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79.11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江玟錡
作者(英文):Wen-Chi Chiang
論文名稱:《正字通》「互見」字例辨析研究
指導教授:許學仁
指導教授(英文):Hsueh-Jen Hsu
口試委員:許文獻
巫俊勳
口試委員(英文):Wen-Hsien Hsu
Chun-Hsun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學號:610301004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0
關鍵詞:互見《正字通》字際關係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4
  • 收藏收藏:0
本文以《正字通》標註「互見」字例為研究對象,先整理《正字通》之前字韻書使用「互見」標註的狀況,並比較《正字通》與前代字韻書標註「互見」內涵的差異,得出《正字通》所標註之「互見」不為沿襲而來。
將《正字通》全書標註「互見」字例統計、歸納並分析《正字通》標註「互見」體例之標準與差異,得出兩種類型:「一對一」與「一對二」之互見例和三種標註體例的標準形:「互見前某註」、「互見某部某註」和「互見後某註」。
整理分類《正字通》標註「互見」字例所溝通之字際關係。除符合〈凡例〉之「互見」字例外,又分有異體字、雙音詞或連綿詞與二字辨異三大類。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
第三節、分章結構與內容 4
第四節、前人研究成果回顧 6
第五節、《正字通》簡介 10
一、《正字通》的作者 10
二、《正字通》的版本 13
(一)、 白鹿洞書院本 13
(二)、弘文書院刊本 13
(三)、劉炳修補本 14
(四)、清畏堂刊本 15
(五)、三畏堂重梓本 16
(六)、芥子園重鎸本 16
第二章 前代字韻書與《正字通》標註「互見」之用例比較與分析 17
第一節 前代字韻書標註「互見」之字例 17
一、晉代郭璞《方言注》 17
二、宋代李從周《字通》 19
三、明代趙撝謙《六書本義》 20
四、明代楊慎《古音叢目》: 22
第二節 《正字通》對前代字韻書標註「互見」例的處理與比較 26
第三節 《正字通》對標註「互見」體例的定義與釋例 37
第三章 《正字通》「互見」字例統計與體例分析 47
第一節、《正字通》標註「互見」字例統計與分析 47
一、《正字通》有標註「互見」字例之部首各數與詳目 47
二、《正字通》標註「互見」字例統計與詳目 50
三、《正字通》標註「互見」字例分布現象與分析 57
第二節、《正字通》標註「互見」之體例與分析 59
一、《正字通》標註「互見」之體例統計 60
二、《正字通》標註「互見」之體例分析 71
(一)、A類「互見」字例的標準體例與整理 71
(二)、A類標準「互見」字例標準體例簡表 75
(三)、B類「互見」字例的標準體例與整理 85
(四)、B類「互見」字例簡表 87
第四章、《正字通》「互見」字例的分類與釋例 91
第一節、《正字通》標註「互見」字例中的異體字 91
第二節、《正字通》標註「互見」字例中的詞例 98
第三節、《正字通》標註「互見」的「二字辨異」字例 101
第五章、結論 109
第一節、《正字通》標註「互見」字例研究整理 109
第二節、《正字通》標註「互見」研究的價值 110
一、「互見」體例對使用者的便利價值 111
二、標註「互見」字例對字詞書編纂概念推動的價值 111
第三節、《正字通》標註「互見」的缺失 111
第四節、對《正字通》相關研究的展望 112
參考書目 113
附錄:《正字通》標註「互見」字例總表 117
參考書目
一、古籍
(依作者年代先後排列)
〔漢〕揚雄撰,〔晉〕郭璞注:《方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影印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
〔漢〕班固撰:《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95年6月。
〔漢〕司馬遷撰:《史記》,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漢〕許慎撰:《說文解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重印。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洪葉文化,1999年,影印段玉裁注經韻樓藏版。
〔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
〔南朝宋〕裴駰撰:《史記集解》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南朝梁〕顧野王撰:《玉篇》,臺北:國字整理小組,1986。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六臣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11月,2011年7月重印,影印胡克家重刻宋淳熙本。
〔唐〕魏徵等撰:《隋書》,臺北:洪氏出版社,1974年7月。
〔唐〕司馬貞撰:《史記索隱》,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唐〕張守節撰:《史記正義》,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宋〕丁度撰:《集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影印上海圖書館藏述古堂影宋鈔本。
〔宋〕李從周撰:《字通》,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宋〕戴侗撰:《六書故》,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宋〕蘇軾撰:《蘇軾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
〔遼〕釋行均撰:《龍龕手鑑》,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金〕韓孝彥、韓道昭撰:《四聲篇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元〕周伯琦撰:《六書正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明〕趙偽謙撰:《六書本義》,臺北:台灣商務,1970年,影印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
〔明〕楊慎撰:《古音叢目》,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影印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
〔明〕楊慎撰:《古音叢目‧古音餘》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影印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
〔明〕楊慎撰:《古音叢目‧古音附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影印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
〔明〕梅膺祚撰:《字彙》,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影印明萬曆四十三年刊本。
〔明〕焦竑撰:《俗書刊誤》,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影印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
〔明〕方以智撰:《通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影印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
〔明〕張自列撰,〔清〕廖文英續:《正字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本。
〔明〕張自烈撰:《正字通十二卷》,東京:東豐書店,1996年4月,影印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十年張氏弘文書院刊本。
〔明〕張自烈撰,〔清〕廖文英輯:《正字通十二集》、《十二字頭一卷》、《索引一卷》,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7年3月,影印清康熙十年弘文書院刊本。
〔明〕張自烈撰,〔清〕廖文英補:《正字通》,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1月,影印清康熙二十四年秀水吳氏清畏堂序刊本。
〔明〕張自烈撰:《正字通十二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影印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刊本。
〔清〕徐文靖撰:《管城碩記》,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清〕永瑢、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6月。
二、專著
(依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王初慶著:《中國文字結構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10月。
余迺永校註:《新校互註宋本廣韻》,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9月。
沙宗元:《文字學術語規範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竺家寧著:《聲韻學》(臺北:五南出版社,1992年)
宦榮卿著:《中國學術名著提要‧語言文字卷‧正字通》,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
唐蘭著:《古文字學導論》,臺北:洪氏出版社,1978年。
張青松著:《《正字通》異體字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2016年8月。
黃靈庚著:《楚辭異文辯證》,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
曾榮汾著:《字樣學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4月。
董琨著:《正字通‧影印前言》,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年7月。
劉葉秋著:《中國字典史略》,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蘇尚耀著:《中國文字學叢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6年。
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三、期刊論文
(依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王海霞著:〈《正字通》注音和釋義研究〉,《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年第八期,頁23-24。
古屋昭弘著:〈《正字通》版本及作者考〉,《中國語文》1995年第4期,頁306-311。
古屋昭弘著:〈《正字通》和十七世紀的贛方音〉,《中國語文》1992年第5期,頁339-351。
金周生著:〈《正字通》先韻字音考〉,《輔仁國文學報》2004年7月第二十期,頁91-110。
金周生著:〈關於《正字通》分韻的一種考察〉(臺北:第二十二屆中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2004年)。
洪明玄著:《《正字通》音韻問題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張民權著:〈張自烈《正字通》原本考正及其古音註釋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第五期,頁21-23。
張涌泉著:〈《正字通》對《字彙》的匡正及存在的問題〉,《中國語文》2005年第4期,頁362-367。
黃沛榮著:《歷代重要字書俗字研究─《正字通》俗字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7年。
黃沛榮著:〈《正字通》之版本及其作者問題〉,《第九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
曾榮汾著:〈異體字考釋法之運用實例〉,《陳伯元教授七秩華誕論文集》2004年,頁243-262。

喻劍庚著:〈《正字通》作者考〉,《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四期,1994年12月。
董琨著:〈《正字通》一書及其作者〉,《辭書研究》1996年第三期。
蔡忠霖著:〈《龍龕手鑑》「通」字類探析─兼談術語「通」〉,《敦煌學》2008年第27輯,頁311-330。
蕭惠蘭著:〈張自烈著《正字通》新證〉,《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五期,2003年9月。
四、工具書
《說文解字》,臺北:洪葉文化,1999年,影印段玉裁注經韻樓藏版。
《字彙》,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影印明萬曆四十三年刊本。
《俗書刊誤》,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影印故宮博物院藏文淵閣本。
《正字通》,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年7月。
《漢語大字典》,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第一版1986-1990。
五、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維護:《教育部異體字字典》,2017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十三版(正式六版)。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home.do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