北市:師大書院。
杜光玉(2005)。幼兒成長特徵與運動遊戲教學。大專體育,78,12-17。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
林風南(1990)。幼兒體能與遊戲。台北,五南。
林風南(2010)。幼兒體能與遊戲。台北,五南。
林清江、蔡清田(1999)。國民教育階段學校課程發展之共同原則。師大校友,
295,4-10。
林春生、邱金松、賴和海、林曼蕙譯(1981),幼兒體育理論與實際。台北︰幼
獅文化。
林寶山(譯)(1989)。民主主義與教育(原作者︰J. Dewey)。臺北市︰五南。
林晉榮(2004)。從動作發展看幼兒運動遊戲設計。學校體育月刊,80,49-80。
許義雄(譯)(2001)兒童發展與身體教育。臺北巿: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
司。
洪毓英(譯)(2000)。幼教綠皮書—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專業幼教(原作者
Bredekamp,S.和Copple,C.)。新竹︰和英。
香港協康會(2018)。培養孩子的運動智能,取自
http://www2.heephong.org/webprod/cht/child-development-and-training
physical-fitness-and -motor-coordination#physical-fitness
教育部(2013)體育運動白皮書。台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台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2016)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行政院公報,教育科技文化篇。
陳英三、林風南、吳新華編譯(1995)。動作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許錦春、林素娟(1992)。幼兒遊戲行為探討。傳習,10,237-246。
梁佳蓁(2016年4月)。遊戲不只是遊戲~從遊戲理論談幼兒認知與學習。台灣
教育,698,39-41。
梁雲霞(2012)。以自主為弓,學習為箭,做個自主學習的人。國家文官學院,
T&D 飛訊,149。
梁雲霞(2006)。從自主學習理論到學校實務-概念架構與方案發展。當代教育
研究,14(4),171-206。
黃瑞琴(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永寬(1999)。幼兒運動遊戲的教學。大專體育雙月刊,42,38-45 。
黃永寬(2001)。動作教育模式在幼兒運動遊戲教學之觀察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永寬(2004):幼兒運動遊戲教學之理念。學校體育雙月刊,80,25-35。
黃永寬(2009)。幼兒運動遊戲理論與實務。台北︰紅葉文化。
黃永寬、邱鳳菊、黃士怡((1990)。幼兒運動遊戲對幼兒教育之價值。幼兒教
育年刊,21,31 – 43。
張財銘(2005)。南部區域幼稚園幼兒運動遊戲課程實施現況與園長認知程度之
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傅任敢(譯)(1990)。大教學論(原作者︰Comenius)。台北︰五南。
雷明枝(1999)。幼兒體能活動教學之研究。取自2018.04..02︰
http://www2.pccu.edu.tw/CRUCTE/Ktaction/paper/3-3-6- 雷明枝.pdf
蔡敏忠(1978)。論幼兒體育。國民體育季刊,6(6),2。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教育研究法:研究與設計實務。台北:心理。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巧茵(2017)。芬蘭幼兒園一直玩一直玩的功課表。取自2018.11.30.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3412
蔡居澤、廖炳煌(2001)。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台南市:翰林出版社。
蔡其蓁(2004)。幼稚園遊戲課程之研究-課程知識社會學的探究途徑。國立台
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潘慧玲(1995)。幼兒發展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潘慧玲主編(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台北,高等。
潘慧玲(2006)。緒論;轉變中的教育研究觀點。載於潘惠玲(主編),教育研
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1-34)。台北︰高等教育。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溫明麗(2002)。皮亞傑與批派性思考教學。台北,紅葉文化。
漢菊德(2000)。方案教學與幼兒學習表現之研究。台北市南海實驗幼稚園專案
報告。
戴美月(1994)。幼兒運動遊戲環境設備之探討。傳習,12,221-228。
貳、英文部分
Gallahue, D. L.(1996). Transforming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S.
Bedekamp &T. Rosegrant (Eds.), Reaching Potentials: transforming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Vol. 2 ).(pp.200-205),Washington D. C.:
NAEYC.
Gallahue, D.(1993). 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oday's Children(3rd
ed.). New York︰McGraw-Hill.
Jick, T.D.(1983). 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J. Van Maanen
(Ed.), Triangulation in Action(pp.135-148), Sage Publications,Beverly Hills,
CA.
Bauch, P.(1984). Prediction elementary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s from teachers’
educational belief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52954).
Siedentop, D., & Tannehill, D.(2000).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4thed.). New York, NY McGraw-Hill.
Elkind, D.(1987). Miseducation : Preschoolers at Risk. New York: Knopf.
Paris, S. G., & Paris, A. H. (2001). Classroom ap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6(2), 89-10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