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6.165.2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黃心怡
作者(英文):Hsin-Yi Huang
論文名稱:農村人口老化問題與對策 -以台東縣關山鎮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Population Aging –The Case Study of Guanshan Town in Taitung County
指導教授:王鴻濬
指導教授(英文):Hurng-Jyuhn Wang
口試委員:劉家榛
王鴻濬
羅晉
口試委員(英文):JIA-JHEN LIU
Hurng-Jyuhn Wang
Jin L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學系
學號:61044C525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關鍵詞:農村高齡化老人福利
關鍵詞(英文):rural areasagingelderly welfar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
  • 收藏收藏:0
台灣由於持續的低生育率致使人口成長減緩,人口結構趨向高齡化的狀況,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針對我國未來人口變動趨勢,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農村人口結構更因為都市化、少子化及人口外移的影響而更形惡化,因此對於農村偏鄉的人口老化狀況更需給予探討關注的必要。
研究以台東縣關山鎮為例,透過以質性的研究方法,經由次級資料分析法、實地調查法、深度訪談法及SWOT分析法,來對當地人口老化問題及老人福利政策措施進行研究,企圖找出農村面對高齡社會的挑戰及因應策略,期望能對人口老化問題提供方向及實務建議。

Taiwan's population growth is slowing down due to the persistent low fertility rate and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is aging.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 Taiwan is expected to enter a " super-aged society " by 2025 due to the future trend of population change. The rural population structure is further deteriorated due to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fewer children and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ging situa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The study takes Guanshan Township in Taitung County as an example, and use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fieldwork, in-depth interviews, and SWOT analysis, to study the population aging problem and elderly welfare policy measures in the area.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3
1.2 研究目的 5
1.3 研究流程 6
1.4 研究範圍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2.1 農村社區 11
2.2 人口老化定義及理論 16
2.2.1 老化 17
2.2.2 高齡社會理論 20
2.2.3 衡量社會高齡化的指標 26
2.2.4 農村人口老化 30
2.3 在地老化及老人福利措施 36
2.3.1 在地老化 37
2.3.2 建構社區照顧體系 38
2.3.3 老人福利措施 42
2.4 社會參與及活躍老化 48
2.4.1 社會參與 48
2.4.2 活躍老化 5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執行 55
3.1 研究架構 55
3.2 研究方法 56
3.2.1 次級資料分析法 56
3.2.2 實地觀察法 57
3.2.3 深度訪談法 57
3.2.4 SWOT分析 58
3.3 研究設計 59
3.3.1 訪談對象 59
3.3.2 訪談大綱設計 60
3.4 研究執行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3
4.1 關山鎮人口老化狀況 63
4.2 關山鎮醫療資源 66
4.3 關山鎮老人福利狀況 70
4.4 高齡人力活化 78
4.5 關山鎮人口老化SWOT分析 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5.1 結論 85
5.2 建議 87
參考文獻 89
附錄—訪談 99
〔1〕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高齡社會與終身學習》,師大書苑有限公司出版,2015.12。
〔2〕王淑貞「長期照護發展與護理走向的連動-交錯、互動與輔成」,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08。
〔3〕王雅雲、楊玉如「勞工平均退休年齡比較與研析」,《主計月刊 (第702期)》,2015.12。
〔4〕王俊豪、郭彥谷「OECD 鄉村政策 3.0 內涵及對我國的啟示」,2020。
〔5〕石泱「成功老化、活躍老化與生產老化 對我國老人福利政策的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32期)》,2000.12。
〔6〕江亮演「臺灣老人福利之演進與發展」,《社區發展(109期)》,2005.03。
〔7〕行政院《高齡社會白皮書》,2015.4。
〔8〕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要國家因應人口老化社會福利政策之研究」,2006.12。
〔9〕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退休人力資源活化策略>>,2010.06。
〔10〕吳舜堂、陳欽雨「高齡長者社會支持、社會參與與活躍老化關係之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2017。
〔11〕吳玟燕「臺東縣中高齡者退休規劃與退休生活適應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06。
〔12〕吳菁菁、鍾瑞臨 「推動臺東區農村高齡人才資料庫之展望」,《臺東區農業專訊》,2006.03。
〔13〕吳淑瓊、莊坤洋「在地老化:台灣二十一世紀長期照護的政策方向」,《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001.06。
〔14〕李青松、林歐貴英、陳若琳、潘榮吉《老人與家庭》,空中大學出版,2010。
〔15〕沙依仁「高齡社會的影響、問題及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10期)》,2005.06。
〔16〕周家華《台灣地區老人問題與老人福利之研究》,正中書局出版,1991。
〔17〕林如萍「農村老人在地老化資源採用之影響因素分析」,《中華家政學刊》,2007.9。
〔18〕林國榮、夏英潔「臺東區農村老人現況及面臨的問題」,《臺東區農業專訊》,1994.06。
〔19〕邱天助《教育老年學》,心理出版社,1993。
〔20〕邱靜如「活到老、學到老之樂齡學習議題」,《城市發展 (第19期)》,2015.12。
〔21〕邱懿瑩「老年人社會參與、社會支持及生活品質之關係研究」《屏東大學體育 (第6期)》,2020.06。
〔22〕范光中、許永河「台灣人口高齡化的社經衝擊」,《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2010.08。
〔23〕高淑貴、陳雅美、李育才「農村高齡者『在地老化』策略基層執行之研究」,《農業推廣學報》,2003.12。
〔24〕張怡「影響老人社會參與之相關因素探討」,《社區發展(103期)》,2003.09。
〔25〕張岳志、鄒君瑋「台灣農村社區類型與分類方式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2013。
〔26〕張惠真「關懷農村高齡者 推動綠色照顧」,《臺中區農業專訊 (第108 期)》,2020.03。
〔27〕許琮淵「探討社區人口高齡化對休閒活動轉變之研究-以雲林縣過溝社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07。
〔28〕許銘恩「我國老人教育政策與行政之研究」《育達科大學報》,2011.12。
〔29〕許瑞貴等人《關山鎮誌》,台東縣關山鎮公所,2001.09。
〔30〕陳淼「人口老化對我國總體經濟的影響與因應之道」,《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04.11。
〔31〕陳秀卿「農村高齡者生活改善業務的現況及動向」,《農政與農情(106期)》,2001.04。
〔32〕陳淑美、謝雨生「台北市與臺灣鄉村地區人口老化因素的比較」,《人口學刊(第17期) 》,1996.04。
〔33〕陳正芬「成功老化或活躍老化?輸送基礎以及未來轉型之探討」,《公共行政學報(第53期)》,2017.09。
〔34〕傅從喜「臺灣農村地區老人社區照顧的發展與挑戰」,2011。
〔35〕曾中明「台灣老人福利概況及政策展望」,《台灣老年醫學雜誌》,2006.02。
〔36〕隋復華「老化理論的初探與省思」,《成人教育雙月刊》,2003。
〔37〕黃國光(譯)《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雙葉書廊出版,2016.01。
〔38〕葉至誠《老年社會學》,秀威經典出版,2016。
〔39〕楊媛婷「農村高齡化 農委會推綠色照顧計畫顧農漁民長照」,自由時報新聞,2021.08。
〔40〕詹火生《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1997年亞太國際老人照護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厚生金會出版,1998。
〔41〕董安琪「人口老化,禍兮福兮?」《中研院訊》,2020.01。
〔42〕劉健哲「村民參與農村再生之研究」,《鄉村發展期刊(第16期)》,2014。
〔43〕劉麗娟「老人福利之供給分析初探:跨部門治理觀點福祉」,《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2015.03。
〔44〕潘姿羽「台灣人口提前進入負成長 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中央通訊社新聞,2020.08。
〔45〕蔡淑瑩「舊社區實現在地老化之社區公共設施改造行動研究」,《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2012.03。
〔46〕謝美娥「老人的社會參與—以活動參與為例:從人力資本和社會參與能力探討研究紀要」,《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2012.09。
〔47〕蕭金源「地方創生2.0讀書心得」,《T&D飛訊 (第277期)》,2021.〔48〕蘇湘雲「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讚啦!」,《衛生福利部季刊(第22期)》,2019.09。04。
〔49〕蘇麗瓊、黃雅鈴「老人福利政策再出發-推動在地老化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10期)》,2005.06。
〔50〕羅五湖「台灣老年經濟生活保障制度探討」,《2010海峽兩岸社會保障制度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10.09。
〔51〕一粒麥子基金會網站:老人福利服務資訊。http://www.wheat.org.tw/WheatWeb/a_01_01.aspx
〔52〕中央社訊息「幸福關山、慢活樂城 台東縣府積極協助關山爭取建構完善長照據點」,網路新聞,2019.03。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50017.aspx
〔53〕內政部統計處網站:人口統計資訊。https://www.moi.gov.tw/stat/index.aspx
〔54〕台東縣社會處網站:台東縣老人福利設施資訊。https://taisoc.taitung.gov.tw/WebSite/Page/index.aspx
〔55〕台東縣樂齡學習網:樂齡學習課程資訊。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HomeSon/Taitung/TaitungIndex
〔56〕行政院網站:重要政策「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2019.12。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94f0e79c-ef0f-4f52-9352-07515172fcff
〔57〕吳淑菁、鄭喬之、趙雅芳「探討老人需求及社會支持服務的現況」,《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91期)》,2010.12。 https://www.nhu.edu.tw/~society/e-j/91/22.htm
〔58〕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人口政策、人口統計及推估。〔59〕國立中正大學偏鄉高齡社會研究資訊交流平台網站:在地老化。 http://tih.ccu.edu.tw/aged-society/://www.ndc.gov.tw/
〔59〕國立中正大學偏鄉高齡社會研究資訊交流平台網站:在地老化。http://tih.ccu.edu.tw/aged-society/
〔60〕維基百科網站、MBA智庫百科網站:農村社區。https://zh.wikipedia.org/ ; https://wiki.mbalib.com/
〔61〕衛生福利部網站:老人福利、長照政策、醫療資源。https://www.mohw.gov.tw/mp-1.html
〔62〕鄭健雄、張惠真「台灣鄉村老人面臨的問題及因應對策」,2006.08,農業知識入口網。 https://kmweb.coa.gov.tw/knowledgebase.php?id=17199
〔63〕鍾燕昭「家庭教育與社會資源之整合—淺談高齡化社會的成因及因應之道」,《網路社會學通訊(第61期)》,2007.03。https://mail.nhu.edu.tw/~society/e-j/61/index.htm
〔64〕關山鎮公所網站:關山鎮相關資訊。http://www.guanshan.gov.tw/
〔65〕關山地政事務所網站:關山鎮人口資訊。http://gsh.taitung-house.gov.tw/
〔66〕關山慈濟醫院網站:關山區醫療資訊。http://kuanshan.tzuchi.com.tw/
〔67〕Atchley, R. (1989), The continuity theory. of normal aging. The Gerontologist, 29(2). pp. 183-190.
〔68〕Coleman. D. & Iso-Ahola, S. E. (1993). Leisure and health: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determin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5,pp. 111-128.
〔69〕Friedland W.(2002). Agriculture and rurality: beginning the final separation? Rural Sociol. 67: 350-71.
〔70〕Jones, O.(1995). Lay discourses of the rur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rural studies. J. Rural Studies. 11(1): 35-49.
〔71〕Means, R. & Smith, R. (1994). Community care: policy and practice. London: Macmillan.
〔7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2), Active Ageing: A Policy Framework Geneva,Switzcrland: WHO.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