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2.119.20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李怡玲
作者(英文):Yi-Ling Lee
論文名稱:安全社區營造過程之省思:以「事故傷害防制與健康行為提升計畫」推動經驗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Thoughts o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 safe community: "Accident Injury Prevention and Health Behavior Improvement Program" Promote experience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陳宇嘉
指導教授(英文):Yu-Jia Chen
口試委員:林明禛
陳文華
口試委員(英文):Ming-Zhen Lin
Wen-Hua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學號:610197008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關鍵詞:安全社區事故傷害健康行為
關鍵詞(英文):security communityaccident damagehealth behavior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
  • 收藏收藏:0
近年來臺灣在產、官、學、民的合作下,積極在各地推動安全社區及安全學校的成果已獲國際重視。而在所有安全問題當中,事故傷害是最可以被預防的,事故傷害的發生絕對不是意外,一定有某些原因所造成。透過有系統的調查分析事故傷害發生的原因,大多數事故傷害都可以預防、可以避免、或是可以減少傷害的嚴重度。每個社區有其獨特性及需求,在資源有限之狀況,辨識社區安全優先議題及高危險群,並有社區領袖的參與,找出社區事故傷害最適合的介入策略,成為推動社區事故傷害防制計畫成功的關鍵。
本研究旨在以「事故傷害防制與健康行為提升計畫」推動的經驗,省思安全社區營造過程,從計畫內容、推動模式、執行計畫中所蒐集的事故傷害資料及防制方案結束後對社區安全與發展的影響有哪些?為深入了解社區在執行計畫時的推動模式,除研究者本身參與計畫推動外,採深度訪談方式,透過訪談社區主要推動人員及輔導老師等,對於社區推動時所蒐集的事故傷害資料及執行防制方案後,對社區居民、環境等的安全改善度,探究事故傷害防制與安全社區的關係及居民健康行為的提升對社區發展的看見,並探討安全社區推動的可行性。更期待研究結果影響政府考慮突破限制,提升鄉村底層真正由下而上的公共參與度,建議政府各部會經費挹注時可否先整合,避免資源重疊之浪費。同時希望將研究結果提供給各安全社區推動單位參考。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government, education and the people, Taiwan has actively promoted the achievements of safe communities and safety schools in various places and has receiv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mong all safety problems, accidental injuries are the most preventable. The occurrence of accidental injuries is definitely not an accident, and there must be some reasons. Through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accident injuries, most accident injuries can be prevented, avoided, or reduced. Each community has its own uniqueness and needs. In the limited resources, identify community safety priorities and high-risk groups, and involve community leaders to identify the most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community accidents. The key to success in plann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the experience promoted by the "Accident Injury Prevention and Health Behavior Improvement Program" to reflect o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 safe community, and to collect accident damage data and control schemes from the project content, promotion model,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What are the impacts on community safety and development after the end? 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unity's driving model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in addition to the researchers themselves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promotion, in-depth interviews, through the interview community to promote personnel and tutors, etc. In view of the accident damage information collected during the community promo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evention program, the safety improvement of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prevention and the safety commun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s' health behaviors And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a safe community push. It is more hop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ill affect the government's consideration of breakthrough limits and enhance the bottom-up public participation of the rural bottom.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an concentrate on the integration of funds to avoid waste of overlapping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we hope to provide the research results to the reference of each security communit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背景 9
第三節 研究問題及目的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社區與社區發展 17
第二節 安全社區 28
第三節 推動事故傷害防制計劃的省思 33
第四節 安全社區相關研究討論 39
第五節 台灣安全社區發展情形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3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5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6
第四節 研究倫理 57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59
第一節 事故傷害防制與健康行為提升計畫執行模式與成效 60
第二節 永續經營的概念 75
第三節 計畫結束後的發展 79
第四節 政府政策改變的影響 81
第五節 安全社區推動的可行性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6
參考書目 103
中文部分
白 璐 (2008)。傷害防制於公共衛生學。台灣,巨流圖書公司。
白 璐 (2010)。台北市99年度傷害分析報告,台北市政府衛生局99年度安全社區暨安全學校輔
導計畫。台北:台北市衛生局。
甘炳光 (1996)。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田秀琴 (2007)。台灣地區「安全社區」發展的經驗與啟發-以阿里山安全社區為例。 碩士論
文,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
李 瑛 (2000)。從原住民自決理念評析台灣原住民社區營造之推廣。原住民教育季刊,20,5-
21 。
李宗勳 (2004)。「安全社區」新視野與社區管理的構聯。公共行政學報,第10期,39。
李 蘭 (2010)。建康型為與健康教育。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易駿 (2011)。我國社區發展工作的沿革與發展。社區發展季刊,第133期,417-429。
李福霞 (2007)。安全社區組織與功能之研究-以花蓮縣豐濱社區為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政治
系碩士班。
吳明儒 (2012)。弱勢社區培力與輔導機制之探索性 研究—三種 CSW 模式之分析。台灣社區工
作與社區研究學刊,3(3),1-57。
吳慧嫻 (2000)。社區健康促進計畫介入之成效前瞻性研究--以臺灣東部某社區環境為例。慈濟
技術學院學報,2,245-259。
邱淑媞 (2001)。宜蘭縣營造健康社區之過程與現況。宜蘭:宜蘭縣衛生局。
邱瑜瑾 (2012)。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服務。收錄於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主編。非營利部
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淑馨 (2012)。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侯登貴 (1999)。臺灣事故傷害流行病學研究。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 震 (2002)。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文化出版公司。
徐震譯 (1982)。社區論。台北:國立編譯館。
高慧娟 (2001)。兒童遊戲場所事故傷害之預防。慈濟大學學校衛生期刊 ,38,70-81。
紐文英 (2013)。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台北:雙葉。
黃惠雯(2003)。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台北:韋伯出版社。
黃怡衡和白璐 (2009)。各類傷害在不同年齡層的性別差異。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畢恆達 (2013)。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華國媛、洪栩隆、林昭光 (2010)。泰雅族人的生死觀。師大書苑發行。
陳曉悌、李怡娟、李汝禮(2003)。健康信念模式之理論源起與應用。台灣醫學,7(4),
632-639。
張鳳琴、蔡益堅、吳聖良(2003)。台灣地區非致命事故傷害狀況。台灣衛誌,22(6),492-
500。
詹秀員 (2002)。社區權力結構與社區發展功能。臺北市:洪葉文化。
鄭怡世 (2005)。台灣社會工作發展的歷史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
士論文,南投。
鄭如雅 (2011)。社區工作者核心能力之探討:專業社會工作者之經驗與觀點。台灣社區工作與
社區研究學刊,1(1),1-42。
蕭新煌、官有垣、陸宛蘋 (2012)。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高雄:巨流。
劉弘煌 (1999)。都市型社區的社會福利社區化-以臺北市文山區的經驗為例。社區發展季刊,
87,58-71。
潘淑滿 (2004)。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賴兩陽 (2011)。社區工作與社會福利社區化。台北:洪葉 。
鍾其祥和白璐 (2007)。比較安全社區、準安全社區與一般社區民眾對安全的認知、態度與行為-
以台北市內湖區、中正區、南港區為例。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衛政甲組。 碩士論
文。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 巨流圖書公司。
英文部分
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合著,徐宗國譯(2000)。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圖書公司。
Ramanathan,S.C.&Link,R.J. (原著),萬育維、陳秋山 (合譯) (2006)。社會工作實務
的全球觀點。台北:紅葉。
Reamer,F.G. (原著),包承恩、王永慈 (譯) (2000)。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台北:紅葉。
Baum, F. (2002).The new public health evolves. In F. Baum (eds), The
new public health.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zos, D. A., W. B. Weeks,et al.(2001).The development of a survey
instrument for community health improvement.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Norris, T. and M. Pittman (2000).The healthy communities movement and
the coalition for healthier cities and communities. Public Health
Reports 115(2-3): 118-24.
Williams, R. L., B. F. Crabtree, et al. (1999).Practical tools for
qualitative community-oriented primary care community assessment.
Family Medicine.
Sharpe, P. A., M. L. Greaney, et al. (2000). Assets-oriented community
assessment. Public Health Reports. 115(2-3): 205-11.
Jordan, B.(2007). Social work and well-being. Lyme Regis: Rusell House
Publishing.
Stepney, P. and Popple, K. (2008). Social work and the community: A
critical context for practice. Palgrave Macmillan,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Bjerre B, Schelp L. (2000). The community safety approach in Falun,
Sweden-is it Possible to characterize the most effective
prevention endeavours and how long-lasting are the
results,32(3):461-470.
Zhno Z and Svanstrom L.(2003). Injury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on
developing commu-nity safety promotion. Chins, 18(3):247-253.
網路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安全 http://www.phs.ki.se/csp/index_en.htm
亞洲安全社區網絡 http://www.asiasafecommunity.org
台灣社區安全推廣中心。fromhttp://www.safecommunities.org.tw/safecommunity/
台北市內湖國際安全社區。http://www.safeneihu.org.tw/11
台北市大同安全社區。http://www.datongsafe-taipei.org.tw/
阿里山安全社區。http://www.cych.org.tw/cych/alishan/play.htm
花蓮豐濱鄉安全社區。http://sixstar.moc.gov.tw/blog/fengbin
花蓮壽豐鄉安全社區。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80424/2741698/
新竹東區安全社區。http://hsinchu.cgh.org.tw/tw/content/class/2betel_nut/index.html
汐止安全社區。http://sixstar.moc.gov.tw/f
東勢鎮安全社區。http://www.fh.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
觀音安全社區。https://www.guanyin.tycg.gov.tw/home.jspid=10168&parentpath=0,13
盧思岳 (2005)。社區總體營造概論。台灣社區聯盟,2005年,取自:
http://47go.org.tw/article/480 。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