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5.182.6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張瑋翔
作者(英文):Wei-Hsiang Chang
論文名稱:新住民家庭對子女母語之定義與語言態度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The Definition of Mother Tongue and Language Attitudes of Southeastern-Asian New Residents’ Families
指導教授:林意雪
指導教授(英文):Yih-Sheue Lin
口試委員:蔡佳燕
何縕琪
口試委員(英文):Chia-Yen Tsai
Yun-Chi H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號:610488202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8
關鍵詞:東南亞新住民家庭語言態度母語定義
關鍵詞(英文):Southeastern-Asian New Residents’ FamiliesLanguage attitudesThe definition of mother tongu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7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了解東南亞新住民覺察到的社會處境中,來理解新住民家庭的母語認知及語言態度。
本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從18 位新住民母親、8 位父親和17 位子女,共計43 位東南亞新住民家庭成員為對象,將訪談資料分析整理後,分述如下:
1. 在新住民家庭在看待自我處境面向發現:(1)社會對東南亞的刻板印象是造成新住民母親在家庭和社交上的困境原因;(2)家庭權力和父親面對刻板印象的態度有關;(3)多數子女因為接觸東南亞家鄉的經驗較少,而無法形成對東南亞的具體印象。
2. 在新住民家庭界定子女母語的方面發現:(1)東南亞語的社會處境和家庭的母語認知有關;(2)東南亞語是否為母語和家庭對子女學習東南亞語的看法相關性低;(3)父母的教育程度和父親的母語認知有關;(4)子女的東南亞語學習經驗和父親的母語認知有關。
3. 在新住民家庭對子女學習東南亞語的語言態度方面發現:(1)若將東南亞語當作母語,則具有較明顯的正向情感態度並對多元文化較為認同;(2)將東南亞語當作第二語言時,則會以工具性觀點來評價新住民語課程;(3)學校主科及子女的興趣取向會影響家庭在語言態度上的行為傾向。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attitude of society towards the background of Southeast Asia, and understand the Southeastern-Asian New Residents family’s native language definition and language attitude.
In this study,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from 18 mothers, 8 fathers and 17 children, and a total of 43 Southeastern-Asian New Residents’ Families members. The interview data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s follows:

1.In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the family, this study found that:
(1)Mothers mainly face the stereotypes of ethnic groups, the problems caused by
inequality in family power, and the dilemma of social circles.
(2)Fathers mainly faces the influence of stereotypes on the family.
(3)Most children will not be able to form a specific impression of Southeast Asia because they have little exposure to Southeast Asian experience.

2.In terms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mother tongue, this study found that:
(1)Most parents will consider the environment to define the national language as the child's mother tongue.
(2)Most children cannot clearly define their mother tongue because of thelanguag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the name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3)On the family sid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social background, parents of different families make a difference in defining their children's mother tongue.

3.The language attitude of the Southeastern-Asian New Residents family to their
children’s learning of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 this study found that:
(1)Families with a multicultural concept tend to use Southeast Asian as their mother tongue.
(2)Learning the language is for instrumental purposes, Families tend to use Southeast Asian as a second language.
(3)School curriculum and children’s interests will also affect their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界定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臺灣母語教育發展史 7
第二節 從新住民的處境看東南亞語作為母語的可能性 19
第三節 語言態度 33
第四節 以多元文化觀點看東南亞新住民母語教育相關研究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對象 52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研究限制 57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 61
第一節 新住民家庭對自身處境的看待 61
第二節 東南亞家庭認為何謂母語 78
第三節 新住民家庭對子女學習東南亞語的態度及看法 9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33
附錄一 139
附錄二 140
附錄三 142
附錄四 144
一、中文
王光宗(2004)。臺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王德春、孫汝建、姚遠(1995)。社會心理語言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
  社。
王麗瑛(2002)。屏東縣國小母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母語師資培訓問題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王蓉貞(2014)。新婆媳問題:臺灣在地婆媳語新移民婆媳互動關係之研究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臺北市。
移民署(2017)。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內政部移民署全球資
  訊網。取自https://goo.gl/TMrLRx
申小龍(2000)。語言與文化的現代思考。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巫麗雪、蔡瑞明(2006)。跨越族群的藩籬:從機會供給觀點分析臺灣的族群通
  婚。人口學刊,32,1-41。
林月霞(2005)。從「外籍配偶」談「新台灣之子」學校生活適應~以富台國小
  為例(2008年1月15日)。取自
  http://www.ftes.tyc.edu.tw/40period/new_page_54.htm
林瑞榮、楊濟銘(2005)。國小鄉土語言教學的發展、實施、困境與因應。社會
  價值重建的課程與教學,197-214。高雄市:復文。
吳慎(2005)。大陸女性配偶在臺灣生活適應之探討:以臺北縣市為例(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高雄市。
客委會(2013)。101-102年度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客家委員會全球資
  訊網。取自https://goo.gl/czyJKm
洪惟仁(2002)。台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收於施正鋒(主編),各國語言政
  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頁501- 542)。臺北市:前衛。
洪麗菀( 2009)。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臺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變遷
  (1700-1900)。臺北市:聯經。
吳俊憲、吳錦惠(2014)。本土語言教學成效-問題分析語因應策略。臺灣教育
評論月刊,3(7),92-96。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國家教育研究院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2017年5月10日)。
  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施正鋒、張學謙(2003)。語言政策及制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臺北市:前  
  衛。
施炳華(1998)。母語教學的基本認識。教師之友,39(3),1-6。
夏曉鵑(2003),從全球化下新女性移民人權反思多元文化政策。2003年全球
  客家文化會議。
黃美金(2003)。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至:回顧語展望。原住民教育季刊,29,
5-27。
黃政傑(1994)。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月刊,324,9-12。
黃宣範(1999)。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臺北市:文
  鶴。
陳亞甄(2006),外籍配偶先生的婚姻觀與婚姻生活(未出版碩士論文)。慈濟
  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花蓮縣。
陳美瑩(2005)。臺灣國語母語雙語教育。教師之友,46(4),82-106。
陳芳明(2002)。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市:麥田。
陳淑華(2009)。台灣鄉土語言政策沿革的後殖民特色與展望。教育學誌,21,
51-90
陳慧(2006)。新住民子女教育問題與解決策略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55。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5/55-55.htm
陳惠美(2008)。原住民族語教師對族語教學的意見: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灣語文學系,臺東縣。
陳玉滿、賴岳聰(2011年)。國際婚姻外籍配偶之婚姻狀況探討。大安高工學
報,22,3-11。
許文堂(2003)。台灣與越南關係十年來的回顧。收於蕭新煌(主編),台灣與
  東南亞:南向政策與越南新娘(頁117-161),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亞太區
  域研究中心。
許嘉文(2005)。台灣鄉土教育發展史。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5。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5/45-16.htm
許殷誠(2004)。從國小教師觀點探討影響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因素(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梁世武(2009)。臺灣族群通婚與族群認同之研究。問題與研究,48(3),33-
  62。
劉育良(2016年3月6日)。台灣學生全球最血汗。蘋果日報。取自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60308/811348/。
彭尉榕(2005)。原客通婚的族群邊界與位階:地域、世代的比較分析(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研究所,花蓮縣。
潘佳涵(2009)。東南亞新住民母親教導子女母語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所,臺東縣。
楊福松(2000)。淺談語言文字的發展與母語教學。南縣國教,1,37-40。
喻如妘(2009)。臺中縣大雅鄉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臺北市。
楊智穎(2003)。臺灣地區鄉土語言課程發展的回顧與分析。收於歐用生、陳伯
  璋(主編),課程與教學的饗宴(頁191-204)。高雄市:復文。
胡藹若(2002)。臺灣原住民母語教育政策之研究。三民主義學報,24(6),
  153-179。
蔡榮貴、黃月純(2004)。臺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
  626,32-37。
張茂源(2008年11月)。從多元文化教育觀談「新住民子女」校園生活適應之
  輔導策略。「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東華
  大學教育行政學系。
張毓仁(2004年4月)。臺東縣家長雙語使用態度之調查研究:以馬蘭國小為
  例。「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發表之論文,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系,臺東縣。
張建成(2000)。臺灣地區的鄉土教育。收於張建成(主編),多元文化教育:
  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頁63-102)。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學謙(2003)。母語讀寫與母語的保存與發展。東師語文學刊,13,105-
  128。
趙素貞(2014)。臺灣原住民族語教育政策之批判論述分析。課程研究,9,2,
  53-78。
鄒嘉彥、游汝傑(2003)。語言接觸論集。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
詹火生(2013)。我國外籍配偶弱勢情境分析之研究。102年度外籍配偶照顧輔
  導基金補助研究計畫案期末報告。臺北市:內政部移民署。
詹惠珍、陳淑嬌(2011)。臺灣閩南語課程實施現況研究。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
  本土語言教學現況之整合型研究(編號:NAER-100-11-A-1-01-00-2-01)。
  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詹棟樑(1993)。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與實際探討。收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
  多元文化教育(頁21-46)。臺北:臺灣書店。
簡梅瑩(2003)。國小階段母語教學實施的困境與重要性之探討。文教新潮,
  8(1),23 - 30。
鄭予靜(2004)。臺灣爸爸的父職經驗:分析臺越跨文化家庭之親職互動(未出 
  版碩士論文)。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南投縣。
劉秋雲(2003)。臺灣地區原住民母語教育政策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語言研究所,臺北市。
劉祐彰(2001)促進多元族群的了解與對話-九年一貫鄉土語言課程的困境語
解決之道。師友月刊,403,24-29。
劉貴珍(2001)。外籍新娘跨文化適應與現行管理制度態度之探討(未出版碩士
  論文)。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彰化縣。
羅瑞玉(2005)。多元文化觀點談外籍配偶的親職教育。屏縣教育季刊,22,
  4-7。
錢富美(1998)。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對鄉土教育發展之影響。社會
科教育研究,3,163-181。
鍾文悌(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鍾吉雄(1999)。母語教學的困境及改進之道。師友月刊,387,84-87。
鍾榮富(2002)。臺灣語言政策與實際語用的現況。收於張維安(主編),客家
  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集(頁4-9)。行政院客委會。
蘇政傑(2011)。大學生本土語言態度研究:以聯大語傳系為例。中山人文學
  報,31,265-303。
謝紫菱(2007)。臺灣國民小學階段鄉土語言教育之意義、困境與未來。國教新
知,54(1),1-8。
嚴國樑(2004)。原住民教語現況、問題及發展趨向。台灣教育,626,17-24。
二、英文
Appel,R.& Muysken.(1987). Language Contact and Bilingualism. London: Edward
Arnold.
Baker, C. (1992). Attitudes and language. Cal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Banks, J. A. (1993). The canon debat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2(5): 4-14.
Cummins, J. (1979). 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childre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9: 222-251.
ComminsJ. & Swain,M. (1986). Bilingualism in Education: Aspects of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Longman.
Eagly, A., & Chaiken, S. (1998). Attitud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Boston: McGrow Company.
Fasold, R. (1984).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Society. Oxford: Blackwell.
Jaspars,J.M.F. (1978). The nature and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In H. Tajfel and C. Fraser(eds) Introducing Social Psychology, Harmondsworth: Penguin.
Myers, D. G. (1993). Social psychology (4th). New York: McGraw-Hill.
Katz. (1960). The functio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ttitud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24,163-204.
Skutnabb-Kangas, T. (1984). Bilingualism or not. Cal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Tiedt, P. L., & Tiedt, I. M. (1990). Multicultural teaching: A handbook of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Boston: Ally & Baco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