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3.58.16.17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徐健豪
作者(英文):Chien-Hao Hsu
論文名稱:臺灣民眾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態度之關聯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s toward Gender Roles and Marriage in Taiwan
指導教授:王沂釗
指導教授(英文):Yi-Chao Wang
口試委員:李旻陽
林俊瑩
口試委員(英文):Min-Yang Li
Jiun-Ying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學號:610483017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0
關鍵詞: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性別角色態度性別氣質規範婚姻態度
關鍵詞(英文):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gender role attitudesgender normsmarital attitude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PSFD)於2011年1月在台灣本島地區收集的第十三年問卷調查來做為研究資料,探討台灣民眾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態度之關係。並以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與整理,最後歸結以下結論:(一)台灣社會對性別氣質規範存有傳統的性別角色態度。(二)結婚意願相較婚姻感受評價與婚姻養育性來的彈性且開放。(三)台灣民眾已婚者較未婚者、男性較女性有傳統的性別角色態度。(四)台灣民眾婚姻態度皆為已婚者較未婚者,且男性相較女性傳統保守。(五)愈具傳統之「性別權力階級」、「性別角色分工」的性別角色態度者對於婚姻態度的「婚姻必要性」與「婚姻養育性」愈有傳統保守的傾向。
  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討論,對於家庭教育、婚姻家庭諮商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使用資料庫之應用,提出具體建議。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role attitudes and marital attitudes among Taiwanese people by using the January 2011 data collected in the thirteenth-year project of the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 under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CHSS), Academia Sinica.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wo-way ANOVA,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a traditional gender role attitude toward gender norms still exists in Taiwanese society; (2) Taiwanese peo-ple’s willingness to marry is more flexible and open than the evaluation of marital feelings and the parenting of marriage; (3) married people in Taiwan have a more traditional gender role at-titude than unmarried people do, and men more than women; (4) in all aspects of marital atti-tudes, married people in Taiwan are more concerned and persistent than unmarried people, and men more than women; (5) the more traditional a person’s gender role attitudes toward hierar-chy and division of labor are, the more concerned and persistent a person inclines about the necessity and parenting of marriage.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and results, suggestions for practi-tioners in family education and marriage counseling as well a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ata-base in future research are provide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
第一節 性別角色態度意涵 3
第二節 婚姻態度意涵 6
第三節 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態度關聯研究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13
第二節 研究工具 14
第三節 樣本特性 15
第四節 研究變項設計 16
第五節 信度考驗 1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式 18
第七節 研究限制 1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9
第一節 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態度PSFD題項之概況 19
第二節 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態度變項之概況 20
第三節 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態度之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22
第四節 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態度之典型相關分析 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3
第一節 結論 33
第二節 建議 34
參考文獻 36
英文文獻 36
中文文獻 37
附錄 41
英文文獻
Bakan, D. (1966). The duality of human existence. Chicago: Rand McNally Press.
Blumberg, R. L. & Coleman, M. T.(1989).A theoretical look at the gender balance of power in the American couple.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10(2),225-250.
Cunningham, M. (2001). Parental influences on the gendered division of housework.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6, 184–203.
Macionis, J. J. (1993). Soci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Perkins, H.W., & DeMeis, D. K. (1996). Gender and Family Effects on the Second- Shift Domestic Activity of College-Educated Young Adults. Gender & Society, 10, 78-93.
Scanzoni, John & Fox, G. L. (1980). Sex roles, family, and society: The seventies and beyond.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 743-756.

中文文獻
內政性別統計分析專輯(2015)。104年內政性別統計分析專輯。性別統計專區。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gender/104analysislist.pdf。
王行(1997)。台灣地區已婚男性對夫妻性別角色觀念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47-48。
王雪梅、章志敏(2014)。台灣民眾的性別角色態度及其同期群比較-基於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的數據。福建江夏學院學報,4(4),76-84。
田晶瑩、王宏仁(2006)。男性氣魄與可「娶」的跨國婚姻:為何台灣男子要與越南女子結婚?臺灣東南亞學刊,3(1),3-36。
主計處(2010)。99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性別統計專區。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stat.gov.tw/np.asp?ctNode=6015。
主計處(2013a)。102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性別統計專區。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stat.gov.tw/np.asp?ctNode=6015。
主計處(2013b)。2013年性別圖像-人口、婚姻與家庭篇。性別統計專區。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stat.gov.tw/np.asp?ctNode=6015。
伊慶春、高淑貴(1986)。有關已婚婦女就業的性別角色態度。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專題選刊,70,1-27。
吳明燁、伊慶春(2003)。婚姻其實不只是婚姻:家庭因素對於婚姻滿意度的影響。人口學刊,26,71-95。
吳麗民、陳惠雄、黃琳(2007),婚姻、性別與性福。浙江學刊,1, 220-c3。
余慧君(2000)。以性別角色態度、生活型態、工作投入之角度探討女性經理人工作與家庭之調適(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呂玉瑕(2011)。臺灣民眾性別角色態度的變遷:1991-2001。臺灣社會學刊,48,51-94。
李秀靜(1998)。國中學生家務分工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秋霞(1991)。大學生對父母與同儕婚姻態度覺知及個人現代性和婚姻態度之研究相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閏華(1993)。父母婚姻觀係對子女婚姻態度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市未婚在學學生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佟新(2005)。社會性別研究導論(第二版)。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宋踐、李茹、李前程、鄧筱蓮、郭玉錦(譯)(1995)。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原作者:Margarete Mead)。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於1950年)
宋素鳳(譯)(2009)。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原作者:Judith Butler)。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原著出版於1990年)
林一真(1993)。婚姻的選擇。輯於中原大學、東海大學與東吳大學(合辦), 婚姻輔 導專題研討會論文專書:婚姻生活與生涯發展(頁 99-116)。台北:宇宙光。
林郁庭(譯)(2008)。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原作者:Judith Butler)。臺北市:桂冠。(原著出版於2006年)
林暉(譯)(2017)。男性統治(原作者:Pierre Bourdieu)。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原著出版於2002年)
胡正文(2010)。從多樣的家庭現況看擺盪中的社會價值。通識論叢,10,81-111。
胡正文(2011)。性別的社會建構-婚姻的「內在」與「外在」。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4(1),1-43。
柳莉、張文霞、張美川、俞東、姚映然(譯)(2003)。男性氣質(原作者:Raewyn Connell)。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995年)
高旭繁(2006)。夫妻傳統性∕現代性的契合與婚姻適應之關聯。本土心理學研究,25,47-100。
高淑娟(1998)。大學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工作投入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高淑貴(1985)。男女兩性職業選擇之比較研究。台灣區社會學論文摘要資料庫,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論文集(編號:420005),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陳婉琪、吳慧靖(2011)。女性就業與離婚風險。人口學刊,42,81-114。
陳麗玉(2001)。來自東南亞的「新娘」-一個後殖民女性主義觀點的深入報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陳喜蓮(2004)。以繪本及漫畫為素材之討論團體對國小高年級女生性別刻板印象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莫藜藜、王行(1996)。已婚男性家庭價值觀及其對家庭的需求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57-114。
張正正(2011)。頂客夫妻婚姻生活經驗之詮釋。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1,77-101。
張貴英(1996)。買賣的婚姻-東南亞新娘的交叉剝削圖像,女誌,8,37-39。
張瑞真(2001)。國小未婚教師性別角色、成就動機與婚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慧倩(譯)(1997)。婚姻,可以很美滿(原作者:Sandra Blakeslee & Judith S. Wallerstein)。臺北市:天下文化。(原著出版於1996年)
莊訓當(1996)。國中已婚教師婚姻滿意度相關因素及其調適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章英華、朱敬一(2006)。家庭動態資料庫簡介。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經濟學研究所,臺北市。
黃淑玲(2003)。男子性與喝花酒文化:以Bourdieu的性別支配理論為分析架構,台灣社會學,5,73-132。
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原作者:David Stewart & Michael Kamins)。臺北市:弘智。(原著出版於1992年)
楊國樞(1992)。父子軸家庭與夫妻軸家庭:運作特徵、變遷方向及適應問題(台灣)。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主辦「家庭與心理衛生國際研討會」主題演講稿。
楊國樞(1996)。父子軸家庭與夫妻軸家庭的運作特徵與歷程:夫妻關係。國科會研究報告總目錄光碟(光碟編號:85H-07-0832),P.153(編號:NSC85-2417-H002-028-G6),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鄭雅雯(2000)。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趙淑珠(2003)。未婚單身女性生活經驗之研究:婚姻意義的反思。教育心理學報,34(2),221-246。
趙淑珠、Walters, L. H.(1996):婚姻品質對兩性的不同影響:一個跨文化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小型專題研討會系列之十六」宣讀之論文,台北市。
鄧蔭萍、宋大峯、孫淑文(2014)。誰在做家事?-性別角色態度、父母家務分工與學童家務參與之關係。市北教育學刊,46,1-30。
劉丹丹、戴雪紅(2015)。西方性別氣質發展研究綜述。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9(3),30-33。
劉惠琴(1993)。親密關係的衝突化解歷程。婦女與兩性學刊,4,243-259。
劉惠琴(1999)。從辯證的歷程觀點看夫妻衝突。本土心理學研究,11,153-202。
劉達臨(2001)。性的歷史。新北市:台灣商務。
劉蓉果、朱瑞玲(2016)。家庭效能信念的影響與來源。中華心理學刊,58(1),63-87。
蔡宗和(2010)。未婚男女之性別角色態度與婚姻態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魯慧中、鄭保志(2012)。孝道的認同與實踐-以「成年兒子與父母同住決策」為分析對象。人口學刊,45,111-154。
謝文宜 (2006)。為什麼結婚:國內將婚伴侶婚姻承諾考量因素之探討。中華輔導學報,20,51-82。
謝秀芬(1998)。已婚女性的生活困擾與家庭福利之因應。社會福利,136,30-40。
戴麗娟(2003)。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務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簡春安(1996)。婚姻與家庭。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簡致捷、柯澍馨(2013)。臺北地區大學生離婚態度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5,87-111。
鐘重發(2004)。台灣男性擇娶外籍配偶之生活經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蘇倩雪(2002)。屏東地區高職學生性別角色態度、家庭價值觀與婚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顧瑜君(總編輯)(1990)。中國人的婚戀觀-允諾與嫁娶。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