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71.11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陳昱君
作者(英文):Yu-Chun Chen
論文名稱:諮商學習者原生家庭情感經驗與諮商專業之敘說
論文名稱(英文):A narrative analysis of counseling trainees’ emotional experiences in original family and counseling profession
指導教授:王沂釗
指導教授(英文):Yi-Chao Wang
口試委員:蔡群瑞
林繼偉
口試委員(英文):Chiun-Ruei Tsai
Chi-Wei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學號:610183012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7
關鍵詞:諮商學習者情感經驗諮商專業
關鍵詞(英文):counseling traineesemotional experiencescounseling profess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6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敘說研究取向探討諮商學習者的原生家庭情感經驗,及其與諮商專業之關連和成長。三位具全職實習經驗之女性諮商學習者參與本研究,以半結構深度訪談進行文本蒐集,並採「整體─內容」分析方式來形成此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共有四項:
1、諮商學習者情感不安源於兒時父母之間未妥善處理的衝突。當父母之間出現摩擦、衝突,但未妥善處理且重複出現時,往往會使諮商學習者擔心父母分開而感到焦慮、不安。
2、受原生家庭情感經驗的影響,諮商學習者習慣以理性表達或忽視來壓抑感受。自原生家庭情感經驗中,當父母親自身對於情緒感受表達內斂或壓抑時,諮商學習者無形中也習得此模式來因應自己的情緒感受。
3、諮商學習者接受生命之難處,坦然面對自己,與情緒相遇,開啟心門。雖然每個家各有各的難處,無論是知覺到父母婚姻關係不和諧的不安,或是親子互動中的不被理解,三位諮商學習者在不同階段,願意理解這些難處與辛苦,坦然面對與碰觸自己的情緒感受,讓情感得以自然流動。
4、諮商學習者統整理性與感性、原生家庭與諮商專業,邁向整合自我之路。透過不斷地敘說,拼湊、整理每一個故事,三位諮商學習者皆走在覺察、面對與接納自己情緒感受的路上,整合這些經驗的辛苦與不容易,都將豐厚自己的生命經驗與諮商專業能力。
最後研究者依研究結果提出研究建議與限制,供諮商學習者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research was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seling trainees’ emotional experiences in original families and their counseling profession growth. The study involved three participants with full-time internship experiences an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semi-structured depth interviews.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through “holistic-content” approach of narrative research.
The study was concluded as follows:
1.Counseling trainees’ emotional disturbance derived from their parents’ improperly-handled conflicts in childhood.
2.Under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experiences in original family, counseling trainees inclined to restrain their emotions by ignoring or focusing on rationality.
3.Embracing the difficulties of their lives, counseling trainees openly and honestly confronted themselves in emotion.
4.Balancing sen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counseling trainees coordinated their original family experience with counseling profession toward self-integration.
In the end, the researcher presente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counseling trainees and further inquirie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表目次 iv

壹、緒論 1
貳、文獻探討 3
一、諮商心理師原生家庭情感經驗相關研究 3
二、諮商中的情感 6
三、從諮商「師」到諮商「人」的成長 10
參、研究方法 13
一、敘說研究 13
二、研究者背景 14
三、研究參與者背景 16
四、研究工具 19
肆、研究結果 23
一、小A的原生家庭情感經驗與諮商專業成長 23
二、小B的原生家庭情感經驗與諮商專業成長 37
三、小C的原生家庭情感經驗與諮商專業成長 52
伍、結論與建議 69
參考文獻 75
中文部分 75
英文部分 78
中文部分
方鴻耀(2013)。準諮商師的原生家庭經驗對其專業發展的影響。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原作者:Riessman, C. K.)。臺北:五南。(原著出版年:1993)
呂宿菁(2007)。情緒經驗與專業發展:一個諮商師的自我敘說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何金針(2007)。專業助人者的心理調適。諮商與輔導,263,2-9。
余振民、黃淑清、彭瑞祥、趙祥和、蔡藝華、鄭玄藏譯(2005)。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原作者:Gerald Corey)。台北:雙葉書廊。(原著出版年:2001)
余德慧、呂俐安(1992)。敘說資料的意義─生命視框的完成與進行。載於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吳麗娟(2003)。一個諮商員的專業成長:一個「人」的成長─從Human "Doing"到Human "Being"。中華輔導學報,14,1-30。
李佳儒(2005)。小樹之歌~諮商學習者在專業實習中心路歷程之敘說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李美蘭(2006)。一位新手諮商師的成長與蛻變─從「人際歷程心理治療」的學習談起。輔導季刊,42(2),51-57。
李明峰、鄭麗芬(2014)。駐地實習諮商心理師對諮商關係的覺察與反應歷程。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117,127-156。
宋文里(2014)。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原作者:Carl Rogers)。台北:左岸文化。(原著出版年:1961)
宋湘玲(1978)。共鳴性了解與諮商效果之研究。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23-63。
呂美莉(2015)。諮商師學習「情緒取向伴侶諮商」中 「同理反映」之經驗與困難。實踐大學,台北市。
林美珠、田秀蘭譯(2006)。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原作者:Clara E. Hill)。台北:學富。(原著出版年:2004)
林荷芳(2008)。諮商心理師的親職化經驗及其在諮商專業中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縣。
林麗玲(2006)。青少年家人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輔仁大學,新北市。
邱珍琬(2010)。學習成為一個諮商人:自我敘說研究。應用心理研究,48,141-180。
洪儷瑜(1986)。同理心及其效果之探索,高雄師院學報,14,154-138。
陳定金(2007)。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陳秉華(2003)。重建台灣/華人諮商倫理的文化思考。亞洲輔導學報,10(1),11-32。
陳秉華、游淑瑜(2001)。台灣的家庭文化與家庭治療。亞洲輔導學報,2,153-174
陳淑瓊、高金成、吳東彥(2014)。華人文化脈絡下諮商員之同理心運用困境初探與培育理念再思。輔導季刊,2,13-21。
張怡敏(2005)。一個諮商師的親子關係經驗對其諮商專業影響之自我敘說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明敏(1994)。諮商員的原生家庭經驗對其諮商專業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曹中瑋(2013)。當下,與情緒相遇。台北:張老師文化。
郭晏汝(2013)。諮商學習對經驗親子關係之敘說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添圍、周仁宇(譯)(2013)。人我之間: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
(原作者:N. Gregory Hamilton)。臺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90)
鄧明宇(2005)。從沉淪走向能動:一個諮商實務工作者的自我敘說到社會實踐。應用心理研究,25,115-142。
戴嘉良(2009)。諮商師之傷害性親職化經驗:覺察、轉化與蛻變。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鐘瑞麗、曾琼蓉譯(2006)。情緒焦點治療(原作者:Greenberg, L. S)台北:天馬文化。(原著出版年:2002)


英文部分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2000). 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Fussell, F. W., & Bonney, W. C. (199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psychotherapists and physicist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27(4), 505-512.
Guy, J. D. (1987). The Personal Life of the Psychotherapis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arris, B.M. (1976). Recalled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effective child psychotherapists (Unpublished Doctor Dissertation). California School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San Francisco.
Hycner, R. & Jacobs, L. (1995). The Healing Relationship in Gestalt Therapy: A Dialogic – Self – Psychology Approach. The Gestalt Journal Press.
Landreth, G. L. (1993). 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 Elementary School Guidance & Counseling, 28(1), 17-29.
Lieblich, A., Tuval-Mashiach, R., & Zilber, T. (1998). Narrative research: 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Jurkovic, G. J. (1997). Lost Childhoods: The Plight Of The Parentified Child. New York: Brunner/Mazel.
Patterson, C. H (1974). Relationship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