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9.103.13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江子文
作者(英文):Tze-Wen Chiang
論文名稱:職業教育在原住民重點學校未來轉型之分析探討-以一所完全中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An Analysis About the Futur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n Aboriginal Key School- A Case Study of a Comprehensive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張志明
指導教授(英文):Chih-Ming Chang
口試委員:范熾文
梁忠銘
口試委員(英文):Chih-Wen Fan
Chung-Ming Li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
學號:610287530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6
關鍵詞:職業教育原住民地區重點學校原住民完全中學民族教育轉型
關鍵詞(英文):Vocational EducationKey Schools in Aboriginal AreasAboriginal High SchoolsEthnic EducationTransform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5
  • 收藏收藏:0
本論文主要是以社區本位教育理念於台灣原住民重點學校的職業教育及民族文化教育課程實踐情形與問題。研究者以一所台灣原住民完全中學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是在了解位於原住民地區重點學校職業教育的實施成效及民族文化教育執行現況,並提出原住民地區重點學校之課程轉型研究。採用方法是利用半結構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針對職業學程任課教師、參與民族教育課程的任課教師及家長會家長進行訪談。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目前個案學校所開設的餐飲服務學程、觀光事務學程及資訊應用學程三個職業教育,還符合老師家長期待及地方產業結構的需求。
二、民族文化課程的實施,在族語教學上,有穩定的師資及一定的教學成效,而其他民族文化課程則無完整泰雅 GaGa 文化脈絡的學習,偏重於融入式的學習。
三、未來原住民完全中學課程方向,除了職業導向的課程外,應發展原住民實驗專班為目標,以發展完整民族文化教育並連結大專院校民族學院先備課程為導向,完備原住民連貫的教育體系。
本文對研究對象提出三點建議,針對職業教育於原住民完全中學實施的成效,提供實務上建議、於民族文化教育的推動面向,提供實務上建議及在高中職階段成立原住民實驗專班,對未來研究的啟示。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based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es and proble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thnic culture education in the aboriginal key schools in Taiwan. The researcher used a Taiwanese aboriginal high school as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The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are to understand the work effec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key schools of the aboriginal region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thnic culture education. Furthermore, the searcher proposes the study of the 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 in the key schools of aboriginal regions. The method of in-depth interview is adopted to interview teachers of vocational courses, instructors of ethnic education courses, and the menbers of Parents' Association. The following are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1.The current programs, which are offered by the case school,includes catering service program, tourism business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program. All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meet not only the expections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but also the needs of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2.Because of having stable teachers in the case school, the implementation of ethnic culture courses has developed well and got certai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Nevertheless, the ethnic cultural courses of the other peoples, which do not have a complete Atayal GaGa culture, just focus on immersive learnings.
3.Besides the career-oriented curriculums, the aboriginal high school should aim to develop the curriculums of aboriginal experiment class. The goal is to develop a complete aborigin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connect with the preparatory courses of the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By reaching the goal, the coherent education system can be completed.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for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It provides practical advi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aboriginal high schools. As to the promotion of ethnic culture education, it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advice. Finally, it reveals how to establish experiment class for aboriginals in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原住民教育現況 …………………………………………………………7
第二節 原住民完全中學發展現況 ………………………………………………25
第三節 職業教育在個案學校實施情形 …………………………………………37
第四節 民族文化教育的意涵、重要性,推展相關因素及原則 …………………50
第五節 轉型理論 …………………………………………………………………7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9
第一節 研究取向的選擇 …………………………………………………………7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80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實施 …………………………………………………………80
第四節 資料分析 …………………………………………………………………83
第五節 研究倫理 …………………………………………………………………85
第六節 研究架構 …………………………………………………………………8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9
第一節 個案學校職業教育的實施成效 …………………………………………89
第二節 個案學校原住民文化課程之執行狀況 …………………………………92
第三節 個案學校未來的課程實施方向之省思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9
中文部分 ……………………………………………………………………………109
外文部分 ……………………………………………………………………………115










中文部分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4)。
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1968)。
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2014)。
尤清主編(1997)。設置完全中學加速學制改革。載於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頁
21-51)。高雄:復文圖書。
王前龍(2015)。現階段原住民民族課程政策發展之多元文化課程轉化評析。課程
研究,10 (1),13-34。
王宮田主編(1999)。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高中教育補述篇。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編印。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1969)。中學教育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中華民國憲法(1947)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1991)
王煥琛(1972)。戰後各國教育改革方案比較研究。臺北︰臺灣書店。
田哲益(2001)。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市︰武陵。
牟中原(1996)。原住民教育改革報告書。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
報告。
牟中原、汪幼絨(1997)。原住民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
完全中學設立辦法(2000)。
李汝和(1969)。臺灣省通志(卷三)。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吳芝儀、李奉如(譯)(2008)。 M.Q.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嘉義市:濤石
文化。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
英。
李哲偉(2009)。高正雄校長與國境之南的來義高中。原教界,29,44-49。
吳清山、林天祐(2011)。教育名詞—課程轉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2,
203-204。
吳毓真 (2002)。台灣與加拿大原住民教育政策之比較研究:後殖民的觀點。國立
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周水珍(2009)。原住民民族教育課程發展研究-以三所原住民小學為例。東華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523028D98398。
周淑惠(1998)。幼稚園課程與教學創新:一個個案的啟示。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
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台北:揚智出版社。
周維萱(2002)。紐西蘭原住民教育政策之研究。臺灣師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主編,質的教
育研究方法,頁239-262。
林俊彥、郭宗賢(2007)。德、澳、美、日技職教育發展對我國學校行政之啟示。
學校行政雙月刊,47,131-150。(ISSN 1606-8300)
林清江(主編)(1983)。比較教育。台北市︰五南。
邱錦昌、林邦傑(1996)。臺北縣完全中學現況及其設立評估之研究。台北縣教育
局委託。未出版。
姜添輝(1997)。原住民教育的政策分析。原住民教育季刊,5, 1-16。
施正鋒、謝若蘭(主編)(2008)。加拿大原住民族的土地實踐。花蓮縣︰東華大學
原住民民族學院。
洪泉湖(1995)。臺灣原住民教育的現況與展望。中山人文社會科學,4(2),
159-118。
洪泉湖、吳學燕(主編)(1999)。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8)。原住民族16族簡介。2018年6月19日,取自
https://www.apc.gov.tw/portal/cateInfo.html?
CID=8F19BF08AE220D65
原住民族教育法(1998)。
原住民族教育法施行細則(1999)。
紐文英(201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台北:雙葉書廊。
翁福元(1996)。台灣中等教育政策發展五十年:1945—1995。中等教育,
47(5),83-102。
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2014)。
高級中等教育法(2013)。
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實驗教育法(2014)。
高德義(2000)。原住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載於張建成(主編),多元文化教育:
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頁3-41)。台北市:師大書苑。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3)。
張仁家(2016)。為技職教育正名與定位,取自
http://www.tevt3.info/vocational-education-rectification-of-
name-position2/
張如慧、譚光鼎(2012)。原住民完全中學的實施現況與挑戰:以蘭嶼高級中學為
例。教育研究集刊,58(3),76。
張芳全(1999)。教育政策分析與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張佳琳(1993)。台灣光復後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善娟(1999)。中澳原住民教育政策之比較。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南投。
教育基本法(1999)。
教育部 (1995)。教育部公報,252,2018 年4 月21 日,取自:
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651。
教育部 (2002)。綜合高中之檢討、改進及未來發展。台北市:教育部技職司一
科。2018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tve.edu.tw/3-
policy/frame_policy.htm
教育部 (2011)。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5)。完全中學試辦計畫。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1)。綜合高中試辦成效之檢討及發展改進方案。台北市:教育部(綜
合高中互動式資訊傳播網)。2018年5月15日,取自
http://163.23.175.3/Bdata/ Tview.Asp
教育部國教署(2017)。105學年度高中職國中小原住民重點學校名錄。2018年6月
25日,取自http://www.air.ttct.edu.tw/Home/digital
教育部統計處。2014.12.06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
Node=1052&Page=19993&Index=3&WID=31d75a44-efff-4c44-a075-
15a9eb7aecdf
曹天瑞(2014)。宜蘭縣原住民校長推展泰雅民族教育之研究。宜蘭:宜蘭縣原住民
族文教促進會。
畢恆達 (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
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7-45)。台北:巨流。
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台北︰南天。
陳全成 (1996)。當前原住民教育政策分析。原住民教育季刊,2, 43-52。
陳枝烈 (2011)。 推動原住民民族學校之論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2), 36-
37。
陳枝烈(2007)。原住民族教育體系之建構。論文發表於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
委員會主辦「2007年臺灣原住民族教育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嘉義市。
陳枝烈(2012)。臺灣原住民小學課程之回顧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刊,
15(4),53-72。
陳枝烈(2013)。臺灣原住民族部落學校發展現況探討。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6(4),147-168。
陳美如 (2000)。多元文化課程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曾碩彥、譚光鼎(2009)。原住民社區本位學校的理想與實踐—談台灣原住民完全中
學之分析。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9(1),91-134。
湯仁燕(2000)。多元文化的課程轉化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4,91-115。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
台北。風雨論壇。
黃志偉 (2002)。文化傳承的種子-原住民學童學習母語歷程之研究。臺東師範學
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黃政傑(1995)。綜合高中辦理的重要課題。技職雙月刊,30,6。
黃政傑(2013)。課程轉化整合探究之概念架構研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6(3),
1-30。
黃政傑、李隆盛(1995)。我國完全中學現況問題及其設立評估之研究中心。臺
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張嘉育 (1998)。多元文化教育的問題與展望。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現
為「當代教育研究季刊」),6(4),69-81。
萊撒·阿給佑(2012)。泰雅族傳統文化︰部落哲學、神話故事與現代意義。台北市
︰新銳文創。
楊英邦(1999)。台灣地區中等學校教師及學生家長對於現行中等學校教育政策。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國樞、葉啟政(主編)(1991)。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三民。
鄒岱妮(2006)。加拿大原住民自治體制與教育政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守臣 (1998)。泰雅族的社會組織。花蓮:私立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
廖鳳瑞(1998)。幼教園所的開放式教育理念與執行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
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4),576-595。
維基百科。2015年12月6日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8C%E4%B8%9A%E6%95%99%E8%82%B2
潘慧玲 (2001)。學校革新研究的構思與作法。論文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辦之「學校革新研討會」,臺北。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2014)。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2007)。
謝文全(2004)。中等教育: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五南。
謝世忠(2006)。 認識、理解與建構-《考古人類學刊》的半世紀原住民研究。考
古人類學刊,66,25-52。
顏國樑 (1997)。原住民教育政策的發展、理念基礎乃實踐。原住民教育季刊,8,
28-54。
譚光鼎(1998 )。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譚光鼎(2002)。台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台北市︰師大書苑。
譚光鼎(2010)。原住民學校與社區關係之探究—以臺灣三所原住民完全中學為
例。社區研究學刊,(1),1-32。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外文部分
Banks﹐J. A.(1989) .Integrating the curriculum with ethnic content
︰Approaches and guildeline. In Banks J.A&Banks C.A.M.(Eds)﹐
Multiculural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3rd ed).Boston﹕
Allyn &Bacon
Banks, J. A. (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A. Banks & C.A.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 and perspectives (2nd ed.), 2-26.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ennett,C.I.(1990).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Boston: Allyn & Bacon.
Corbin, J., & Strauss, A. (200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3rd ed.). London: SAGE.
Corson﹐D.(1998).Change education for diversity.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Cuban, L. (1992). Curriculum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P. 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pp. 216-
247). NY: Macmillan.
Foster﹐P.(1965). The vocational school fallacy in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C. A. Anderson &J. M. Bowman(Eds.)﹐Education
and Econnomic Development.﹐142-153.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Fullan, M. (1991).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A. Lewy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Giroux, H. (1983).Theory, resistance, and education: A pedagogy
for the opposition. South Hadley, MA: Bergin & Garvey.
Goodlad, J. I. And associates(1979).Curriculum inquiry: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New York, NY.:Macmillan.
Hearnden,A rthur(1976). Education,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West
Germany. Oxford: Pergamon Press.
Marshall, C., & Rossman, G.B.(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李政賢譯)。台北市:五南。(原
著出版年:1999)
Merriam, S. B., & Tisdell, E. J. (2016).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to design andimplementation (4th ed.). San Francisco,
CA: John Wiley & Sons.
Middleton﹐J.﹐Ziderman﹐A.﹐& Adams﹐A. V.(1993). Skills for
productivity﹕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Quintero, E. P. (2004). Problem-posing with multicultural
children’s literature: developing critical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a. New York: Peter Lang.
Robert K. Yin. (201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5th
ed.) . Thousand Oaks, CA: Sage. 282 pages. (ISBN 978-1-4522-
4256-9) .
Sleeter, C. & Grant, C. (2007), Making choices for multicultural
eductions: Five approaches to multicultural to race ,class and
gender (5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The Indian Act(1876).
Treaty of Waitangi(1840).
UNESCO(1990).Trends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Pairs﹕Author
Whitaker, P. (1993). Managing change in schools. Bristol,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