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8.184.6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林彥均
作者(英文):Yen-Chun Lin
論文名稱:花蓮市阿美客青年民宿經營歷程與經營者地方感形塑
論文名稱(英文):The Operation History of Hualien Amigos Youth Hostel: Shaping a Sense of Place together with its Staff
指導教授:李光中
指導教授(英文):Guang- Zhong Li
口試委員:許世璋
游麗方
口試委員(英文):Shi- Zhang Hu Xu
Li- Fang Y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學號:610454010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7
關鍵詞:背包客地方感青年民宿背包客棧敘事研究
關鍵詞(英文):backpackersense of placehomestaybackpacker hostelnarrative researc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3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主要探討【背包客棧經營者的地方感】,常有人說花蓮的土很黏,讓許多外地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來花蓮體驗或長或短的生活,不同於一般大眾旅遊,背包客族群是較為特殊的旅行者,他們的旅行具有探險性質,容易深入當地生活,而比起背包客,與其接觸最深入的人物莫過定居於此地的民宿業者,過去國內鮮少有針對民宿業者定居於在地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決定探討背包客經營者在花蓮生活與地方感發展的脈絡,來瞭解選擇定居於地方並選擇以鼓勵背包客族群發展為業的思維模式。
研究者在花蓮阿美客青年民宿 ( Amigos Hostel ) 工作三年,從幾位經營者身上發現有別於一般民宿業者的行為模式,舉例來說,花蓮多數民宿業者對於旅客詢問旅遊資訊,會直接推薦Tour的付費行程,而阿美客的經營者會依據旅行者的移動方式做最合適的行程介紹,讓旅行者可以深入體驗當地人在此地的生活方式,包含交通、飲食、文化上的交流。依據這樣的行為模式,從地方依戀的角度探討背包客經營者對地方的情感。
本文採敘事研究法,主要研究對象有六位,透過訪談與觀察,研究者將阿美客青年民宿經營者們的生活背景、花蓮生活發展、內部工作互動、與背包客互動、鄰居之間互動與地方感文獻提及的層次相呼應。研究結果發現,人對於地方所產生之情感,從地景地貌,能有著初步的情感建立,開始接觸當地人文生活,會有更深層次的面相產生,即本研究主要參考文獻 Shamai (1991)將地方感分成7個層級尺度,研究者從阿美客背包棧經營過程,至結束營業後受訪者生活情況逐一觀察與訪談,綜合出參考文獻對應層級尺度之結果,人對地方產生連結,生活背景影響人的行為模式與處世的看法,差異化指數多數發生在與地方鄰里的關係,影響在當地生活發展之意願,綜合以上過程所述,產生結論人在地方產生情感之層級尺度。
關鍵字:背包客、地方感、青年民宿、背包客棧、敘事研究。
This research delves into the sense of place of backpacker hostel workers. Many travell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to Hualien to experience its local life for a long or short term. Among all kinds of travellers, backpackers often have the most unique character – they possess a sense of adventure, which makes them connect with the place deeper and somewhat easier. Local backpacker hostel operators undoubtedly have a deeper connection to the area they work and live in. In Taiwan, there is a lack of studies about local backpacker hostel businesses. To address this gap,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backpacker hostel workers and their local lives in Hualien. It is aimed to understand how their sense of place developed, what influenced their decision to settle in Hualien, and what their reason for becoming engaged in backpacking business was. The researcher spent three years working in Hualien Amigos Youth Hostel. There he discovered that the hostel operators managed their business differently from others. For instance, Hualien Amigos Youth Hostel organized tour itinerary according to a guest’s mode of transportation while most businesses would recommend tour packages instead. Organizing an individually-suitable tour method could potentially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a traveller to connect with the place, its food, people and culture. This study elicits Hualien Amigos Youth Hostel workers’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the place based on their unique customer-oriented behaviours. This thesis is carried out by a narr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consists of six major investiga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 the backgrounds of Hualien Amigos Youth Hostel workers and their lives in Hualien and demonstr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hostel workers, backpackers and neighbours. Research finding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levant to a sense of place concept.

Keywords: backpacker, sense of place, homestay, backpacker hostel, narrative research
圖目錄 III
表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一、 前情概要:「我」到花蓮之前的生活歷程與旅行風格 1
二、 旅行型態轉變的開端:與阿美客青年民宿結緣 3
三、 研究場域任職歷程:結束台北生活移至花蓮定居 5
四、 時空背景 6
第二節、 名詞解釋 7
第三節、 研究動機 8
第四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何謂背包客棧 12
一、 背包客棧的緣起與定義 12
二、 背包客棧相關研究 13
第二節、 何謂地方感 14
一、 空間和地方的意義 14
二、 地方感的研究論述 15
第三節、 研究者彙整資料心得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第一節、 研究場域 22
一、 阿美客地理位置與周邊環境 22
二、 阿美客青年民宿空間與硬體設施 22
三、 受訪者的選擇 26
第二節、 研究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28
一、 資料收集方法-敘事研究方法 28
二、 資料分析方法-敘事分析方法、地方感層級尺度 30
第三節、 研究限制 3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3
第一節、 阿美客青年民宿與花蓮地方感緣由 33
一、 阿美客青年民宿Amigos Hostel的緣起 33
二、 加入阿美客青年民宿Amigos Hostel的過程 37
第二節、 阿美客青年民宿的經營發展 45
一、 阿美客青年民宿經營者的經營模式 46
二、 阿美客青年民宿在花蓮的發展情形 52
三、 小結 53
第三節、 阿美客青年民宿和花蓮的在地互動情形 53
一、 阿美客青年民宿的鄰里關係 54
二、 阿美客青年民宿經營者的在地日常生活 57
三、 小結 58
第四節、 阿美客青年民宿與背包客 58
一、 阿美客青年民宿介紹地圖的方式 59
二、 阿美客青年民宿與背包客的互動情形 62
三、 小結 66
第五節、 阿美客青年民宿結束營業的後續發展 67
第六節、 阿美客青年民宿經營者之地方感形塑 74
一、 經營者的地方感層級 74
二、 經營者的地方感形塑過程 7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結論 80
第二節、 建議 81

參 考 文 獻 83
附錄一、「背包客」相關之期刊論文及博碩士論文分類及摘要表 86

圖目錄
圖 1 近十年來台主要客源國旅客成長趨勢 6
圖 2 孤獨星球臺灣旅遊介紹書 9
圖 3 2013年開始每年夏天都會來阿美客長住的紐西蘭大叔與日本大叔 10
圖 4背包客相關之文獻類別圖(本研究整理) 14
圖 5 形塑地方感的三面向 16
圖 6 地方感層級尺度 17
圖 7 地方感層級尺度(Shamai, 1991) 17
圖 8 地方概念圖示 20
圖 9 遊憩地區的特殊情感鏈結 20
圖 10 阿美客青年民宿位置圖 22
圖 11【阿美客青年民宿】由內往外拍攝 24
圖 12【阿美客青年民宿】由外往內拍攝圖 24
圖 13【阿美客青年民宿】一樓中央公用電腦 25
圖 14【阿美客青年民宿】一樓後方樓梯口地圖 25
圖 15【阿美客青年民宿】騎樓小圓桌,日本人曬太陽唱歌 25
圖 16阿美客青年民宿時間軸圖 26
圖 17 質性研究在不同階段的多重形式圖(朱柔若譯,2000:801) 31
圖 18 研究流程 31
圖 19 花蓮市地圖 61
圖 20 太魯閣地圖摺頁正面 62
圖 21 太魯閣地圖摺頁內頁步道資訊 62
圖 22 【阿美客青年民宿】七個不同國家的朋友 64
圖 23 【阿美客青年民宿】德國朋友體驗吃檳榔 65
圖 24 2016年12月31日晚間最後一夜工作人員大合照 69
圖 25 2016年12月31日晚上烤肉PARTY 69
圖 26 Coxon手沖咖啡 70
圖 27 阿美客青年民宿經營者之地方感層級 74
圖 28 阿美客青年民宿、花蓮地方與背包客的互動關係圖 79

王志弘、張華蓀、宋郁玲、陳毅峰譯(2005)。現代地理思想(原作者:Peet, R.)。台北:群學。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事研究(原作者:Catherine, L. Riessman)。台北:五南。
王柏山(1996)。社會地理學的研究觀點和方法。社會科教育研究,1:87-100。
王鑫(1998)。「地方感」和「鄉土情」。大地地理雜誌,119,13。
吳芝儀(2005)。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縣:南華大學教育與社會研究所,148-188。
吳芝儀(譯)(2008)。敘事研究:閱讀、詮釋與分析(原作者:Amia Lieblich,Rivka Tuval-Mashiach, & Tamar Zilber)。嘉義:濤石文化。
呂怡儒(2001)。台北近郊森林地方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1-113。
林欣逸(2014)。孤獨旅人的落腳處:背包客棧之多重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4,27-34。
林嘉男、許毅璿(2007)。人與環境關係之論述:釐清「地方感」、「地方依附」與「社區依附」在環境研究上的角色。環境教育研究,5(1),41-71。
林福山(2012)。探討來臺國際背包客旅遊體驗模式的期望角色。台北,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班。
張朝勝(2014)。島嶼依戀--以望安島為例。屏東,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郁蓉(2011)。背包客體驗行動服務之創新商業模式。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秉希(2003)。地方居民對台中市梅川親水公園依附感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1-140。
潘桂成(譯)(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原作者:Y. F. Tuan)。國立編譯館。
蔡秀玲(1998)。依附理論在諮商中的應用。輔導季刊,36(1),25-31。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事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原作者:D.J. Clandinin & F.M. Connelly)。新北市:心理。
鄧寧(2010)。背包裡的世界─背包客的多元生命圖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蘇揚期、王柏山(2005)。地方感研究觀點的探討-從人文主義地理學、行為地理學到都市意象學派。社會科教育研究,10:109-136。
Clandinin, D. Jean, & F. Michael Connelly(2000). Narrative inquiry :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Crang M.(1998). Cutural Geography. London:Routledge.
Cresswell, T. (2006). On the move: Mobility in the modern western world . New York: Routledge
Galliano, Steven J. and Gary M. Leoffler(1999). Place Assessment: How people Define Ecosystem. 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 Pacific Northwest Research Station.
Gieryn, T.F. (2000). A Space for Place in Sociology.Annu. Rev. Sociol. 26, 463–496
Hammit, W. E. & David N. C. (1998). Wildland recreation: ecology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asshemnezhad, H., Heidari, A. A., & Hoseini, P. M. (2013).Sense of place and place attach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velopment,3(1), 2013.
Kudryavtsev, A., M. E. Krasny, and R. C. Stedman.(2012).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n sense of place among urban youth. Ecosphere.3(4):29. http://dx.doi.org/10.1890/ES11-00318.1
Laurie Loker-Murphy, & Philip L. Pearce.(1995) Young Budget Travelers: Backpackers in Australia. Annals & Tourism Research, 22(4), P.819-843.
Low, S. M., & Altman, I. (1992). Place attachment: A conceptual inquiry. In I. Altman & S. M. Low(Eds.), place attachment(human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pp.1-12). New: Plenum.
Relph, E. 1976. Place and placelessness, p.156. London: Pion Limited.
Scannell L. & Gifford R. (2010). Defining place attachment: A tripartite organizing framewor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30,1-10.
Shamai S. (1991). Sense of place: an empirical measurement. Geoforum, 22(3).347-358.
Shamai, S. & Kellerman, A. (1985). Conceptual and experimental aspects of regional awareness: an Israeli case study, Tijdschr. Econ. Soc. Geogr., 76, 88-89.
Steele, F.(1981).The sense of place. CBI Publishing Company, Inc.
Tuan, Yi-fu (1977).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Williams, D. R., & Stewart, S. I. (1998). Sense of place: An elusive concept that is finding a home in ecosystem management. Forest Science, 96(5), 18-2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