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2.179.16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林曉恬
作者(英文):Hsiao-Tien Lin
論文名稱:直排輪教學方案提升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及協調能力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The Study of Inline Skating to Increase the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Ability on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led Students
指導教授:尚憶薇
指導教授(英文):I-Wei Shang
口試委員:蔡明昌
徐偉庭
口試委員(英文):Ming-Tsang Tsai
Wei-Ting Hs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學號:610289501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1
關鍵詞:直排輪智能障礙動作能力
關鍵詞(英文):inline skating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ledmotor abilit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5
  • 收藏收藏:0
目的:本研究在探討直排輪教學方案介入後,對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的平衡能力及協調能力的改善情形。方法:本研究以八名持有中、重度智能障礙手冊的學生為研究參與者,進行為期十二週,每週二節共24節,每節50分鐘的直排輪教學方案,採相依樣本t檢定各階段的改善效果;以訪談、學習表現評量表、教學省思日誌蒐集相關資料。結果:(一)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的平衡能力及協調能力前、後測成績皆達顯著差異。(二)張眼於平衡木上單腳站立、走直線、同側手腳跳躍、同側手腳拍擊等四項測驗的後測平均數值優於前測。(三)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參與直排輪活動具有正向的學習成效,包含學習動機、自信心與其他動作能力方面,質性資料結果顯示均有正向提升的效果。
結論:直排輪教學方案能有效提升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在平衡能力及協調能力的學習表現,並具有其他正向的學習成效。
Purpose: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mprovement of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ability on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led studen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inline skating course. Method: Eight participa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card were assigned to a to 50-minute inline skating session,12-week course, twice a week, for grand total 24 sessions. The improvement of each stage was measured by pair-sampled T Test, which was based on the data of interview, students’ learn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journals. Results: (1) After the 12-week inline skating session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shown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s of participants’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ability. (2) Post-test scores of the following four items: walking forward on a line, standing on one leg on a balance beam-eyes open, jumping in place-same sides synchronized, and tapping feet and fingers-same sides synchronized are higher than pre-test scores. (3) Positive developments and effects, including positive learning motivation, increasing self-confidence, and improved daily functional motions have been shown after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led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inline skating sessions.
Conclusion: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ability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led students can be effectively elevated after implementing inline-skating sessions, which can reach to the level of positively adaptive reaction and purpose of inline skating teach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智能障礙者身心特質與動作發展 9
第二節 身心障礙者參與適應體育活動 12
第三節 平衡能力相關研究 20
第四節 協調能力相關研究 26
第五節 感覺統合運動相關研究 29
第六節 直排輪運動相關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4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2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9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51
第七節 研究倫理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直排輪教學方案對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結果分析 53
第二節 直排輪教學方案對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協調能力結果分析 59
第二節 質性資料結果分析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2
參考文獻 73
一、中文部分 73
二、英文部分 80
附錄一 家長與研究參與者同意書 82
附錄二 直排輪教學方案 83
附錄三 教學省思日誌 95
附錄四 學習表現評量表 96
附錄五 訪談大綱 97
附錄六 BOT-2測驗計分表 98
附錄七 研究參與者的基本資料與能力現況簡述 99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2015)。特殊教育導論(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王敏行、陳靜江(2007)。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工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
員會職業訓練局。
方進隆(1998)。身心障礙學生之體適能。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
展中心。
朱敏進(1986)。智能障礙體育指導法。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朱若緁、林威秀(2016)。智能障礙者平衡能力與運動訓練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
閒期刊,15(3),66-76。doi:10.6169/NCYUJPEHR.15.3.06。
朱若捷(2016)。獨輪車運動訓練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與下肢肌力的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朱啟誠(2017)。直排輪教學促進特殊學校國中自閉症學生平衡能力成效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德城(2000)。適應體育教學應有的動作技能評量概念。學校體育雙月刊,
11(1),42-47。
吳武典(1990)。特殊教育的理念與做法。臺北市:心理。
吳嘉峻(2010)。足球運動對發展發展協調障礙學童動作協調能力與視知覺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靜梅(2013)。運動遊戲課程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成效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保宏(2007)。直排輪運動對輕中度智能障礙學童靜態、動態平衡及敏捷性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水碧、朱嘉華、林嘉志、李佳倫、鄭景峰、林瑞興(2012)。體適能評估與運動處
方(第6版)。臺北市:禾楓。
汪宜霈、王志中、蔡獻裕(2003)。感覺統合與知覺動作訓練對發展遲緩兒童療效之
比較。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1,29-44。doi:10.6594/JTOTA.2003.21.03。
何國華(2004)。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林豐姿(2011)。投籃訓練對發展協調障礙學童動作協調能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莊富(2011)。直排輪訓練對國中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緯志(2004)。七歲至十二歲動作協調能力測驗組合之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林巾凱,曾人和,林千琳,張瑋蒨(2012)。學齡前兒童前庭本體感覺統合活動在動
作療效之研究。能治療學會雜誌,30(2),198-219。
doi:10.6594/JTOTA.2012.30(2).05。
林曼蕙、張翠萍(2001)。我國適應體育現況簡介-身心障礙者篇。臺灣適應體育運動
與健康學會成立大會手冊(頁20-21)。臺北市:臺灣適應體育運動與健康學會。
林正常、王順正、吳忠芳(2005)。日常生活身體活動的能量消耗研究。運動生理暨體
能學報,2,55-66。doi:10.6127/JEPF.2005.02.05。
林鎮坤(2003)。身心障礙者運動人口倍增策略:一個政策分析的觀點。國民體育,
32(2), 53-57。
尚憶薇(2002)。智能障礙兒童體育活動之探討。大專體育,58,124-127。
洪藝純,林巾凱(2014)。感覺統合治療在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之介入成效。職能治
療學會雜誌,32(1),94-129。doi:10.6594/JTOTA.2014.32(1).04。
施大立(1997)。國中特殊體育實施現況與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美夙(2014)富蘭克協調訓練對國小智能障礙兒童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姜坤成(2006)十週直排輪訓練對國小男童運動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徐安國(2006)。運動遊戲介入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動作能力促進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芳瑜(2008)。適應體育教學對提升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成效之研究以特
教班籃球運動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高鈺涵(2008)。應用體感運動遊戲於自閉症兒童感覺統合訓練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范姜逸敏(2001)。平衡能力的測量及訓練方法初探。中華體育季刊,15(2),65-72。
doi: 10.6223/qcpe.1502.200109.1809。
莊美鈴、林曼蕙(1998)。身心障礙學生的適應體育:智能障礙類。適應體育導論(頁
101-109)。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教育部體育署(2013)。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陸莉、黃玉枝、林秀錦、朱慧娟(2000)。智能障礙學生輔導手冊。臺南︰國立臺南師
範學院。
陳志平、李翠玲(2003)。以感覺統合觀點談特殊兒童之直排輪溜冰訓練。國教世
紀,207,41-48。
陳玉蘭(2010)。游泳訓練對唐氏症學童平衡動作表現之影響。德明學報,34(1),
53-62。
陳清祥、陳玉枝(2012)。水中活動對肢體障礙學生助益之探討:以動作分析模式
為例。特殊教育季刊,123,9-17。
陳言劼、鄭溫暖、廖瑩姿(2013)。地板滾球運動介入對腦性麻痺者之休閒效益。
大專體育學刊,15(3),359-373。doi:10.5279/ser.1503.011。
陳樹屏、林尚武、佘紹文(2010)直排輪運動訓練對學童平衡能力及下肢肌耐力之
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43(1),13-22。 doi:10.6222/pej.4301.201003.1504。
陳素勤、尚憶薇、蔡育佑(譯)(2001)。適應體育(第五版)。臺北市:藝軒。
陳俊湰(2010)。感覺統合活動與應用。臺北縣:群英。
陳建全(2012)。桌球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彥宏(2006)。後退跑與後滾翻對兒童平衡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佩欣(2000)。知覺動作訓練對ADHD男童平衡控制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陳宏儒(2014)。八週羽球訓練對國小學童的動作協調能力、反應時間與動態視覺能
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陳柏憲(2015)。不同程度直排輪運動參與者對平衡感與協調性的差異(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勇安(2010)。直排輪運動對智能障礙兒童平衡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榮華(2004)。行為改變技術。臺北市:五南。
張君賢、楊忠祥(2008)。田徑訓練對國小學童動作協調能力的影響。國立臺北教育
大學體育學術研討會報告書,(頁100-105)。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
系。
黃怡臻(2017)。動作精鍊度發展測驗(BOT-2)信效度再檢測。(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郭為藩(2002)。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文景。
許太彥、郭暐頎、蔡曜駿(2011)。國小聽障兒童與正常兒童靜態及動態平衡能力之
差異。屏東教大體育,14,294-302。
許又文(2008)。休閒治療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動作技能與體適能影響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世彗、藍瑋琛(2014)。特殊教育學生評量(第七版)。臺北市:心理。
張榮勳(1996)。高雄市國民小學學童課餘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張易婷(2017)。知覺動作課程對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張靖宜(2012)。身體活動介入對自閉症學童動作協調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康碧瑛(2017)。直排輪運動對幼兒園幼童敏捷性、平衡性及瞬發力影響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黃筑揚(2017)。直排輪運動介入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動作技巧及執行功能之影
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國明(2003)。體操運動的前庭刺激課程對幼兒肢體協調能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黃志勇(2007)。八週足球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之平衡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淑美(2010)。體能遊戲教學對學前特殊幼兒基本運動能力與平衡性之影響(未出
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知卿(2013)。運動遊戲課程對智能障礙兒童平衡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 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黃明霞(2005)。臺灣地區啟智學校適應體育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臺北市。
曾瑞杰、紀恩成、謝宏昇、涂瑞洪(2015)。十週跳床活動對國小中年級學童平衡能
力影響之研究。屏東大學體育,(1),263-273。
曾麗芳(2011)。以感覺動作遊戲增進偏遠地區發展遲緩幼兒之社會能力(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鄔心瑜(2014)。直排輪運動對幼兒平衡、敏捷、協調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正修科技大學,高雄市。
葉紀昶、曾世宏(2017)。幼兒體能遊戲課程對幼兒靜態平衡能力之影響研究。國立
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學刊,(12),43-53。
葉雪鳳(2010)。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管麗屏(2017)。彈跳床運動對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及平衡能力之影響(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趙騏佑、簡健晃(2000)。直排輪Happy書。臺北市:書泉。
鄭麗媛、邱文信、王譯慶(2011)。身體活動教學增進智能障礙學生運動能力之研究
以樂樂棒球為例。體育學報,44(2),261-274。
doi:10.6222/pej.4402.201106.0907。
劉仁輝(2005)。直排輪休閒與競技。臺北市:大展。
劉怡君(2003)。動作技能教學評估系統-應用於智障學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陽明大學,臺北市。
劉憲昌(2011)。特殊學校適應體育教師有效教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劉怡婷(2011)。分散式走樓梯運動促進啟智學校國中階段學生健康體位之成效(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輔人(2016)。參與直排輪運動學齡前兒童之體適能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
市立大學,臺北市。
潘裕豐(1997)。殘障者適應體育運動的演進及發展趨勢。特殊體育季刊,62,1-5。
蕭松林(1993)。智障學童的體育。臺北市:商鼎。
鍾宜橋、許柏仁、潘倩玉(2016)。複合式直排輪課程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與
動作技巧之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49(2),209-221。
doi:10.3966/102472972016064902007。
謝秋雲、吳昇光(2002)。我國 7-8 歲學童動作協調能力之初探。大專體育學術專
刊,499-508。
謝淑芳(2003)。有氧舞蹈訓練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男生體適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闕月清(1996)。適應體育教學與課程。教育部九十一年度適應體育種子教師研習手
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闕月清(1996)。特殊體育專業師資培育與在職進修。國民體育季刊,26(3),38-
42。
闕月清(2002)。教育部「九十一年度提升學生體適能專案計畫-智障類學生體適能
現況之調查計劃」研究報告。未出版。
顏惠价(2006)。不同視覺環境之跳繩運動訓練對智能障礙者平衡能力的影響(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昭蘭、方信淵、張進南(2011)。中重度及多重障礙學生參與健走活動之個案研
究。休閒運動保健學報,(1),58-65。doi:10.6204/JRSHP.2011.01.06。
蘇品嘉(2013)。Wii Fit平衡遊戲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之影響(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二、英文部分
Fait, H. F. (1978). 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 Adapted, corrective, developmental.W.B.Saunders Company.
Gallahue, D. L (1993). 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oday’s children.
Hutzter, Y., & Bar‐Eli, M. (1993).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sports for disabled people: a review. Scand 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3(4) , 217-228.doi: 10.1111/j.1600-0838.1993.tb00386.x.
Hoffman, M. D., Jones, G. M., Bota, B., Mandli,M., & Clifford, P. S. (1992).In-li ne skating: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comparison with roller ski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3, 137-144.
Losse, A., Henderson, S.E., Elliman, D.,Hall, D., Knight, E., & Jongmans, M.,(1991). Clumsiness in children-do they grow out of it ? A 10- year follow-up study. 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Child Neurology, 33(1),55-68. doi: 10.1111/dmcn.1991.33.issue-1.
Melanson, E., Freedson, P. & Jungbluth, S. (1996). Changes in VO2 max and Maximal treadmill time after nine weeks of running or in-line skate training.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8, 1422-1426.
Shephard, R. J. (1990). Fitness in special populations.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Sherrill, C. (1993).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recreation and sport: Cross disciplinary and lifespan (4th ed). Dubuque, IA: Wm. C. Brown.
Sherrard, J., Tonge, B. J., & Ozanne-Smith, J. (2001). Injury in young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Injury Prevention, 7, 56-61. doi:10.1136/ip.7.1.56
Thomas, M., Matthias, K., & Urs, G. (2013). Inline skating for balance and strength promotion in children during physical education. Perceptual & Motor Skills: Exercise & Sport, 117, 665-681. doi:10.2466/30.06.PMS.117x29z9
Thompson, C., Belange. M. (2002).Effects of vibration in inline skating on the Hoffmann reflex, force, and proprioception.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34 (12), 2037-2044.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0).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s conference o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A national action agenda.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UNESCO (1978) .International chart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 Paris :General Conference at UNESCO 20th session.
Wallick, M. E., Porcari, J. P., Wallick, S. B., Berg, K. M., Brice, G. A., & Arimon., G. R. (1995).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in-line skating compared to treadmill running.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7(2), 242-248. doi: 10.1249/00005768-199502000-0001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