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17.189.13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江美華
作者(英文):Meei-Hwa Jiang
論文名稱:游於藝-瓷版畫之研究與創作
論文名稱(英文):Delve into Art: Creative Statement of Jiang Meei-Hwa
指導教授:吳偉谷
指導教授(英文):Wei-ku Wu
口試委員:黎志文
廖慶華
口試委員(英文):CHI MAN LAI
Ching-Hua Li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學系
學號:610274110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1
關鍵詞:瓷版畫釉彩意象
關鍵詞(英文):porcelain plate paintingglaze-paintingimag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
  • 收藏收藏:0
繪畫是筆者的興趣,玩陶作瓷亦是,本研究以陶瓷代替畫布,製作彩釉瓷版與器皿。
論文首章為緒論,說明研究與創作之動機、目的、範圍及方法。第二章為文獻探討,期能增進瓷版畫相關歷史知識,首先探索陶瓷繪畫的歷史、次及臺灣現代瓷版畫,再是釉藥學文獻,以及美學設計參考文獻。第三章為瓷版畫之創作設計與製作歷程,說明表現形式,採用的媒材,以及作品製作的歷程。第四章為作品討論,說明創作理念與實踐。由於作品製作,源於生活日常之觀想感知,而山水花木為日日所見,是以以物記事,作為往昔永存的一種方式。
末章為結語,回顧研究歷程,省察學與思,以及作品的缺失,待來日改進。
Painting and ceramic working are both my favorite artistic activities. Glaze-painting ceramics combines these two into flat plates and utensils.
There are five parts in this essay.
Chapter 1, motiv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my works.
Chapter 2, discussion and history of documents of glaze-painting ceramics.
Chapter 3, creative process and ideas of my works.
Chapter 4, descriptions of series of glaze-painting works.
Conclusion,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與創作之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與創作之範圍與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與創作之架構流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陶瓷繪畫之歷史 14
第二節 臺灣現代瓷版畫藝術討論 19
第三節 釉藥學文獻 22
第四節 美學及設計參考文獻 27
第三章 瓷版畫之創作設計與製作歷程 33
第一節 瓷版畫表現的形式探討 33
第二節 瓷版畫媒材探討 34
第三節 創作理念與設計 37
第四節 作品製作歷程 41
第四章 作品說明討論 51
一山水 51
二植物 55
二動物 64
四文字 67
五青花 72
結語 省思與檢討 77
參考文獻 81
附錄89
古籍
春秋末戰國初・魯人;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春秋左傳正義》,影印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刻本,藝文印書館,臺北,2001年12月初版。
春秋末戰國初・齊人;清・戴震,《考工記圖》,商務印書館,上海,1955年。
春秋末戰國初・墨翟,清・孫詒讓《墨子閑詁》,中華書局,北京,1954年。
戰國・荀況,清・王先謙《荀子集解》,世界書局,臺北,2010年。
漢・司馬遷撰,瀧川龜太郎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中新書局, 1977年。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藝文印書館,臺北縣,1966年。
晉・王弼撰,唐・邢璹注,《周易略例》,藝文印書館,臺北縣,1965年。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河洛圖書出版社,臺北,1980年。
南朝・蕭子顯,《南齊書》,中華書局,北京,1972年。
南朝・謝赫,《古畫品錄》,藝文印書館,臺北縣,1966年。
唐・陸羽撰,程啟坤、楊招棣、姚國坤《陸羽茶經-解讀與點校》,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2003年。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華書局,北京,1985年。
宋・蘇軾,《東坡題跋》,遠東出版社,上海,1996年。
宋・周煇撰,劉永翔校注,《清波雜志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宋・《宣和畫譜》,臺灣商務印書館,臺北,1971年。
宋・丁度、宋祈撰,高時顯、吳汝霖輯校,《集韻》,中華書局,臺北,1965年重印。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商務印書館,上海,1933年。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廣文書局,臺北,1978年。
明・董其昌,《畫旨》,毛建波校柱,西泠印社出版社,杭州,2008年。
清・戴震,《考工記圖》,商務印書館,上海,1955年。
清・藍浦撰,歐陽琛、周秋生、盧家明、左行培校注,《景德鎮陶錄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南昌,1996年。
清・王臨元修,曹鼎元等撰,《浮梁縣志》,成文出版社,臺北,1989年。
清・劉坤一、劉繹、趙之謙等撰,《江西通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
清・朱琰撰,杜斌校注,《陶說》,山東畫報,濟南,2010年。
清・張九鉞撰,王婧點校,《南窯筆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桂林,2012年。
近代書籍 (以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王天一,《魏晉墓磚畫》,新世界出版社,北京,1989年。
王緇塵編校,《鄭板橋全集》,世界書局, 1935年。
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北京,1982年。
孔六慶,《中國陶瓷繪畫藝術史》,南京大學,南京,2003年。
方述鑫,《甲骨金文字典》,巴蜀書社,成都,1993年。
尤煌傑、潘小雪,《美學》,國立空中大學,臺北,2012年。
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石頭出版社,臺北,2010年。
成耆仁,《火焰之泥》,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5年。
朱學恕、汪啟疆主編,《二十世紀海洋精品賞析選集》,詩藝文出版社,臺北縣,2002年。
余勇,《宋代景德鎮陶瓷窯業狀況:蔣祈〈陶記〉研究》,江西美術出版社,南昌,2013年。
李知宴,《中國陶瓷文化史》,文津出版社,臺北,1996年。
李亮一,《陶藝技法123》,雄獅圖書,臺北,1985年。
李堅萍,《陶藝釉藥與試驗法》,復文圖書,高雄市,2003年。
李欽賢,《臺灣美術》,北市美術館,臺北,2003年。
李銘龍,《基本設計》,台科大圖書,新北市,2006年。
李鎮,《人間瓷畫:當代中國繪畫名家與新磁州窯》,清華大學,北京,2012年。
余繼明,《我說晚期淺絳彩》,浙江大學,杭州,2007年。
余繼明,《中國收藏鑒賞叢書.淺絳彩瓷畫師作品》,浙江大學,杭州,2005年。
林宗獻、郭金國,《精密鑄造學》,金華圖書,臺北,2009年。
林昭賢、黃光男審定,《藝術概論–藝術與人生》,新文京,臺北縣,2003年。
林崇宏,《設計基礎原理:平面造形與構成》,全華圖書,臺北,2016年。
林榮森,《南投陶發展史》,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南投,2015年。
吳仁敬、辛安潮,《中國陶瓷史》,商務印書館,臺北,1980年六版。
吳澤順編註,《鄭板橋全集》,嶽麓書社,長沙,2002年。
吳鵬飛,《陶藝實用釉藥:配方與釉色之美》,五行圖書,臺北,1999年。
吳讓農,《陶瓷工藝》,臺灣省教育廳,台中,1993年。
胡尚德,《景藝堂藏瓷-瓷板畫》,江西美術出版社,南昌,2001年。
柯慶明(黑野),《靜思手札》,東大出版,臺北,1992年。
柯慶明,《文學美綜論》,長安出版社,臺北,1986年。
范振金,《配釉自己來》,五行圖書,臺北,2001年。
范振金,《銅釉與鐵釉》,五行圖書,臺北,2006年。
范振金,《陶藝釉藥學》,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臺北縣,2009年。
俞劍華,《中國山水畫的南北宗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1963年。
孫超,《窯火中的創造》,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北,1999年。
徐文琴,《台灣美術史》,南天書局,臺北,2007年。
徐錦范、熊寰,《中國近代名家彩繪瓷畫圖典》,學林,上海,2005年。
徐嘉彬,《重返花磚時光》,境好出版事業,臺北,2021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臺北,1979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瓷器上的龍紋》,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1983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臺灣交趾陶裝飾藝術》【史物叢刊31】,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2001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唐三彩 : 形色璀璨的中國陶藝》;國立歷史博物館編印,臺北,1988年。
馬騁,《瓷繪丹青:歷代瓷畫解讀與辨識》,上海大學,上海,2008年。
莊伯和,《審美的趣味》,雄獅美術,臺北,1992年。
章有秀,《鑒藏瓷板畫》,人民美術,天津,1995年。
許之衡著、杜斌校注《飲流齋說瓷》,山東畫報出版社,濟南,2010年。
陶青山,《釉的基本調配法》,武陵出版社,臺北,1995年。
梅亞民、陳玉文,《中國古陶瓷鑒定標本參考圖典‧青瓷卷(上)》,社會科學 院,上海,2009年。
康鍩錫,《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貓頭鷹出版社,臺北,2015年。
張挺立,《戀戀鶯歌》,鶯歌文史工作室,臺北,2001年。
張曉風,《玉想》,九歌出版社,臺北,2020增訂版。
張慧玲編輯,《默齋陳瑞庚書法磁刻特展》,臺灣美術館,臺中,2005年。
梁基永,《中國淺絳彩瓷畫賞玩》,浙江攝影,杭州,2005年。
梁基永,《中國清代彩繪瓷畫賞玩》,浙江攝影,杭州,2005。
梁劍銘,《明代民窯青花瓷畫》,廣陵,江蘇,2004年。
馮先銘,《中國古陶瓷論文集》,紫禁城,北京,1987年。
陳萬里,《中國靑瓷史略》,中華,香港,1985年。
麥浩斯,《玻璃》,麥浩斯編輯部編,香港,2003年。
曾明男,《現代陶》,藝術圖書,臺北,1993年。
葉建明編,《民國瓷板畫精品集》西泠印社,杭州,2009年。
程道腴,《陶瓷釉藥學》, 徐氏基金會,臺北,1979年。
曾肅良,《宋代耀洲青瓷研究》,三藝文化,臺北,2005年。
楊靜榮,《古陶瓷鑑識》,廣西師範大學,桂林,2000。
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編,《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7年。
趙榮華,《瓷板畫珍賞》。上海科學技術,上海,1999。
臺靜農,《靜農書藝集》,華正書局,臺北,1987年。
熊中富,《珠山八友》,上海文化出版,上海,2008年。
鄭勝年,《景德鎮瓷板畫精品鑒識》,上海書畫,上海,2003。
劉良佑,《中國器物藝術》,雄獅圖書,臺北,1976。
劉良佑,《古瓷研究》,幼獅文化,臺北,1988。
劉良佑,《華夏之美-陶瓷》,幼獅文化,臺北,1987。
劉良佑,《陶瓷-宋元明清》,幼獅文化,臺北,1992。
劉良佑、溫淑姿,《陶藝研究:研究報告展覽專輯彙編》,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1992年。
劉羿麟,《瓷器的彩畫》,世界書局,臺北,1979。
劉羿麟,《瓷器的彩畫》,世界書局,臺北,1979年。
鄭年勝、劉楊,《景德鎮瓷板畫精品鑒識》,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2003年。
薛瑞芳等撰文,《不熄的火焰-林葆家生命史與陶瓷創作》,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投,2012年。
穆青、湯偉健《明代民窯青花》,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莊,2000年。
謝東山,《臺灣當代陶藝發展史》,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臺北縣,2002年。
謝明良,《六朝陶瓷論集》,國立臺灣大學,臺北,2006年。
謝明良,《中國古代鉛釉陶的世界-從戰國到唐代》,石頭出版社,臺北,2014年。
謝明良,《貿易陶瓷與文化史》,允晨出版社,臺北,2005年。
謝明錩,《水彩畫法的奧祕》,雄獅美術,臺北,1998年。
謝明錩,《水彩創作:觀念、技法與實作解析》,雄獅美術,臺北,2011年。
劉錦藻,《皇朝續文獻通考》,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民國商務印書館影印十通本影印,上海,1995年。
薛建華,《中國陶瓷圖案集》,上海書店,上海,1993年。
薛瑞芳,《釉藥學》,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臺北縣,2003年。
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臺北,1998年。
賴瓊琦,《設計的色彩心理》,視傳文化,臺北,1997年。
蕭蕭主編《永遠的青鳥:蓉子詩作評論》,文史哲出版社,臺北,1995年。
譚旦冏,《中華藝術史綱》,光復書局,臺北,1973年。
譚旦冏,《中國藝術史論》,光復書局,臺北,1980年。
譚旦冏,《陶瓷彙錄》,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1981年。
譚旦冏,《中國陶瓷史》,光復書局,臺北,1985年。
譚旦冏,《中國陶瓷-宋元瓷器》,光復書局,臺北,1986年。
譚旦冏,《中國陶瓷-漢唐陶瓷》,光復書局,臺北,1986年。
譚怡令、劉芳如、林莉娜主編,《滿庭芳-歷代花卉名品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2011年。
龔雅雯總編輯,《亞熱帶花園-陶博 故宮聯合彩繪陶瓷特展》,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新北市,2020年。
中文翻譯編譯書籍
Berger, John. 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麥田出版,臺北,2005年。
Collingwood, George. 王至元、陳華中譯,《藝術原理》(The Principles of Art),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5年。
Du Halde, Jean-Baptiste.(杜赫德) 鄭德弟、朱靜譯,《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Lettres édifiantes et curieuses écrites des missions étrangère, Mémoire de la chine),大象出版社,鄭州,2005年。
Finlay, Robert. 鄭明萱譯,《青花瓷的故事》(The Pilgrim Art: Cultures of Porcelain in World History),貓頭鷹,臺北,2011年。
Gilbreth, Frank. B. 《時間管理》(Motion study, a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workman),海鴿文化出版社,臺北縣,2010年。
Sturken, Marita. Cartwright, Lisa. 陳品秀、吳莉君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Practices of Look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城邦出版,臺北,2013年
Taylor, Frederick. W. 子恩等譯,《科學管理原則》(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五南書局,臺北,1993年。
Waal, Edmund de. 林繼谷譯,《白瓷之路 一位瓷人串連東西方的朝聖之旅》(The White Road: A Pilgrimage of Sorts),活字出版,2016年。
專文與期刊論文
余佩瑾,〈殷弘緒書簡所見陶瓷樣式及相關問題〉,《故宮學術季刊》第34卷第3期,2017年3月,頁123-168。
李其江 、張茂林 、熊露 、計穎、 吳雋,〈景德鎮「釉灰」的發展演變研究〉,《陶瓷學報》,2020年01期。https://ppfocus.com/0/cub100b74.html(2022年2月)。
李堅萍,〈陶藝塞格式釉方數值與比率之最適區間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第 19 卷第 2 期,2006年 9 月,頁51-67。
高爾德〈「陳景容個展-馬賽克鑲嵌及西畫」紀實〉,國家圖書館101年第1期館訊,2012年2月,頁24-25。
溫淑姿,〈臺灣現代陶藝創作與文化認同〉,《臺灣美術》8卷3期(31期),1996年1月,頁61-72。
溫淑姿,〈現代陶藝之路--國立歷史博物館與現代陶藝發展〉,《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8卷2期,1998年2月,頁19-27。
溫淑姿〈臺灣陶藝四十年〉,《臺灣美術》,5卷1期,1992年7月,頁8-18。
學位論文
李庚娥,《土與火: 水墨畫應用於陶瓷彩繪之創作探討》,102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論文。
李庚娥,《中國繪畫應用在陶藝創作之結合表現研究》,90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許玲鈴,《釉色的變化:建立陶藝通用釉式》,97年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陳新上,《日據時代台灣陶瓷發展 狀況之研究》,95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顏朝均,《雨過天青—汝窯青瓷之燒製實驗與試作》,102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外文書籍
Christopher Scarre , Smithsonian Timelines of the Ancient World, A Dorling Kindersley book,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New York, 1993.
外文期刊
VANDIVER, P., O. SOFFER, B. KLÍMA, Jiří SVOBODA, The origins of ceramic technology at Dolní Věstonice, Czechoslovakia, Science, 1989-11-24. (https://www.academia.edu/33551648/The_Origins_of_Ceramic_Technology_at_Dolni_Vestonice_Science_246_1989_1002_1008)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