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1.25.21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邱惠璇
作者(英文):Huei-Shiuan Chiou
論文名稱:陳燁「封印赤城」系列研究
指導教授:楊翠
指導教授(英文):Tsui Yang
口試委員:黃宗潔
張俐璇
楊翠
口試委員(英文):Tsung-chieh Huang
Li-Hsuan Chang
Tsui 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華文文學系
學號:69908206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9
關鍵詞:陳燁封印赤城系列空間書寫國家暴力創傷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1
  • 收藏收藏:0
陳燁「封印赤城」系列創作,包含《烈愛真華》、《姑娘小夜夜》、《有影》、《玫瑰船長》、《鎏金風華》,始自於作者對於故鄉府城的關懷,與對自身病痛的救贖。第一章,透過地方感理論觀察陳燁筆下府城的空間書寫,析理作者如何建構府城,分從常民生活空間與威權空間剖析,發覺人民的生活從自由走向不自在。第二章,藉由觀察個體生命的處境,了解家園與國家對府城人民的影響,探析人們如何面對其處境並找到生命的出口。第三章,深入各系列文本,透過觀察人物心理,了解國家暴力的影響,造成創傷主體的時間意識改變,以及與他人互動的轉變。經由數面向觀察與剖析,本論文析理陳燁於此創作中所欲珍惜封存的府城,得見人們的抵抗與追尋,以及其創傷與療癒的未竟之旅。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7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檢討 14
第四節 研究方法 25
第五節 章節架構 28

第二章 日漸不寧的府城──「封印赤城」系列空間書寫 30
第一節 常民生活空間 30
一、 宗教信仰空間 31
二、 飲食空間 40
三、 遊憩空間 47
第二節 威權空間 60
一、 社會控制 60
二、 思想檢查 67

第三章 禁錮與追尋──「封印赤城」系列的個體生命處境 78
第一節 家園的束縛 78
第二節 尋找生命的出口 104
一、情感的歸屬 104
二、覺醒與追尋 112

第四章 受創的主體――「封印赤城」系列的國家暴力創傷 125
第一節 流離失所的創傷主體 125
一、 戰爭之框下的生命困境:台籍日本兵 127
二、 戰爭之框下的生命困境:慰安婦 129
三、 戰爭之框下的生命困境:台灣人在國共內戰時期 133
第二節 創傷主體的時間意識 140
一、 時間感改變 140
二、 記憶侵擾 142
三、 過度警醒 144
第三節 創傷主體與他人的關係 146
一、 孤立、撕裂關係 146
二、 倖存者的負罪感 150
三、 回憶的訴說∕見證之難 152

第五章 結論 157

參考書目 161
一、陳燁作品
1.陳燁:《半臉女兒》(台北市:平安文化,2001年)。
2.陳燁:《有影》(台北縣:遠景出版,2007年)。
3.陳燁:《姑娘小夜夜》(台北市:麥田出版,2006年)
4.陳燁:《泥河》(台北市:自立晚報,1989年))
5.陳燁:《玫瑰船長》(台北縣:遠景出版,2007年)。
6.陳燁:《烈愛真華》(台北市:聯經,2002年)。
7.陳燁:《鎏金風華》(台北市:釀出版,2012年1月)。

二、訪談紀錄
1.王靜禪紀錄整理,陳燁、彭小妍對談:(封存古都的美麗與夢幻),出自《想像的壯遊-十場台灣當代小說的心靈饗宴2》(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年12月),頁74-107。
2.林雅蕙紀錄整理,陳燁、林雅蕙對談:〈陳燁訪談錄〉,《陳燁小說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論文,2010年,頁141-146。
3.陳燁:〈封印赤城―終生的創作志業〉,收錄於陳明柔主編:《遠走到她方―台灣當代女性文學論集(上)》(台北市:女書文化,2010年),頁131-134。
4.陳燁訪談記錄,收錄於邱貴芬:《(不)同國女人聒噪》(台北市:元尊文化,1998),頁156-187。

三、專書
(一).中文專書
1.邱貴芬:《(不)同國女人聒噪》(台北市:元尊文化,1998)。
2.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台北市:元尊文化,1997年)。
3.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市:麥田出版,2002年初版,此為2011年三版)。
4.范銘如:《空間∕文本∕政治》(台北市:聯經,2015年7月)
5.夏鑄九、王志弘編:《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市:明文,2002年12月增訂再版)。
6.劉亮雅等作:《想像的壯遊∕十場台灣當代小說的心靈饗宴2》(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年)。
7.周婉窈:《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2019年,初版)。
8.汪宏倫著:《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台北市:聯經,2014年7月)。


(二).外文專書
1.Linda McDo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台北市:群學,2006年)。
2.Mike G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台北市:巨流,2003年)。
3.Nancy J. Chodorow原著;張君玫譯:《母職的再生產:心理分析與性別社會學》(台北市:群學,2003年)。
4.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市:群學,2006年)。
5.亞倫‧強森(Allen G. Johnson)著;成令方等譯:《性別打結--拆除父權封建》(臺北市:群學,2008年3月,初版)。
6.茱蒂絲•赫曼:《從創傷到復原:性侵與家暴倖存者的絕望與重生》(新北市:左岸文化出版、遠足文化發行,2018年初版)。
7.高夫曼著;曾凡慈譯:《汙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台北市:群學,2010年7月,一版)。
8.松崗格著、周俊宇譯:《「蕃地」統治與「山地」行政》(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6月初版)。

四、論文集論文
1.王德威:〈泥河迷園暗巷,酒國浮城廢都―一種烏托邦想像的崩解〉,《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台北市:麥田出版,1998年)。
2.張靜茹:〈走出妖怪城堡:陳燁《半臉女兒》的生命史書寫〉,《文學新鑰》第6期(2007年12月),頁43-74。亦收錄於陳明柔主編:《遠走到她方―台灣當代女性文學論集(上)》(台北市:女書文化,2010年),頁180-222。
3.陳芳明:〈女性自傳文學的重建與再現〉《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市:麥田出版,2002年初版,此為2011年三版),頁153-154。
4.楊翠:〈以夢解謎,歸返母鄉―陳燁《泥河》中的歷史意識與空間意象〉,收錄於陳明柔主編:《遠走到她方―台灣當代女性文學論集(上)》(台北市:女書文化,2010年),頁135-179。
五、單篇論文
1.江寶釵:〈充滿行動張力的沙河之流〉,《文訊》40期(1989年2月),頁120-122。
2.李喬:〈真正有影―陳燁《有影》歷史的虛實相融),《文訊》260期(2007年,6月),頁100。
3.東年:〈一個書名兩種副標題意的曖昧―評陳燁《泥河》〉,《聯合文學》第56期(1989年6月),頁195-198。
4.林怡翠:〈陳燁《泥河》之女性∕文本∕政治〉,《文學前瞻》第1期(2000年),頁28-57。
5.邱貴芬:〈族國建構與當代台灣女性小說的認同政治〉,《思與言》第34卷第3期(1996年9月),頁79-112。修改版收錄於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台北市:元尊文化,1997年),頁37-73;亦收錄於張小虹:《性∕別研究讀本》(台北市:麥田出版,1997年)。
6.邱貴芬:〈塗抹當代女性二二八撰述圖像〉,《中外文學》第27卷第1期(1998年6月),頁9-25;亦收入《後殖民及其外》(台北市:麥田出版,2003年),頁183-207。
7.施淑:〈瞭望彼岸―評陳燁的《飛天》、《藍色多瑙河》〉,《聯合文學》第5卷第6期(1989年4月),頁196-197。
8.張雪媃:〈讀陳燁的台灣家族演義〉,《文訊》311期(2011年9月),頁38-42。
9.張瑞芬:〈青春的美麗與哀愁――張曼娟《青春》、陳燁《半臉女兒》、蔡智恆《檞寄生》三書評論〉,《明道文藝》309期(2001年12月),頁28-37。
10.陳芳明:〈生命的繁華與浮華―寫在陳燁《烈愛真華》之前〉,《烈愛真華》(台北市:聯經,2002年)。
11.彭瑞金:〈從「飛天」讀不到的陳燁〉,《文訊》39期(1988年12月),頁99-102。
12.黃錦珠:〈荒謬的亂世人生―讀陳燁《玫瑰船長》),《文訊》265期(2007年11月),頁92-93。
13.楊翠:〈死亡與療癒的進行式―讀陳燁《鎏金風華》),《文訊》316期(2012年2月),頁56-60。
14.劉亮雅:〈九O年代女性創傷記憶小說中的重新記憶政致:以陳燁《泥河》、李昂《迷園》與朱天心〈古都)為例〉,《中外文學》31卷第6期(2002年11月),頁133-157。後修改版收入《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台北市:麥田出版,2006年)。
15.簡素琤:〈二二八小說中的女性、省籍與歷史〉,《中外文學》第27卷第10期(1999年3月),頁30-43。

六、學位論文
1.吳芷維:《交纏與共生:九○年代以來女性小說中的母女關係》,靜宜大學碩論,2005。
2.李崇綾,《台灣當代女性二二八小說研究-以一九八○年以後作品為考察對象》,南華大學碩論,2006。
3.李麗華,《再現的自我與自我的再現--台灣解嚴後的女性自傳研究》,東海大學博論,2007。
4.林美伶:《消逝中的府城文化記憶--以許地山、葉石濤和陳燁為論述場域》,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在職班碩論,2008年。
5.林雅蕙:《陳燁小說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文所碩論,2010年。
6.洪英雪:《文學、歷史、政治與性別—二二八小說研究》,東海大學博論,2008。
7.翁繪棻:《台灣當代女作家鄉土書寫研究》,國北教大碩論,2006。
8.陳盈妃:《台灣女性歷史小說中的空間敘事》,中興大學碩論,2010。
9.黃宗潔《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
10.黃凱珺:《從孤兒到廢人--七0年代以來台灣小說中的「餘生」敘事》,國立成功大學台文所碩論,2008年。
11.楊心怡:《九○年代以降台灣女性小說的家族書寫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2005年。
12.楊雅儒:《身世認知與宗教修辭:新世紀臺灣小說的終極關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博論,2013年。
13.楊翠:《鄉土與記憶--七0年代以來台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境》,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論,2003年。
14.蔡宜君:《八、九○年代台灣女性小說的政治書寫》,南華大學碩論,2007。
15.鄭宇珊:《陳燁「封印赤城」系列小說的主題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論,2013年。
16.邱安萍:《陳燁「封印赤城」系列小說研究 ─ ─ 以家族書寫為中心》,銘傳大學應用中文所在職專班碩論,2014年。
17.林欣愉:《尋愛的出口──陳燁小說《半臉女兒》、《姑娘小夜夜》、《鎏金風華》析論》,國立成功大學中文所碩論,2016年。
18.黃宇婕:《政治敘事的性別化想像》,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論,2015年。
19.王珮穎:《戰後台灣小說的轉型正義實踐》,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論,2016年。
20.劉文君:《新世紀初期兩岸女性小說的家族書寫》,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論,2018年。
21.陳孟君:《神聖與虛構:兩岸當代小說中「國家神話」與「新歷史敘事」之辯證》,台灣大學中文所博論,2014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