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4.21.15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鍾佳伃
作者(英文):Chia-Yu Chung
論文名稱:友善環境農業在美濃的經營模式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Analysis of business model on environmental-friendly agriculture in Meinong Dist., Kaohsiung City, Taiwan.
指導教授:戴興盛
指導教授(英文):Hsing-Sheng Tai
口試委員:范美玲
李光中
口試委員(英文):Mei-Ling Fan
Kuang-Chung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學號:610454044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3
關鍵詞:友善環境農業地區組織小農經營模式
關鍵詞(英文):environmental-friendly agriculturelocal organizationthe peasantbusiness model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1
  • 收藏收藏:0
農村應該要是能夠自給自足,安居樂業的所在,但因慣行農業的關係,大家已經不敢隨意摘取田間的鴨舌草與捕抓溝渠的魚蝦貝類來食用,人與周遭的田地與圳路、溝渠的關係越來越遠。為了恢復農村的生機與提升農村的韌性,首當其衝,必要改善現有的農法,朝向友善環境農業的生產方式,以維繫生活與生態的共榮。又美濃地區自1990年代起,為臺灣社會運動發展蓬勃的地區。在環境友善農法盛行與注重食品安全的現在,以農業為主的美濃地區,大部分的農田卻仍從事慣行農法。為此,本研究基於美濃地區友善環境農業的進展,研究在美濃實踐環境友善農法的個人與組織,對於農業有什麼樣的決策與行動,以及在既有的農業市場、環境下又遭遇到了哪些困境?
研究發現美濃地區農夫實踐友善環境農業的決策與經營模式,可分為「耕種模式」、「從事友善農法的原因」、「種植面積」、「作物選擇」、「銷售模式」等五個決策面向。美濃地區推行友善環境農業的組織的決策中,旗美社區大學提供環境友善小農打開人脈,展現、學習、討論的平台,建立「共好」的連結。美濃區農會則以農業政策影響大多數慣行農夫,實行減藥及農藥零檢出的安全農業。美濃地區小學則以食農教育,社區巡禮等課程,能讓學子更了解家鄉的人、事、物,並有機會在未來成為年輕學子返鄉的拉力。
美濃地區發展友善環境農業所面臨的困境層面,整體而言,可分為社會與農事兩個面向的影響。社會層面,由於農藥與農機所帶來的便利性,使得農村釋出待業人口,許多人紛紛前往都市生活。人口外移造成農業從業人口勞動力降低、農村高齡化,以及少子化的結果,又返鄉居民因缺乏農業知識而選擇成為專業代工者,使得農業仍出現傳承的斷層。農事層面,離菸政策下,破壞了農村間的互助風氣。甚至因資本主義的影響,出現惡性競爭。其次,慣行農田與環境友善農田相鄰,互相干擾之下,不利於從事友善環境農業。
In general, the rural areas is considered to be a place of self-sufficient and living in a happy place. However, owing to conventional farming, the people who gradually don’t collects the potherb and aquatic product, and move away from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restore rural vitality and enhance rural resilience. In the firs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farming, and march toward environmental-friendly agriculture, to make life and ecology co-prosper. Meinong Dist. is a thriving area of ​​social movement snice 1990s in Taiwan. But in decade years, most farmers still choose conventional farming in Meinong Dist., where region based on agriculture. Therefore, this study studies the peasant and local organization that practice environmental-friendly agriculture in Meinong Dist.. What does decisions and actions make for agriculture? And what kind of dilemmas are encountered in the existing agricultural market and environment?
The study found that farmers' decision and business models of environmental-friendly agriculture in Meinong Dist.,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as “cultivation model”, “reason for engaging in environmental-friendly agriculture”, “cultivated area”, “crop selection” and “sales model”. In the decision and business models of local organization, Chimei Community University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peasant to establish a network of connections which can do presentations, learning, and discussion. It establishes a link between “seeking the common good”.
Meinung farmers' association uses agricultural policies to influence most of the conventional farmers, and implements reduces pesticides and safe farming that zero pesticide detection. Elementary School in Meinong Dist. in order to let th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ir hometown by cours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cultural. This course may will be the opportunity to become the pull of juniors returning hometown in the future.
The influence of the dilemma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friendly agriculture in the Meinong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social and agricultural. At the social level, owing to the convenience of the pesticide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e unemployed population is released from the rural, and many people migrat to urban. The migration has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the labor force of the agriculture, aging society with fewer children in the rural. In the same time, the returning that lack of agricultural knowledge have chosen to become professional founder, then led to the fraction in agriculture. At the agricultural level, under the Leave Tobacco Industry policy, the labor exchange of the rural had been disappeared. Even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capitalism, vicious competition has emerged. Secondly, the famers can’t choose the environmental-friendly agriculture is due to the conventional farmland is adjacent to the environmental-friendly agriculture farmlan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友善環境農業的定義 5
第二節 臺灣友善環境農業發展歷史 7
第三節 農村發展之行動策略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案例介紹 1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13
第二節 研究案例介紹 1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23
第四節 研究設計 26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29
第一節 友善環境農業中農民的經營模式分析 29
第二節 友善環境農業中組織的經營模式分析 65
第三節 推動友善環境農業的困境 88
第五章 結論 95
參考文獻 99
中文部分 99
英文部分 102
附錄、受訪者編碼 103
中文部分
丁淑玲、張宏婷(2016)。旗美社大如何做農民平台與農民組織──張正揚演講側記。2018年7月4日取用自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705887382901749&id=528519940638495。
三農致富(2016)。土壤最佳結構——團粒結構解析。2018年7月10日取用自https://kknews.cc/zh-tw/agriculture/6qxqm.html。
上河文化(2002)。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南島濁水溪以南。新北市:上河文化有限公司。
文崇一、楊國樞(2000)。訪問調查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東華出版社。
王俊豪等(2014)。友善環境農業誘因機制之研究-以稻米環境補貼為例。土地經濟年刊,25:1-37。
王明妤等(2011)。農民持續採用有機耕種行為意圖之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台灣農學會報,12(1):68-88。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企編專員(2016)。農民的學習:從農機到農法,從分享到支持2018年7月4日取用自https://www.hucc-coop.tw/25850。
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有機農業簡介。2018年2月1日取用自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0981。
江文兟(2005)。美濃米存摺 農會新點子。2018年6月29日取用自http://com.tacocity.com.tw/liouduai/topic/index.phtml?doit=mess&tID=390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2013)。走進稻香的世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李光中(2011)。鄉村地景保育的新思維--里山倡議。臺灣林業,59-64。
李翠環(2016)。返鄉中年的田園紀實 行走在鄉間的農技達人。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85:7。
李慧宜(2016)。不能沒有妳 全台第一位實習植物醫師 美濃初試啼聲。2018年7月10日取用自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89913/。
李承嘉(2005)。行動者網絡理論應用於鄉村發展之研究:以九分聚落1895-1945年發展為例。地理學報,39:1-30。
林勇信(2014)。美濃南隆農業經營專區介紹。高雄區農業專訊。89:8-12。
林韋萱(2016)。旗美社大 欖仁樹下長出小宇宙。2018年7月4日取用自www.twreporter.org/a/chimei-community-college。
林瑞梅(2012)。青春作伴好還鄉:美濃後生社區實踐經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林銘洲(2006)。我國現階段有機農業政策與輔導成果。2018年5月2日取用自https://www.coa.gov.tw/ws.php?id=11924。原刊於農政與農情,172。
林寬宏(2017)。另類食農網絡的實踐─以高雄美濃龍肚國小食農教育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邱花妹(2012)。啟動農村學習 張正揚回家找到位置。2018年7月4日取用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1402。原刊登於天下雜誌,278。
洪馨蘭(1999)。菸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台北:唐山出版社。
洪馨蘭(2009)。【另種想法】「下扎土地 上探理想」––塩見直紀美濃演講側記。2018年7月10日取用自https://greensprout2012.wordpress.com/2013/01/08/thoughts_20090708_01/。原刊收入青芽兒,34。
美濃文化產業協會—邱老師網站(2011)。美濃客家文化特質與現況。2017年4月22日取用自http://blog.xuite.net/chiu380120/twblog/157930252。
美濃區區公所(2011)。認識美濃-自然環境。2017年4月21日取用自http://meinong-district.kcg.gov.tw/?Guid=db3684a7-93d4-9dfe-a54b-7fd1c4f651e8。
美濃區區公所(2013)。認識美濃-歷史沿革。2017年4月21日取用自http://meinong-district.kcg.gov.tw/?Guid=557ece1d-2f63-5399-106f-aa39919dada3。
美濃區農會(2016)。「205與高雄147香米,魚與熊掌,不可兼得」!。2017年11月2日取用自http://mnfa.naffic.org.tw/News/NewsDetail.aspx?EpfJdId9UuDYIwJJp%2FpPaZY4RNjngOA3S31kRlKeVVk%3D。
美濃區農會(2016)。為創造農業經濟效益~擴大推動「農業經營專區」政策!。2017年11月2日取用自http://mnfa.naffic.org.tw/News/NewsDetail.aspx?EpfJdId9UuDYIwJJp%2FpPaQ%2B2gyXkuYWXYaVML%2BdSjOU%3D。
美濃區農會(2017)。果菜運銷學習觀摩之旅!。2017年12月12日取用自http://mnfa.naffic.org.tw/News/NewsDetail.aspx?EpfJdId9UuAY0i8krjIpIngsaeHsMV80nG25BlJzVNQ%3D。
美濃愛鄉文教基金會(2006)。美濃文化造鎮總體規劃案。2-14。
美濃愛鄉協進會(1994)。重返美濃-台灣第一部反水庫紀實。台北:晨星出版社。9-16。
美濃愛鄉協進會。迎接台灣後水壩時代的到來(上)。2017年4月23日取用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mpampa1994/what-we-do/shui-zi-yuan-2。
倪禮豐(2007)。日本自然農法與循環農法簡介。花蓮區農業專訊,60:17-21。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出版社,257-402。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17)。高雄市各區106年3月戶口數月統計。2017年4月22日取用自http://cabu.kcg.gov.tw/Web/StatRpts/StatRpt1.aspx。
高雄縣曹公國小。高雄縣國民小學中年級鄉土教材-美濃鎮。2017年4月21日取用自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local/kaushoun/chaukong/country/meeonong.htm。
張正揚(2010)。小農的地方知識與變遷適應:旗美社區大學「有機」實踐之敘事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張正揚(2017)。務農,生活新選項。2018年6月3日取用自http://e-info.org.tw/node/206049。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163。
張正揚(2017)。務農,生活新選項。2018年7月5日取用自http://e-info.org.tw/node/206049。原刊登於綠主張,163。
張正揚(2018)。不只是農人的事!帶你看德國農業的社會支持。2018年7月4日取用自http://e-info.org.tw/node/209655。
陳世雄(2012)。臺灣地區有機農業產業發展。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113:1-20。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陳建志(2007)。有機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之研討會。
陳榮五(2009)。台灣有機農業發展之瓶頸。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96:9-17。
彭子芳(2010)。美濃地區有機農作發展的適當科技觀分析。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碩士論文。
費雯綺、王喻其(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10。
黃仲杰(2017)。訂定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簡介。農政與農情,300:32-35。
黃姿銜等(2011)。鳳林校長.美濃博士 客庄人才輩出。2017年4月22日取用自http://archive.is/RDVUh#selection-2201.1-2201.14。
黃鴻松(1996)。田園教學-話說從頭。 2017年12月22日取用自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mpa/M.855789180.C/M.855789176.F/M.838518686.D.html。原刊於月光山特刊,4(4)。
黃鴻松(2004)。全球化衝擊下鄉土教育深化之研究:一位美濃社區教師的詮釋。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黃樹民(2013)。臺灣有機農業的發展及其限制:一個技術轉變簡史。臺灣人類學刊,11:1,9-34。
黃蘭茜等(2012)。經營方式、網絡關係及經營策略影響經營績效之研究-以國內蘭花經營者為例。農業經營管理年刊,18:98-128。
黃振德(2003)。農業策略聯盟型態選擇準則之探討。農業經營管理年刊,9:220-240。
楊國樞(1981)。中國人的性格與行為:形成及蛻變。中華心理學刊,23(1):39-55。
楊淑華(2016)。農地農業與農村的發展 讓農村重新成為一個人的場域。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81:2。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37(4):17-23。
葉至誠、葉立誠(201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3版)。商鼎出版社。
廖正宏(1990)。農民性格與農業經營態度。農業推廣學報,8:1-27。
廖坤榮(2002)。台灣農會經營管理的困境:網絡理論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16:163-190。
廖靜蕙(2015)。實踐「農民的銀行」 農會善用專案農貸 美濃農民不賣地。2017年11月2日取自http://e-info.org.tw/node/110443。
旗美社區大學。創校緣起及辦學理念。2017年10月20日取用自https://cmcu.artlife.tw/help-1-69.html。
趙治平、蔡雲鵬(1995)。台灣農家要覽(三)農作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56-59。
趙敏(2017)。友善環境耕作講蝦米?有什麼獎勵?。2018年5月2日取用自https://www.agriharvest.tw/theme_data.php?theme=article&sub_theme=article&id=606。

英文部分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50. pp. 179-211.
Scott, J. (1990). A Matter of Record: Documentary Soerces in Social Research. Cambridge: Polity. pp. 7.
Wittgenstein, L. (1953).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New York: Macmillian Company.
Cohen, L. (1976) 孔邁隆美濃與客家研究論集(上):家的合與分:臺灣的漢人家庭制度(中譯本)。巨流圖書公司。
May, Tim(2009)。李祖德譯。社會研究:問題、方法與過程(第3版)。北京大學出版社,111-18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