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2.241.23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楊珩
作者(英文):Heng Yang
論文名稱:花蓮地區火車站無障礙環境現況與特教師培生對其關注與知能之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The Study of Current Status of Accessible Environment on Railway Stations in Hualien with a Survey on Its Concerns and Knowledge for the Speci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指導教授:楊熾康
指導教授(英文):Chih-Kang Yang
口試委員:廖永堃
陳勇安
口試委員(英文):Yung-Kun Liao
Yung-An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
學號:610486003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6
關鍵詞:火車站無障礙環境特教師培生關注知能
關鍵詞(英文):railway stationaccessible environmentspeci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concernknowledg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4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花蓮地區火車站無障礙環境的現況,以及特教師培生對於火車站無障礙環境的關注與知能情形。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花蓮地區的四座火車站及東部某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師培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地勘檢與問卷調查的資料蒐集。實地勘檢的部分,以描述統計的方式來進行分析;問卷調查的部分,則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成對樣本t檢定的方式去進行分析,並依據結果提出改善建議。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一、花蓮地區火車站無障礙環境的合格率超過70%,以玉里站的合格率最高,壽豐站及新城站合格率最低。
二、上課前特教師培生對火車站無障礙環境關注與知能的情形,以「無障礙盥洗室及哺集乳室」平均數為最高,「無障礙通路」最低;上課後則以「一般概念」平均數為最高,「無障礙通路」最低。
三、不同背景變項對於火車站無障礙環境關注與知能的情形,在「性別」、「年級」、「參加經驗」、「曾有行動不便經驗」及「曾有幫助行動不便者經驗」等五個變項均無顯著差異。
四、上課前後特教師培生對火車站無障礙環境關注與知能的差異分析,「一般概念」、「無障礙通路」、「樓梯及昇降設備」及「停車空間」四個變項達顯著差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與討論,可供未來研究者進行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火車站、無障礙環境、特教師培生、關注、知能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ccessible environment of railway stations in Hualien County, as well as the concerns and knowledge of speci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This study uses the survey research method to do a full evaluation of four railway stations selected by the researcher in Hualien and the 52 speci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in the east side of Taiwan as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The part of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e part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d paired-sample t-tes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pass rate of the accessible environment of railway stations in the Hualien area
more than 70%. The pass rate of Yuli Station is the highest and the pass rate of
Shoufeng Station and Xincheng Station are the lowest.
2. The speci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concern and knowledge about the accessible environment of the railway station before training class, the highest score was "accessible toilets and breastfeeding rooms" and the lowest score was "accessible pathway". The speci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concern and knowledge about the accessible environment of the railway station after training class, the highest score was "general concept" and the lowest score was " accessible pathway ".
3. Concerning and knowing about the accessible environment of railway stations for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gender",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experience with physical impairment", "experience in helping persons with physical impairment" and "grad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five variables.
4.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ttention and knowledge of speci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on the accessible environment of railway stations before and af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our variables of "general concept", " accessible pathway ", "stairs and lifts" and "parking spac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this study made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discussions, which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ers to conduct research.

Keywords: railway station, accessible environment, speci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s, concern, knowledg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行動不便者的特質與無障礙需求之探討 11
第二節 無障礙環境之探討 21
第三節 教師專業知能之探討 28
第四節 大眾運輸場站無障礙環境設施設備之探討 32
第五節 大眾運輸場站無障礙環境之相關研究 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1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程序 6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9
第一節 火車站無障礙環境現況分析 69
第二節 上課前後特教師培生對火車站無障礙環境關注與知能之描述統計分析 96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無障礙環境關注與知能之上課後差異分析 107
第四節 對無障礙環境關注與知能整體之上課前後差異分析 112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30

第五章 結論 135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36

參考文獻 139

附錄 147
附錄一:研究問卷使用同意書 147
附錄二:交通部勘檢公文來函 148
附錄三:火車站無障礙環境勘檢表 149
附錄四:特教系師培生對火車站無障礙環境關注與知能之調查問卷 161
附錄五:無障礙課程課綱表 168
附錄六:四座火車站平面圖 171
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2017年12月15日)。
  https://www.tymetro.com.tw/tymetro-new/tw/_pages/travel-guide/accessible.html#accessible_service02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2005年6月10日修正)。
內政部(2013)。建築物設置無障礙設施設備勘檢人員培訓講習教材。高雄市:台灣無障礙協會。
內政部移民署(2018)。各機場、港口入出國(境)人數。取自:https://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354552&ctNode=29699&mp=1
內政部營建署(2013)。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研訂之研究。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內政部營建署(2019)。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台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2018)。以通用設計概念建構臺北捷運無障礙環境。取自:https://www.dorts.gov.taipei/cp.aspx?n=1858C5F7A376F6A7
台北捷運(2018)。台北捷運無障礙服務。取自: https://www.metro.taipei/News_Content.aspx?n=C0EB9D07B84907D9&s=4FDC24D931DE6050
台北轉運站(2009)。台北轉運站服務與設施。取自:http://www.taipeibus.com.tw/ct.asp?xItem=1392&CtNode=866&mp=1
交通部(2012)。運輸政策白皮書。台北市:交通部。
交通部(2021)。捷運系統建設技術標準規範。臺北市:交通部技監室。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所屬分支機構組織通則(2014年1月22日)。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2012)。航空站設施通用設計規範。取自:http://meeting.enable.org.tw:8085/attachments/month_0901/3200911172446.pdf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6)。公路客運轉運中心之規劃─台北都會區。台北市: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2011)。「通用設計」設計準則簡報。取自:http://meeting.enable.org.tw:8085/attachments/month_0901/i20091681036.pdf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2018)。花東效能提升計畫。取自:https://www.rrb.gov.tw/04100.aspx?id=50&lan=ch
朱君浩(2003)。臺北都會區捷運系統車站無障礙設施建築設計規範之初探:以肢體障礙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老人福利法(2020年5月27日)。
行政院主計處(2021)。國情統計通報。取自:https://www.stat.gov.tw/public/Data/132162358VPAVQ8D.pdf
何政憲(2017)。松山機場無障礙環境現況與使用者滿意度問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科技大學,台北市。
何華國(2011)。特殊教育心理與教育。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6)。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李怡寧(2014)。台鐵車站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調查與改善之研究─以高雄區車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李明洋、江宗祐、林嘉齊(1997)。淺述無障礙環境的歷史沿革。教師之友,38(5),58-162。
李惠麗(2005)。臺北大眾捷運系統自動售票機全適化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杞昭安(2005)。修習特殊教育三學分學員對無障礙環境認知與滿意度研究。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37,1-21。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年9月2日)。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21年1月20日)。
身心障礙權利公約施行法(2014年8月20日)。
周微(2012)。為千萬公車族營造舒服的休息平台─論公交平台的人性化設計。華中建築,11,60-62。
周新富(2016)。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周龍吟(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園無障礙環境設計用後評估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官幸儀(2010)。以高齡者觀點評估公車站牌資訊傳達之研究與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林春妙、楊淑朱(2005)。幼兒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兒童與教育研究,1,55-84。
林倩如(2014)。融合學校支持系統面對困境之研究:以花蓮縣視覺障礙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寶貴(2014)。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花蓮縣政府觀光處(2022)。年度花蓮縣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統計處。取自:https://td.hl.gov.tw/Detail_sp/20edac7dd0d2420fba9a648a8cf32f2c
邱大昕(2009)。無障礙環境建構過程中使用者問題之探討。臺灣社會福利學刊,7(2),19-46。
金桐(1993)。人人需要無障礙環境。社區發展季刊,26,176-177。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2021年10月7日修正)。
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2015年11月16日)。
洪明瑞(2008)。公共建築物無障礙環境的規劃理念、設計基準以及檢查作業。臺北縣政府97年度公共建築物無障礙環境講習會簡報資料。新北市:新北市政府工務局。
洪敏玲(2016)。大眾運輸無障礙空間滿意度研究-以臺中市公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洪福聲(2006)。高速公路服務區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調查與評估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胡懿芬、楊進煌、歐錦文(2012)。大眾運輸設置無障礙設施之研究。「2012彰雲嘉大學校院聯盟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大葉大學。
范植谷(2010)。台灣鐵路創新營運及未來發展策略。土木水利,37(3),9-16。
哺集乳室與托兒設施措施設置標準及經費補助辦法(2020年4月23日)。
師資培育法(2019年12月11日修正)。
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對照表實施要點(2013年6月17日)。
桃園捷運(2015)。桃園捷運列無障礙服務。取自:
特殊教育法(2019年4月24日)。
高雄捷運(2011)。高雄捷運無障礙設施。取自:https://www.krtco.com.tw/train_info/service-5a.aspx#c
張玉君、周義華、翁敬閔(2008)。視覺障礙者使用航空運輸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20,405-414。
張玉君、翁敬閔(2007)。聽覺障礙者使用航空運輸滿意度之調查研究。身心障礙研究,5(4),2007。
張惟棟(2012)。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調查與評估研究-以台南及高雄地區市立藝文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教育部(2021)。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s://dict.revised.moe.edu.tw/search.jsp?md=1
梁偉瑩(2021)。特殊教育教師對校園無障礙環境的態度調查─以廣東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例。溝通障礙教育,8,193-211。
許天威編著(2006)。肢體障礙學生輔導手冊。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
陳冠宇(2016)。台北捷運系統無障礙設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建中(2005)。公有建築之無障礙設施使用現況研究─以國道三號服務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陳思穎、劉明松(2015)。桃園市國小教師對特教組長專業知能需求重要程度認知。障礙者理解半年刊,14(2),19-42。
陳政見、吳佳臻(2017)。肢體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頁219-249)。台北市:五南。
陳美娟(2000)。國小專家教師專業知能形成歷程要件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家豪(2014)。高鐵無障礙環境分享。輔具之友,30,17-23。
彭逸芳(2013)。融合教育的曙光~國小普通班教師面對特殊需求學生之新思維。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3),65-67。
曾俊達、陳奕元(2010年11月)。台鐵車站服務區行動不便者使用設施調查與改善─以台南縣市為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22屆第二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發表之論文,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曾思瑜(1996)。無障礙環境的理念與臺灣建築層面的規範。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學報,5(2),107-117。
曾思瑜(2003)。從「無障礙設計」到「通用設計」美日兩國無障礙環境理念變遷與發展過程。中華民國設計學報,2(8),57-76。
發展大眾運輸條例(2014年6月4日)。
馮鑑昌(2010)。航空站經營管理與規劃。臺北市:詹氏書局。
黃上育(2006)。肢體障礙學生之學習。載於魏俊華、劉明松(主編),身心障礙輔導手冊──肢體障礙類(頁24-42)。台北市:教育部。
黃雪芳(2005)。不同視力值視障生步行距離、步行速率與偏離方向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義翔(2014)。讓行動和生活無礙─探究高中職校園無障礙環境現況以及肢障生和主要照顧者心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德芳(2016)。從身心障礙者之觀點探討臺中市低地板公車服務品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黃耀榮(2006)。建築物視障者通行環境建構之研究。建築學報,56,1-26。
黃騰賢(2015)。台灣東部特殊教育學系學生對校園無障礙環境關注與知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楊國賜(1987)。現代教師如何建立專業知能與地位。師友月刊,241,1-2。
萬明美(2001)。視障教育。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葉淑芬(2008)。大眾捷運系統之無障礙設施使用現況之探討─以台灣高鐵車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廖彥璋(2006)。環境因素影響障礙者社會參與之初探──以肢體障礙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台北市。
劉王賓、田蒙潔(1996)。臺北市無障礙環境設計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
蔡昱欣(2011)。高雄捷運無障礙環境現況及肢體障礙者使用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衛生福利部(2022)。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cp-5224-62359-113.html
賴金和(2012)。機場營運與管理。新北市:揚智文化。
謝立德、羅悅文、黃銘焜(2013)。引領未來之花東新車站─花蓮、新城站之設計。中華技術,99,58-71。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Backman, S. J., & Crompyon, J. L. (1991).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high, spurious, latent and low Loyalty participants in two leisure activities.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9(2), 1-17.
Castells, M. (1983). 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ooper, B. A., & Hasselkus, B. R. (1992). Independent living and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spects that matter to residents. Canadi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59, 6-15.
Finkelstein, V. (1980). “ Attitudes and disabled people. ” New York, NY: World Rehabilitation Fund.
Freund, P., & Martin, G. (2004). Walking and motoring: Fitness 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movement. Soci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 26(3), 273-286.
Hahn, H. (1993).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disability definitions and data. Journal of Disability Policy Studies, 4(2), 41-52.
Harvey, D. (1990). Between space and time: Reflections on the geographical imagination.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80(3), 418-434.
Jarvis, P. (1983). Professional education. London:Croom Helm.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ury Park, CA: Sage.
Morris, J. (1993). “Independent lives? Community care and disabled people. “ Basingstoke, Winchester: Macmillan.
Nihan, D. (2010). Defining “Teacher Professionalism”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9 , 2047-2051. doi: 10.1016/j.sbspro.2010.12.444
Parkay, F. W., & Stanford, B. H.(2000). Becoming a teacher. Boston, Mass:Allyn and Bacan.
Shulman, L. S.(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September 24, 2014, Retrieved from http://people.ucsc.edu/~ktellez/shulman.pdf
Silvers, A. (1995). Reconciling equality to difference: Caring or justice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Hypaita, 10(1), 30-55.
Stainback, S., Stainback, W. (1988). Understanding and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Dubuque, IO: Kendall & Hunt.
Wei Wang & Shu Cole.(2016, June). Travel and tourism research association. A constant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identify onboard servic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air travelers with mobility impairments: Perceptions of flight attendants, Virginia Beach, VA. Abstract retrieved from http://scholarworks.umass.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737&context=ttra
Whitworth, J. E. & Hatley, R. V. (1982). The role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director. Special Educators. 19(1), 38-43.
Yu-Chun Chang & Ching-Fu Chen. (2012). Meeting the needs of disabled air passengers: Factors that facilitate help from airlines and airports. Tourism Management, 33, 529-53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