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7.28.24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李云瑄
作者(英文):Yun-Hsuan LI
論文名稱:短篇小說集《伊什宕布》
指導教授:吳明益
指導教授(英文):Ming-Yi Wu
口試委員:許又方
林秀梅
口試委員(英文):Yu-Fang Hsu
Hsiu-Mei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華文文學系
學號:610308105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8
關鍵詞:幻奇文學奇幻小說
關鍵詞(英文):fantastic literatureFantasy novel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6
  • 收藏收藏:0
奇幻小說在陳鏡羽教授的《幻奇文學傳習錄》中屬於幻奇文學的一個支派,而所謂的幻奇文學(fantastic literature)是以超自然、怪異為修辭主體的敘事文類,其中包括奇幻小說、科幻、中國神怪文學(含當代武俠奇幻)、恐怖小說、魔幻寫實小說等。
有一天,故事的主角受到冒險的召喚出發前往非凡世界探險,歷經試煉與盟友幫助,主角獲得昇華,帶著獎勵、成長回歸故鄉。這是現今類型作品、大眾影視作品常見的套路,美國神話學家約翰.約瑟夫.坎伯 透過《千面英雄》一書提出所有神話講的都是同一個故事,以各種不同的面貌一再傳頌的構想。這一趟「英雄旅程」未嘗不是所有人的集體潛意識,或是人生經歷呢?
奇幻小說因其幻想成分過高,與現實生活截然不同,而被視為一種逃避文學。逃避現實的作品為什麼要如此重視呢?美國知名作家--尼爾.蓋曼在《從邊緣到大師:尼爾蓋曼的超連結創作之路》中就提到了如此見解:「假如你受困在一個艱難處境,在一個很不愉快的地方,有人對你心懷不軌,當有人要幫你短暫逃離的時候,你為何不接受逃避主義小說就像這樣:打開門的小說,顯露外頭的陽光,給你機會,讓你去到是你自己所能掌控的地方,和你想一起相處的人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在你逃避的時候,書也能給你知識,讓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的苦難,賜與你武器,賦予你盔甲;是你能真正帶回自己牢房裡貨真價實的東西你能用技術,知識和工具來真正逃離監牢。」同時他引用了同為奇幻創作的代表人C.S. 路易斯所言:「唯一會大肆抨擊這種逃亡,只有獄卒。」(尼爾‧蓋曼著,沈曉鈺翻譯:《從邊緣到大師:尼爾蓋曼的超連結創作之路》,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2月出版,頁30。)
我認為一部好的創作必須能夠反應某種現實。給我許多啟發的作家--強納森.法蘭岑在《如何獨處》的〈自尋煩惱?〉中提到,現實的主流聲音多數是太樂觀的想法,複雜的問題似乎可以用簡單的一個方法來解決,或是用善惡二元法來區分,而文學必須具有著相較之下所產生的「悲劇性」,提出更多的問題與見解,而非回答問題。
如此一來在這條漫長且孤獨的寫作之路上,創作者勢必要更加的憂鬱。這個憂鬱證明著我們對世界產生的愛,因此憂鬱的人總是像個總是憂心匆匆的戀人想得太多,而在那被「樂觀辭令」充斥的世界中顯得自己的痛苦與不安。
「我們的根就在黑暗中,土地是我們的國度。為什麼我們祈福的時候往天上看,而不是往四周,往地上看?天上沒有我們的希望。我們的希望不在那個佈滿間諜眼睛、武器的天空,而在我們朝下看的土地。希望不從上方來,而從下面來。
希望不在令人眼盲的強光裡,而在孕育生命的黑暗中,希望在那人類長出靈魂的黑暗之中。」
我想把我的憂鬱,與被過度樂觀照得無所遁形的人們,安放在與現實相似卻也殘酷的幻想世界。為那些有著不同感受的人們創造一頭龍,當他們打開書,隨著書中角色的失敗、成功、徬徨、歡樂中知道,龍(困難)是能被打敗的,他們能在其中找到與自身類似的感受、不會受到傷害,只需要闔上書他們就能平安的全身而退。即使書給予的武器不能戰勝困難,我們也在其中尋得夥伴,接納曾經使我們畏懼的黑暗。
致謝辭 I
論文提要 III
論文內文 1
〈憐子〉 1
〈被喻為聖女的魔女〉 21
〈丹璃〉 25
〈螺旋花歌女〉 31
〈晝光長影〉 37
參考資料 47
《奇幻大師勒瑰恩教你寫小說:關於小說寫作的十件事》,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著作,齊若蘭翻譯,木馬文化出版,2016年11月出版。
《作家之路: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全譯本),克里斯多夫.佛格勒(Christopher Vogler)著作,蔡鵑如翻譯,商周出版,2013年2月出版。
《美國眾神》(十年紀念版),尼爾.蓋曼(Neil Gaiman)著作,陳瀅如、陳敬旻翻譯,繆思出版,2012年7月出版。
《地海傳奇》,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roeber Le Guin)著作,繆思出版社,2012年十周年紀念套書。
《冰與火之歌》套書,喬治.R.R.馬汀(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著作,高寶出版社,2011年出版。
《奇幻文學寫作的10堂課》(修訂版),丹尼爾.克拉克,雪洛琳.肯揚,艾倫.毛爾,麥可.瓦何拉,荷妮.萊特(Daniel A. Clark,Sherrilyn Kenyon,Allan Maurer,Michael J. Varhola,Renee Wright)著作,奇幻基地,2008年出版。
《人名的世界地圖》,21世紀研究會編,張佩茹翻譯,時報出版,2002年4月出版。
《聖經與古蘭經:認識猶太教、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第一本書》,塞日o 拉菲特(Serge Lafitte)著作,孫千淨翻譯,貓頭鷹出版,2017年3月出版。
《背離親緣(兩冊套書):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著作,謝忍翾、簡萓靚翻譯,大家出版,2016年3月出版。
《烏合之眾: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瘋狂、盲目、衝動?讓你看透群眾心理的第一書》,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著作,周婷翻譯,臉譜出版,2017年2月出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