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5.201.21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方艷霞
作者(英文):Yen-Hsia Fang
論文名稱:花蓮縣偏遠小學裁併校政策對社區治理衝擊之探討
論文名稱(英文):Discussion on the impact of consolidation policy in remote elementary schools to community governance in Hualien County
指導教授:朱景鵬
指導教授(英文):Chin-Peng Chu
口試委員:張世杰
朱鎮明
朱景鵬
口試委員(英文):Shih-Chieh Chang
Cheng-Ming Chu
Chin-Peng Ch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學系
學號:61034C501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8
關鍵詞:小校整併小規模學校少子化社區治理社區發展
關鍵詞(英文):consolidation of small schoolssmall-scale schoolslow birthratecommunity governancecommunity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7
  • 收藏收藏:0
近年來國內的少子化現象,讓偏鄉的小型學校數逐漸增加,班級人數變少會限制學生的同儕互動及教師的教學方式,所以,國內許多地方政府採取小校整併的政策以因應少子化浪潮,然而,此一作為雖可部份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問題,但是,當長久以來扮演社區文化傳承、知識傳遞及精神象徵的學校裁撤之後,可能導致社區人口外移,將會為社區居民的凝聚力與社區發展帶來莫大的衝擊。
過去二、三十年花蓮縣政府已經執行過多次小校裁併,目前在花蓮縣內的小規模學校比例逐年升高的趨勢下,未來仍有執行小校的裁併校政策的時機,因此,探究偏遠小學裁併校政策對社區治理及發展之影響具有其重要性。本研究主要從政府的政策、教育資源的使用及經濟成本考量等面相來探討花蓮縣偏遠小學裁併校政策與社區治理及發展,透過文獻分析及焦點訪談的研究方法,瞭解裁併校政策的內涵及對社區治理造成的衝擊,同時以遭裁併校的學校與社區為例,分析面臨裁併校之後,社區治理及發展的可能因應策略為何。
The recent and ongoing low birthrate throughout Taiwan has caused the gradual reduction of students, resulting in the reduction of class sizes and the closure of many remote village schools. The reduction of class size will limit the interaction of students with their peers and will require teachers to amend teaching methods. To ameliorate the impacts of Taiwan’s low birthrate and its effects on the education system, local governments in Taiwan have adopted a policy of merging small schools. However, although this can address issues surrounding student education, it has negative secondary impacts. Schools in smaller and remote villages are more than places of education for children, they are important also for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a community, are venues for knowledge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community, and act as local spiritual symbols. When a school that has long played these roles is closed, it may lead to the out-migration of the community members, which will have negative implications for the community, such as the social cohesion of the resid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In the past 20 to 30 years, the Hualien County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several small schoo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urrently, due to the low birthrate and decrease in school-aged children, the proportion of small-scale schools in Hualien County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Given this, Hualien County is expected to face numerous school mergers and closures in the coming year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policy of the merger and closure of remote primary schools on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evaluates the policy of closing and merging schools and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in remote primary schools in Hualien County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policies, the us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cost evaluation. Schools that have previously been involved in merger and closure will be used as comparative example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is policy on their respective communities and will analyze possible coping strategies for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分析
第一節 小校裁併政策與教育機會均等之文獻探討 9
第二節 小校裁併政策的制定及方案評估 16
第三節 以社會企業與在地培力協助社區轉型發展 19
第三章 近年花蓮縣偏遠小學裁併校政策之沿革
第一節 近年花蓮縣推動偏遠小學裁併校之源起 25
第二節 花蓮縣執行偏遠小學裁併校之歷程 33
第三節 花蓮偏遠小校廢棄校舍的轉型與利用 39
第四章 花蓮縣偏遠小學裁併校政策之衝擊與回應
第一節 花蓮縣偏遠小學裁併校與社區治理 45
第二節 小校裁併與堿鄉發展 46
第三節 透過社區治理平衡小校裁併的衝擊 48
第四節 社會企業協助偏鄉小校裁併校區之發展與轉型 50
第五節 社會企業與在地培力協助花蓮縣偏鄉小校裁併社區轉型發展之實例 55
第六節 社會企業與在地培力協助小校裁併社區轉型發展之可能性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0
參考文獻 72
附錄一 78
王忠銘(2004)。〈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育資源整併方案之研究〉。臺北市: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丘昌泰等,2006,《解析鄰避情結與政治》。台北:翰蘆。
丘昌泰,2007,《鄰避情結與社區治理:台灣環保抗爭的困局與出路》。台北:韋伯。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台北:巨流。
田習如,2001,「焚化爐(燒掉)包商一百億,台灣十九座焚化廠包商興亡血淚史」,《財訊》,第226期,頁177-181。
古秀英(2008)。〈臺中縣國民小學小型學校整併意見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貞儀(2010)。《偏遠小校裁併過程之微觀政治個案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4卷1期,頁1-25
李柏佳(2007)。《學校整併與教育資源統整- 談未來臺北市國小的整併、轉型複合經營之策略思考與優質學校之塑造》,〈教師天地〉,第147期,38-42。
李雅景(2001)。〈從併校政策探討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 以嘉義縣小學為例〉。嘉義縣: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慧(2006)。〈小型國民小學家長面臨學校整併認知之研究- 以臺東縣為例〉。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政達(2006)。《少子化趨勢下國民中小學學校經濟規模之政策研究》。〈教育政策論壇〉,第9卷,第(1 )期,23 -41。
吳振福(2007)。〈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策略與教師變革接受度之研究-- 以屏東縣小校裁併政策為例〉。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清山(2000)。《學校績效責任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第6期,3-13。
何肯忞(2004)。《學校合併面臨左右兩難: 美國與臺灣的經驗》。〈基礎教育學報〉,第13期,第(2)卷,160-161 。
林俊義,1991,《台灣公害何時了》。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林志成(2003)。《型塑專業取向的教師組織文化》。〈竹縣文教〉,第28期,52-55。
林君齡(200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個案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孟儀、林妙玲(2006)。《上學好難》。〈遠見雜誌〉,第243期,149-203。
林明地(2002)。〈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臺北市:五南。
林素琴(2008)。〈國民小學教師對小型學校整併政策意見之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婉琪(2000)。〈國民小學教師士氣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以臺灣北部地區三縣為例〉。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逸青(2003)。〈國中校長權力運作策略;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微觀政治分析〉。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雍智(2006)。《日本實施中小學校整併情形對我國之啟示》。〈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第1期,135-157。
胡士琳(2003)。〈學校行政體系之微觀政治現象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夢鯨(1994 )。《臺灣地區城鄉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分冊〉,第6卷,第(1 )期,1 -35。
洪志成、廖梅花譯(2003)。焦點團體訪談。 嘉義:濤石。
范熾文(2007)。《教育績效責任:市場模式及其啟示》,〈中等教育〉,第58卷,第(3 )期。
柯宇芳,2006,「北投民眾抗爭焚化爐的貢獻」,《看守台灣》,第8卷第1期,頁54-61。
姜博超(2007)。〈偏遠地區小學裁併政策之研究─民主行政理論的觀點〉。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忠義(2005)。〈校長教學領導在偏遠國小的實踐-- 以面臨裁併校邊緣的山谷國小為例〉。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唐進彥等,2006,「環保署推動垃圾焚化廠興建計畫專案審計」,《政府審計季刊》,第26卷第2期,頁73-83。
秦嘉(2007)。〈臺北縣一所偏遠小型國民小學整併過程及其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藝華(2006)。《與時間賽跑的學校:裁併學校的啟示》。〈師友〉,第466期,1-6。
教育部( 2003)。《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劃》。臺北市。
張芳全( 2004)。《裁併小校小班,教改走回頭路》。〈中央日報〉,第9版,2004。10。19。
莊進源( 1993)《環境保護新論》。台北:淑馨。
陳玉豐( 1997)《人文與生態》。台北:前衛。
陳宜峰譯,Timothy Doyle, Doug McEachern著( 2001)《環境與政治》。台北:韋伯。
陳幸仁(2007)。《微觀政治學:一個學校行政的新興研究領域》。〈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第3期,67-86。
陳幸仁(2008)。《學校組織行為之微觀政治探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第17期,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昭池(2004)。《廢小校,等於廢村落》。〈聯合報〉,第15 版,2004。06。03。
陳雅貞(2007 )。《公立國民中小學裁併校相關政策與法律問題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賢舜(2000)。《南投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研究》。南投縣: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憶芬( 1993)。《山地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評估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鴻賢(2003)。《臺灣地區教學研究發展趨勢之分析- 以近十年學位論文為例〉。臺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添財( 1991)。《臺灣省南部地區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祖恩,(1994),「都市垃圾問題及其對策之探討」,《環境保護與產業政策》,台北:前衛。
張夏平(1993 )。〈臺灣省公立國民小學小規模學校合併模式之研究〉。臺南市:國立臺南師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美(1994 )。《不同地區教育機會差異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第5期,87 -111。
張國輝( 2005)。〈小型學校面臨整併的反應與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臺南市:國立臺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蔓俐(2004)。〈花蓮縣小型學校校長學校經營策略及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子超(1996 )。〈澎湖縣國民小學小規模學校合併之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子超(2004)。〈地方勢力介入學校事務、校長因應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葉郁菁( 1998)。《在這裡沒有人被放棄:訪英國德爾模小學》。〈人本教育札記〉,第105期,74-78。
葉俊榮,1999,《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台北:巨流。
黃乃熒(2005 )。《學校組織變革之意識型態研究- 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第50卷,第(1 )期,101-121。
黃宗顯(1999 )。〈學校行政對話研究- 組織中影響力行為的微觀探討〉。臺北市:五南。
黃瑞琴( 2005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毅叡(2007 )。〈國民中小學學校權力運作、衝突管理與組織氣氛之關係研究:從微觀政治分析〉。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永福(1996 )。《小型學校的困擾》。〈師說〉,第89期,26-27。
曾南薰(2004 )。《小型學校整併必要性之探討》。〈現代教育論壇〉,第11期,19-26。
楊瑩(1994 )。〈教育機會均等- 教育社會學的探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溫意琳( 2007)。〈花蓮縣小規模國民小學廢校政策之研究〉。花蓮市: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甄曉蘭( 2007)。《偏遠國中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與相關教育政策初探》,〈教育研究集刊〉,第53卷,第(3 )期,1-35。
鄧明星(2005)。〈花蓮縣國民小學規模過小學校合班併校研究〉。花蓮市: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衛萬明、張軒誌,(2003),「鄰避性設施之垃圾焚化廠區位選擇多準則決策支援系統研究」,《造園學報》,9(1):頁21-52。
蔡明穎(2008)。〈裁併校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援相關之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淑婷(2005 )。《屏東縣公立國民小學學校整併之研究》。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進雄(2000)。《教育優先區的理念與實施方向》。〈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0卷,第 ( 5)期,160-170。
蔡榮哲(2007)。《國小校長知覺少子化現象對學校衝擊及其學校經營因應態度之研究》。臺北市: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宗秀,(2003)「環境鄰避性設施之選址:風險、取捨與選擇」,《亞太經濟管理評論》,8(1)頁125-126。
劉正元,(2005),「跨域治理—以臺北市及基隆市垃圾處理合作案為例」,《人事月刊》,第41卷第2期,頁47-49。
劉菊珍(2008)。《臺北縣偏遠小型學校整併評估指標及配套措施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玲玉(2006)。《迷你小學為存活,提交轉型計畫》。〈聯合報〉,10版,2006.09.05。
蕭代基,(1996),「污染性設施之設置與民眾信心之建立」,《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21卷第1期,7月,頁39-52。
蕭新煌,(1987),《我們只有一個台灣》。台北:圓神。
蕭建福( 2007)。《連江縣北竿鄉國民小學教育資源整併之研究〉。臺北市: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三郎( 2006) 《國民小學小校裁併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 以雲林縣為例〉。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秀如、張明輝(2008 )。《學校競爭優勢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第167期,81-108。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