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8.189.3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胡紹鈞
作者(英文):Shao-Jyun Hu
論文名稱:中華職業教育社對職業指導的推廣(1917-1937)
論文名稱(英文):Promotion of Vocational Guidance by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1917-1937)
指導教授:吳翎君
指導教授(英文):Lin-Chun Wu
口試委員:陳進金
管美蓉
口試委員(英文):CHIN-CHIN CHEN
MEI-RONG G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學號:610403006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關鍵詞:中華職業教育社職業指導上海職業指導所徐公橋農村改進區家事指導
關鍵詞(英文):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Vocational guidanceVocational guidance agency in ShanghaiRural improvements in XuGongQiaoHome economics guidanc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7
  • 收藏收藏:0
教育是一國之根本,近代中國接受西化的過程中,教育改革被視為能使國家富強的方法之一。1917年,由黃炎培號召成立的中華職業教育社是為第一個近代中國由民間創立的職業教育團體,也是有系統的引入及推廣職業指導之始。中華職業教育社以推行職業教育為志業,同時推廣職業指導作為職業學校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梁。本文探討中華職業教育社引進西方職業指導概念,嘗試尋找適合近代中國社會的理論模式,並對中國社會中佔人口較多數,卻也較為弱勢的群體:農民、職工、女子等進行試驗推廣。他們藉由推廣職業指導的過程中,達成從教育改進職業,從職業推廣教育,使教育與職業間互通有無之目的,在近代中國社會史與教育史的發展中,無疑具有特殊的貢獻。
Education is the root of a country, educational reform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ways to make the country rich and powerful in modern China. In 1917,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 which was founded by Huang Yan Pei, was the first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founded by the civil society in modern China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of vocational guidance.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 tak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the volunteer and promote the vocational guidance as a bridge between vocational school and the social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cept of Western vocational guidance in China's society,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for modern China. And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but also more vulnerable groups: farmers, workers, women experiments to promote. They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vocational guidance, achieve education improve vocational and vocational promotion edu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history and educatio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 undoubtedly has special contribution.
緒論 -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 6 -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 11 -
第四節 論文大綱與架構 - 13 -
第一章 制度與方針 - 15 -
第一節 組織制度 - 15 -
第二節 組織方針 - 21 -
第三節 職業指導的實踐 - 27 -
第二章 外國職業指導思想引入 - 33 -
第一節 歐美職業指導思想 - 33 -
第二節 日本職業指導思想 - 49 -
第三章 農工業改進指導 - 61 -
第一節 農工業教育指導 - 61 -
第二節 農村改進指導--以「徐公橋農村改進區」為例 - 70 -
第三節 職工改進指導--以「上海職業指導所」為例 - 79 -
第四章 女子職業指導 - 85 -
第一節 女子家事指導 - 85 -
第二節 推行女子職業指導相關措施 - 90 -
結論 - 95 -
徵引文獻 - 99 -
中文部分
一、年鑑、辭典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吳相湘主編,《民國史料叢刊第一種》,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1年。
中國徵信所編,《上海工商人名錄》,上海:中國徵信所,1936年。
尚海、孔凡軍、何虎生等編,《民國史大辭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年。
國立編譯館編,《教育大辭書》,台北:文景書局,2000年。
樊蔭南編,《當代中國名人錄》,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1年。
二、文集、文選
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版。
魏心一主編,《陶行知、黃炎培、徐特立、陳鶴琴教育文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
三、報紙、雜誌
《小學教育月刊》,南京,1925年至1927年。
《生活周刊》,上海,1925年至1933年。
《申報》,上海,1872年至1949年。
《全國學術工作諮詢處月刊》,南京,1935年至1937年。
《東方雜誌》,上海,1904年至1948年。
《教育與人生》,上海,1923年至1924年。
《教育與職業》,上海,1917年至1949年。
《教育雜誌》,上海,1909年至1948年。
《教與學》,南京,1935年至1941年。
《新教育》,上海,1919年至1925年。
四、專書
王建朗、黃克武主編,《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王樹槐,《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江蘇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
朱慶葆、陳進金、孫若怡、牛力等著,《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第十卷,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江恆源,《十六年來之中華職業教育社》,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1933年。
江恆源編,《徐公橋》,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1929年。
吳洪成,《教育家梁漱溟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
吳相湘,《晏陽初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1年。
李建興,《中國社會教育發展史》,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1986年。
李喜所,《近代留學生與中外文化》,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
李華興主編,《民國教育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杜威,胡適口譯,《杜威五大講演》,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
杜威,劉伯明口譯,《杜威三大演講》,上海:泰東圖書局,1920年。
周談輝,《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史》,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1985年。
林玉体,《西洋教育史》,台北:台北文景書局,2008年,13版。
金兵,《社會事業視角下的民國職業指導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莊澤宣,《鄉村建設與鄉村教育》,昆明:中華書局,1939年。
郭齊家,《中國教育思想史》,台北:五南圖書,1990年。
陳進金,《抗戰前教育政策之研究(民國十七年至二十六年)》,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
陳選善主編,《職業教育之理論與實際》,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1933年。
陳寶泉、韓振華、黃炎培、張渲、郭秉文、蔣維喬等著,《考察日本斐律賓教育團紀實》,上海:商務印書館,1917年。
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程謫凡編,《中國現代女子教育史》,上海:中華書局,1934年。
黃炎培,《東南洋之新教育前篇》,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
黃嘉樹,《中華職業教育社史稿》,陝西: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黃福慶,《清末留日學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0年,3版。
楊翠華,《中基會對科學的贊助》,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
萬國鼎,《中國蠶業概況》,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年。
鄒恩潤編纂、黃炎培校訂,《職業指導實驗》,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1925年。
鄒恩潤編纂、黃炎培校訂,《職業指導實驗》第二輯,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年。
鄒恩潤編譯、黃炎培校訂,《職業指導》,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1923年。
廖世承,《中國職業教育問題》,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年。
潘文安,《職業指導ABC》,上海:ABC叢書社,1931年。
潘文安、孫祖城,《女子職業指導》,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
潘文安編,《上海職業指導所要覽》,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1931年。
蔡行濤,《抗戰前的中華職業教育社(1917-1937)》,台北:東大圖書,1988年。
蔣純焦,《教育家陶行知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
鄭世興,《中國現代教育史》,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盧燕貞,《中國近代女子教育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謝長法,《借鑒與融合:留美學生抗戰前教育活動研究》,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瞿立鶴,《清末教育西潮:中國教育現代化之萌芽》,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
顧樹森,《德美英法四國職業教育》,上海:中華書局,1917年。
五、期刊論文
王衛平,〈民國時期的職業指導〉,《歷史研究》,第6期(2010年),頁115-192。
沈榮國,〈中華職業教育社先驅-蔡元培〉,《石家庄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0卷第3期(2008年),頁15-18。
金兵,〈近代中國職業指導思想研究〉,《教育評論》,2010年第4期(2010年),139-142。
金兵,〈近代職業運動的實踐與反思-以上海職業指導所為中心的考察〉,《江南大學學報》,第6卷第6期(2007年),頁74-78。
金兵,〈海外歸國留學生與近代中國職業指導事業〉,《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5年第1期(2015年),67-75。
金兵,〈基督教青年會與民國時期的職業指導〉,《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4期(2010年),頁129-136。
金兵,〈從中華職業教育社看近代中國的職業指導運動〉,《天津職業大學學報》,第16卷第6期(2007年),頁3-5。
程郁,〈二十世紀初中國提倡女子就業思潮與賢妻良母主義的形成〉,《史林》,第6期(2005年),頁66-78。
戴宙航,〈中華職業教育社對職業指導思想的引入〉,《職教通訊》,2010年第9期(2010年),頁46-52。
謝長法,〈中華職業教育社與職業指導的近代化〉,《教育與職業》,2009年第27期(2009年),頁5-8。
韓樹雙,〈基督教青年會與職業指導的推展〉,《教育學術月刊》,2013年第8期(2013年),頁99-102。
六、學位論文
李興軍,《民國職業指導發展研究(1912-1949)》,天津:天津工程師範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劉娜,《黃炎培的職業指導理論研究》,河北:河北師範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蔡佳燕,《清末民初的女子教育思想:以《教育雜誌》(1909-1928)的相關內容為中心》,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英文部分
一、專書、學位論文
Frank Parsons, Choosing a Vocation. Broken Arrow, Oklahoma: 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2005.
John M. Brewer, History of Vocational Guidance: Origins and Early Development. New York: Harper and Brothers, 1942.
Morris L. Bian, The Making of the State Enterprise System in Modern China: The Dynamic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Xu Guoqi, Chinese and Americans: A Shared Histor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Anthony Paul Picchioni, History of Guid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Dissertation PH. D., 1980.
日文部分
一、辭典
秦郁彥編,《日本近現代人物履歷事典》,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2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