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7.187.19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游子正
論文名稱:台灣引入東南亞藍領移民政策之可行性分析
指導教授:朱鎮明
指導教授(英文):Chen-Ming Chu
口試委員:林美香
朱景鵬
朱鎮明
口試委員(英文):Mei-Hsiang Lin
Chin-Peng Chu
Chen-Ming Ch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學系
學號:61034C508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4
關鍵詞:少子化人口老化移民藍領外勞
關鍵詞(英文):low fertilityaging populationimmigrationblue collar foreign worker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4
  • 收藏收藏:0
  2010年時,我國的總生育率降到0.895人,政府將少子化問題提升為國家安全層次,過低的出生率將使人口開啟無法回頭的負成長,帶來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缺乏國家競爭力等問題外,也對社會保險與年金的延續產生威脅。過去為補足勞動力缺口,我國開啟引進藍領外勞機制,然而在生育率沒有回升的趨勢下,對外來勞動力的依賴程度日漸趨升,特定產業之外籍勞工已從「補充性人力」地位轉變為「替代性人力」。
  移民政策在「人力資源優質化」及「延攬國家所需專業人才」的前提下,強調我國所需人才屬於外來人口中的白領勞動力,而將我國境內外來人口中人數比例最高之藍領外勞,排除於未來可能之移民人口之外。本研究試圖探究我國政府回應未來20至30年之人口轉型及勞動力缺口,調整勞動移民策略之關鍵因素,以及若開放引進東南亞藍領移民之政策可行性與之備選方案為何。
  研究試圖採用文獻分析法,回顧外籍勞工政策在台灣的歷史性與結構性變化歷程,透過理解其引進制度之背景結構,歸納出政策未來之可能走向,其次檢視人口結構趨勢、移民及外籍勞工數據等資料,推敲出我國目前外勞政策之走勢,並透過深度訪談法獲取標的團體與利害關係人對目前政策與未來趨勢之意向,藉以理解未來推動東南亞藍領移民政策之政策可行性。
  研究發現過去研擬外勞政策時,政治菁英與利益團體的政治角力決定了政策的主要方向,在開放藍領移民政策中,政治可行性扮演著關鍵角色,影響因素包含標的團體、政黨及利益團體之支持程度,在標的團體中相對年長者之移居臺灣意願較相對年輕者為高,而是否移居臺灣之主要考量因素包括家人是否一同移居及薪資是否足夠負擔生活開銷等。研究建議,引進藍領移民機制可參考他國引進技術移民之評點制度,並透過階段性開放在臺藍領外勞永久居留,評估後續開放歸化國籍之可行性,另為因應移民人數增加,應擴大移民事務管理機構編制及提升行政層級。
第一章 緒論 7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7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問題 9
第三節 研究架構:政策可行性分析 10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流程 10
第五節 重要名詞界定 1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7
第一節 政策分析理論概述 17
第二節 政策可行性分析相關研究 22
第三節 人口老化與人口政策 33
第四節 移民與人口政策 36
第三章 我國政策與法令現況 54
第一節 我國人口政策現況 54
第二節 我國移民政策現況 58
第四章 案例分析 81
第一節 訪談結果分析 81
第二節 開放藍領移民政策之論證及優缺點分析 92
第三節 政策可行性分析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4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06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0
附錄 115
中文文獻
一、專書
丘昌泰。2010,《公共政策 基礎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成之約。2012,《勞動政策》,台北:空大。
宋鎮照。1995,《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市:五南圖書。頁74-76。
林宗弘等。2011,《崩生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台北:台灣勞工陣線。頁236-237。
袁方主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圖書。頁262。
張彥、吳淑鳳編。2006,《社會調查研究方法》。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頁112。
鄭乃云、李聯雄、李淑媛(2014)。《外勞引進政策對國人就業之衝擊評估研究》。台北: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潘淑滿。2006,《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瞿海源、張苙雲。2005,《台灣的社會問題 2005》,台北:巨流圖書公司。頁328-367。
Carbtree, Benjamin F. & W. L. Miller (1999)。《質性方法與研究》。黃惠雯等譯,2003。台北:韋伯。頁101-102。
William N. Dunn (2011)。《公共政策分析》。馬群傑譯。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二、期刊
方俊德(2015)。《從國際人口移動趨勢來看星、韓、港、台的外籍人力運用》。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8(12),頁83-90。
古涵詩(2017)。《從國際人權公約反思我國外籍勞工人權》。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9(2), 頁125-145。
成露茜(2002)。《跨國外勞、台灣建國意識與公民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8,頁15-43。
柯雨瑞、李佳樺(2015)。《計分制技術移民政策之研究-以加拿大、紐西蘭與澳洲為核心》。中央警察大學國土安全與國境管理學報,24,頁125-177。
陳筆(2010)。台灣的人口轉型與人口政策。經濟前瞻,128,頁30-34。
陳明傳(2014)。《我國移民管理之政策與未來之發展》。文官制度季刊,6:2,頁35-63。
郭迺鋒、熊漢琳、林崑峰、方文秀(2012)。《全球人口移動之決定因素-引力模型與社會網路分析之應用》。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97,頁4-21。
涂肇慶、原新(2002)。《用替代遷移方法對北京、上海和天津人口發展的類比研究》。人口學刊,24,頁59-87。
莊正中(2015)。《告別悲觀主義預言?試論台灣人口老化危機的迷思與挑戰》。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8,頁75-108。
曾嬿芬(2004)。引進外籍勞工的國族政治。台灣社會學刊,32,頁1-58。
曾嬿芬(2006)。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1,頁73-107。
詹中原(2016)。全球移民與人力資源管理:外國人應國家考試制度探討。國家菁英季刊,12:1,頁3-18。
楊靜利、黃奕綺、蔡宏政、王香蘋(2012)。《台灣外籍配偶與本籍配偶的生育數量與品質》。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4(1),頁83-120。
鄭安玲、宋鎮照(2011)。《鼓勵、限制或防範?新加坡移民政策制定之模型建構》。亞太研究論壇,54,頁9-60。
鄭安玲、宋鎮照(2012)。勞動移民政策之政經分析:台星兩國之比較研究。稻江學報,5:2,頁81-105。
盧倩儀(2006)。《政治學與移民理論》。台灣政治學刊,10(2),頁209-261。
謝立功、楊金滿(2013)。強化移民適應與營造多元文化友善環境。公共治理季刊,1:4,頁212-219。
鐘志明(2015)。《德國處理難民問題之政策分析》。全球政治評論。52,頁11-16。
三、研討會論文
藍科正(2006年1月)。台灣引進藍領和白領外國人政策的比較評析。論文發表於台北大學舉辦之「全球化之下的人權保障與人才共享研討會」,台北大學。
四、研究報告
劉士豪、成之約、張鑫隆,「保護所有移工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國內法化研究」民國103年,勞動部,PG10311-0028。
五、碩博士論文
李俊緯(2007)。《地方發展觀光休閒政策之可行性研究-以新竹縣寶山鄉為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林雅婷(2007)。《政策論證與政策論述之研究-以國中小教育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方案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吳英政(2011)。《基層衛生所公有民營之可行性研究-以臺東縣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公共事務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吳碩文(2007)。《民宿管理政策論證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洪光平(2016)。《大臺北地區企業改善區域治安策略之可行性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陳有貴(2006)。《國內機場消防人力委託外包可行性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馬福美(2008)。《我國移民法制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樹禮(2008)。《我國推行單一募兵制之政策論證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君浩(2017)。《師傅級外籍勞工政策可行性評估 – 以社會福利機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莉婷(2000)。《如何形塑良好之政策論證--以我國兵役替代役政策為個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正蓉(2014)。《都市計畫變更回饋中公設地容積移轉可行性研究-以花蓮縣吉安鄉住一住宅區開發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楊明勳(2011)。《苗栗縣國民小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之政策分析》。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黎季芬(2010)。《全民健保之政策分析》。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蕭文萱(2007)。《母親國籍與嬰幼兒健康》。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志明(2002)。《澎湖地區設置觀光賭場之政策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英文文獻
Bahdad , Ali(1997).Nationalism and Im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Disparo, 6(2), 155-177
Castles, Stephen(2007). Twenty-First-Century Migration as a Challenge to Sociology. 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 33(3), 351-371.
Castells, Manual, 1975, Immigrant Workers and Class Struggles in Advanced Capitalism: The Western European Experience. Politics and Societies 5(1):33-66.
European Commission, Green Paper on Confronting Demographic Change: A New Solidarity between the Generations, COM(2005)94 final, Brussels, 16 March 2005.
Fitzgerald, Keith, 1996, The Face of the Nation: Immigration, the Statem and the National Identity. Palo Alto,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orz, Andrea, 1970, Immigrant Labor. New Left Review 61.
Hanson, Gordon H.(2010).The Governance of Migration Policy. Journal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Capabilities, 11(2),185-207
Hollifield, James, 2000, 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137-185 in Migration Theory: Talking Across Disciplines, edited by Caroline B. Brettell and James Hollifield. New York: Routledge
Lesthaeghe, R. H., Page H. and Surkyn, J.(1988). Are Immigrants Substitutes for Births? IPD Working Paper. Brussels: Interuniversity Program in Demography.
Massey, D. S., J. Arango, G. Hugo, A. Kouaouci, A. Pellegrino, and J. E. Taylor. 1993.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 Review and Appraisal.”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9 (3): 431-466.
Martin, Philip.1997. “Guest Worker Policie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community, 23(4):483-494.
Miles, Robert, 1989, Racism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Foreign Labor. London: Routledge.
Ruhs, Martin(2010).Migrant Rights, Immigration Policy and Human Development. Journal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Capabilities. 11(2), 259-279
Scholte, Jan Aart(2002).Civil Society and Democracy in Global Governance. Global Governance, 8(3), 281-304.
Sjaastad, Larry(1963). The Costs and Returns of Human Migr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05, 80-93
Stark, O., and R. E. B. Lucas. 1988. “Migration, Remittances, and the Famil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36 (3): 465-81.
Weber, Leanne and Bowling, Benjamin(2004).Policing Migration: A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the Regulation of Global Mobility. Policing & Society ,14 (3), 195-212.
Wickramasekara, Piyasiri.(2008).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Labor Migration and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 Third World Quarterly, 29(7), 1247-126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