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97.2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許育嘉
作者(英文):Yu-Jia Hsu
論文名稱:東台灣創新創業之研究—以工研院產服中心OMEGA ZONE 五家新創團隊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A Study on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in Eastern Taiwan – An Example of Five Startups in OMEGA ZONE, an Industry Service Center of ITRI
指導教授:陳怡方
指導教授(英文):Yi-Fang Chen
口試委員:張淑華
邱淑宜
口試委員(英文):Shu-Hua Jhang
Shu-Yi Ci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學號:610375213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1
關鍵詞:創新創業新創團隊自造者資源整合
關鍵詞(英文):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startupmakerresource integr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選擇工研院位處花蓮的產業服務中心OMEGA ZONE作為探討對象,期盼透過研究了解一個以提供東台灣產業服務為目標的法人單位,在結合時下自造者潮流設立自造者空間之後,對於在地產業創新以及創業所產生的影響。透過不同背景以及專業領域的新創團隊其創業歷程以及需求,了解東部創業資源的整合運用程度,同時發掘創業者對於一個協助東部產業服務之平台的期待與想像。

統整本研究之三項核心發現如下:一、自造者空間應更聚焦其創意發想與創新之核心價值。二、資源的需求者亦是提供者。三、缺乏東部創業資源之整合窗口角色。期盼上述發現能提供東部產業界具潛在參考價值之建議。
This study focuses on OMEGA ZONE, an industry service center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located in Hualian as its research subject.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n local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enerated from a legal institute whose goal is to provide industry services to Eastern Taiwan when integrating the current maker movement in establishing maker spaces. This study also hopes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level of startup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Eastern Taiwan by looking at the startup journeys of entrepreneu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professions as well as their needs.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ectations and imaginations that entrepreneurs have towards a platform that provides industry services support to Eastern Taiwan are also explored.

The cor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nalyzed as follows: 1) Maker spaces should be more centered on the core values of creativ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2) Those who require resources are also those who may provide resources; 3) There is a lack of a platform to integrate startup resources in Eastern Taiwan. We hope that the above findings may serve as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industries in Eastern Taiwa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自造者運動的現況與內涵 9
一、自造與製造 9
二、自造者之定義 10
三、盛裝自造者文化之載體---自造者空間 13
第二節 創新創業與自造者潮流 14
一、創業之內涵 14
二、創新成為新創事業永續生存的關鍵 18
三、創新創業與自造者之關聯 21
第三節 各類型的創新創業服務平台 23
一、國內外創新創業生態介紹 23
二、東部創新創業資源與服務平台探討 32
三、工研院產服中心 OMEGA ZONE 平台之角色與創業資源探討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對象 41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樣本選擇 41
第二節 訪談設計 43
第三節 研究倫理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46
第一節 創業四大要件:機會、創業資源、人脈、創業團隊 46
一、創業四大要件:機會 46
二、創業四大要件:創業資源 49
三、創業四大要件:人脈 52
四、創業四大要件:創業團隊 54
第二節、創業之路路艱辛 56
第三節 新創事業永續生存之關鍵:創新 58
第四節 自造者與創新創業 60
第五節 針對東部地區創業資源提供者之整體建議 62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結論建議 64
參考文獻 67
附錄 71
【附錄一】表2-3 OMEGA ZONE自造者空間設備 71
【附錄二】106年工研院OMEGA ZONE 創新空間會員申請書 78
參考文獻
大前研一(2006)。創新者的思考:看見生意與創意的源頭(謝育容譯)。台北市:商周。
王振寰、瞿海源(200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市:巨流。
田中浩也(2013)。FabLife:デジタルファブリケーションから生まれる「つくりかたの未来」[FabLife:衍生自數位製造的「製作技術的未來」](許郁文譯)。台北市:馥林文化。
朱延智(2017)。圖解創業管理。台北市:五南。
李開復(2015)。【願景工程—為青年尋路論壇】李開復:創新創業的黃金時代。來源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6QZ3F0VcE,瀏覽日期2018年2月13日
虎嗅網(2016年11月18日) 。成就「創業生態圈」技術、資本、創新精神缺一不可!硬塞的網路趨勢,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2015/10/23/what-makes-an-entrepreneurial-ecosystem
周逸達(2018年1月26日)。創客、Maker、門客?傻傻分不清楚?讓門客三千告訴你。取自https://zealchou.com/2018/01/26/%E6%88%91%E5%80%91%E8%AA%8D%E7%9F%A5%E4%B8%AD%E7%9A%84%E5%89%B5%E5%AE%A2%E6%98%AF%E4%BB%80%E9%BA%BC%EF%BC%9F%E9%96%80%E5%AE%A2%E5%8F%88%E6%98%AF%E4%BB%80%E9%BA%BC%EF%BC%9F/
林之晨(2013年6月14日)。終結創業亂燒錢的爛戲碼吧!取自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3878&type=Blog
施振榮(2013)。【創業講座】從王道談創新創業創值。來源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iYUmWNg1us,瀏覽日期2018年2月13日
洪堯泰(2017年4月15日)。培養自造者「一開始就知道不會賺錢」—投資千萬做Fablab扶持年輕人創業。蘋果日報,取自https://tw.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20170415/37618807
郭芝榕(2016年4月19日)。[創業對談]周俊吉x鄭涵睿:創新,不只是追求利潤而已。取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9245/BN-2016-04-15-172758-196。
郭芝榕(2016年11月18日)。台灣適合創業嗎?生態圈、資金大解密。數位時代,取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1888/taiwan-entrepreneur-environment。
曹景翔、蔡盈如(2016年6月20日)。創客社群,全球新顯學。取自https://www.itri.org.tw/chi/Content/NewsLetter/contents.aspx?SiteID=1&MmmID=5000&MSID=7
張國洋(2012年5月25日)。創業成功的九大要素。取自https://www.darencademy.com/article/view/id/9598,瀏覽日期2018年4月8日。
黃駿賢(2015)。賦權與多元的時代。design設計雜誌,10-11,8。
曾靉(2016年1月19日)。[創業一堂課]Maker=創客?當一個Maker一定要創業嗎?數位時代,取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8507/BN-2016-01-19-085230-117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2006年12月26日)。創新與創業。取自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242,瀏覽日期2018年4月8日。
新創圓夢網 官方網頁,取自http://sme.moeasmea.gov.tw/startup/modules/EntrepreneurshipNetwork/,瀏覽日期2018年6月8日。
劉常勇、謝如梅(2006)。創業管理研究之回顧與展望:理論與模式探討。創業管理研究,1-1,1-43。
譚瑾瑜(2013年6月14日)。以「三創」扶植創客。取自https://www.npf.org.tw/printfriendly/14886
Chris Anderson [克里斯.安德森] (2013)。Maker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自造者時代:啟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革命](連育德譯)。台北市:天下。
Inno Maker官方網頁,取自https://www.innomakerhk.com/,瀏覽日期2018年3月8日
Low, M.B., and MacMillan, I.C. (1988).’’Entrepreneurship: 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14(2), 139-161
Joseph A. Schumpeter [熊彼得] (2015)。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 [經濟發展理論 (創新之父熊彼得‧百年經典重譯版)]( 蕭美惠譯)。台北市:商周。
John L. Nesheim [約翰.納斯漢](2000)。High Tech Start Up -- the Process of Forming Company [非常競爭優勢 - 知識創業十四步驟](李秋湄譯)。台北市:天下。
Mark Hatch [馬克.哈奇] (2015)。The Maker Movement Manifesto: Rules for Innovation in the New World of Crafters, Hackers, and Thinkerers.[全世界在瘋什麼自造者運動?](張嚴心譯)。台北市:臉譜。
OMEGA ZONE FB官方粉絲專頁,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g/Omegazone/about/?ref=page_internal,瀏覽日期2018年1月10日
Peter F. Drucker [彼得.杜拉克] (2009)。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創新與創業精神: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談創新實務與策略](蕭富峰、李田樹譯)。台北市:臉譜。
Rindova, V., Barry, D., & Ketchen, J. D. J. (2009). Entrepreneuring as Emancip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4(3), 477-491.
Shane, S. and Venkataraman, S.,(2000).’’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5(1), 217-226
Vmaker台灣自造者,取自https://vmaker.tw/maker-space,瀏覽日期2018年2月20日

學位期刊論文
朱耀明(2011)。「動手做」的學習意涵分析—杜威的經驗學習觀點。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4(2),32-43。
李東彥(2012)。創新育成中心類型與經營模式之探討-對創業者輔導協助之影響(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吳毓純(2017)。科工館創客環境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崇傑、李宗奇(2015)。美國矽谷及舊金山創新創業生態圈考察報告。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計畫,台北市。
張睿麟(2014)。3D列印與自造者時代的商業模式(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蔡智昀(2016)。台灣自造者運動之發展現況-自造者運動內涵與影響(碩士論文)。大同大學,台北市。
蔡廷科(2014)。學校裡的創客空間 -以國立內壢高中特色課程為例。中等教育,65(4), 129-140。
劉麗惠(2016)。掌握全球脈動,找出台灣創業方向。貿易 Trade Magazine,no. 301,p.13-15。
謝爾庭(2017)。創業救台灣:台灣創新創業文化體制的變遷(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蕭浥玲、彭心怡、曹常成、蔡若津、蔡艾伶(2015)。從創客運動到創業,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跨領域科技管理與智財運用國際人才培訓計畫-104年海外培訓成果發表會,台北市。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