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186.3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葉檳豪
作者(英文):BIN-HAO YE
論文名稱:《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筮法》整理與研究
指導教授:魏慈德
指導教授(英文):TZU-TE WEI
口試委員:劉慧珍
陳睿宏
口試委員(英文):HUI-CHEN LIU
JUI-HUNG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學號:610201002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9
關鍵詞:清華簡筮法數字卦周易歸藏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的題目為「《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筮法》整理與研究」,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中所收錄的《筮法》篇為研究主軸。《筮法》是一篇相當特別的易類文獻,其用數字記錄卦畫卦,是第一篇具有系統性的數字卦材料。而其解卦理論與《周易》有根本上的不同,並不用別卦的卦爻辭解卦,而是以「四位卦」這種前所未知的卦位系統為骨幹,綜合卦、爻與筮占時間進行占斷,並形成了不少獨特的解卦術語。然而,《筮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其內容與多種易學材料皆有所關連,如《說卦傳》「父母六子」、「帝出乎震」的卦象,又或者是輯本《歸藏》的若干卦名用字與經卦卦序,皆可見於《筮法》之中。因此,《筮法》同時與先秦數字卦、《周易》乃至於《歸藏》都有所聯繫,故研究《筮法》應可釐清一些先秦易學的發展脈絡及其相關問題。
本文在研究架構的安排上循序漸進,先從文字的校讀入手,於第二章梳理《筮法》爭議較大或較為特別的字詞,希望能更正確地解讀《筮法》的內容。接著,於第三章重新整理並歸納《筮法》中諸多解卦原則及術語,可分為四大類,其一是「四位卦」的卦位系統,其二是「卦象類」的解卦原則,其三是「爻象類」的解卦原則,其四則是「時序類」的解卦原則。並在其中著重論述這些理論及術語的具體所指。最後,於第四章透過《筮法》、數字卦材料與《周易》、《歸藏》文本的對比,推論陰陽爻形的發展、《說卦傳》諸象的形成時間和卦象來源等問題。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脈絡乃是由文字校讀進入理論探析,再由理論探析廣及易學發展,最後則於第五章中總結研究成果。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2
一 《筮法》的形制與性質 2
二 《筮法》的文字相關研究 5
三 《筮法》的筮占體系研究 8
四 《筮法》與先秦兩漢易學研究 12
第三節 研究步驟 22
第二章 《筮法》文字校理 25
一 死生 27
二 得 40
三 享 46
四 弁 47
五 至 52
六 娶妻 53
七 讎 53
八 見 57
九 咎 58
十 瘳 58
十一 雨霽 58
十二 男女 60
十三 行 60
十四 貞丈夫女子 60
十五 小得 64
十六 征 69
十七 成 71
十八 志事 71
十九 志事、軍旅 72
二十 四位表 73
二十一 四季吉凶 73
二十二 乾坤運轉 73
二十三 果 75
二十四 卦位人身圖 80
二十五 天干與卦 82
二十六 祟 83
二十七 地支與卦 98
二十八 地支與爻 98
二十九 爻象 99
三十 十七命 109
第三章 《筮法》解卦系統探論 113
第一節 「四位卦」理論及其運用 113
一 四位卦象 114
二 四位卦位 114
三 「左下卦」是否有特殊地位 125
四 《筮法》中的六位卦 126
五 〈祟〉節「夫天之道」的相關問題 127
第二節 《筮法》卦象類解卦原則 128
一 經卦本身的象 128
二 《筮法》所見的特殊卦象 144
第三節 《筮法》爻象類解卦原則 152
一 爻本身的象 152
二 《筮法》所見的特殊爻象 169
第四節 《筮法》時序類解卦原則 175
一 八卦吉凶 175
二 八卦與干支 190
第四章 《筮法》與先秦易學的聯繫與發展 197
第一節 《筮法》與先秦數字卦 197
一 《筮法》與楚簡數字卦的再認識 198
二 《筮法》與商周數字卦 203
第二節 《筮法》與《歸藏》、《周易》的關聯 219
一 《筮法》與《歸藏》之間的關係 219
二 《筮法》與《周易》之間的關係 235
第五章 結論 243
徵引文獻 249
(傳世文獻按朝代,其餘按姓氏筆畫排列)
一、 古籍
〈一〉、傳世文獻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漢】伏生撰、【漢】鄭玄注:《尚書大傳》,收錄於嚴一萍選輯:《叢書集成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6)。
【漢】高誘注:《呂氏春秋》,(台北:藝文印書館,2009.10)。
【漢】揚雄撰,【宋】司馬光集注,劉韶軍點校:《太玄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98)。
【漢】賈誼撰,閻振益、鍾夏校注:《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7)。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漢】應邵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1)。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魏】何晏注、【宋】刑昺疏:《論語》,(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吳】韋昭注:《國語》,(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3)。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梁】沈約撰:《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10)。
【隋】蕭吉:《五行大義》,收錄於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2)。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11)。
【唐】楊筠松:《天玉經》,收錄於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出版工作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據文津閣四庫全書影印,2005),第267卷。
【唐】李延壽:《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10)。
【宋】朱熹:《晦庵集》,收錄於收錄於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出版工作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據文津閣四庫全書影印,2005),第382卷。
【宋】朱熹:《周易本義》,(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
【宋】陳彭年撰,林尹校訂:《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1976.9)。
【宋】鮑彪注:《戰國策》,(台北:商務印書館,1970)。
【遼】釋行均撰:《龍龕手鑒》,(台北:藝文出版社,1966)。
【元】脫脫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6)。
【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9)。
【清】王先謙撰:《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7)。
【清】李光地纂、劉大鈞整理:《周易折中》,(四川:巴蜀書社,1998.4)。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94.12)。
【清】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壹)》,(揚州:廣陵書社,2004.11)。
【清】惠棟撰、鄭萬耕點校:《周易述》,(北京:中華書局,2007.9)。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7)。
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10)。
吳毓江:《墨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3.10)。
姚春鵬:《黃帝內經》,(北京:中華書局,2010.6)。
黃暉:《論衡校釋》,(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12)
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撰:《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書局,1991.9)。
趙振鐸:《集韻校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12)。
劉國樑注譯,黃沛榮校閱:《周易參同契》,(台北:三民書局,1999.11)。
蔣禮鴻:《商君書錐指》,(北京,中華書局,1986.4)。
黎翔鳳:《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6)。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大安出版社,2000.12)。

〈二〉、出土文獻與工具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07.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發掘報告:1958—1961》,(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11)。
王輝主編:《秦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2015.4)。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天水放馬灘秦簡》,(北京:中華書局,2009.8)。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2)。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上海:中西書局,2018.1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12)。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上海:中西書局,2013.12)。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文字編(壹—參)》,(上海:中西書局,2014.5)。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文字編(肆—陸)》,(上海:中西書局,2017.10)。
林宏明:《醉骨集》,(台北:萬卷樓,2011.3)。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10)。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張振謙:《齊魯文字編》,(北京:學苑出版社,2014.7)。
曹瑋:《周原甲骨文》,(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2.10)。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6)。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湖北:文物出版社,1991.10)。
湯志彪:《三晉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10)。
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集成(參)》,(北京:中華書局,2014.6)。
睡虎地秦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9)。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10)。
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北京:中華書局,1986.5)。

二、 近人論著
〈一〉、專書
丁四新:〈楚竹簡與漢帛書《周易》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4)。
丁四新:《周易溯源與早期易學考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2)。
于豪亮:《馬王堆帛書《周易》釋文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2)。
王化平、周燕:《萬物皆有數:數字卦與先秦易筮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
史善剛、董延壽:《簡帛易卦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宋華強:《新蔡葛零楚簡初探》,(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3)。
李漢三:《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台北:維新書局,1968.1)。
李學勤:《失落的文明》,(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12)。
李學勤:《初識清華簡》,(上海:中西書局,2013.6)。
李學勤:《周易溯源》,(四川:巴蜀書社,2006.1)。
李鏡池:《周易探源》,(北京:中華書局,1978.3)。
邢文:《帛書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
季旭昇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2019.4)。
尚秉和:《周易尚氏學》,(北京:中華書局,1980.5)。
邴尚白:《葛陵楚簡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12)。
金景芳:《《周易‧繫辭傳》新編詳解》,(瀋陽:遼海出版社,1998.8)。
晏昌貴:《巫鬼與淫祀—楚簡所見方術宗教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3)。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8)。
張心澂:《偽書通考》,(台北:宏業書局,1979.10)。
張政烺著,李零等整理:《張政烺論易叢稿》,(北京:中華書局,2011.1)。
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4)。
陳新雄:《古音研究》,(台北:五南書局,1999.4)。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
黃壽祺、張善文著:《周易譯註》,(台北:頂淵文化,2000.5)。
黃德寬:《古漢字發展論》,(北京:中華書局,2014.4)。
裘錫圭:《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三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賈連翔:《戰國竹書形制及相關問題研究-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為中心》,(上海:中西書局,2015.10)。
廖名春:《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濟南:齊魯書社,2001.8)。
廖名春:《新出楚簡試論》,(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1)。
裴學海:《古文虛字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54.10)。
劉國忠:《走近清華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7)。
韓自強:《阜陽漢簡《周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
魏慈德:《古代風神崇拜》,(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2.4)。

〈二〉、期刊論文
丁四新:〈數字卦研究的階段、貢獻及其終結〉,《周易研究》第151期(2018.10)。
于茀:〈包山楚簡中的數字卦〉,《北方論叢》第190期(2005.3)。
于茀:〈戰國簡卦畫問題再探討〉,《北方論叢》第208期(2008.3)。
子居:〈清華簡《筮法》解析(修訂稿上)〉,《周易研究》第128期(2014.11)。
子居:〈清華簡《筮法》解析(修訂稿下)〉,《周易研究》第129期(2015.1)。
王明欽:〈王家台秦簡綜述〉,收入艾蘭、邢文編:《新出簡帛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12)。
王明欽:〈試論《歸藏》的幾個問題〉,收入古方、徐良高:《一劍集》,(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6.10)。
王新春:〈清華簡《筮法》的學術史意義〉,《周易研究》第128期(2014.11)。
王輝:〈王家台秦簡《歸藏》校釋28則〉,《江漢考古》第86期(2003.3)。
白奚:〈中國古代陰陽與五行說的合流–《管子》陰陽五行思想新探〉,《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5期(1997.9)。
任俊華、梁敢雄:〈《歸藏》、《坤乾》源流考–兼論秦簡《歸藏》兩種摘抄本的由來與命名〉,《周易研究》第56期(2002.12)。
安陽市博物館:〈殷墟戚家莊269號墓發掘簡報〉,《中原文物》1986年第3期(1986.10)。
吳勇:〈也談所謂「楚簡數字卦」問題〉,《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5期(2007.10)。
吳勇:〈出土文獻中的易卦符號再認識〉,《周易研究》第100期(2010.4)。
吳勇:〈從竹簡看所謂數字卦問題〉,《周易研究》第78期(2006.7)。
李存智:〈郭店與上博楚簡諸篇陰聲韻部通假關係試探〉,台大中文學報第29期(2008.12)。
李守奎:〈清華簡《筮法》文字與文本特點略說〉,《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1期(2014.1)。
李守奎:〈漢字倒寫構形與古文字的釋讀〉,(漢學研究第33卷第2期,2015.6)。
李宗焜:〈數字卦與陰陽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期刊》第77本(2006.6)。
李尚信:〈清華簡《筮法》筮例並非筮占實例〉,《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2期(2016.3)。
李家浩:〈王家臺秦簡「易占」為《歸藏》考〉,《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1997年第1期(1997.2)。
李銳:〈讀清華簡《筮法》劄記〉,《出土文獻研究》第15輯(2016.7)。
李學勤:〈《歸藏》與清華簡《筮法》、《別卦》〉,《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54卷第1期(2014.1)。
李學勤:〈清華簡《筮法》與數字卦問題〉,《文物》2013年第8期(2013.8)。
李學勤:〈談安陽小屯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文物參考資料》1956年第11期(1956.11)。
肖楠:〈安陽殷墟發現「易卦」卜甲〉,《考古》1989年第1期(1989.1)。
谷繼明:〈清華簡《筮法》偶識〉,《周易研究》第130期(2015.3)。
辛亞民:〈《歸藏》殷易说考辨〉,《中國哲學史》2017年第1期(2017.2)。
邢文:〈數字卦與《周易》形成的若干問題〉,《台大中文學報》第27期(2007.1)。
亞當-施沃慈〈從象數角度解釋《筮法》「死生」篇的一些內容〉,《出土文獻》第12輯(2018.4)。
季旭昇:〈古文字中的易卦材料〉,該文收入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第三輯)》,(成都:巴蜀書社,2003.3)。
季旭昇:〈清華四芻議:聞問,凡是(征)〉,收錄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5.2)。
林忠軍:〈王家臺秦簡《歸藏》出土的易學價值〉,《周易研究》第48期(2001.5)。
侯乃峰:〈釋清華簡《筮法》的幾處文字與卦爻取象〉,《周易研究》第130期(2015.3)。
胡厚宣:〈釋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風的祭祀〉,《復旦學報(人文科學版)》1956年第1期(1956.1)。
孫勁松:〈略論朱熹和郭雍的蓍法之辯〉,《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010年06期,2010.12)。
孫航:〈清華簡《筮法》芻議〉,《周易文化研究》第5輯(2013.12)。
徐在國、李鵬輝:〈談清華簡《别卦》中的「泰」字〉,《周易研究》第133輯(2015.9)。
袁金平、李偉偉:〈清華簡《筮法·祟》與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詰》對讀札記〉,《周易研究》第133期(2015.9)。
馬楠:〈清華簡《《筮法》二題〉,《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1卷第1期(2014.1)。
張克賓:〈論清華簡《筮法》卦位圖與四時吉凶〉,《周易研究》第124期(2014.3)。
張朋:〈再論清華簡《筮法》與數字卦諸問題〉,《中州學刊》第238期(2016.10)。
張朋:〈數字卦與占筮—考古發現中的筮法及相關問題〉,《周易研究》第48期(2007.8)。
曹定云:〈新發現的殷周「易卦」及其意義〉,《考古與文物》1994年第1期(1994.1)。
曹瑋:〈陶拍上的數字卦研究〉,《文物》,2002年第11期(2002.11)。
梁韋弦:〈《歸藏》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1年第3期(2011.5)。
梁韋弦:〈王家臺秦簡「易占」與殷易《歸藏》」〉,《周易研究》第53期(2002.6)。
梁韋弦:〈四時、五行、八卦結構形成的年代〉,《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2013.12)。
梁韋弦:〈有關清華簡《筮法》的幾個問題〉,《周易研究》第126期,(2014.7)。
連邵名:〈江陵王家臺秦簡《歸藏》筮書考〉,《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2001.8)。
郭永秉:〈釋清華簡中倒山形的「覆」字〉,收錄於郭永秉:《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8)。
陳劍:〈試說戰國文字中寫法特殊的「亢」字和從「亢」諸字〉,收錄於劉釗主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7)。
雪苗青:〈清華簡《筮法》的高級性元符卦和示數卦——與李學勤等先生商榷〉,《中州學刊》第246期(2017.6)。
雪苗青:〈清華簡《筮法》諸例卦皆數字卦嗎?發現反例-與李學勤、廖名春等先生商榷〉,《懷化學院學報》第35卷第1期(2016.1)。
程二行、彭公璞〈《歸藏》非殷人之易考〉,《中國哲學史》2004年第2期(2004.5)。
程少軒:〈清華簡《筮法》「坎離易位」試解〉,《中國文字》新41期(2015.7)。
程浩:〈《筮法》占法與「大衍之數」〉,《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1卷第1期(2014.1)。
程浩:〈清華簡《筮法》與周代占筮系統〉,《周易研究》第122期(2013.11)。
程浩:〈略論《筮法》的解卦原則〉,《出土文獻》第4輯(2013.12)。
程浩:〈輯本《歸藏》源流蠡測〉,《周易研究》第130期(2015.3)。
程燕:〈談清華簡《筮法》中的「坤」字〉,《周易研究》第124期(2014.3)。
程薇:〈試釋清華簡《筮法》中的 字〉,《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1卷第3期(2014.5)。
馮時:〈清華《筮法》卦位圖所見陰陽觀〉,《哲學與文化》第42卷第10期(2015.10)。
黃杰:〈清華簡《筮法》補釋〉,《周易研究》第142期(2017.3)。
楊蒙生:〈清華簡《筮法》篇「焉」字補說—兼談平山中山王器銘中的一個相關字〉,《安徽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2018.5)。
董珊:〈論新見鼎卦戈〉,收錄於劉釗主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四輯,(上海:上海古輯出版,2011.12)。
裘錫圭:〈戰國文字及其文化意義研究〉,收錄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六輯)》:(上海: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5.2)。
賈連翔:〈清華簡《筮法》與楚地數字卦演算方法的推求〉,《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1卷第3期(2014.5)。
賈連翔:〈試論出土數字卦材料的用數體系〉,《周易研究》第128期(2014.11)。
廖名春:〈王家臺秦簡《歸藏》管窺〉,《周易研究》第48期(2001.5)。
廖名春:〈清華簡《筮法》篇與《說卦傳》〉,《文物》2013年第8期(2013.8)。
趙平安:〈再論所謂倒山形的字及其用法〉,《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2期(2014.3)。
劉大鈞:〈讀清華簡《筮法》〉,《周易研究》第130期(2015.3)。
劉少敏、龐文龍:〈陝西岐山新出土周初青銅器等文物〉,《文物》1992年第6期(1992.6)。
劉光勝:〈從清華簡《筮法》看早期易學轉進〉,《歷史月刊》2015年第5期(2015.10)。
劉成群:〈清華簡《筮法》與先秦易學陰陽思想的融入〉,《周易研究》第137期(2016.5)。
劉延剛:〈《周易‧說卦傳》成書年代新探〉,《四川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1990.8)。
劉彬:〈帛書《周易》「川」卦名當釋「順」字詳考〉,《周易研究》第120期(2013.7)。
劉彬:〈清華簡《筮法》筮數的三種可能演算〉,《周易研究》第126期(2014.7)。
劉震:〈清華簡《筮法》中的「象」、「數」與西漢易學傳承〉,《周易研究》第125期(2014.5)。
劉震:〈清華簡《筮法》與《左傳》、《國語》筮例比較研究〉,《周易研究》第131期(2015.5)。
蔡飛舟:〈清華簡《别卦》解詁〉,《周易研究》第135輯(2016.1)。
蔡飛舟:〈清華簡《筮法》補釋〉,《周易研究》第130期(2015.3)。
蔡飛舟:〈清華簡《筮法‧爻象》芻論〉,《周易研究》第143期(2017.5)。
蔡運章:〈洛陽北窯西周墓青銅器銘文簡論〉,《文物》1996年第7期(1996.7)。
蔡運章:〈秦簡「寡」、「天」、「䂂」諸卦解詁–兼論《歸藏易》的若干問題〉,《中原文物》2005年第1期(2005.2)。
賴少偉:〈「八卦方位」、「乾坤六子」說與早期易學的傳承〉,《揚州大學學報》第28卷第1期(2018.1)。
賴少偉:〈戰國楚簡數字卦演卦方法補議〉,《統計與決策》第491期(2017.12)。
賴少偉:〈戰國楚簡數字卦與筮法〉,收錄於謝維陽、趙爭主編:《出土文獻與古書成書問題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15.11)。
謝炳軍:〈清華簡《筮法》理論性與體系性新探〉,《理論月刊》2015年第6期(2015.6)。
韓慧英:〈試析清華簡《筮法》中的卦氣思想〉,《周易研究》第131期(2015.5)。
蘇建洲:〈上博九《靈王遂申》釋讀與研究〉,《出土文獻》第5輯(2014.10)。

〈三〉、會議論文
李宛庭:《戰國楚簡所見成對數字卦-以清華肆‧筮法為中心》,發表於「第四十七屆中區中文所碩博生研討會」(南投:國立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5)。
李尚信:〈關於清華簡《筮法》的幾處疑惑〉,發表於「2014《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與儒家經典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山東:山東省教育廳主辦,2014.12.6)。
季旭昇:〈從《筮法》與《周禮》談筮占「三十三命」〉,發表於「《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與儒家經典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後錄於江林昌主編:《清華簡與儒家經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0)。
金宇祥:〈《清華肆‧筮法》淺議〉,發表於「《中國文學研究》第四十二期暨第三十二屆論文發表會」(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16.4.16)。
金宇祥:〈談楚簡中特殊的「齊」字〉,發表於「第28屆中國古文字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中文系主辦,2017.5)。
姚小鷗、高中華:〈關於清華簡《筮法》「讎」命解說的若干問題〉,發表於「《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與儒家經典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後收錄於江林昌主編:《清華簡與儒家經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0)。
柯鶴立:〈巽之祟—《筮法》中的陰卦與女性角色〉,收錄於江林昌主編:《清華簡與儒家經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0)。
張文智:〈從清華簡《筮法》等出土文獻中的相關內容看京房「六十律」及「納甲」說之淵源〉,發表於「《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與儒家經典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後收錄至江林昌主編:《清華簡與儒家經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0)。
陳睿宏:〈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筮法》論譚〉,發表於「近現代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國際學術研討會」,後收錄至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第五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14.11)。
葉檳豪:〈從《筮法‧卦位圖》與《說卦傳‧帝出乎震》之差異談易卦與五行對應體系的流變〉,發表於「第三屆『奇萊論衡』全國研究生文學研究暨文藝創作研討會」(花蓮:東華大學中文系主辦,2016.11.25)。
董春:〈論清華簡《筮法》之祟〉,發表於「清華簡與儒家經典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後收錄至江林昌主編:《清華簡與儒家經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0)。
蔡運章:〈清華簡〈卦位圖〉哲學思想考辨〉,發表於「清華簡與儒家經典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後收錄至江林昌主編:《清華簡與儒家經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0)。
魏慈德:〈談《別卦》的卦序與卦名及其與《筮法》的關係〉,發表於「《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與儒家經典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後錄於江林昌主編:《清華簡與儒家經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0)。

〈四〉、學位論文
李宛庭:《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筮法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金宇祥:《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楚居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
侯建科:《清華簡〈壹-陸〉異體字整理與研究》,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7)。
殷文超:《出土文獻視角下《周易》的卦畫與卦名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7)。
曹振岳:《清華簡《筮法》研究》,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5)。
彭華:《陰陽五行研究(先秦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4)。
焦勝男:《清華簡《筮法》集釋》,合淝: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16)。

〈五〉、網路論文
付強:〈說清華簡《筮法》中釋為「奴」之字〉,武漢大學簡帛網,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16(2014.5.6)。
季旭昇:〈清華簡《筮法》昭穆淺議〉,復旦大學簡帛網,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261(2014.5.2)。
孫合肥:〈清華簡《筮法》劄記一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222(2014.1.25)。
郭永秉:〈說「慶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210(2014.1.8)。
陳劍:〈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荊門郭店楚簡文獻中心頁庫存檔,網址: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QuhwHuJ5Sw0J:new.jmlib.net/zj/news.asp%3Fid%3D616+&cd=2&hl=zh-TW&ct=clnk&gl=tw(2015.12)。
程少軒:〈關於清華簡《筮法》八卦圖「坎離易位」的一點推測〉,(復旦大學出土文獻古文字研究中心論壇,第1樓,2013.8.19),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41。
楊坤:〈跋清華竹書《筮法》聖人卦位圖〉,武漢大學簡帛網,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11(2013.9)。
劉剛:〈讀《清華簡四》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Test/Web/Show/2209(2014.1.8)。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220(2014.1.21)。
駱珍伊:〈說「旰日」〉,武漢大學簡帛網,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81(2014.1.11)。

〈六〉、網路論壇
ee:〈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12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2。
曰古氏:〈讀清華簡《筮法》小剳〉,(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論壇,第20樓,2014.1),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80&extra=&page=2。
曰古氏:〈讀清華簡《筮法》小剳〉,(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論壇,第25樓,2014.1),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80&extra=&page=3。
有鬲散人:〈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13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2。
有鬲散人:〈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44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5。
有鬲散人:〈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55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6。
有鬲散人:〈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63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7。
有鬲散人:〈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9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
奈我何:〈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23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3。
奈我何:〈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27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3。
海天遊蹤:〈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45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5。
無斁:〈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29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3。
無斁:〈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49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5。
暮四郎:〈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5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1。
暮四郎:〈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10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2。
暮四郎:〈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18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2。
暮四郎:〈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33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4。
暮四郎:〈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39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4。
暮四郎:〈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48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2。
暮四郎:〈初讀清華簡(四)筆記〉,(簡帛論壇,第65樓,2014.1),網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55&page=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