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7.74.23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劉志龍
作者(英文):CHIH-LUNG LIU
論文名稱:探討花蓮縣肢體障礙者自立生活之歷程
論文名稱(英文):A Study of the physical disabled people with independent living development in Hualien County
指導教授:許俊才
指導教授(英文):Chun-Tsai Hsu
口試委員:林明禛
王文娟
口試委員(英文):Ming-Chen Lin
Wen-Chuan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學號:610398506
出版年(民國):106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3
關鍵詞:肢體障礙者自立生活生活權利社會支持
關鍵詞(英文):People with Physically disabledIndependent livingLiving rightssocial suppor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8
  • 收藏收藏:0
本文探討肢體障礙者在尚未建立起自立生活意識前早已有在社會上自立生活的經驗歷程,在外遭受不平等對待時,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表示著應有人的權利。其目的在於社會福利資源與外在環境不變下,如何穩定、提升生活品質與社會參與?在社會參與過程中,其學習動力為何?解決困境的方式為何?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與田野紀錄筆記方法。第一,透過訪談來了解肢障者的自立生活情形。第二個使用研究者曾經服務肢體障礙者時所記錄的田野筆記內容。訪談六位肢體障礙者,以主題分析方式,將資料進行分類歸納,以確保資料的準確性。
研究發現肢障者能有穩定的生活與解決困境的能力,在於有自立的想法與行動、主動學習生活能力經驗,以及社會福利資源、家庭與同儕的支持,以及期待社會建立無障礙觀念,以獲得應有的生活權利。有鑑於此,本研究針對肢體障礙者本身、肢障者家庭、社區、民間團體與政府單位提出具體建議,期盼本研究可以讓從事或對肢障者相關議題有興趣者有更多的了解。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s and voices of the physically disabled people with living independently in Hualien. The study adopts in-depth interview and field notes and there are six disabled people were interviewed. Research data were analyzed thematically.
The findings confirm that the people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can have a stable and independent life because they have strong mind, religion, social support and they take some actions. According to these,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ose who are physically disabled people and their family, communitie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Other relevant issues also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界定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相關身心障礙者權利法規 11
第二節 肢障者自立生活影響因素 21
第三節 花蓮縣肢障者生活需求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7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9
第四節 取樣方式與條件 40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1
第六節 研究信效度 45
第七節 研究倫理 46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47
第一節 自立生活歷程 47
第二節 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53
第三節 對社會的期待 5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72
第四節 未來研究建議 73
參考文獻 75
中文文獻 75
英文文獻 80
附錄一 研究知情同意書 81
附錄二 訪談內容 83
圖表目錄
表一:「身心障礙者人權公約」中之重要平權概念 13
表二:國內身心障礙者福利相關法規修法沿革 16
表三:民間機構、團體承辦之自立生活支持服務 27
表四:受訪者基本資料 39
圖一:研究架構 38
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4)。身心障礙者保護法修正草案分區說明會大會手冊。
內政部(2011)。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評估調查報告。第一冊,綜合報告。
王永慈、關秉寅、王卓祺、鄧廣良(2007)。社會福利的權利與責任:一個實證的檢視。中國社會工作研究,頁5:23-44。
王育瑜(2011)。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呂寶靜主編《社會工作與臺灣社會》頁166-187。
王育瑜(2012)。身心身障者生活的想像:照顧與社區生活理念及政策探討。聯合勸募論壇1(1),頁1-24。
王國羽(2008)。〈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對我國的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23期,頁106-116。
王國羽、林昭吟、張恆豪(2012)。《障礙研究:理論與政策運用》。台北:巨流出版,頁222。
王基祥(2008)。身心障礙者交通服務之研究-以南投縣溫馨巴士交通服務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王敏行(2008)。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體系的新思維。台灣勞工雙月刊,16:42-47。
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2007)。何謂自立生活。2017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ciltp.artcom.tw/ap/cust_view.aspx?bid=29
行政院(2006)。身心障礙者保護法草案總說明。2006年9月27日通過「身心障礙者保護法」修正草案。
吳慈惠(2013)。身心障礙者之身心障礙認同歷程-以肢體障礙者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國駿(2011)。長庚養生文化村銀髮學園藝術教育的田野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周月清(2002)。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呂寶靜主編《社會工作與臺灣社會》,台北:巨流。
周月清(2004)。 障礙者獨立生活運動緣起與意涵- 美加英文獻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6期,頁331-344。
周月清(2008)。〈2006年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社區發展季刊》,123期,頁79-83。
周月清、朱貽莊(2011)。《檢視台灣身心障礙福利政策與法案之歷史進程與變革》。社會福利模式-從傳承到創新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法學部、財團法人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主辦,2011年4月16-17日。
周亞蒨(2017)。CRPD是什麼?非障礙者與障礙者都應嘗試理解的幾件事。2017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focusconlaw.com/what_is_cprd/
林萬億(2002)。《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風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林萬億(2002)。社會福利政策之回顧與展望,發表於北區「全國社會福利會議分區座談會」議題引言報告,台北, 91 年 3 月 5 日。
金桐(2005)。無障礙環境現況探討,輔具之友17期。
施澤程(2016)。從社會工作者觀點探討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支持服務之執行經驗。玄奘大學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胡幼慧(200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懿芬、楊進煌、歐錦文(2012)。大眾運輸設置無障礙設施之研究-以台中市公車為例。彰雲嘉大學校園聯盟學術研討會。
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頁225-285。
高雅郁(2013)。障礙者的獨立生活:個人助理服務、外籍看護工服務、與居家服務使用比較。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張怡(2003)。影響老人社會參與之相關因素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3期,頁225-233。
張景涵(2015)。給我一雙飛翔的翅膀-花蓮縣肢體障礙者參與自立生活方案之經驗。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論文。
陳向明(2000)。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
陳芃伃(2016)。身心障礙者自立支援之介紹-以日本障礙者總合支援法與我國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0條個人支持服務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芬岑(2015)。身心障礙自助團體與自立生活支持計畫:服務經驗現況與困境。美和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
陳惠玲(2004)。台中縣霧峰鄉肢體障礙者之居住問題。南華大學環境與景觀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陳麗珍(2016)。無障礙設施現況與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以臺中市大肚區國小為例。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亞太研究所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
曾信壽(2010)。台灣身心障礙者支持性就業現況與政策分析-參與台中縣支持性就業方案的肢體障礙者觀點。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曾思瑜(2002)。從「無障礙設計」到「通用設計」-美日兩國無障礙環境理念變遷與發展過程。設計學報,第8卷,第2期。
黃立旻(2012)。行動不便者購物無障礙環境之研究-以小型便利商店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和銳(2003)。身心障礙之概念架構與社會意涵。身心障礙研究,1(1):1-32。
董菁菁(2016)。自立生活模式的探討-以社區居住身障者為出發。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社會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廖彥彰(2006)。環境因素影響障礙者社會參與之初探-以肢體障礙者為例。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廖培珊(2015)。社會發展指標與生活品質,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頁20-31。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淑滿(2007)。誰是日常生活中身心障礙者的主要照顧者?。2017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ios.sinica.edu.tw/TSCpedia/index.php/%E8%AA%B0%E6%98%AF%E6%97%A5%E5%B8%B8%E7%94%9F%E6%B4%BB%E4%B8%AD%E8%BA%AB%E5%BF%83%E9%9A%9C%E7%A4%99%E8%80%85%E7%9A%84%E4%B8%BB%E8%A6%81%E7%85%A7%E9%A1%A7%E8%80%85%EF%BC%9F
蔡淑妃(2013)。肢體障礙者體驗溫泉休閒及無障礙環境友善性之研究~以大台南區肢體障礙者為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欣慧(2014)。 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之探討以東部某縣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淑勻(2004)。淺談無障礙旅遊,輔具之友29期,頁31-36。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英文部分
Deborah Creamer MDiv(1994)。Finding God in Our Bodies The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Part I。Journal of Religion in 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 Volume 2, Issue 1 ,pp.27-42。
James H. Rimmer, Barth Riley, Edward Wang, Amy Rauworth, Janine Jurkowski(2004)。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mong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Volume 26, Issue 5, June 2004, Pages 419-425。
L.Engelbrecht & J.J.de Beer(2014)。Access constraints experienced by physically disabled students at a South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Africa Education Review Volume 11, 2014 - Issue 4,pp.544-562。
Lynn G. Underwood PhD(2000)。A Working Model of Health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usness as Resources: Applications to Persons with Disability。Journal of Religion, Disability & Health Volume 3, Issue 3 ,pp.51-71。
Likden Talay ,Nevin Akpinar and Nur Belkavali(2010)。Barriers to playground use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 case from Ankara, Turkey。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Vol.5 No.9 pp.848-855 ref.28。
Marta Badia ,Begoña M.OrgazMiguel A.Verdugo Ana M.UllánMagdalena M.Martínez(2011)。Personal factor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to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ies for young and adults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Volume 32 ,Issue 6 ,pp.2055-2063。
Noortje van Amsterdam ,Annelies Knoppers & Marian Jongmans(2012)。‘It's actually very normal that I'm different’.How physically disabled youth discursively construct and position their body/self。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um 20 ,Issue 2 ,pp.152-170。
Theeraphong Bualar(2014)。Barriers to employment: voices of physically disabled rural women in Thailand。Community, Work & Family ,Volume 17, 2014 - Issue 2,pp.181-19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