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9.70.2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邱劭寧
作者(英文):Shao-Ning Qiu
論文名稱:短篇小說集《荒野屬於逝去之人》
指導教授:黃宗潔
指導教授(英文):Tsung-Chieh Huang
口試委員:梁心愉
吳明益
口試委員(英文):Sin-Yu Liang
Ming-Yi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華文文學系
學號:610408204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5
關鍵詞:生態環境氣候科幻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
  • 收藏收藏:0
本作以一篇短篇小說以及單篇規模約三萬字至三萬五千字的三篇中篇小說所構成。以自然為內化,並做為貫穿故事的軸心,在三篇中篇小說中分別聚焦於環境的流動、氣候變遷、記憶,重新探究人與自然關係之間的哲思。
並且引用神話典故、科學、現代科技、建築、植物、地景,納入其中,成為故事隱藏的線軸,轉化為令虛構的小說和現實相互映襯的媒介。
另一方面,以對於自然和環境不斷變遷的不安,以及關注文明和自然彼此滲透混淆,呈現出二元分明的情況,由此開啟故事的敘事。
首篇的短篇小說,由一名敘事者明述了一系列自零散但有所連貫的時間線所發掘而出的史料文獻。而這一名敘事者所擁有瑣碎的錄音史料,分別是由不同時間,並且可能知名或不知名的敘事者,在不同的情況之下,或以不同理由所留下的聲音。
以此做為連接所有故事的敘事骨幹,通過不同的敘事聲音,進而與相異的時間和空間之下,敘事者的遭遇和記事展開故事。
由〈魚〉為始,藉由發掘未知生物,以及一座未經過度開發的城鎮面臨現代化的改變,探究未知生物與土地環境變動之下,人在其中的定位為何,以及人與獸之間混雜、模糊的曖昧,形塑兩者的關聯以及互動。
接續自環境流動此一方向,繼續延伸至〈瘋雨〉。透過想像近未來時代,氣候極端變異之下酸雨覆蓋的世界,在其中所生活的人們,該如何面對與自然環境共存的困境。
而在〈霧尼〉中則嘗試思考和探索,有關記憶的盜用,以及體制對自然的利用。小說由科幻類型出發,將阿茲海默症嘗試以另類的方式重新表述,並且與虛構體制的背景合體,故事試圖呼應現實中的體制局勢,並且將之凝縮,導向另外一種虛構的面貌,建構一個自真實延展開來的想像。
第一章 #尚未歸類的研究以及其錄音札記  1
第二章 魚  7
第三章 瘋雨  51
第四章 霧尼  97
第五章 參考書目  145
‧[美]辛西亞.巴內特(Cynthia Barnett),吳莉君譯,《雨:文明、藝術、科學,人與自然交織的億萬年紀事》(Rain: A Natural and Cultural History),台北:臉譜出版社,2015。
‧[美]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kell),蕭寶森譯,《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The Songs of Trees: Stories from Nature’s Great Connectors),台北:商周出版社,2017。
‧[美]茹絲.卡辛吉(Ruth Kassinger),周沛郁譯,《植物的性、愛與生死的祕密》(A Garden of Marvels: How We Discovered that Flowers Have Sex, Leaves Eat Air, and Other Secrets of Plants),新北市:大家出版社,2016。
‧[美]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洪凌譯,《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新北市:木馬文化出版社,2017。
‧[加]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陳小慰譯,《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台北:天培文化出版社,2017。
‧[加]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呂玉嬋譯,《洪荒年代》(The Year of Flood),台北:天培文化出版社,2015。
‧[日]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賴明珠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Hard-Boiled Wonderland and the End of the World),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4。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