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2.252.16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吳南樺
作者(英文):Nan-Hwa Wu
論文名稱:跨國收養實務之分析—以兒童權利公約中兒童最佳利益原則為中心
指導教授:賴淳良
指導教授(英文):Chun-Liang Lai
口試委員:謝志鵬
吳光平
口試委員(英文):Chih-Peng Hsieh
Kuang-Ping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號:610046015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2
關鍵詞:跨國收養兒童最佳利益慣居地
關鍵詞(英文):Intercountry adoptionbest interests of the childhabitual residenc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1
  • 收藏收藏:0
聯合國1989年所制訂的《兒童權利公約》被視為是童權發展的一大里程碑。其序言道,家庭是培養下一代人格發展最適宜的環境,盡力為每一個孩子建構一個安心成長的家,也是該公約主要目的之一。收養之目的在於給予兒童一個家庭,而非讓家庭有擁有子女。跨國收養確有其需求,然而販嬰集團、人口販運等犯罪活動,也常借其掩護。本文欲一探跨國收養背後淵源以及法律層面以及現實案例的衝突和矛盾始末。
從我國憲法第156條到現行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的立法進程看來,我國兒童已從家國之附屬客體的地位,轉換為基本人權之主體。「跨國收養」是台灣兒童長期安置的重要管道之一。但我國單單以在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54條,作為跨國收養的規定似乎略有不足。併行適用的選法規則,自民國42年制訂以來並未修正,也屬過時。本文認為引入第33號海牙公約之慣居地概念或即刻適用法,能有效幫助台灣無國籍兒童的出養難題解套。並且讓法院更彈性審酌兒童最佳利益,更實體地落實兒童權益的照顧。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 5
第五節 章節架構 6
第二章 兒童權利公約 9
第一節 兒童權利公約緣起 9
第二節 兒童權利公約之權利分析 11
第一項 平等原則 13
第二項 兒童最佳利益原則 15
第三項 生存發展權 16
第四項 陳述意見權利 18
第五項 身分認同權 20
第六項 親子關係維繫權 20
第七項 小結 22
第三節 我國民事法中之兒童權利之落實 23
第一項 民法親屬編相關規定 23
第二項 兒童及少年權益與福利保障法第二章 24
第三項 家事事件法 26
第三章 收養制度與兒童權益 29
第一節 收養制度之發展 29
第一項 簡單收養與完全收養 30
第二項 秘密收養與公開收養 31
第三項 單獨收養與共同收養 32
第四項 獨立收養與機構收養 32
第二節 一般收養之制度介紹 33
第一項 收養關係之開啟 34
第二項 收養關係之媒合 35
第三項 收養關係之許可 38
第四項 收養關係之後續 40
第三節 跨國收養之制度介紹 42
第一項 我國跨國收養的現況 43
第二項 跨國收養主要國際條約 43
第四章、跨國收養之審理 47
第一節 跨國收養之法源 48
第一項 國際條約 48
第二項 國內法律 49
第三項 判例 49
第二節 國際裁判管轄階段 49
第一項 國際管轄權之原則 51
第二項 主要國際公約 51
第一款 海牙國際私法會議國際公約 52
第二款 歐盟布魯塞爾公約II 53
第三項 主要學說 54
第一款 逆推知說 54
第二款 修正類推說 54
第三款 利益衡量說 55
第一目 當事人利益 55
第二目 證據調查的便利性 55
第三目 一定事實關連的合理性 56
第四款 調和說 56
第五款、特別情事說 56
第六款 立法說 57
第七款 小結 57
第四項 跨國收養國際管轄趨勢與本文見解 58
第一款 慣居地(habitual residence)之概念 58
第二款 我國跨國收養管轄之認定 61
第三節 準據法之選定 63
第一項 跨國收養關係之定性 64
第一款 定性之意義 64
第二款 定性之客體 65
第三款 定性之標準 65
第一目 法庭地法說 65
第二目 本案準據法說 66
第三目 初步次步定性說 66
第四目 分析法理及比較法說 67
第四款 小結. 67
第二項 連繫因素 68
第一款 連繫因素之種類 68
第一目 與主體(subject)有關之連繫因素 69
第二目 與客體(object)有關之連繫因素 69
第三目 與行為(action)有關之連繫因素 69
第四目 與當事人意思有關之連繫因素 69
第二款 屬人法的連繫因素 70
第一目 住所地法(lex domicilii) 70
第二目 本國法(lex patriae) 70
第三目 慣居地法 71
第三項 準據法選定 72
第一款 管轄權方法(the jurisdiction approach) 72
第二款 法律選擇方法(choice of law approach) 73
第一目 選法規則之性質 73
第二目 選法規則之強制性 74
第三目 選法規則之通則 74
第三款 跨國收養的選法規則 76
第一目 收養身分之取得 77
第二目 收養之形式要件之準據法 78
第三目 收養之效力 79
第四目 關於本次涉外收養法條修正之討論 79
第四節 外國收養裁判之法院承認 84
第一項 外國裁判承認之基礎理論 85
第一款 禮讓說(comity) 85
第二款 義務說(obligation) 86
第三款 既得權說(acquired rights) 86
第四款 司法契約說 86
第五款 特別法說(lex specialis)說 86
第六款 一事不再理說(res judicata) 86
第七款 小結 87
第二項 外國裁判承認之適格 87
第一款 有效性 88
第二款 私法性 88
第三款 終局性 88
第四款 普世性 89
第三項 我國承認外國裁判之程序 89
第一款 審查機關 89
第二款 審查方式 91
第三款 外國裁判承認之要件 92
第一目 外國法院需有國際管轄權 92
第二目 訴訟程序自然合法性 94
第三目 該判決承認之結果是否符合我國之公序良俗 94
第四目 外國與我國有互相承認之互惠關係 95
第四項 外國裁判承認後之效力 96
第一款 外國裁判承認之實體法效力 96
第二款 外國裁判確認之程序法效力 96
第三款 經承認後之判決效力之準據法 97
第一目 效力延伸說 97
第二目 效力等值說 97
第三目 累積說 98
第四目 小結 98
第五項 外國裁判承認後之執行 99
第六項 外國認可收養裁定之承認 100
第五章 海牙國際公約暨實務分析 102
第一節 1964年第13號海牙公約 102
第一項 公約適用範圍 102
第二項 管轄機關之確定 103
第三項 準據法的選定 106
第四項 外國收養之承認 107
第五項 小結 108
第二節 1993年第33號海牙公約 109
第一項 初衷與宗旨 109
第二項 適用範圍 110
第三項 收養程序 111
第一款 設立中央主管機關 111
第二款 跨國收養之流程 114
第四項 收養之要件與準據法適用 116
第五項 收養之承認與效力 117
第六項 小結 119
第三節 實務分析 121
第一項 歐洲人權法院相關案例 121
第二項 我國跨國收養的困境 123
第三項 無國籍兒童的跨國收養 125
第六章 結論 129
參考文獻 131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一)專書著作(按作者筆畫排列)
Thomas Hammarberg(著)輔仁大學社會文化研究所(譯)(2005)。《人權鏈環-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臺北:輔仁大學社會文化研究所出版。
丘宏達(2015)。《現代國際法》,修訂三版,台北:三民書局
白麗芳、李芳玲(2016)。《談收養 愛的條件與無條件》,台北:兒童福利聯盟文
教基金會。
吳嘉生(2017)。《國際私法-理論與經典案例研析》,台北:五南。
亞倫‧菲爾普斯Alan Philps、約翰‧拉哈斯基John Lahutsk(著)林淑娟(譯)
(2010)。《十號孤兒院》,台北:三采出版。
俞寬賜(2007)。《國際法新論》,初版,新北:啟英
姜世明(2014)。《家事事件法論》,台北:元照。
馬漢寶(2014)。《國際私法總論各論》,台北:瀚蘆圖書。
許惠珺(2011)。《像我們這樣一個家》,台北:天下。
陳天璽(2016)。《無國籍:我,和那些被國家遺忘的人們》,新北:八旗文化。
陳榮宗、林慶苗(2013)。《民事訴訟法(上)》,修訂八版,臺北:三民。
陳榮傳(2015)。《國際私法實用-涉外民事案例研析》,初版,臺北:元照。
彭南元(2006)。《兒童及家事法專題研究》,台北:新學林。
曾陳明汝、曾宛如(2012)。《國際私法原理.續集.各論篇》,台北:自版。
黃國昌(2009)。《國際民事管轄權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元照。
黃裕凱(2013)。《國際私法》, 2013年,台北:五南。
劉鐵錚、陳榮傳(2015)。《國際私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諾拉.萬德里(著)張益銘(譯)(2000)。《失去的女兒-卡雅被收養的心路歷程》,
台北:晨星。
賴來焜(2001)。《當代國際私法之構造論:建立以「連結因素」為中心之理論體
系》,台北:自版。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2012)。《親屬法》,2012年修訂版,台北:自版。
蘇遠成(2006)。《國際私法》,五版,臺北:五南。

(二)期刊文獻(按作者筆畫排列)
王育敏、何祐寧(2009)。〈從我國收養制度看社工與司法體系對童權之
保障〉,《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頁222-233。
王重陽(2006)。〈兩岸收養案件準據法之研析--以國際私法之角度為中
心〉,《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2期,頁103¬-110
王清峰(1993)。〈「試評新修正之兒童福利法」〉,《律師通訊》,第164期,頁23-27
白麗芳、何佑寧(2014)。〈臺灣收出養法令變革與現況〉,《萬國法律》,第
193期,頁11-22
江世雄(2010)。〈在臺灣越南籍配偶之國籍問題--從國際人權法中無國籍者保護
之角度談起〉,《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7期,頁275-296
何佳芳(2009)。〈日本民事訴訟中國際裁判管轄之立法芻議與對我國之借鏡〉,《台
灣法學雜誌》,135期,頁21-58
吳煜宗(2011)。〈《兒童權利公約》與臺灣親子法--再訪子女知其出自的權利與
釋字第587號解釋〉,《臺灣國際法季刊》,第8卷第2期,頁151-188
吳光平(2017),〈即刻適用法爭議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260期,頁55-63吳光平(2018),〈承認外國法院的判決有實際上的必要與制度上的必要性〉,《台
灣法學雜誌》,第339期,頁217-221
李浣樺(2008)。〈涉外民事訴訟之訴訟標的〉,《2007兩岸國際私法研討會論文
集》,頁259-288
林沛君(2015)。〈由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第14號一般性意見重新檢視「子女
最佳利益」〉,《華岡法粹》第58期,104年6月,頁127-159
林秀雄(2001)。〈非婚生子女之收養〉,《月旦法學》,第73期,頁12-13
林秀雄(2008)。〈收養認可之基準〉,《臺灣法學雜誌》,第118期,頁106-109
林秀雄(2013)。〈家事事件法中之收養非訟事件--從實體法的觀點〉,《月
旦法學》,第219期,頁5-16
林昀嫺(2008)。〈論未成年人收養之國際趨勢與我國法制〉,《臺灣國際法
季刊》,第5卷第2期,頁83-109
林恩瑋(2002)。〈國際私法選法理論之比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7
期,頁347-383
林恩瑋(2005)。〈國際管轄權理論的法典化省思:以比利時國際私法新
法典為例〉,《財產法暨經濟法季刊》,第4期,頁169-217
林益山(2001)。〈收養之準據法〉,《月旦法學》,第74期,頁28-29
林益山(2001)。〈慣居地在國際私法上之適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8
期,頁98-101
林益山(2010)。〈兩岸收養法制之比較評析與衝突解決之研究〉,《中央警察
大學法學論集》,第18期,頁217-281
林益山(2012)。〈「最重要牽連關係原則」在國際私法上的適用〉,《軍法專刊》,
第58卷第1期,頁20-32
施慧玲(2004)。〈子女本位之親子法〉,《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頁205-222
施慧玲(2004)。〈兒童最佳利益與離婚後親權行使〉,《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
集》,頁223-262
施慧玲(2011)。〈從「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到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兼談法律資
訊之應用與台日比較研究方法〉,《臺灣國際法季刊》第8卷第2期,頁95-150
施慧玲、陳竹上(2012)。〈「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評析〉,《月旦法學
雜誌》,203期,頁23-32
柯名姿、吳曉君、黃雅羚、黃如芳、莊淑惠(2016)。〈讓愛飛翔:寄養父母協助
寄養童出養經驗初探〉,《社區發展季刊》,第155 期,頁367-379
徐慧怡(2008)。〈論涉外民事法律通用法修正草案中有關身分法之內容與檢討〉,
《月旦法學雜誌》,第160期,頁134-160
張秀鴛(2012)。〈從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法談兒童人權的落實〉,《社
區發展季刊》139 期,頁4-18
許兆慶(2006)。〈海牙國際私法會議簡析〉,《法令月刊》,第57期第6卷,頁
37-52
陳長文(1998)。〈外國判決之承認--從歐盟「布魯塞爾公約」及美國「對外法律
關係新編」評析民事訴訟法第402條〉,《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一)劉鐵錚教
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212-298
陳隆修(2006)。〈父母責任、管轄規則與實體法方法論相關議題評析〉,《東
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5期,頁191-323
陳榮傳(2002)。〈國際私法立法的新思惟〉,《月旦法學》,第89期
陳榮傳(2002)。〈國際私法立法的新思維--衝突規則的實體正義〉,《月旦
法學》,第89期,頁50-61
陳榮傳(2006)。〈收養成立或有效性的準據法〉,《月旦法學教室》,第43
期,頁32-33。
陳啟垂(2001)。〈外國裁判之承認與執行〉,《月旦法學雜誌》,第75期,頁
147-170。
陳榮傳(2008)。〈涉外與涉陸收養準據法之研究〉,《臺北大學法律論叢》,第66
期,頁139¬-181
彭南元(1999)。〈論國際收養之新趨勢暨我國因應之道〉,《法學叢刊》,176期,
頁17¬-29
彭南元(2002)。〈國際收養之最新發展趨勢〉,《兒童及家事法專題研究》,頁
271-307
彭南元(2002)。〈國際收養支持系統之研究--以荷蘭制度為例〉,《兒童及家
事法專題研究》,頁309-336
曾陳明汝(1993)。〈海牙國際私法會議探微〉,《台大法學論叢》,第23卷第1
期,頁259-275
湯德宗(1979)。〈收養制度之比較研究¬—我國現行收養法修改之芻議(下)〉,《軍
法專刊》,第25卷第11期,頁15-24
馮燕(1998)。〈生存權的捍衛一台灣地區的棄兒保護〉,《人口學刊》,第19期,
頁161-194
雷文玫(2013)。〈國家、父母與兒童少年權益間的拉鋸--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修法
評析〉,《月旦法學》,第102期,頁116-127
廖福特(1999)。〈歐洲人權公約〉,《新世紀智庫論壇》,第8期,頁58-64
劉宏恩(2014)。〈離婚後子女監護案件「子女最佳利益原則」的再檢視--試評析
2013年12月修正之民法第1055條之1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234期,
頁193-207
劉鐵錚(1980)。〈國際私法上收養問題之比較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
22期,頁87-115
蔡華凱(2012)。〈國際私法上之收養〉,《政大法學評論》,第126期,頁57-104
蔡華凱(2014)。〈國際私法之原理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228期,頁175¬-188
蔣新苗(2007)。〈海峽兩岸收養法律衝突的解決路徑〉,《2007年兩岸國際私法
研討會論文集》,
鄧學仁(2010)。〈子女最佳利益之適用爭議與發展方向〉,《台灣法學雜誌》第
155期,頁45-61
賴淳良(2008)。〈訴訟上爭點整理與涉外財產案件之審理〉,《2007兩岸國際私
法研討會論文集》,頁339¬-370
賴月蜜(2016)。〈收養新制下被收兒童權益保護新議題之探討〉,《社區發展季
刊》,156期,頁113-126
簡賢坤(2010)。〈法院裁定認可收養之相關問題探討〉,《月旦法學》,第
182期,頁205-262

(三)論文(按作者筆畫排列)
伍偉華(1998)。海牙國際私法公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臺北。
江雅盈(2010)。台灣收養法制度之研究-以「養子女」最佳利益為中心。國立台
北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臺北。
周曉楓(2008)。另類的美國新移民,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馬若慈(2014)。論兒童陳述意見之權利:以兒童權利公約為核心。國立臺灣大
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陳蕙萍(2014)。(養)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於我國收養制度之落實。東吳大學法學
院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
黃國媛(2013)。社工專業於福利服務法治中之定位—以兒少保護安置與收出養
認可案件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
蔡宛靜(2007)。海牙國際私法會議關於侵權及兒童保護公約之研究,國立台北
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臺北。
賴淳良(2015)。〈兒童權利公約於我國家事事件審理中之意義與實踐--以跨國婚
姻及兒童不與雙親分離原則為中心〉,104年度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研究報
告。
駱叔君(2002)。國際收養法律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臺北。
劉芝吟(2015)國際私法上會面交往權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國
際法組碩士論文,嘉義。
謝幸容(2013)。兒童權利公約於東亞之實踐:以締約國國家報告與結論性意見
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四)實務判決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簡抗字第182號
臺南地方法院105年度家聲抗字第10號
新竹地方法院105年度家親聲字第134號
士林地方法院95年度再字第1號
士林地方法院103年親字第11號
(五)、政府出版品
1. 衛生福利部社會家庭署,兒童權利公約首次國家報告條約專要文件,2016年10月5日定稿。
2. 立法院,第8屆第5會期第4次會議議案相關文書院總第1864號,2015年3月21日印發。
3.司法院,《歐洲人權法院判決選譯(一)》,2009年7月出版。

(六)、網路資料
1. 自由時報。〈18年前被賣,受害兒找回身分〉,網站: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961615(最後瀏覽日:2016年11月12日)
2. 聯合報。〈收養之路迢迢,寄養媽媽痛:「外國父母有我們親?」〉,網站: http://a.udn.com/focus/2016/10/17/25216/index.html(最後瀏覽日:2016年11月12日)
3. 民報。〈愛,在他鄉之系列報導〉,網站:http://www.peoplenews.tw/news/24d71f77-0a13-4962-9ac7-38ad9b60df9a(最後瀏覽日:2016年11月28日)
二 外文文獻
(一)、文獻
1. James G. Dwyer(2003), A Taxonomy of Children's Existing Rights in State Decision Making About Their Relationships,11Wm.&Mary Bill Rts.J.845
2. Rebecca M. Stahl (2007),“DON,T FORGET ABOUT ME” : IMPLEMENTING ARTICLE 12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Arizona J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Vol. 24, No. 3
3. Rachel Hodgkin&Peter Newell(2007),Implementation Handbook for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Fully Revised third Edition ,Uniecef
(二)、兒童權利公約一般性意見書
1. CRC, General Common No.05, 2003.
2. CRC, General Common No.13, 2011.
3. CRC, General Common No.14, 2013.
(三)、網路資料
1. Liam Stack & Christine Hauser ,The New York Times ”A South Korean Man Adopted by Americans Prepares for Deportation” 2016.NOV 1http://www.nytimes.com/2016/11/02/us/adam-crapser-deportation-south-korea.html?_r=() (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1月30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