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8.0.14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林冠傑
作者(英文):Guan-Jie Lin
論文名稱:成人硬筆書法課程創新與教學實踐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ction Research in Innovating and Practicing Handwriting Courses for Adults
指導教授:李秀華
指導教授(英文):Shew-Hua Lee
口試委員:陳添球
李慧芳
口試委員(英文):Tien-Chiu Chen
Hui-Fang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學號:610401007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2
關鍵詞:硬筆書法潛能開發行動研究靜心活動差異化教學
關鍵詞(英文):Handwritingpotential developmentaction researchmeditation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3
  • 點閱點閱:2230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透過行動研究法,以教學者兼研究者之立場,探討理論與實務之間互動過程所產生的問題,以及反思如何精進成人硬筆書法相關之能力素養。藉由國立東華大學之研究場域,招募大專生以為研究對象,探討硬筆書法教學在成人教育之實施的創新性。本研究之課程創新與教學實踐,包含三個面向:一、完形論融入硬筆書法潛能發開課程;二、靜心活動融合寫字及生命教育;三、差異化教學與評量機制。
「完形論融入硬筆書法潛能發開課程」透過視覺組織原則,以及團體動力理論協助學習者培養內在感知的審美觀,以及透過師生互動、同儕互動、自主學習等多元的學習互動達到學習目標。
「靜心活動融合寫字及生命教育」成為學習者培養後設認知能力的學習輔助策略,包含撰寫學習省思札記、靜心觀念、靜心活動與靜心實踐等,使學員得以消融在學期間所遭遇的學習障礙,並提升身、心、靈統合之生命智能,寫字活動成為靜心的有效途徑之一。
「差異化教學與評量機制」正視不同個體具有不同起點行為能力,以及不同的學習需求,並以歷程評量和多元評量的觀點,在課前、課中和課後實施教學與評量,追求「學習即評量,評量即學習」之硬筆書法教學觀。
根據行動研究成果,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現行的寫字教育:兼顧心靈與技藝俱進的教育觀、整體性思維的全人教育觀、適性揚才的終身學習觀。
二、未來的寫字研究:擴展寫字教育的研究對象、實施跨領域研究設計與實務。
This study applies action research to discuss the gaps betwee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as a teacher as well as a researcher, and reflect on the problems about how to improve adult hand-writing skills and relevant competence. To investigate the innovation of applying handwriting teaching to adult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rom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are recrui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hree aspects of cours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are emphasized, including (1) integration of Gestalt theory to handwriting based on potential development courses, (2) combination of meditation practices with handwriting and life education, (3)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bserving individual vari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Gestalt theory to handwriting based potential development courses, the student’s inner aesthetic sense is cultivated through the law of visual organization and group dynamics. Moreover, multiple ways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such as teacher-student as well as peer interaction and self-learning, help students reach their learning goals.
Combining meditation practices with handwriting and life education is a strategy attempting to cultivate learners’ metacognitive abilities. Students learn to note down self-reflections about learning, and experience meditation from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s first, then participating in meditative activities, and finally to practicing meditation. These help learners overcome obstacles in their learn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unification of body, mind, and spirit. Handwriting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for meditation.
Finally,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bserving individual variation appreciate that each learner has different starting points and demands. Applying Portfolio Assessment and Multiple Assessment before, in the mid of, and after instruction, I am after the handwriting pedagogical principle, learning is evaluating and evaluating is learning.
Results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provide implications as follows:
(1) Handwriting education operated now: having an educational outlook for both spiritual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bearing in mind the goals of holistic education for holistic thinking, and promoting life learning by appreciating individual variation and nurturing talents.
(2) Future handwriting researches: increasing and expanding the research subjects of handwriting education, and performing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design as well as practic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硬筆書法教學內涵與意義 7
第二節 硬筆書法教學理念與內涵 9
第三節 硬筆書法與教育心理學 13
第四節 完形論與硬筆書法的視覺組織原則 24
第三章 硬筆書法的創新教學模式
第一節 靜心活動融合寫字與生命潛能開發課程 43
第二節 寫字潛能開發課程與教學的困境與突破 50
第三節 完形論在寫字潛能開發課程的運用 62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75
第二節 研究實施 7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86
第四節 資料收集方式 89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91
第六節 研究倫理 94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硬筆書法在高等教育階段的課程實施 95
第二節 硬筆書法的教學原則與學習策略 98
第三節 前後測成績分析與解釋 105
第四節 完形課程問卷分析與討論 111
第五節 教學與研究省思 20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209
第二節 建議 212
一、中文參考文獻
王天福、林君鴻(1991)。國小語文教師應具備的語文知識及教學能力。國教月刊,第37期,頁48-51。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2005)。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二版二刷)。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王明珠(2012)。身心靈整合的全人生命。台北:新銳文創。
王柏勛(1992)。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歷代書法家書論精選,頁7。中國書店。
王聖元(2014)。社區健康促進活動引入旋轉功之個案研究──以花蓮縣溪口社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王鵬、潘光花、高峰強(2009)。經驗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學。山東出版社。
吳旻軒(2017)。中國書法精神與身體實踐。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吳明清(1999)。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益宏(2009)。運動課程介入對小學童運動參與行為和健康信念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鋼(2003)。完形符號論。上海:學林出版社。
李秀華(2012)。手寫範字。新北市:硬筆書法字庫。
李秀華(2017)。現代與古代書法的超連結-試論臺灣硬筆書法教育發展現況。中華書道,第94期,頁22-34。
沈翠蓮(2001)。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圖書公司,頁53-62。
卓定謀(1953)。卓君庸用筆九法是用科學方法寫漢字說明。廣通印務公司。
周宜芳(譯)(2009)。Geoff Colvin。我比別人更認真:刻意練習讓自己發光。台北:天下文化。
周舜欽(2013)。「學習金字塔」的誤解。索引日期2017年11月18日https://goo.gl/LiAegW
林岳瑩(2015)。新九宮格書法學習模式之硬筆楷書學習成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林麗娥(2000)。大陸硬筆書法藝術活動之現況與特色分析(上),中華書道,第27期,頁87。
洪寶蓮(1992)。大學生學習與讀書策略量表之修訂及調察研究。文藻學報,6, 173-209。
夏林清譯(1997)。Altrichter, Posch & Somekh .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作研究。台北:遠流。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第35期,頁4-31。
徐雪珍(2009)。國小一年級鉛筆執筆與筆畫教學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高尚仁(1986)。書法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春興(1995)。心理學概要。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台北:東華書局。
張碧珠等譯(2014)。Carol Ann Tomlinson。能力混合的班級差異化教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張德芬譯(2008)。Eckhart Tolle。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台北:方智。
教育部(201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頁7
梁雯婷(2010)。國小一年級硬筆字筆畫、偏旁、間架結構之教學研究──以彩
虹國小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許立宏(2005)。運動哲學教育。台北:冠學文化出版公司。頁24。
許添盛(2008)。心能源─信念的神奇創造力。新北市:賽斯文化。頁124-125。
郭生玉(199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縣:精華。
郭進隆、齊若蘭(譯)(2010)。Peter M. Senge。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文化。
陳一平(2011)。物體知覺。視覺心理學,頁264。台北:雙頁書廊。
陳欣希(2017)。聽說讀寫,有策略。台北:天衛文化。
陳康(1946)。書學概論。1981年10月台重版。教育書店。
陳添球(2015)。寫字潛能開發課程與教學:太極四筆六體多面向書法。尚未出版。
陳添球(2016)。師範書法:六筆七體。尚未出版。
陳曉開、袁世珮譯(1998)。N世代(Growing Up Digital)。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陳繪茹譯(2017)。Anders Ericsson, Robert Pool。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台北:方智出版社。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頁17-23。
熊祥林(1971)。完形論。台北:大光華印務部。
劉一民(1991)。運動哲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劉玉玲(2005)。課程發展與設計。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樊正治(1993)。運動哲學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羅孝英譯(2007)。Sanaya Roman。個人覺醒的力量。台北:生命潛能。
潘慧玲(1996)。教育研究。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導論。台北:師大書苑,頁341-368。
賴秀芬、郭淑珍(1996)。行動研究。輯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39-248。台北:巨流。
謝明憲譯(2007)。Rhonda Byrne。秘密。台北:方智。
顏進雄(2002)。國小寫字教學在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因應策略花蓮師院學報14期,頁163-185。
嚴錦堂(2003)。行政院勞委會職業訓練中心行政法人化可行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釋惠敏(2009)。〈筆寫?手寫?心寫?〉。人生雜誌306期。
饒見維(2000)。如何培養教師之課程設計能力以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
饒見維(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角色的省思。教師天地。
饒見維(2004)。情緒涵養(再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饒見維(2015)。潛能開發的理念內涵與首要途徑。佛學與科學,第16期,頁22-41。
饒見維(2016年11月)。身心靈統合的潛能開發。張英鵬(主持人),身心靈潛能開發。越界與連結-教育與潛能開發的多元實踐,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
襲充文(2012)。心象(mental imagery)。教育大辭書。索引日期2017年11月15日。http://terms.naer.edu.tw
Jimmy譯(2012)。Neale Donald Walsch。與神談生死。台北:方智。
二、英文參考文獻
Alan D. Baddeley, Michael D. Kopelman, Barbara A. Wilson, Wiley(2002). The handbook of memory disorders.
Gage, N.L. (1963). Paradigms for research on teaching. In N.L Gage(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pp.94-141. Chicago:Rand McNally.
Garder, 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Basic Books.
J. Krishnamurti (1995). The Book of Life: Daily Meditation with Krishnamurti.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Pub., Inc.
J. Krishnamurti (1999). This Light in Oneself: True Meditation. Boston, MA: Shmbhala Pub., Inc.
Lang, D. (2016). A Deeply Relaxing and Centering Meditation Practice to Bring You Into Expanded Awareness. 2016/08/19 Retrieved from http://www.consciouslifestylemag.com/centering-meditation-relaxing/
Meditation is easy.com. (2012). Here and now Meditation. 2016/08/19 Retrieved from http://www.meditationiseasy.com/mCorner/here_and_now_Meditation.htm
Science Now(2012).Compared With Chimps, Humans Slow to Insulate Nerve Fibers – ScienceNOW
Shulman, L. S.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2), 4-14.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Thorndike, E.L(1913).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wikibooks(2017). Applied History of Psychology/Group Therapy - principles, theory, and key figures
Wladyslaw Sluckin(2017). SubjectsBehavioral Sciences. eBook Published 12 July 2017. Pub. loc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