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5.235.23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林照瀛
作者(英文):Chao-Ying Lin
論文名稱:花蓮地區有機藥用植物的引入與發展-以新品種苦瓜、丹參、當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The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c Medicinal Plants in Hualien Region---- by the Cases of Bred New Bitter Gourd Cultivars,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Angelica Acutiloba
指導教授:黃雯娟
指導教授(英文):Wen-Chuan Huang
口試委員:陳涵秀
陳翰霖
口試委員(英文):Han-Hsiu Chen
Han-Lin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文化學系
學號:61040A503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5
關鍵詞:花蓮地區有機藥用植物新品種苦瓜丹參當歸
關鍵詞(英文):Hualien regionorganic medicinal plantsbred new bitter gourd cultivarssalviae miltiorrhizaeangelica acutiloba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6
  • 收藏收藏:0
新品種苦瓜、丹參、大和當歸產業引入,來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三期目標「中草藥及保健食品產業化體系建立」相關研究,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推廣具有預防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市場潛力的藥用植物,輔導有機生產者種植,有機生產者從生產到銷售過程,仍有產業問題待解決,本文研究目的想探討有機藥用植物引入花蓮的原因,分析三種主要藥用植物的分佈與發展現況,對三家有機藥用植物經營做個案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1960年起大和當歸在花蓮種植,養生保健風潮興起後,2004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引入三種主要藥用植物到有機農場田間種植,花蓮地區環境天然純淨,適合發展有機藥用植物產業,目前有機耕作面積及新品種苦瓜、丹參、大和當歸種植面積全國最大,新品種苦瓜分佈集中在壽豐鄉東華有機農業區,丹參、大和當歸分佈在縣內各鄉鎮有機農業區,以新鮮產品最具競爭力,個案分析三家有機藥用植物農場,由初級生產有機驗證開始,二級有機農產品加工,到三級行銷產品及發展觀光休閒業,產業效益持續成長,朝六級產業發展化發展,發展過程中,需要政府積極協助生產、加工及擴大行銷通路,有機藥用植物產業能結合有機農業、發展觀光休閒產業、保護生態環境、創造高經濟利益,是花蓮地區農業永續發展新選擇。
Hualien District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Station has been working to promote and assist the organic producer to grow the medicinal plants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vent the malignant tumor, cerebrovascular and diabete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sales, there are some issue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why the organic medicinal plants were introduced to Hualien¸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red new bitter gourd cultivars, 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angelica acutiloba, and do the case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of three organic farm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angelica acutiloba has been planted in Hualien since 1960. In 2004, Hualien District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Station introduced the three medicinal plants to organic farms.
With the perfect natural environment, Hualien is suitable for organic farming. The farming area of bred new bitter gourd cultivars, 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angelica acutiloba is the biggest in Taiwan. The case analyses of the three organic farms are focused on the organic certification of the primary production, the secondary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and the tertiary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leisure industry. The benefits of organic farming have been increasing since then. Organic farming is on the way toward the sixth industrial sector. It needs the assistance from the government in expanding its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marketing. Organic medicinal plants farming can be integrated with tourism and leisure industry, prote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reate high economic profit which is also an alternative way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Hualien.
目次
摘要 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14
第四節 研究地區 16
第二章 有機農業背景 19
第一節 有機農業發展 19
第二節 花蓮地區有機農業現況 26
小結 33
第三章 三種主要藥用植物的分佈與發展現況 35
第一節 花蓮藥用植物應用與現況 35
第二節 新品種苦瓜產業 38
第三節 丹参產業 46
第四節 當歸產業 50
小結 53
第四章 有機藥用植物經營個案分析 55
第一節 六級產業化 55
第二節 觀自在農場 57
第三節 泉師傅有機農場 66
第四節 龍鳳農園有機當歸生產者 72
小結 78
第五章 結論 79
參考文獻 81
附錄 87
附錄一 半結構訪談問卷大綱 87
附錄二 農產品契作生產合約書範本 88
附錄三 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 90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1992
中央氣象局東華氣象觀測站https://e-service.cwb.gov.tw/HistoryDataQuery/index.jsp 下載日期:2018/01/31
文迪編著,《餐桌上的中藥 當歸》,萬里機構得利書局,2011
宇文靖,《這樣吃苦瓜糖尿病來也不怕》,新北市,自然人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
全中和,〈2001-06 珍貴種源山苦瓜 〉,《花蓮區農業專訊》,36:5-7,2001
全中和,〈苦瓜新品種花蓮1號之育成特性〉,《花蓮區研究彙報》,第23輯,2005
全中和,〈苦瓜新品種花蓮2號之育成特性〉,《花蓮區研究彙報》,第24輯,2006
全中和,〈苦瓜新品種花蓮3號之育成特性〉,《花蓮區研究彙報》,第26輯,2008
全中和,〈苦瓜新品種花蓮4號之育成特性〉,《花蓮區研究彙報》,第27輯,2009
全中和,〈苦瓜新品種花蓮5號之育成特性〉,《花蓮區研究彙報》,第31輯,2013
全中和,〈苦瓜新品種花蓮6號簡介〉,《農政與農情》,294期,2016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105~150年人口推估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4223C65B6F94D72 下載日期:2017/01/31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6國人十大死因每10萬人死亡率統計表
https://www.mohw.gov.tw/cp-16-33598-1.html 下載日期:2018/01/3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有機農業
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252 下載日期:2018/01/31
行政院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網https://sgw.epa.gov.tw/public下載日期:2018/01/23
行政院環保署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
https://wq.epa.gov.tw/Code/?Languages=tw下載日期:2018/01/23
行政院農業委員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丹參主題館http://kmweb.coa.gov.tw/subject/mp.asp?mp=350 下載日期:2018/01/31
行政院農業委員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當歸主題館http://kmweb.coa.gov.tw/subject/mp.asp?mp=360下載日期:2018/01/31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home.phtml下載日期:2016/04/23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1776 下載日期:2018/01/3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6年度重要施政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有機及友善農業生產及加工設備輔導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201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少量多樣化農產品食譜》,花蓮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1995
行政院衛生署臺灣中藥典編修委員會,《臺灣中藥典 第二版》,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2013
吳東傑,《臺灣的有機農業》,臺北縣,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李時珍《新訂本草綱目 上》,臺南市,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
李時珍《新訂本草綱目 下》,臺南市,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
李秉璋、楊玉婷,〈日韓農業六級產業化之策略分析〉,《農業生技產業季刊》,33期,2013
余德發,〈適合東部地區種植之保健植物評估〉,《中醫藥年報》,第26期,第6冊,2008
花蓮縣無毒農業小組,《花蓮無毒飲食饗宴》,花蓮縣,上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花蓮縣無毒農業小組,《花蓮無毒農業之旅》,花蓮縣,上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花蓮縣政府農業處全球資訊網無毒農業館http://lam.hl.gov.tw/hadd/index.aspx?unit=natural&p=1 下載日期:2018/01/31
林德岳,《山苦瓜萃取暨其酵素水解最佳化與三萜類成分之探討》,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碩士論文,2013
林志善,〈花東地區產業六級化之實踐〉,《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第4卷第2期,2016
侯福分、林學詩、周明和、張同吳主編,《2004國際藥用植物產業發展研討會專刊》,花蓮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2004
侯福分、黃鵬、林學詩、宣太平、全中和、葉育哲編輯,《苦瓜產業與保健功效研討會專刊》,花蓮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2008
侯福分、沈聰明、劉榮興、張同吳,〈當歸養生保健創意料理食譜〉,花蓮縣,行政院農業委員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2007
侯福分、黃鵬、林學詩、宣太平、張同吳、紀進池、李建新,花蓮縣,《花蓮丹參、當歸保健創意料理》,花蓮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2008
施芸,《臺灣有機生態家園》,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5
孫正華、張芝蓉、劉興榮、王義善、戴介三、劉佩瑜、袁浩雲、葉人瑋,《從產地到餐桌就要這樣吃》,花蓮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2016
連怡婷,〈花蓮15位有機農業執行者的因素、倫理及實作心得〉,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碩士論文,2011
徐福蘭,〈台灣產丹參指標成分分析之研究〉,高雄醫學大學醫藥暨應用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陳志明,《丹參的奇效-遠離心腦血管疾病的威脅》,臺北市,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張憲昌,《臺灣藥用植物圖鑑》,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7
張同吳,〈當歸之優質栽培管理〉,《花蓮區農技報導》,第82期, 2000
張同吳主編,《2011臺灣丹參產業發展研討會》,花蓮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2011
張同吳,〈當歸、丹參優良農業操作栽培體系之建立及其有效成分生理活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農藝學系博士論文,2014
張屏晟,〈有機農業經營模式研究─以花蓮縣有機農業經營者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國家發展委員會政府資料開放平臺 https://data.gov.tw/dataset/24654 下載日期:2018/01/3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市,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陳昭蓉,《台灣市售丹參藥材之生藥學研究》,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頁96
劉依蓁、魏于翔,〈臺灣中草藥產業貿易及研發現況〉,《農業生技產業季刊》,52期,2017
菅野光男;廖梅珠譯,《苦瓜使血糖值降低》,臺北市,青春出版社,2002
曾竫萌、黃安葳,《發光作物在後山》,花蓮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2014
劉新裕、林俊儀、張成國,〈2002年藥用植物專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特刊》,第98號,2001
黃鈞偉,〈當歸及川芎藥材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論文,1995
黃鵬、楊大吉、宣太平、林秋美,《2008-2014年品種、專利及技術轉移研發成果專輯》,花蓮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2015
楊來發,〈花蓮縣藥用植物資源之調查研究〉,中國醫藥學院中國藥學研究所藥學碩士論文,1995
楊千慧,〈從有機農業生產者的觀點探討花蓮壽豐有機農場體驗活動的意義〉,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碩士論文,2013
蔡昀靜、蔡偉皇,〈機能性食品發展國際研討會紀實〉,《農業生技產業季刊》,第47期,2016
蔡貴花,〈丹參之本草考察〉,中國醫藥學院中國藥學研究所藥學碩士論文,1995
蔡崇煌,〈山苦瓜改善代謝症候群之先導型飲食補充試驗〉,朝陽科技大學生化科技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
潘昭雪,〈合作事業推展過程中政府職能之探討-以花東地區兩個農業合作方案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2014
賴英秀,〈中藥丹參萃取物在體外與活體模式中對血管新生的調控作用〉,國立陽明大學傳統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謝婉郁,〈山苦瓜改善血糖血脂代謝異常之效應探討〉,臺灣大學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顏雅萍,〈政策行銷分析-以花蓮縣無毒農業政策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聶良育,《不同品系山苦瓜及其內源性酵素水解衍生物對肝臟脂質代謝的影響》,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碩士論文,2017
Google Map https://www.google.com.tw/maps/place 下載日期:2018/01/3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