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91.154.23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許瑞文
作者(英文):Jui-Wen Hsu
論文名稱:太魯閣族狩獵精神之當代詮釋與實踐: 以花蓮葛都桑音樂工作室文化體驗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e of Truku’s Hunting Spirit: Example of Cultural Experience of Ketusan’s Music Studio in Hualien
指導教授:萬煜瑤
指導教授(英文):Yuh-Yao Wan
口試委員:林永發
陳怡方
口試委員(英文):Yung-Fa Lin
Yi-Fang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學號:610375205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關鍵詞:太魯閣族原住民族狩獵文化個案研究葛都桑音樂工作室
關鍵詞(英文):Truku aborigineaboriginal hunting culturecase studyKetusan Music Production Studio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0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
  • 收藏收藏:0
太魯閣族狩獵行為是太魯閣族重要文化特色之一,狩獵行為係為太魯閣族男人必經的成長過程,也是身分地位的象徵,然而經歷日治殖民與國民政府之統治,傳統文化隨著社會環境與現代經濟型態之影響,產生轉變甚至漸漸消逝。
筆者曾於2015年擔任原住民青年領袖培訓營輔導員,於文化體驗活動結識花蓮鄉秀林鄉葛都桑音樂工作室,發現其致力推廣太魯閣族傳統文化,以深入淺出的口述歷史及文化體驗內容方式,讓學生理解太魯閣族傳統文化內涵,因此啟發筆者的研究動機,藉由個案探討,瞭解在地族人推廣傳統文化傳承之當代路徑。
本研究主要採取個案研究法,以葛都桑音樂工作室為個案探究對象,並以文獻資料分析整理,進行深度訪談法,最後問卷調查法為輔,探討重點為:第一,從族人個體角度,了解當代狩獵文化現況與傳承之困境;第二,調查在地族人對於母體文化傳統狩獵知識之理解、詮釋與推廣相關議題;第三,從葛都桑音樂工作室個案的文化體驗為案例,分析族人持續性進行傳統文化推廣過程與成果。
本研究企圖藉由個案研究以理解在地太魯閣族人對於狩獵精神之當代詮釋、傳承與實踐。研究結果分析族人對於傳統文化與習俗的看法與觀念,其延續的關鍵在於傳統文化應實踐於生活脈絡之中,也期望太魯閣族文化之美能持續推廣,進而增進族群文化之認同與尊重。
The hunting behavi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ruku. It is not only the essential growth process for men, but also the symbol of social status in Truku. However, by experienc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changed and vanished gradually with the effect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modern economic pattern.
As the counselor of Aboriginal Students Leadership Camp in 2015, the researcher recognized the achievement of the Ketusan Music Studio to promote Truku’s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Ketusan Music Studio locates in a small Truku village in Hualien county, the east coast of Taiwan. In order to foster cultural understanding for outsiders and young villagers as well, series of cultural workshops of Truku hunting tradition have been offered by the Studio members for many years. It is meaningful to study how local aboriginals try to promote and preserve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ase example of Ketusan Music Studio.
Through fieldwork, in-dept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with three major focuses. First, it is to underst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issues of transmission of local cultural heritages. Second, it is to survey the viewpoints of local aborigines toward traditional hunting culture, and how they try to promote and extend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 Third, it is to analyze the process and outcome of cultural workshops of Ketusan Music Studio, to reveal the persistent of aborigine’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ion by the case example.
This research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practices of Truku hunting tradi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aboriginal communities,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 crucial key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is the insiders’ perspectives of villagers and younger gener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istent customs and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tradi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daily practice in the aboriginal community. In doing so, the essence of Truku aboriginal culture could be passed on and be appreciat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範疇 5
第三節 研究議題與方法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4
第一節 太魯閣族狩獵文化 14
第二節 狩獵文化現況及傳承 27
第三章 研究路徑與架構 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應用 35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方向規劃 41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倫理 44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48
第一節 變化中的生活脈絡分析 48
第二節 獵人精神傳承與實踐議題 53
第三節 狩獵精神的教育實踐 67
第五章 結果與省思 84
第一節 狩獵文化之傳承分析 84
第二節 在地族人推廣與實踐 88
第三節 文化體驗之成效分析 91
Berkes. F.(1993)。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in perspective. In J.T. Inglis (Ed.)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Concepts and Cases (pp. 1-9). 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International Program on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11)。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四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田貴芳(2001)。族群之生活器具。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講座內容彙編 。花蓮縣: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王梅霞(1990)。規範、信仰與實踐:一個泰雅族聚落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系,新竹市。
王進發、童信智(2012)。由原住民狩獵文化看國家與部落間之規範衝突及未來因應。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1):63。
旮日羿·吉宏(2011)。太魯閣族部落史與祭儀樂舞傳記。臺北市:山海文化。
瓦歷斯‧諾幹(1999)伊能再踏查。臺北:星辰出版有限公司。
瓦歷斯‧諾幹、余光弘(2002)。泰雅族史篇。南投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林益仁、褚縈瑩(2004)。有關傳統生態智慧的二、三事。生態臺灣,4:63-64。
林慧年、王俊秀、台邦‧撒沙勒(2016)。科學教育學刊,24(2):139-165。
李亦園(1982)。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市:聯經。
李季順(2001)。風雲太魯閣-二十世紀臺灣最大規模的戰役。花蓮縣: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講座內容彙編。
李季順(2003)。走過彩虹。花蓮縣:太魯閣族文化工作坊。
李美儀(2016)。實踐狩獵文化:太魯閣族歷史創傷療癒。法扶會訊,51:20-21。
李文茹(2008)。太魯閣族部落社區民謠採集。太魯閣國家管理處成果報告。未出版。
邱韻芳(2004)。祖靈、上帝與傳統:基督長老教會予Truku人的宗教變遷。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臺北市。
邱韻芳。從祖靈祭到Mgay Bari:當代太魯閣「傳統」祭儀的建構與詮釋。臺灣人類學刊,9(2):40-44。
官大偉(2016)。原住民族狩獵的文化生態意義。原教評論,72:8-9。
紀駿傑(1997),從環境正義觀點看原住民的狩獵文化。原住民狩獵傳統與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研討會論文,未出版。
紀駿傑(2001)。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原住民文化延續:邁向合作模式。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研討會論文集(頁161-173)。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許木柱(1989)。太魯閣群泰雅人的文化與習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調查。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委託。
張培倫(2009)。關於原住民知識研究的一些反思。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5:25-53。
張哲瑋(2011)。太魯閣族傳統舞蹈之初探:以花蓮縣秀林鄉為例。休閒運動健康評論,3(1):2-3。
廖守臣(1978)。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4:61-206。
廖守臣(1979)。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5:81-212。
廖守臣(1998)。泰雅族的社會組織。花蓮縣:私立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
裴家騏(2017)。太魯閣原住民族歲時祭儀時利用野生動物的傳統原因之探討。太魯閣國家管理處成果報告,未出版。
黃長興(1999,10月)。太魯閣族的狩獵文化(下)。山海文化雙月刊,20:112-126。
黃長興(2000)。東賽德克群的狩獵文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5:2-44。
黃長興、戴興盛(2016)。國家公園對原住民族之衝擊: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太魯閣族狩獵之實證研究。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19:199。
黃季平(2016)。狩獵與獵人學校。原教界,72:17。
潘繼道(2001)。日據時期臺灣太魯閣族群的反抗血淚。歷史月刊,164:20-26。
鄧謙彬(2009)。東賽德克(太魯閣族)古調定位計畫。太魯閣國家管理處成果報告,未出版。
趙中麒(2004)。民族想像與/或民族復振:太魯閣(族)分離/正名運動的意義與困境。思與言,42(4):161-200。
葉巧雯(2016)。撒可努的獵人學校。原教界,72:50。
蔡明哲(2001)。臺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臺北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劉彬雄(1995)。都市原住民生活適應採訪記錄(六),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第
一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瑞超(2004)。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計畫-太魯閣族。臺東縣: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未出版。
謝世忠(2007)。原住民族傳統習慣之調查、整理及評估納入現行法制第二期委託研究:泰雅族、太魯閣族。臺北市:原民會。
鴻義章(2016)。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二)太魯閣事件。新北市:原民會,未出版。
戴興盛、莊武龍、林祥偉(2011)。國家野生動物保育體制、社經變遷與原住民狩獵:制度互動之太魯閣族實證分析。臺灣政治學刊,15(2):3-66。
戴寶村(2007)。太魯閣戰爭百年回顧。臺灣學通訊。82:9-11。

網站資料及其它
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https://www.apc.gov.tw/portal/index.html。瀏覽時間2018年2月19日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http://www.knowlegde.ipc.gov.taipei/mp.asp?mp=cb01。瀏覽時間2018年6月11日
花蓮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數位典藏http://abda.hl.gov.tw/。瀏覽時間2018年6月10日
社團法人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瀏覽時間2018年6月13日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http://www.dmtip.gov.tw/。瀏覽時間2019年4月29日
花蓮縣政府民政處https://ca.hl.gov.tw/files/15-1004-88016,c3856-1.php。瀏覽時間2019年7月13日
內政部統計處https://www.moi.gov.tw/chi/chi_site/stat/news_detail.aspx?sn=15632。
瀏覽時間2019年7月15日
(此全文20240810後開放外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