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9.79.21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侯穎軒
作者(英文):Ying-Hsuan Hou
論文名稱:宜花東地區國中小教師覺知差異化教學重要性及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 study on the Perception and Practice in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of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Eastern Taiwan
指導教授:羅寶鳳
指導教授(英文):Pao-Feng Lo
口試委員:潘靖瑛
李真文
口試委員(英文):Ching-Ying Pan
Chen-Wen L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號:610488106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1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學習低成就補救教學
關鍵詞(英文):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disadvantaged schoolchildrenunderachieversremedial instruc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3
  • 收藏收藏:0
傳統的教育思維,將學校視為工廠,透過線性的生產過程,得出相同的教育成果,然而,自九年一貫以來,至近年的十二年國教,皆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著重每一個學生的特性,強調「因材施教」與「適性揚才」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在能力、學習興趣、學習風格等各方面的差異性,提供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是否具備差異化教學的概念與教學思維著實重要,有鑑於此,本研究旨在針對國中小教師對差異化教學知能以及實際實施情形進行調查研究,而具體的研究目的為:
一、瞭解教師對差異化教學之知能現況。
二、瞭解教師對差異化教學之實施現況。
三、比較補救教學教師與一般教師在差異化教學知能與實施狀況間
的差異情形。
四、探討教師的差異化教學知能與實施狀況之間的關係。
五、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政府教育單位、國中小教師及後續教育研究
者之參考。
本研究針對宜花東地區國中小教師進行資料的蒐集,透過問卷調查233位教師。經資料分析後,本研究主要有下列發現:
一、宜花東國中小教師認為差異化教學重要,實施頻率則相對較低
二、宜花東國中教師在差異化教學的「重要程度」與「實施頻率」需提升
三、補救教學教師在差異化教學的「學習評量」實施頻率上比一般教師高
四、小校在「差異化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為中心」實施頻率上比大校高
五、研習對教師覺知差異化教學知能及頻率沒有正面影響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thinking regards schools as factories, and produces the same educational results through a linear production process. However, since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up to 12-year Basic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education ha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student-cente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tudent emphasize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and "achieving talent development ".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provid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need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ces in abilities, learning interests, learning styles, etc.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eachers to have the competence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nd teaching think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n the competence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nd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and specific research purposes are:
(A)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eachers in the competence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B)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eachers in the practice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C) to compare the remedial instruction teachers and general
teachers in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ce
situation of the competence and practice
(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competence and
practice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E)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ions for government
education units, national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teachers
and follow-up education research reference of the person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data from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eastern Taiwan and surveyed 233 teacher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fter the data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A) teachers in eastern Taiwan believe that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s important and the frequency of implementation is
relatively low
(B) the teachers in eastern Taiwan should improve the
"importance" and "frequency of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C) teachers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in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ssessment" implementation frequency higher than
general teachers
(D) the small schools are higher than the big ones in
implementing “the principle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nd
"student-centered"
(E) the workshop has no positive impact on teachers' awareness of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importance" and "frequency of implement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壹、差異化教學 7
貳、補救教學 7
參、學習低成就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11
第二節 差異化教學的概念、相關理論及關鍵要素 20
壹、差異化教學的概念 20
貳、差異化教學之相關理論 21
參、差異化教學的關件要素 25
第三節 補救教學相關理論及其政策與措施 35
壹、補救教學的相關理論 35
貳、我國補救教學政策與措施 42
第四節 差異化教學知能與實施及補救教學之相關研究 47
壹、差異化教學知能與實施之相關研究 47
貳、補救教學之相關研究 5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5
第一節 研究設計 55
壹、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8
壹、預試樣本 58
貳、正式樣本 6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3
第一節 背景基本資料分析 73
第二節 教師認為差異化教學知能之重要程度的分析 76
壹、教師認為差異化教學知能之重要程度的現況分析 76
貳、不同背景變項中教師認為差異化教學知能之重要程度的差異分析 78
參、小結 85
第三節 教師實際實施差異化教學之頻率的分析 88
壹、教師實際實施差異化教學之頻率的現況分析 88
貳、不同背景變項中教師實際實施差異化教學之頻率的差異分析 90
參、小結 99
第四節 一般教師與補救教學教師在差異化教學知能之重要程度與實際實施差異化教學之差異分析 102
第五節 教師認為差異化教學知能之重要程度與實際實施差異化教學之相關分析 104
第六節 綜合討論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19
中文部分 119
西文部分 129
研究論文附錄 133
附錄一 Tomlinson(2000)「Teacher/Peer Reflection on Differentiation」問卷使用同意信 133
附錄二「補救教學教師對差異化教學知能與實施情形之問卷」(預試問卷)135
附錄三「補救教學教師對差異化教學知能與實施情形之問卷」(正式問卷)141
中文部分
丁振豐(2000)。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305/。
方正一、洪志成(2013)。指派教師研習與學校對策間的拉扯:教師專業觀點。
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0,97-122。
王今宏(2016)。差異化教學對高中生英文聽力學習之成效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CCU5238018)
王文科、王智弘(2012)。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為國(2000)。國民小學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歷程分析與評估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88NTNU0331004)
王為國(2001)。多元智慧教學的課程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5(1),1-20。
王彩鸝(2015a年6月16日)。補救教學失能。聯合報,A6版。
王彩鸝(2015b年6月17日)。補救教學有救嗎。聯合報,A7版。
王彩鸝(2015c年11月4日)。國中小補救教學 9成老師覺得沒用。聯合新聞網,
文教版。
王錫堆(2014)。臺中市國民中學導師實施差異化教學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CUE5331015)
丘愛玲(2013)。成就每一個學生:差異化教學之理念與教學策略。教育研究月
刊,231,18-33。
田育昆、林志成(2014年11月)。補救教學現況挑戰及其因應策略。2014提升
中小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理論與實務研討論壇,國立台南大學。
田耐青(譯)(2002)。統整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把每位學生帶上來(原作者:
H. F. Silver, R. W. Strong & M. J. Perini)。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2000)
田曉芬(2018)。應用差異化教學於八年級數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6PU000576001)
余孟芬、鄭麗菁、林自勇(2013)。解剖生理學課程之區別化教學。2013差異化
教學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利一奇(2013)。就當前補救教學推動談學校行政人員應有思維。新北市教育,9。
吳金滿(2015)。翻轉教學應用於國小數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四年級課程
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HU00396022)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市:加樺
國際有限公司。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11)。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2012)。差異化教學與學生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38,1。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市:高等教育。
呂文惠、林明群(2013)。國中生學習風格、數學自我效能感與數學學習成就關
係之探究。國民教育學報,10,21-40。
李佩臻(2017)。偏鄉國小跨年級國語補救教學實施差異化教學之行動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NTNU5284012)
李宜倫(2014)。差異化教學對國中生文法學習之效益。(碩士論文)。取自臺灣
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CCU5238014)
李岳霞(2015年3月)。台灣該學的3大國際教改趨勢。親子天下雜誌,65,38-39。
李美璇(2015)。差異化教學策略對國中九年級生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HCT5395024)
李真文、羅寶鳳(2013)。學習共同體為基的差異化教學探究。教育研究月刊,
233,21-36。
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設立及管理辦法(2012年6月4日)。
周新富(2014)。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市:五南。
林于珊(2017)。運用差異化教學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NTCT0212001)
林生傳(1985)。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良慶(2015)。論國民中小學大校之經營問題與解決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4(2),9-14。
林俊宇(2013)。GeoGebra融入二次函數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
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NKNU5480056)
林奐㚬(2017)。國中社會領域公民科差異化教學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取
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NTNU5332011)
林奕宏、張景媛(2001)。多元智能與問題解決整合型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數學
學習表現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3(1),1-29。
林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揚智文化。
林家鳳 (2014)。國中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差異化教學之認知及其實施之
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
版)。
林旂卉(2015)。探討電腦化適性補救教學之學習成效與認知負荷-以國小四年
級整數四則運算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103NTCT1629012)
林淑鳳(2014)。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職英文科教師對差異化教學與多元
評量之知能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102NCUE5037046)
林絲雅(2015)。圖解策略教學應用於國小數學科補救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碩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NTCT1212041)
花蓮縣政府民政處(2013)。花蓮縣104年9月人口統計各式報表。花蓮縣:花
蓮縣政府。取自http://www.hl.gov.tw/bin/home.php。
邱文英(2016)。運用合作學習策略於國小三年級數學補救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
成效與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
編號104NTPT0611008)
侯采伶(2017)。運用差異化教學結合多元評量提升偏鄉國中生數學學習表現之
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NKNU0332022)
洪珮英(2017)。新北市國小英語教師差異化教學信念與實踐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NTPT0694008)
洪儷瑜(2001)。義務教育階段之弱勢學生的補救教育之調查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6(1),45-65。
洪儷瑜(2012)。由補救教學到三層級學習支援。教育研究月刊,221,13-24。
洪蘭(審訂)、李平(譯)(2003)。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
作者:T. Armstrong)。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94)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3)。102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第一版)。新北市:
原住民族委員會,110。
唐淑華(2012)。帶著希望的羽翼飛翔─談補救教學在十二年國教的定位與方向。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1),1-12。
孫允梅(2015)。差異化教學應用於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
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TPT0611027)
孫志麟(1991)。魏卡斯基的近側發展區理論。資優教育季刊,40,9-12。
高淑芳(2015)。補救教學理念、目標與實施要點。花蓮縣104年補救教學18
小時教師增能研習計畫,花蓮縣鑄強國小。
高博銓(2001)。多元智慧理論的理念與實踐。課程與教學季刊,5(1),21-36。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十二年國教總綱Q&A。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取自http://www.naer.edu.tw/。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2年10月19日)。OECD呼籲應支持弱勢學生與學校。經建會新聞稿。取自https://www.ndc.gov.tw/。
張乃方(2016)。遊戲式學習系統對補救教學成效影響之探討-以二次函數圖形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HU00396029)
張丹旻(2018)。差異化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6NTNT1212001)
張玉茹、張景媛(2003)。多元智慧教學與歷程檔案評量對國中生英語學業表現、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班級氣氛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4(2),199-220。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玲(譯)(2003)。多元智能與學習風格(原作者:H. F. Silver, R. W. Strong & M. J. Perini)。北京:教育科學。(原著出版年:2000)
張美如(2016)。運用差異化教學於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聽力能力學習成效之研
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SHU00676029)
張娟娟(2015)。國小教師線上研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
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HU00396034)
張富玲(2015)。應用認知診斷模式進行電腦化適性補救教學之成效分析-以國小六年級圖形的縮放單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TCT1629011)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嘉珍(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高職機械群教師差異化教學知能與教學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CUE5037011)
張碧珠(譯)(2014)。能力混合班級的差異化教學(原作者:C. A. Tomlinson)。
張瀚文(2012)。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取自http://terms.naer.edu.tw/。
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2001)
張馨文、劉唯玉(2013)。強勢智能搭橋英語補救教學方案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個案實驗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9,139-163。
教育部(2004)。教育部縮短城鄉學習落差補助要點。台北市:教育部。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06)。教育部補助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要點。台北市:教育部。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11)。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台北市:教育部。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12)。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台北市:教育部。取
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14a)。103學年度偏遠(含特偏)地區國民中小學校概況。台北市:
教育部統計處。取自https://stats.moe.gov.tw/。
教育部(2014b)。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台北市:教育部。取
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14c)。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取自
http://12basic.edu.tw/。
教育部(2015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台北市:教育部。取自
http://12basic.edu.tw/。
教育部(2015b)。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補救教學作業要點修正規定。台北市:教育部。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16)。國中小學縣市別校數。台北市:教育部統計處。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
教育部(2017)。 國民中小學專任教師數。台北市:教育部統計處。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
莊安祺(譯)(2013)。發現7種IQ:心智解構(原作者:H. Gardner)。台北:時報文化。(原著出版年:1983)
莫敦儀(2017)。差異化教學對國中八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效能與學習成就之影響。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MCU01331033)
許舜杰(2011)。探究芬蘭小學階段特殊教育現況。教育部99年度選送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出國專題研究結案報告。
許甄華(2016)。運用協同學習提升自然科補救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MDU00611019)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原作者:D. Lazear)。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99)
郭詠廷(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執行現況、問題困境與
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視導與評鑑碩士
學位學程,屏東縣。
陳怡靜(2017)。國小六年級英語課程實施差異化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取
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NHCT5395011)
陳欣宜(2016)。中年級補救教學學生應用線上基模化影片及構圖學習英語關鍵字及文字題之成效(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THMU1396031)
陳美芳、洪儷瑜(2012)。差異化教學策略。取自http://priori.moe.gov.tw/。
陳郁婷(2014)。創新教學-以國中歷史科進行差異化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碩
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YZU05026041)
陳淑敏(1994)。Vygotsky的心理發展理論和教育。屏東師院學報,7,119-144。
陳淑麗、洪儷瑜(2011)。花東地區學生識字量的特性:偏遠小校─弱勢中的弱勢。教育心理學報閱讀專刊,43,205-226。
陳淑麗、熊同鑫(2007)。台東地區弱勢國中學生課輔現況與困境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6,105-130。
陳超明(2015年2月23日)。「差異化教學」注定失敗?。翻轉教育。取自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
陳瑜儂(2016)。「教」與「學」的動態歷程─體育課實施差異化教學之行動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KNU5567002)
陳慧娟(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高職工業類科教師差異化教學知能與教 學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游自達、林素卿(2014)。整合學習共同體於差異化教學的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7(1),23-46。
游承樺(2014)。運用自編英語童謠融入國小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LU000615008)
賀宏偉(2015)。國民中小學大校校務問題與對策之探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2),24-30。
黃于真(2014)。差異化教學對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等差數列與
等差級數」單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102NHCT5212031)
黃秀惠(2017)。差異化教學對學生數學學習成就及學習動機之影響。(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CYCU5331024)
黃馨儀(2014)。圖像式字母拼讀教學法對於國小五年級補救教學學生在字母音認讀、音素覺識及識字能力的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NTPT0694034)
楊清(譯)(2005)。差異教學的學校領導管理(原作者:C. A. Tomlinson & S.
Allan)。中國: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1)
萬佳伶(2013)。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補救教學實施方案態度與實施成效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NPTT1626002)
詹宜蓁(2017)。差異化教學對國中八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成就 與課業任務價值影
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105MDU00611023)
甄曉蘭(2012)。差異化教學教材選編與研發流程。取自http://priori.moe.gov.tw/。
管珮吟(2017)。運用差異化教學於國小四年級英語課程之行動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NDHU5576017)
趙怡鈴(2017)。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歷史科差異化教學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NTNU5332022)
劉欣宜(2012)。學習者中心的學習診斷與補救教學。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1),37-40。
劉威德(2000)。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5766/。
劉玲伶(2016)。以概念圖架構多媒體教學應用於國小五年級自然科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TPT0147018)
劉鎮寧(2016)。中小學補救教學政策執行問題之分析─以高雄市為例。學校行政,101,166-184。
蔡敏玲、陳正乾(譯)(1997)。社會中的心智─高層次心理過程的發展(原作者:L.S.Vygotsky)。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78)
蔡逸凱(2016)。摘要策略融入國小補救教學對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以高年級國語文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TNT0212010)
蔡曉楓、甄曉蘭(2012)。不只教育平等,更要成功學習:以融合為本的芬蘭教育。教育研究月刊,221,118-132。
鄭淵全(1998)。社經地位、能力、學校教育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功能典範與衝突典範之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黎育均(2016)。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四年級補救教學學童國語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HCT5395027)
謝州恩(2013)。鷹架理論的發展、類型、模式與對科學教學的啟示。科學教育月刊,364,2-16。
謝碧娟(2016)。國中七年級英語助動詞差異化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KNU5332007)
韓宗俊(2014)。運用學習共同體於國小英語補救教學之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LU000615002)
簡秀香(2015)。運用電子書對國小中年級英語補救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桃園市某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KNU01392004)
顏惠君(2015)。提升國中生國文閱讀理解能力之差異化教學實踐歷程與實施成
效探究。(博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103NTNU5332046)
魏式琦、陳淑珠、盧慧真、曾豐仁(2013)。多感官學習之字母拼讀補救教學對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成效探討。教育專業研究期刊,6,63-102。
魏秀妤(2016)。運用差異化教學對提升國小六年級低成就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
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TPT0284029)
羅寶鳳(2015a)。理想與現實: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挑戰與因應。師友,575,10-15。
羅寶鳳(2015b)。補救教學的問題與解決之道:問題在哪?如何解決?。師友,580,1-4。
羅寶鳳、陳麒、侯穎軒(2017年10月)。初任教師工作困擾、教學效能與專業表現之研究。楊志強(主持人)「有用?無用?正用?誤用?強化教育研究與政策暨實務連結」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蘇千芳(2015)。差異化教學在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碩士
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PTU0212007)
酈怡玨(2016)。閱讀課室差異化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說明文閱讀理解成效影
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104NHCT5625008)

西文部分
Adebayo, A. S., & Banda, S. C. (2014).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PRIMARY
SCHOOLS, KABWE DITRICT, ZAMBIA. European Scientific Journal, 10(7)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
1524986210?accountid=10534
Adlam, E. (2007).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vestigating
the knowledge elementary teachers possess when implementing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their classrooms (Order No. MR34971).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A&I. (304848568).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304848568?accountid=10534
Bodrova, E. & Leong, D. J. (1996). Tools of minds: The Vygotskian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Ohio: Merrill.
Bruner, J. (1984). Vygotsky’s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The hidden agenda. In B. Rogoff & J. Wertsch (Eds.), Children’s learning in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development (pp. 45-63).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Burkett, J. A. (2013). Teacher perception on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instructional practice (Order No. 3588271).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A&I. (1427918798).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1427918798?accountid=10534
Cohen, J.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2nd ed.).
Hillsdale, NJ: Eribaum.
Collins, A., Brown, J. S., & Newman, S. E. (1989).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In Resnick, L. B. (Ed.),
Know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Robert Glaser (pp. 453-
494).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Đbrahim Yaşar Kazu. (2009). The effect of learning styles on education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5(2), 85-94.
Doyle, W. (1986).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 C. Wit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394-431). New York: Macmillan.
Dunn, R., S. (1983). Learning style and its relation to exceptionality at both ends of the spectrum. Exceptional Children, 49(6), 496-506.
Dunn, R., S., & Dunn, K., J. (1979). Learning styles/ Teaching styles: Should they …Can they… Be matche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6(4), 238-244.
European Agency for Development i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2013). Organisation
of Provision to Support Inclusive Education – Literature Review (European Agency for Development i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Publishing NO. 978877110464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uropean-agency.org
Gardner, H., & Hatch, T. (1989). Multiple intelligences go to school: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8), 4-10.
Halinen, I., & Järvinen, R. (2008).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the case of Finland.
Prospects, 38, 77-97. doi:10.1007/s11125-008-9061-2
Hilyard, V. M. (2004). Teachers'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the classroom (Order No. 3134972).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A&I. (305116225).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
305116225?accountid=10534
Ireh, M., & Ibeneme, O., T. (2010).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DIVERSE TECHNICAL/TECHNOLOGY EDUCATION STUDENTS AT THE SECONDARY SCHOOL LEVEL. Afric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1), 106-114.
Itkonen, T., & Jahnukainen, M. (2007). An analysis of accountability policies in
Fin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54(1), 5-23.
Kazu, I., Y. (2009). The Effect of Learning Styles on Education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5(2), 85-94.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eefe, J., W., & Ferrell, B., G. (1990). Developing a defensible learning style paradig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2), 57-61.
Kivirauma, J., & Ruoho, K. (2007). Excellence through special education? Lessons
from the Finnish school reform. Review of Education, 53, 283-302. doi:
10.1007/s11159-007-9044-1
OECD. (2012). Equity and Quality in Education: Supporting Disadvantaged Students
and Schools(OECD Publishing NO. 9789264130852). Retrieved from 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130852-en
OECD. (2015). Education Policy Outlook 2015: Making Reforms Happen (OECD Publishing NO. 9789264225442). Retrieved from http://dx.doi.org/10.1787/
9789264225442-en
Ofsted. (2014). The pupil premium: an update (Ofsted Publishing NO. 14008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
attachment_data/file/379205/The_20pupil_20premium_20-_20an_20update.pdf
Pea, R. D., (2004). The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dimensions of scaffolding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concepts for learning, education, and human activity.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13(6), 423-451.
Pikulski, J. J. (1994). Preventing reading failure: A review of five effective
programs. The Reading Teacher, 48, 30-39.
Puntambekar, S., & Kolodner, J. L. (2005). Toward implementing distributed scaffolding: Helping students learn science from desig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2(2), 185-217.
Richards-Usher, L. (2013). Teachers perce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the privat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Order No. 3565597).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A&I. (1413311994).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1413311994?accountid=10534
Stanovich, K. E. (1986). Matthew effects in reading: Some consequence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literacy.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1, 360-407.
Tabak, I. (2004). Synergy: A complement to emerging patterns of distributed scaffolding.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13(3), 305-335.
Tomlinson, C. (1999a). The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 responding to the needs of all learners.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mlinson, C. (1999b). Mapping a route towar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7(1), 12-16.
Tomlinson, C. & Allan, S. (2000). Leadership for differentiating schools & classrooms. Alexandra, Virgin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mlinson, C. (2001). How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xed-ability classrooms.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mlinson, C. & Imbeau, M. (2010). Leading and Managing a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rgesen, J. K. (2000).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Early Interventions in
Reading: The Lingering Problem of Treatment Resisters. Lear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 15(1), 55-64.
Vygotsky, L.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hipple, K. A. (2012).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 survey study of teacher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 a Southeast Massachusetts school
district (Order No. 3525802).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A&I. (1039154285).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proquest.com/docview/
1039154285?accountid=10534
Wood, D. J., Bruner, J. S., & Ross, G. (1976).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7, 89-10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