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7.164.3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魏君庭
作者(英文):Chun-Ting Wei
論文名稱:佛說印像-與神明對話之攝影創作
論文名稱(英文):Images of Buddha - photographic creations of conversations with the deities
指導教授:田名璋
指導教授(英文):Ming-Chang Tien
口試委員:廖慶華
蔡明志
口試委員(英文):Ching-Hua Liao
Ming-Chih Ts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學系
學號:610174105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9
關鍵詞:佛像手印攝影創作超現實主義攝影
關鍵詞(英文):Buddhist imagesmudrasphotographic creationssurrealist photograph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9
  • 收藏收藏:0
本創作以佛教佛像與手印為主題的攝影創作,主要拍攝對象為佛像,並依照其名的手印呈現出個人與神明對話的影像過程,著重於現實中無法觀看與神明對話的景象經由超現實主義攝影的手法傳遞出有另一方世界的存在,本創作目的是追朔佛像的發展與演變,再整理出相對應的佛教手印,最後影像以超現實主義攝影的表現方法呈現出佛像和手印的相互關係。
本創作共有五個章節,第一章為創作背景與動機,介紹自己創作作品的啟發過程以及創作目的;第二章為文獻探討,概述佛像的歷史演變以及佛教的手印相關圖,藉由學者和書籍的論述了解手勢語言代表的涵義跟靈界的存在感知,還有分析攝影藝術中的表現方法,以超現實主義攝影為主要探討內容;第三章為創作方法,說明自己的創作過程,先到著名的寺廟進行拍攝佛像,並說明交通和拍攝時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手印則是在家中自身結印並拍攝,再以Adobe Photoshop作為輔助影像合成的工具,使影像達到超現實主義攝影的效果,希望透過作品可以看出與每一尊佛對話的樣貌與價值;第四章為創作作品分析,講述自己的創作理念與作品呈現,安排影像畫面的原因以及挑選佛像的背後故事;第五章則為整個創作研究的結論和建議。
This body of artwork is a series of photographic images whose theme is that of Buddhist images and mudras. The main subject is statues of Buddha, and simultaneously it uses the related mudras to express the process of dialogue between the photographer and the deities. It places emphasis upon conversations with the gods that cannot be seen in our everyday reality, and uses the method of surrealist photography to convey the message of the existence of another realm. The purpose of this body of artwork is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of Buddhist images, and to collate the mudras associated with them. Lastly, the images produced use the method of surrealist photography to convey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ues of Buddha and their associated mudras.
This body of work has been split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impetus behind the creations. It introduces the motivations and purpose behind the artworks. Chapter two is an analysis of existing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it gives an overview into the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within the realms of Buddhist images, as well as the related mudras. It uses the discourse from scholars and books to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and implied meaning of the mudras, as well as its perception of its awareness of the spiritual world. It also analyses the ways in which photographic art can be expressed, with surrealist photography as the main subject of discussion. The third chapter talks about the creative process. It explains the creative process, with the photographer going to famous temples to photograph Buddhist images. It talks about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travelling and photography process, and how these problems were overcome. The mudras were replicated by the photographer herself within the home, by actually making the hand gestures herself and taking photos of them. She then used Adobe Photoshop as a tool to assist in composing the images. By using photography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urrealist images, the photographer hopes to use the creations to display the worth and manifestations of every image of Buddha. Chapter four is an analysis of the artwork created, it talks about the creative philosophy behind the artwork and its emergence. Furthermore, it talks about the reasons behind how the images were arranged and the background story of how the Buddhist images were chosen. Chapter five is a conclusion to the whole body of artistic research and provides further suggestio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創作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創作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佛像的認識 7
第二節 佛像與手印的相互關係 12
第三節 關於攝影的藝術表現 17
第三章 創作方法 27
第一節 創作概念與方法 27
第二節 攝影創作實踐 40
第四章 創作作品分析 47
第一節 創作主題 47
第二節 創作理念與實踐 47
第三節 創作作品呈現 56
第五章 結論 71
第一節 創作感想 71
第二節 未來發展 72
展覽照片 73
參考文獻 75
附錄一 佛教的手印表 81
附錄二 台灣部分供奉佛教佛像的寺廟表 91
中文文獻
1.《金剛經.藥師經.普門品.阿彌陀經合刊》,新北:世樺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14。
2.《薦拔法節》,寶印出版社,民75。
3.Arthur Rothstein著,李文吉譯,《紀實攝影》,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
4.Gerald I. Nierenberg.著,蔡慶蘭譯,《姿勢會說話:身體語言解碼》,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5.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靈界的訊息》,賽斯文化,2010。
6.John Penberthy著,黃玉懷譯,《看不見的大象》,新北: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4。
7.大毘盧寺‧遍照寺敬印,《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大日經疏)》,2015。
8.王景荃著,《佛像》,貓頭鷹出版,2001。
9.民政總署轄下澳門藝術博物館製作,《手‧語--美國布爾基金會攝影、雕塑收藏集》,2011。
10.全佛編輯部著,《佛教的手印》,臺北: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11.吳政璋作,《臺灣「美景」:環境紀實與超現實內在精神創作探討》,臺中:宏國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98。
12.李嗣涔,鄭美玲著,《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祕信息場》,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13.村越英裕著,張凌虛譯,《猜猜看,這尊佛是誰?:旅行、小說、動漫與親近佛的超好用攻略本》,臺北:大是文化有限公司,2010。
14.亞倫.皮斯&芭芭拉.皮斯著,吳俊宏譯,《說話前,先想好要伸哪根手指-肢體語言終極天書》,臺北:平安文化有限公司,2004。
15.周志勇,《潘諾夫斯基圖像學理論之研究》,2006。
16.林志明等作,《影像研究.藝術思維》臺北:台北市立美術館,民96。
17.邱麗卿執行編輯,陳靜文譯,《疊影絮語:傑利.尤斯曼》,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民97。
18.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大乘妙法蓮華經》,臺北:世樺印刷企業有限公司,民80。
19.唐代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大方廣佛華嚴經 四十華嚴》,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普賢行願品》,卷四十。
20.張照堂主編,《歲月印樣 1959-1961 張照堂攝影集》,2010。
21.張蘭石,《ψpsi:身心靈科學與宗教的整合研究---以“神聖記號靈效應”的科學、唯識學研究為例》,2001。
22.陳郁文,《從寶藏巖的影像故事探討紀實攝影的發展》,2012。
23.陳清香,〈觀音菩薩形像研究〉,《華岡佛學文報》第三期,臺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1973。
24.麥可‧弗里曼著,曾慧敏譯,《人像攝影:「圖解」捕捉動人神韻的心.技.法》,臺北:尖端,2015。
25.游乾桂著,《用佛療心 : 走出煩惱遠離壓力的如來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26.菲兔攝影著,《婚禮攝影-行前準備X婚禮拍攝X婚後收尾》,臺北:深石數位,2017。
27.黃春秀編,《巨匠與世界名畫-達利》,國巨出版社,1995。
28.黃湘芩,《存根聯:超現實攝影的虛擬與形構》,2013。
29.蔣旻勳,《攝影影像在視覺藝術中的應用》,2003。
30.鄭意萱著,《攝影藝術簡史》,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7。
31.盧勝彥作,《揭開大輪迴:眾生生死的徹底揭露》,真佛宗出版社,1999。
32.蘇珊‧桑塔格著,黃燦然譯,《論攝影》,臺北:麥田出版,2010。
33.釋思慧發行,李炳南題,《佛門必備課誦本》,臺北:佛教出版社,民78。

參考網頁
1.《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取於http://ccubk14.brinkster.net/greatbook/T20/T20N1167_P0675A19.htm,檢索日期:2019年5月。
2.《不動明王》,佛網,取於http://www.buddhanet.com.tw/zfrop/tibet/ggab-85.htm,檢索日期:2019年5月。
3.《中國四大名山》,靈鷲山佛教教團,取於https://www.093.org.tw/page_view.aspx?siteid=&ver=&usid=&mnuid=1342&modid=132&mode=,檢索日期:2019年5月。
4.《地藏菩薩》,中台世界,取於https://www.ctworld.org.tw/buddhism/notes/005.htm,檢索日期:2019年5月。
5.《密教七觀音之不空羂索觀音修持法》,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取於https://crossworld.pixnet.net/blog/post/328009259-%E5%AF%86%E6%95%99%E4%B8%83%E8%A7%80%E9%9F%B3%E4%B9%8B%E4%B8%8D%E7%A9%BA%E7%BE%82%E7%B4%A2%E8%A7%80%E9%9F%B3%E4%BF%AE%E6%8C%81%E6%B3%95,檢索日期:2019年5月。
6.《淨空法師談: 繞佛、拜佛的提問》,YOUTUBE影音,取於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2WLJsfNAc,檢索日期:2014年10月。
7.《虛空藏菩薩咒》,YOUTUBE影音,取於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2QOLnPNEI,檢索日期:2019年5月。
8.《虛空藏菩薩的涵義及信仰》,天佛寺,取於http://tfstw.weebly.com/38364260443439531354342553376934217.html,檢索日期:2019年5月。
9.《準提菩薩的基本認識》,易學講堂,取於https://www.kunde.org.tw/kunde-04.htm,檢索日期:2019年5月。
10.《廣大慈悲心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緣道觀音廟,取於https://www.yuandao.org.tw/temple/sponsor.html,檢索日期:2019年5月。
11.《蓮生活佛談「手印」》,真佛宗全球資訊網,取於http://tbsn.org/chinese3/news.php?cid=23&csid=121&id=1173,檢索日期:2014年5月。
12.《諸佛的名號與功德》,中華印經協會,取於http://www.sutra.org.tw/Read%20Buddhas%20and%20Bodhisattvas/s-3.html#,檢索日期:2019年5月。
13.弘一大師著,《藥師法門修持課儀略錄》,報佛恩網,取於http://book.bfnn.org/books/0342.htm#a10,檢索日期:2014年5月。
14.佛光大辭典,取於https://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檢索日期:2019年5月。
15.見鉢法師文,《願令眾生得無畏》,中台世界,取於https://www.ctworld.org.tw/monthly/136/a02-3.htm,檢索日期:2019年5月。
16.宣化上人講述,《佛祖道影〈大勢至菩薩〉》,法界佛教印經會,取於http://www.drbataipei.org/wisdom/285/wisdom285_4.htm,檢索日期:2019年5月。
17.善住文,《念佛圓通的大勢至菩薩》,妙心全球資訊網,取於http://www.mst.org.tw/live/%E5%BF%B5%E4%BD%9B%E5%9C%93%E9%80%9A%E7%9A%84%E5%A4%A7%E5%8B%A2%E8%87%B3%E8%8F%A9%E8%96%A9.htm,檢索日期:2019年5月。
18.紫空居士著,《五方佛簡介》,藥師山,取於http://www.ysbla.org.tw/artist.php?sLv0HtmNm=ar00803.htm,檢索日期:2019年5月。
19.慈怡法師主編,《不空成就如來》,佛光大辭典,取於http://buddhaspace.org/dict/fk/data/%25E4%25B8%258D%25E7%25A9%25BA%25E6%2588%2590%25E5%25B0%25B1%25E5%25A6%2582%25E4%25BE%2586.html,檢索日期:2019年5月。
20.龍樹撰,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第八十八》,美國佛教會電腦資訊庫功德會,取於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8/1509/088.htm,檢索日期:2014年5月
21.釋善音著,《佛陀的三身觀》,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取於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89471.html,檢索日期:2019年5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