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23.92.25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林欣慧
作者(英文):Hsin-Hui Lin
論文名稱:不取於相:藝術自療的創作實踐
論文名稱(英文):Beyond Appearance:Art Therapy and Self-healing Practice
指導教授:余慧君
指導教授(英文):Hui-Chun Yu
口試委員:劉得劭
林淑雅
口試委員(英文):DE-SHAO LIU
Shu-Ya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學號:610175202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2
關鍵詞:藝術治療自我療癒生命敍事
關鍵詞(英文):art therapyself-healing practicelife narrativ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對藝術嚮往但不知道如何與藝術共存而產生迷惘,加上生命中的意外,不知如何面對無常。當開始進行心理諮商,與藝術創作並行,但在不同空間同時進行著,無預期的開始創作並開啟與自我內在的對話。有如考古遺址的發掘與探索,回顧個人歷史,將自己視為田野,發現、發掘、詮釋、回填,回應生命故事敍說,重寫生命故事。
本創作實踐將感觸或領悟轉化成作品,也在不同的作品中透過勞動釋放壓力,印證藝術治療中的兩種觀點:藝術即治療與藝術心理治療。也在實踐的過程中,對於藝術的迷惘逐漸消失,之於創作者,作品的觀眾是自己,如同人生的路是為自己而走,無需對誰交待,無需滿足別人的眼光。
I was always longing for art, but did not know how to go together with art. Many unhappy events happened, and forced me to face the impermanence and fragility of my life. In this study, I reviewed my own history, and then looked upon myself as an archaeological site, or the ground-zero, to find, to excavate, to re-interpret and to backfill.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I rewrite my life story.
This creative practice is a conversion of negative feelings into mindfulness and completeness. This conversion confirms two important features of art therapy: art as therapy, and art psychotherapy. Only I will know how to live my life, and create my own works of art. There is no need to prove who I am for others, no need to listen to those judgmental comments out of my min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藝術自療創作實踐的理論基礎 5
第三章 創作媒材選擇與最初的創作 19
第四章 「我」即是田野 31
第五章 不取於相:回填與新生 61
周志建(2013)擁抱不完美:認回自己的故事療癒之旅。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政廷、許智傑(譯)(2018)創造性藝術治療(原作者:Samuel T. Gladding)。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原出版年2011)。
張桂維(2006)土「蝕」流:以水侵蝕喚醒土的生命。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朱惠瓊(譯)(2012)藝術治療:自我工作手冊(原作者:Cathy A. Malchiodi),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原出版年2006)。
吳明富(2010)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贇琳、孫傳捷譯(譯)(2016)藝術療法(原作者:大衛‧愛德華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原出版年2013)。
梁錦鋆(譯)(2013)藝術的意義(原作者:Herbert Read),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出版年1931)。
Same but Different:Franz Bette(2014)當代首飾創作作品集。南投: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劉益昌(1999)。存在的未知:台中地區的考古遺址與史前文化。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劉益昌、趙金勇(2010)。花崗國中校舍新建工程遺址搶救發掘計畫成果報告書。花蓮縣:花蓮縣文化局。
欒豐實、方輝、靳桂云(2002)。考古學理論‧方法‧技術。北京:文物出版社。
屈慧麗(2009)。城市考古:隨筆與論述。台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殷瑋(1985)。考古學田野工作手冊。台北市:明文書局。
陳秀娟(譯)(1998)生命的心流:追求忘我專注的圓融生活(原作者: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出版年1997)。
蔡美淑(譯)(2011)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wabi-sabi(原作者:李歐納‧科仁),台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原出版年2008)。
周惠玲(譯)(1997)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原作者:保羅‧科爾賀),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出版年1988)。
Vincent van Gogh《Wheatfield with Crows》,Van Gogh Museum,2019年2月26取自於https://www.vangoghmuseum.nl/en/collection/s0149V1962
玦,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9年5月19取自於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63979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