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3.203.13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林立晨
作者(英文):Li-Chen Lin
論文名稱:提昇兒童水平思考能力之創造思考教學的行動研究—以如意形線畫為焦點
論文名稱(英文):An Action Research on Creative Thinking Instruction to Promote Students' Lateral Thinking:A Focus on Free Form Drawing
指導教授:饒見維
指導教授(英文):Jien-Wei Rau
口試委員:李偉俊
潘小雪
口試委員(英文):Wei-Jyun Li
Sheau-Shen P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號:610488518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0
關鍵詞:創造力創造思考教學水平思考如意形線畫
關鍵詞(英文):CreativityCreative Thingking InstructionLateral ThinkingFree Form Draw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9
  • 收藏收藏:0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中發現,學生常在創作時產生排斥,且缺乏自信心,原因不全是繪畫能力造成,更重要的因素是創造力的缺失。因此本研究重在探討於創造思考教學中,如何運用如意形線畫提昇兒童水平思考能力。經由行動、反省、修正及再反省的循環,得到以下結論:

一、如意形線畫課程應該減少創作的約束,增加自由度。
二、適時的引導與鼓勵可以協助學生創作,適當的討論與分享可以激發學生的水平思考能力。
三、運用不同媒材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如意形線畫創作。
四、如意形線畫可以使思考更加靈活,有助於提昇水平思考能力。
五、如意形線畫課程可以提高學生對創作的興趣,增加自信心,對美感養成有幫助。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的結果與發現,對教學者、家長、學校、教育單位以及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期望能推廣如意形線畫的概念,並延伸至不同領域之中。
The researcher often finds some students being disinterested in creative activities and lack of confidence. The un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does not necessarily derive from lack of skills but rather their lack of creativity. The research is meant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lateral thinking through Free Form Drawing in art classes. After several cycles of action, reflection, and modification, the researcher concluds as follows:
1.Free Form Drawing course should decrease the constraints of drawing and increase the degree of freedom.
2.Timely guidance and encouragement might facilitate students’ drawing. Timely discussion and sharing can generate students’ lateral thinking.
3.Using more than one medium may enhance the students’ free form drawing.
4.Free Form Drawing enables the students to think more flexibly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lateral thinking ability.
5.Free Form Drawing courses may help students get more interested in art and more self-confidence help, which might also improve cultivation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Last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researcher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to scholars, parents,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hoping that Free Form Drawing may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other disciplines and field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創造力教育 9
第二節 創造思考技巧 17
第三節 啟發水平思考的方法 20
第四節 創造思考教學之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39
第一節 研究場域 39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41
第三節 行動研究構想 43
第四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50
第五節 研究倫理 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7
第一節 如意形線畫的課程設計之省思與檢討 57
第二節 引導或鼓勵學生進行如意形線畫的省思與檢討 83
第三節 如意形線畫的媒材之省思與檢討 112
第四節 如意形線畫對學生的水平思考能力之影響 126
第五節 學生對如意形線畫的態度、感覺與興趣 14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3
第一節 結論 153
第二節 建議 162
參考文獻 167
(一)中文部分 167
(二)外文部分 170
附錄 173
附錄一 攝錄影肖像權與作品授權同意書 173
附錄二 學生訪談大綱 174
附錄三 如意形線畫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176
ArtLinks(2017)。安德烈•馬松—戰爭中涅槃的超現實主義畫家。2017年12月28日取自:https://kknews.cc/zh-tw/culture/8mxqpxn.html
Edward de Bono著,李宏偉譯(1997)。應用水平思考法(一)。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Erja. (2009)。兒童繪畫發展階段。 2016年8月31日取自:http://blog.xuite.net/quiet131/131/22677686
Gardner, H.著,陳正芬譯(2007)。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Mihaly Csikszentmihalyi著,張定綺譯(1993)。快樂,從心開始。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Mihaly Csikszentmihalyi著,陳秀娟譯(1998)。生命的心流:追求忘我專注的圓融生活。台北:天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Stefanie Wang. (2016)。[華德福]形線畫Form Drawing。2016年12月3日取自:http://fountain100.blogspot.tw/2016/03/form-drawing.html
Sternberg, R.& Lubart, T.著,洪蘭譯(1999)。不同凡響:在一窩蜂文化中開拓創造力。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姿琴、張世慧(2004)。創造思考融入遊戲創作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生創造力之研究。特教論壇第十六期。62-78。
王淑娟(2003)。兒童圖畫書創造思考教學提升學童創造力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萩、馬立懿(2015)。「創意插畫課程」學習成效與創造力相關之研究。2015中華印刷科技年報。
史美瑤(2016)。如何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評鑑雙月刊,第62期。22-24。
江佩俞(2010)。創造思考教學策略應用於拼貼藝術教學對國中生創造力之影響。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吳隆榮(1985)。造形與教育:美術教育之理論及其實踐。台北:千華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我讀(2015)。「任何問題都能用圖像解決,而任何人都會畫圖。」—丹.羅姆。2018年4月1日取自: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572
李賢輝(2010)。基礎設計。2016年12月4日取自: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th10_140/
林于仙(2016)。新世紀華人教育之挑戰–以培育創造力為例。2016年8月31日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35&content_no=940
林玉山(1990)。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與兒童繪畫發展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宥榕(2009)。圖畫書教學對國小教師創造力教學及學童創造力表現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偉文(2011)。創意教學與創造力的培育一以「設計思考」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100期。53-74。國家教育研究院。
林麗真(2003)。從華德福教育開一扇窗—探尋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師資培育的新面向。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183-204。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邱奕玫(2013)。情緒創造力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情緒塗鴉為焦點。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
邱皓政(2005)。創造力的測量與共識衡鑑。教育資料集刊第三十集。267-298。國立教育資料館。
侯禎塘(2002)。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特殊教育文集(四),76-121。
胡美智,饒瑞華,羅心孜(2017)。藝術之門。2017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pnjh.tyc.edu.tw/wwwdata/art/newfile5.html
張世慧(1992)。創造性問題解決—心像訓練之應用。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張世慧(2013)。創造力理論、技法與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344。台北:台灣東華書局。
張祖勵(2006)。國小高年級創造思考陶藝教學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傳琳、陳坤虎、李怡真、王沂釗、何縕琪、危芷芬、許育齡(2016)。正向心理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2002)。2016年10月10日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2700/News_Content.aspx?n=610D3420E334D5EF&sms=B64EDFC9507A06FA&s=6AD1C070596F82A6
陳宏欽(2012)。瓦拉斯(Wallas, G.)。2016年8月31日取自:http://edu-exam-note.blogspot.tw/2012/02/wallas.html
陳奐宇(2000)。創造思考教學對圖形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與六年級普通班為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嬿如(2008)。創造性繪本教學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陸雅青(2001)。藝術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斯瑪(2015)。這三種流行的兒童畫,也許正在扼殺孩子的潛能!2016年10月9日取自https://read01.com/6BQmN7.html
曾子瑛(2008)。繪本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生創造力之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資優組碩士論文。
黃才郎(1992)。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啟菱(2015)。創新美術教育1 魔法森麗美力教室 畫樹不像樹,藝術本該天馬行空。2016年9月16日取自:http://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320
黃啟菱(2015)。魔法森林美力教室 畫樹不像樹,藝術本該天馬行空。2016年10月9日取自:http://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320
奧斯朋,邵一杭譯(1964)。應用想像力。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社。
楊宜娟(2013)。意識之探一自動性繪畫與自我的對話。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維基百科(2018)。心流理論。2018年3月9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F%83%E6%B5%81%E7%90%86%E8%AB%96&variant=zh-tw
趙雪峰(2015)。禪繞畫,腦瑜珈。頌雅風‧藝術月刊2015年8月,P109-P111。金珊資訊有限公司。
劉昆夏、鄭英耀、王文忠(2010)。創意產品共識評量之信、效度析論。測驗學刊第五十七輯第一期。59-84。高等教育出版。
劉豐榮(1991)。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
羅拉老師(2014)。羅拉老師教你畫纏繞【入門篇】24種底線練習、最新有機圖樣與進階畫法一起輕鬆學會。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饒見維(2005)。創造思考訓練:創思的心理策略與技巧。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