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4.15.15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吳曉婷
作者(英文):Siao-Ting Wu
論文名稱:探討家長對幼兒園教師人格特質與專業行為之觀點
論文名稱(英文):A Study on Parental Perspectives about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rofessional Behaviors of Preschool Teachers
指導教授:蔡佳燕
指導教授(英文):Chia-Yen Tsai
口試委員:施淑娟
高傳正
口試委員(英文):Shu-Chuan Shih
Chuan-Heng K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
學號:610385001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9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人格特質教師專業行為
關鍵詞(英文):Preschool teachersPersonality traitsTeacher’s professional behavior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6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了解家長對幼兒園教師人格特質與專業行為之觀點。透過質性取向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首先了解家長對幼兒園教師工作的看法,再者是探討家長眼中的幼兒園教師人格特質,最後分析家長眼中的幼兒園教師專業與不專業行為。
研究對象是幼兒園之十一位家長,透正式訪談、家庭訪談資料與親師聯絡簿的方式來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家長對幼兒園教師工作的看法分別為,對工作難易度看法呈現兩極、作為啟蒙教師責任大、重視教導與輔導甚於保育、老師是幼教品質的關鍵。
二、家長眼中的幼兒園教師人格特質可分為三類,對待幼兒須具備的人格特質、對待家長須具備的人格特質與擔任幼教工作須具備的人格特質等三類。其中對待幼兒須具備的人格特質最受家長重視,高達二十二項。
三、家長眼中的幼兒園教師專業與不專業行為共有八項,分別為保育的能力、專業知識、專業成長的能力、因材施教、班級氣氛營造的能力、專業倫理、溝通技巧、幼兒行為輔導能力,而家長所提出的幼兒園教師不專業行為是在幼兒行為輔導能力、教師專業倫理與溝通技巧。
最後依據以上的研究結果,作為幼兒園教師、師資培育機構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parental perspectives o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rofessional behaviors of preschool teachers.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er first tried to understand how parents viewed the work of preschool teachers. She then identified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preschoo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arents. Finally,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and unprofessional behaviors as viewed by parents were also analyzed.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11 parents with children enrolled in preschool.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formal and family interviews, as well as parent-teacher correspondence booklets.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Parental perspectives on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include the following: extreme views on the difficulties of preschool teachers’ work, preschool teachers assuming great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children’s education, an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educating and guiding rather than caring, teachers as the key in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2.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the eyes of par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e first and foremost was the personality traits needed for working with young children. In addition, the personality traits necessary for working with parents and those needed for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ere also identified.
3.Eight professional and unprofessional behaviors exhibited by preschool teachers as viewed by parents include the following: ability to educare childre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otential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eaching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s, classroo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ethics,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ability to guide young children. The lack of ability to guide young children,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were deemed by parents as unprofessionalism in preschool teachers.

It is hoped that the above findings can be utilized by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Taiwan.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次......................................................................................................... vii
表次..........................................................................................................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教師須具備的人格特質....................................................... 7
第二節 教師專業行為..................................................................... 15
第三節 教師人格特質與專業行為相關研究................................. 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者............................................................. 35
第三節 研究程序............................................................................. 38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9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 42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5
第一節 家長對幼兒園教師工作的看法........................................ 45
第二節 家長眼中的幼兒園教師人格特質.................................... 54
第三節 家長眼中的幼兒園教師專業與不專業行為.................... 75
第四節 綜合討論...............................................................................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結論................................................................................... 107
第二節 建議................................................................................... 109
第三節 後記................................................................................... 111
壹、 中文部分
人本教育基金會(2003)。這才是不適任教師— 從桃園青溪國中訓導主任暴戾
治校談起。2016年4月27日取自
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hef/695.shtml。
中央日報(2003)。不適任教師專案小組建議分及處理。2016年4月27日取自
http://www.nta.tp.edu.tw/~k2301/1News/2003/3/9970.htm。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5)。2017年05月15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31。
田哲榮、司徒懿(譯)(2010)。解析質性研究法與資料(原作者:David Silverman)。
台北: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2006)
全國教師會(2000)。全國教師自律公約。2016年4月27日取自
http://forum.nta.org.tw/v362/archive/index.php/t-37.html。
江易穎(2001)。國中音樂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淑子(2009)。幼兒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佛光大學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
吳丞聆(2010)。優秀教師人格特質之分析研究--以三位教師作家為例。國立嘉
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安春和曹樹(1998)。中學教師的人格發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的研究。南京師範
大學學報,2,77 - 82。
吳東霖(2010)。國中生在乎的好老師特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薇薇(2003)。哈利波特中的教師形象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
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呂慧玲(2009)。臺北市幼稚園教師專業素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孟蓁(2008))。幼稚園教師專業形象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
庭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明珠(1986)。幼稚園教師教學基本能力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思潔(2016)。新竹地區家長對學齡前子女的教育期望與才藝學習態度之相關
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政賢(譯)(2014)。訪談研究(原作者:Irving Seidman)。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2006)
李政賢(譯)(2014)。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原作者:Catherine Marshall、
Gretchen B Rossman)。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2006)
李偉和陳益(2000)。對南京市 6 所小學優秀教師人格特徵的測試報告。2016
年5月30日取自http://202.121.15.143:82/document/2000/jk001208.htm。
林育瑋(2000年5月4日)幼教老師也是專業人員!。國語日報,第12版。
林佩璇(2003)。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
文。
林俊彥、翁博威(2009)。教學輔導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3,
25-35。
林春妙(2003)。幼兒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未出版,嘉義。
林清章(2012)。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之建構。幼兒教保研究期刊,8,53-79。
林瑋茹(2002)。幼托整合方案下托教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暨南
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嘉嫻(2017)。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人格特質與美感教學之研究-以中彰投三縣
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慧文(2015)。教師形象與學生學習意願之研究-以彰化縣國中生為例。僑光
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侯念佐(2001)。國中學生心目中優良教師特質之探討----以漫畫麻辣教師GTO
為參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洪毓瑛(譯)(2000)。幼教綠皮書(原作者:Sue Bredekamp,Carol Copple)。台北:和英(原著出版年:1997)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
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
女性研究實例(141-158)。台北:巨流圖書。
凌麗(1999)。中小學老師:非常重要,非常辛苦。2016年6月4日取自http://chinavista.com/experience/lingdian/chdiaocha282.html。
徐學俊(2001)。論創新教育與教師創造人格培養。全國教師自律公約,2016年7月25日取自http://www.szsf.com/index.htm。
翁明達(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形象認知與實踐之研究。臺北市立教 
  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2)。高雄市各級學校不適任教師審議處理要點(第五次
局務會議通過)。2016年8月17日取自
http://www.edu.kh.edu.tw/members/grp08。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10)。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原
作者:J.A. Maxwell)台北: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59)
康淑雲(2004)。臺北市幼兒園家長教育選擇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美麗(1985)。幼兒家長老師專家對幼兒教育的意見與期望比較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哲溢(2006)。臺灣主要報紙中小學教師形象之內容分析—以《聯合報》、《中
國時報》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
張純子(2015)。幼兒園課室經營。台北:群英出版社。
張翠娥(1986)。學前教育師資基本能力分析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翠娥(1989)。如何扮好學前教師角色。台北,台灣:大洋出版社。
張慧貞(民 90)。由教授與學生對教與學觀感探討其學習觀。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2(1- 3)。2016年11月8日取自http://ied.edu.hk/apfslt。
教育部(2012)。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全國法規資料庫,2016年9月2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Law.aspx。
梁世武、伍佩鈴(主編)(2016)研究方法。台北:普林斯頓。
莊琇文(2007)。幼兒教師的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及其與工作表現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金義(1972)。台北市幼兒家長對於幼稚教育意見之調查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桂伶(2008)。幼稚園教師專業性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
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介宇、蔡昆瀛(2009)。「幼兒情緒與行爲問題檢核表」編製之研究。測驗年刊,56(2),235-268。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秀才(1999)。未來的幼教老師對幼稚園教學能力之覺知調查研究。國立台中
師範師院主辦,跨世紀幼教師資培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台中。
陳秀才、姜如珮(2007)。理想的幼兒教師角色期望之研究:幼教相關人員與幼
兒家長之看法。台灣主辦,第二屆健康的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台灣。
陳育含(譯)(2010)。訪談研究法(原作者:Steinar Kvale)。台北:韋伯文化。(原  
  著出版年:2007)
陳彥奇(2011)幼稚園教師專業發展與專業能力之調查研究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盈詩(2013)。幼兒園教師專業核心素養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
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美玉(1999)。實現成為教師的夢想—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華、廖瑞琳(2013)。幼兒園教師專業倫理實踐困擾之研究。弘光人文社會學報,5(16),171-191。
陳淑琴(1999)。幼托師資合流教育課程探討。跨世紀幼教師資培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陳綠茵(2000)。拼組教師形象。東吳教育學程通訊,6,20-21。
陳慶鶴(1996)。國民小學優良教師特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錦瑤(2001)。兒童英語教師專業能力與專業訓練之研究--以台中市兒童英語
補習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
曾美華(2000)。幼稚園好教師形象之探討:從家長及幼兒的角度,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游琇雲(2008)。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教師專業發展與家長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湯惠誠(1998)。受歡迎的教師人格報告。古中青年,22,4-11。
華舜嘉(2016)。薪資低+責任重+需求減 幼教師「5年少17%」。2016年9月20日取自https://news.tvbs.com.tw/life/663834。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
黃意舒(2003)。教師的思考:觀察與省思。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
研究中心。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慕周(2004)。受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生歡迎之教師教學特質調查研究。國立
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可耘(1999)。教師,不適任?辦法,不適任?--不適任教師問題面面觀。師
說,128,8-12。
楊國賜(1992)。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與地位,現代教育,7(2),15-21。
葉青雅(2005)。國小教師人格特質、人際關係和寬恕態度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葉郁菁(1999)。從幼教師資的專業自省檢討我國幼稚園教師所需之教育專業課
程。「教育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各國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
賈美玲(1991)。幼稚園教師角色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廖鳳瑞(譯)(1986)。專業的幼教老師(原作者:Lilian G. Katz)。台北:信誼。(原作出版年:1977)
廖鳳瑞(譯)(2002)。與幼教大師對談(原作者:Lilian G. Katz)。台北:信誼。(原作出版年:1994)
趙偲媛(2014)。私立課後托育教師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
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趙錫如(2004)(主編)。辭海(第五九版)。台北:六統貿易有限公司。
劉育吟(2006)。台北市公私立幼稚園家長對教育服務品質需求與滿意度之調查
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慧玲(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台北:高等教育。
鄭文嵐(1997)。不適任教師的處理。師友,355,52-54。
鄭青青,宋明君(2004)。好學校的條件--家長評鑑幼稚園品質觀點之初探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主辦,幼稚園評鑑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新竹。
賴春金(2003)。幼稚園教師的關鍵能力。教育資料與研究,52,75-83
鍾榮中(2003)。幼教服務市場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簡紅珠、王元暉、任秀媚等譯(1988)。幼稚園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台北:五
南。
藍毓仁(2008)。質性研究方法,台北:巨流。
魏惠貞(2008)。各國幼兒教育,台北:心理。
羅子惠(2014)。新北市幼兒父親之親子共讀策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
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饒見維(1996a)。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饒見維(1996b)。教師專業發展。台北:五南。













貳、 英文部分
Barrick, M. R., & Mount, M. K.(1991).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Personnel Psychology, 44, 1-26.
Benjamin, H. Layne., & Deron, R. Boyles. (1998).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teachers. 2018/1/20 Retrieved from http://tmw3.tmps.tp.edu.tw/tmwen/%E5%B0%88%E9%A1%8C%E7%99%BC%E8%A1%A8%E6%96%87/%E5%84%AA%E8%89%AF%E6%95%99%E5%B8%AB%E7%9A%84%E7%89%B9%E8%B3%AA.htm.
Boguslawsk, D. B. (1975). Guide for establishing and operating day care centers for
young children. New York: Child Welfare League of American.
Eysenck, H. J. (1947).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London: Methuen.
Glascott, K. (1994). A problem of theory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s. Childhood
Education, 70(3), 131-132.
Guilford, T.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egraw-Hill.
Katz, L. G. (1972). Development stages of preschool teacher.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73(1), 50-54.
LePine, J. A., &Van Dyne, L. (2001). Voice and cooperative behavior as contrasting form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Evidence of differential relationships with big f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ognitive abil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326-336.
Scott, R. C. & Mitchell. (1972).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through better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Cost and Management, 49(1), 14-2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