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7.192.6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楊舒雅
作者(英文):SHU-YA YANG
論文名稱:翻滾落地、扎根重生─教師歷程改變的自我敘說
論文名稱(英文):Rolling to the ground, rooting for rebirth ─ A self-narrative of the transformative journey of a teacher
指導教授:廉兮
指導教授(英文):Hsi Lien
口試委員:林慧絢
林香君
口試委員(英文):HUI-XUAN LIN
HUI-XUAN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號:610488209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2
關鍵詞:自我敘說敘說探究行動研究教師改變實踐知識批判教育公民行動者
關鍵詞(英文):self-narrativenarrative inquiryaction researchteacher transformationpractical knowledgecritical educationcivic activis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9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源起於一位國中公民科老師想要解決自己在教育實踐路上所遇到的困頓,期望能夠繼續去實踐自己理想中的教育,而不再用「逃」的方式來面對自己的處境,因而透過敘說探究與行動研究的方式來反思自己從家庭成長、教育學習、教師養成到教育實踐的生命歷程,並在敘說與行動的反覆經驗中,轉換視角、騰出空間,為自己長出能繼續在體制搏鬥的韌性。並根據自己的經驗,整理出三個思考方向給跟我一樣在體制遇到困頓的老師:

一、發展出自己的教師主體性
二、看見他人處境與脈絡,動態且有機的合作
三、騰出自己的空間

期望我們都能重新看見自己作為一位教師的意義,並且成為自己的榜樣,繼續在體制內搏鬥。
This research originated from a junior high school civics teacher's desire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in their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y hoped to continue realizing their ideal education and to confront their circumstances directly, rather than resorting to avoidance. Thus, they embarked on a narrative inquiry and action research journey to reflect on their life experiences from family upbringing, educational learning, teacher training,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Through the iterative process of storytelling and action, they shifted perspectives, created space, and cultivated resilience to continue navigating within the system.

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s, they formulated three directions for contemplation, intended for teachers facing similar challenges within the system:

1. Cultivating their own teacher agency.
2. Recognizing others' situations and contexts, and engaging in dynamic and
organic collaboration.
3. Creating space for themselves.

They aspired for all educators to rediscove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role and become their own role models, persevering within the system.
謝辭 i
中文摘要 v
Abstract vii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關係裡的困頓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 3
第二章 家庭的滋養與教育的養成 11
第一節 羈絆 12
第二節 「逃」作為一種選擇 24
第三章 教育實踐的困境 35
第一節 理想教育的開端 35
第二節 教師生涯的移動路徑 38
第三節 讓人想逃離的行政工作 46
第四章 學習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59
第一節 陪你長大 59
第二節 學習當一個導師 62
第三節 治標不治本的教學改變 69
第四節 連結感受的學習 78
第五節 那些孩子教我的事 86
第五章 心定,人定 93
第一節 觀看視角的轉變 93
第二節 找回迷路的身體 105
第三節 在生活中尋找答案 117
第六章 重新看見生命間的流動 141
第一節 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141
第二節 陪伴等待成長 148
第三節 打開心眼,開拓視野 165
第七章 從個人到公共 175
第一節 敘事作為一種行動的展開 175
第二節 真正的自由 188
參考文獻 191
附錄一:康軒版B3L4公民講義 194
附錄二:康軒版B4L1&2公民講義 196
壹、中文文獻
方永泉、張珍瑋(譯) (2019)。受壓迫者教育學:五十週年版(原作者:Paulo Freire)。高雄市:巨流。
成虹飛(2014)。行動/敘說探究與相遇的知識。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7卷第4期:1-24。
李文英(2021)。輔導應不放棄在關係脈絡中工作─以國小「過動」學生問題為例。諮商與輔導月刊,第432期。
林香君(2012)。從個體覺解到社群協作-使用敘說作為主體性探究方法推進個人與群體的成長發展,第四屆主體療癒與生命敘說研討會,頁13-14,台灣宜蘭。
林曉妮(2017)。拉扯前行,順勢而為的專輔教師:人我相遇的教育之路。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文千(2020)。宮廟之子:穿梭於底邊的歷史迷宮。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
夏林清(2006)。在地人形:政治歷史皺褶中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應用心理研究,第31期:201-239。
夏林清(2010)。走在解殖的路徑中:拮抗同行的社會學習。應用心理研究,第45期:45-72。
夏林清(2015)。勁旅行腳─地方斗室與星空共享的對話。應用心理研究,第63期:3-50。
郭淑芳(2012)。我國師資培育制度回顧與展望。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第13期:91-114。
許兆麟、劉健芝(2005)。序一:一線之差──封閉/開放的(歷史)閱讀。庶民研究,1-24。
黃騰(2005)。從「角色」到「自我」──論教師改變的歷史困境與可能。教育研究集刊,第五十一輯第四期:89-116。
葉孟樵(2022)。「生活日常關係發展觀點」對輔導醫療化之省思-以過動孩童為例。諮商與輔導月刊,第439-440期。
廉兮(2008)。越界生活─理解邊緣處境的教育敘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82期:93-118。
廉兮(2012)。從個人到公共-抵抗與轉化的教育行動研究。應用心理研究,第53期:21-45。
鄭曉婷(2008)。行走中的認識─活化生命的行動書寫。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曉婷(2022)。導師觀點-「處境式輔導」經驗對學校三級輔導體制之省思。諮商與輔導月刊,第433期。
賴玫美、柴成瑋(2005)。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越敘說與課程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30(2)。

貳、英文文獻
Autthapon Prapasanobol(2023)Breaking the Bank, Embracing the Bad: Reshaping What it Means to be Teacher in Thailand.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