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文獻 丁淑萍 (2005)。台北市國中教師自覺疲勞感與職業壓力、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毛國楠 (1995)。國中教師的樂觀信念、自我效能、對壓力的認知評估、因應方式與 工作調適及身心健康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28,177-193。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0)。休閒運動活動專書。臺北市:作者。 王以仁、林本喬、陳芳玲 (2005)。教師心理衛生(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王天苗 (2003)。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作業手冊。臺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 組。 王文秀 (2003)。國小輔導相關人員對學校輔導工作者角色知覺與角色衝突之研究。 中華輔導學報,7,1-30。 王博弘 (1998)。臺北市國民小學工友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方進隆 (1993)。健康體能的理論與基礎。台北市:漢文。 尤逸歆 (2003)。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 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牛玉珍 (1997)。教師規律運動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交通大學教師為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石宜正 (2005)。高中(職)教師工作壓力、休閒需求及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臺中市。 石雅惠 (1988)。台灣地區新制師範學院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縣。 史嘉玟 (2016)。嘉義市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教師情緒勞務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朱敬先 (1992)。健康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朱俶儀 (2003)。國民中學教師其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花蓮縣。 任晟蓀 (1981)。國中校長領導型式輔導教師教育背景對輔導教師工作滿足之影響(碩 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縣。 池文勇 (2013)。國中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碩士 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位明先 (1993)。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專業科目教師工作滿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杞昭安 (1995)。師範學院學生對視覺障礙兒童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彰化縣。 何東墀 (1989)。國民中學益智班教師工作滿意、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縣。 何委娥 (1992)。臺北市已婚職業婦女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 究:以社會福利機構人員為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呂秀華 (1997)。國民中學教師背景變項、工作壓力、行動控制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呂美玲 (2008)。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幸珠 (2007)。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碩士論 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翠英 (2008)。國民中學教師情緒管理、工作壓力、師生衝突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李穎慧 (2006)。身心障礙學童父母親親職壓力、休閒效益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李思儀 (2003)。國民中學特殊教育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明堂 (1987)。特殊教育教師工作滿足感之比較研究。教育文摘,5,148-181。 李冠瑾 (2007)。高雄地區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臺南縣。 李新民、陳密桃 (2006)。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務因素結構及其對工作倦怠之影響。高 雄師大學報,20,67-90。 沈翠吟 (2003)。國民中學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儀方 (2004)。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吳松齡 (2006)。休閒活動設計規劃。臺北市:揚智文化。 吳麗華 (2006)。國小級任教師內外控信念與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影響之研究:以教 師工作壓力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 究所,嘉義縣。 吳宗達 (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明順 (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彰化縣。 吳月娟 (1998)。國小資優班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彰化縣。 吳清基 (1979)。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臺北市。 宋志彥 (2010)。苗栗縣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 學,新竹市。 邱垂弘 (2007)。運動行為與身體狀況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影響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 學刊,6,277-289。 林秀靜 (1998)。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林政宏(2004)。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錦煌、唐如玫 (2009)。系統動態觀點下教師工作壓力探討。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 究所管理科學研究第三屆管理與決策學術研討會特刊,41-68。 林堯仁 (2007)。桃園縣國中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碩士 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林家鈺 (2009)。桃園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貴福、盧淑雲 (1998)。認識健康體適能。臺北:師大書苑,95-126。 林靖芬 (1999)。台北市國小女性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佳芬 (1999)。台北市國民小學資深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臺北市。 林雨軒 (2010)。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 立體育大學,臺北市。 林育伸 (2006)。苗栗縣國中教師兼任行政職務之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壓力關係研究(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周立勳 (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周文欽、劉嘉年、翁嘉英、陳秀蓉、洪福建 (2006)。健康心理學。新北市:空中大 學。 周俊良 (2005)。學前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因應策略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 學報,21,79-102。 查憶華 (2010)。臺中縣市身心障礙特殊教育教師情緒勞務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洪朱璋 (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洪玉萍 (2010)。臺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壓力與生活品質之研究(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江世冠 (2005)。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為 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高尚仁 (1996)。心理學新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高俊雄 (1999)。台灣地區居民休閒參與之研究-自由時間的觀點。台北市:桂魯書 局。 高韋樺 (2013)。偏遠地區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翁菁吟 (2011)。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策略與健康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唐如玫 (2009)。系統動態觀點下國中教師壓力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 市。 許原嘉 (2001)。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許桂鳳 (2009)。桃園縣高級中學教師工作壓力、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 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市。 許瑞芳 (2001)。國民小學啟聰教育教師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彰化縣。 許哲彰 (1999)。國小教師從事規律運動意圖、行為之預測及影響因素之探討-驗證 計劃行為理論(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許川濠 (1998)。台北市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碩士論 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許籃憶 (2005)。學前教育階段公立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許利綸、賴韻涵(2013)。已婚特教教師工作壓力量表編製及其信、效度之檢驗。家庭 教育雙月刊,43,54-70。 梅媛媛 (1995)。花東兩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士氣之相關研究(碩士 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畢凱軍 (2009)。高職學生運動參與程度對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台南縣陽明工商學 生為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莊貴枝、邱鈺庭 (2010)。淺談特教教師工作壓力與倦怠之省思,教師之友,5l(1), 104-111。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郁芬 (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張文賢 (2006)。國中電腦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張曉雲 (2008)。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中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明麗 (1991)。國小女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退休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台北縣。 張蕊苓 (1993)。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影響因素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 院,花蓮縣。 秦夢群 (1999)。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五南。 陳中雲 (2002)。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陳鵬仁、楊聖德 (2004)。休閒運動的省思〔摘要〕。休閒運動國際學術研討會海報發 表,雲林縣。 陳怡臻 (2005)。國民中學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其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陳佳瑩 (2005)。國中體育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桃園市。 陳仲杰 (2006)。臺北市公立高工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休閒與運動管理碩士班,臺北市。 陳安妮 (2010)。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以台南地區高中教師為例。 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1),138-153。 陳美惠 (2007)。高高屏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屏東縣。 陳智華 (2009)。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研究~以台 北市某特教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美麗 (2011)。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情緒勞務及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昭宇 (2010)。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角衝突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姿任 (2010)。我國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美慧 (2013)。特殊教育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地 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市。 陳健彰 (2010)。嘉義縣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嘉義縣。 陳素惠 (2003)。我國綜合高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 大學,臺北市。 陳全壽 (1998)。由性差別、地域差看兒童大肌肉活動能力、小肌肉活動能力、學科 學習能力的發達傾向及相關----第二年追蹤研究。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陳湘琬 (2004)。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意圖相關性 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縣。 陳月紅 (1989)。台北市國民中學家政科教師之工作滿意(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臺北市。 陳清溪 (1991)。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工作滿意及工作士氣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嘉陽 (1985)。國中教師工作環境知覺、滿意與士氣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臺北市。 郭峰偉 (2000)。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郭香玲 (2007)。中部地區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郭明德 (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碩士 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 (2020)。各級學校縣市特教教師人數。取自教育部,全 國特殊教育資訊網。https://www.set.edu.tw/Stastic_WEB/sta2/default.asp 黃宏建 (2002)。台中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黃智慧 (2003)。減緩教師工作壓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黃義良 (2001)。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國教輔導,41,6-9。 黃國龍 (2009)。高職綜合職能科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鈴雅 (2006)。高職綜合職能科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彰化縣。 黃運生 (1992)。臺灣省國民小學輔導室主任工作滿意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彰化縣。 黃榮真 (1992)。啟智教養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滿意、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程一民 (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 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曾守誌 (2004)。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曾琪 (2006)。自我呈現效能-社會體型焦慮和健身運動參與的連結(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馮麗花 (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3-109。 馮意雄 (2006)。工作壓力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以臺北縣兼職行政教師為例(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馮勝苓 (2008)。臺北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舒緒緯 (1990)。國民小學教師溝通滿意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單雅蘭 (2014)。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彭台臨 (2007)。台灣地區國民運動行為與其政策意涵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 委員會。 鄒浮安 (1980)。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教師工作滿意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葉重新 (2004)。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葉智魁 (2006)。休閒研究-休閒觀與休閒專論。臺北市:品度圖書。 葉錦光 (2007)。我國中小學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工作壓力相關性之後設分析(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葉蓁 (2013)。臺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文榮 (1984)。國民小學教師期望動機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淑麗 (2003)。國民中學學校氣氛、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楊惠甄 (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坤堂 (1998)。國民小學資源班課程與教學。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廖莉婷 (2012)。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校支持系統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姿絹 (2013)。高中職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秀鈴 (2011)。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亞媛 (2008)。台北市國民中小學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碩士論 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斐文 (2002)。啟智學校教師參與專業團隊合作之基本能力的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盧玫諭 (2005)。台北縣中等學校教師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盧雅萍 (2006)。高雄市國小級任教師運動參與行為、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高雄市。 鄧柑謀 (1991)。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新竹市。 蔡先口 (1985)。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蔡璧煌 (1989)。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 蔡玉董 (200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蔡佩宜 (2009)。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策略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 (碩士論文)。市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培村 (1992)。教師休閒生活的價值與規劃。教育實習輔導通訊,3,16-24。 蔡崇建 (1984)。特殊教育教師異動狀況(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市。 鄭媛文 (2005)。桃園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碩士論 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賴奕文 (2003)。台灣地區縣市督學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駱仁 (2006)。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雲林縣 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謝連陽 (2007)。國民中學資訊組長工作壓力與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謝百亮 (1995)。國民小學行政管理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 學院,台中市。 謝金青 (1992)。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台北縣。 顏玉雲 (1989)。台北市國民中學中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行政人員工作滿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縣。 簡驪潔 (2006)。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及工作倦怠之研究~以三鶯地區教 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國興 (2004)。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運動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蘇郁雅 (2010)。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職業倦怠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龔窈萱 (2013)。國小學童體適能對學業成就之影響-以運動參與行為作為干擾(碩士論 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英文文獻 Antoniou, A.-S., Polychroni, F., & Walters, B. (2000). Sources of stress and professional burnout of teachers of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Greece. Baron, R. A. (1983) .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human side of work. Boston : Allyn&Bacon. Beck, C. L and Gargiulo, R. M. (1983): Burnout in teachers of retarded and nonretarded childre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6(3), 169-173. Borg, M. G., & Riding, R. J. (1991). Stress in teaching: a study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its determinants, job satisfaction and career commitment among primary schoolteacher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1(1), 59-88. Billingsley, B. S., & Cross, L. H. (1992). Predictors of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intent to stay in teaching: A comparison of general and special educators.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5(4), 453-471.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涂淑芳譯)。臺北市:智冠圖書。(原著出版於 1992)。 Brownell, M. T., Smith, S. W. McNellis, J. & Miller, M. D. E. (1997). Attrition in special education: Why teachers leave the classrooms and where they go. Exceptionality, 7, 143-155. Brannon, L., & Feist, J.(1999)。健康心理學(李新鏘、林宜美、陳美君、陳碧玉譯)。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於1992)。 Billingsley, B. S. (2003).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retention and attrition: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COPSSE Document No. RS-2). Black, S. (2004). Stroking Stressed-Out Teachers. Education Digest, 69(5), 28-32. Bar-On, R. (2006). The Bar-On model of emotional-social intelligence (ESI), Psicothema,18, 13-25. Casperson, C. J., Powell, K. E., & Christenson, G. M. (1985).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 Public Health Reports, 100(2), 126–131. Cooper, C., & Smith, M. (1985). Job stress and collar work. New York: Chichester. Compas, B. E. (1987). 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ychological Bulletin,101(3), 393-403. Carnton, P., & Knoop, R. (1991). Incorporating job satisfaction into a model of i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New Directio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48, 99-109. Chaplain RP (1995).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a study of English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5, 473-489. Cooley, E., & Yovanoff, P. (1996). Supporting professionals-at-risk: Evaluating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burnout and improve retention of special educators. Cordes, C., K. A., & Ibrahim, H. M. (2001)。休閒遊憩事業概論。(李晶譯)。臺北市:桂魯。(原著出版於 1999)。 Curtis, A. J. (2002)。健康心理學(游恆山譯)。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於2000)。 Connor-Smith, J. K., & Compas, B. E. (2004). Coping as a Moderator of Relations Between Reactivity to Interpersonal Stress, Health Status,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28, 347-368.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8). How much exercise do you need? Retrieved October 1,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cdc.gov/nccd.php/dnpa/physical/everyone/recommenedations/index.htm Depar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2004). Statistical Release Participation in Sporting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nalysis of the UK 2000 Time Use Survey. London: DCMS. Evenson, K. R., Savitz., D. A., & Huston, S. L. (2004).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pregnant women in the US. Paediatric and Perinatal Epidemiology, 18 (6), 400-407. Farrell, D. J. (1978). A casual model of job satisfact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1-439. Fox, K. R. (1999).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mental wellbeing.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2(3), 411-418. Glemelch, W. H. (1982). Stress for Success: How to Optimize Your Performance. Theory into practice, 22(1), 7-11. Gray, Jerry L.& F.A. Starke. (1984).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ardcover. Merrill Pub Co. Greenberg, J. S.(2000)。壓力管理(潘正德譯)。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於1995)。 Gersten, R., Keating, T., Yovanoff, P., & Harniss, M. K. (2001). Work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Factors that enhance special educators’ intent to stay. Exceptional Children, 67(4), 549-567. Goldstein, D. S., & Kopin, I. J. (2007). Evolution of concepts of stress. Stress: The International of Journal on the Biology of Stress, 10(2), 109-120. Hoppock, R., Job (1935) Satisfaction, Happer & Row, NY. 5 Wemimont, P. F, (1972), A System View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01 Applied Psychology, 56, 173-176. Holmes, T. H., & Rahe, R. H. (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1, 213-218. Kleindienst, V. K., & Weston, A. (1978). The recreational sports program: schools ... colleges ... communiti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A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al Studies, 4, 1-6.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9). Teacher stress and satisfac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21, 89-96. Kraus, R. G. (2001). 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 Boston: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Lazarus, R.S. (1966).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Long, B. C., & Haney, C. J. (1986). Enhanc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sedentary women: Information, locus of control, and attitudes.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8, 8-24. Lovallo, W. R. (2005). Stress&health: b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actions.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Moracco, J. C.,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d Guidance Journal, 61, 549-552. McCormick, J. (1997). Occupational stress of teachers: bi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a large school syste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5, 18-38. Miller, T. A., & McCool, S. F. (2003). Coping with stress in outdoor recreational settings: an application of transactional stress theory. Leisure Sciences,25, 257-275. Mull, R. F., Bayless, K. G., & Jamieson, L. M. (2005). Recreational Sport Management. Champaign,IL: Human Kinetic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2007). Workplace Stress. NIOSH. Retrieved July 25, 201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cdc.gov/niosh/blog/nsb120307_stress.html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006). The UK 2005 Time Use Survey. London: ONS. Pullis, M. (1992). An analysis of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of teachers of the behaviorally disordered: Sources, effects, and strategies for coping. Behavioral Disorders, 17(3), 191-201. Paluska, S. A., & Schwenk, T. L. (2000).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Current Concepts. Sports Medicine, 29, 167-180. Robert L. Rice, & Kenneth M. Coll (1993). Role Conflict Among Community College Counselors, 7(2), 24-31. Ratcliffe, G. (1997).壓力滾蛋(莊勝雄譯)。臺北市:希代。(原著出版於 1995)。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Smith, P. C., Kendall, L. M., & Hulin, C. L. (1969). 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A strategy for the study of attitudes. Rand Mcnally. Seashore, S. E. & Taber, T. D. (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s. American Behavior & Scientists, 18, 346. Selye, H. (1976). The stress of life (Rev ed.). New York: McGraw-Hill. Sires, C., & Tonnsen, S. (1993). Special education: A challenge for principals. NASSP Bulletin, 77(550), 8–11. Stein, F., & Cutler, S. K. (2002). Psychosocial occupational therapy: A holistic approach. Albany, New York: Delmar. Saxena, S., Van Ommeren, M., Tang, K. C., & Armstrong, T. P. (2005). Mental 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14, 445-451. Tinsley, H. E. A. & Tinsley, D. J. (1987). Uses of factor analysis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4, 414-424. Travers & Cooper. (1996). Teachers under pressure: Stress 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orkildsen, G. (2005).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London: Routledg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6).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 Executive Summary. Washington, D 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exley, K. N.,Yukl, G. A.(1977).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 Psychology. Illinois: Richard D. Irwin. Wisniewski, L., & Gargiulo, R. M. (1997).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burnout among special educator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1(3), 325–34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2). Physical inactivity a leading cause of disease and disability.WHO. Retrieved August 29, 200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who.int/inf/en/pr-2002-23.html Wild, L. L., Ebbers, L. H., Shelley, M. C., & Glemelch, W. H. (2003). Stress Factors and Community College Deans: The Stresses of Their Role Identified. Community College Review, 31(3),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