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7.80.20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鄭貴月
作者(英文):Kuei-Yueh Cheng
論文名稱:太魯閣族山林國中民族教育課程實踐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 study on curriculum practice of indigenous education in the Truku Shan-L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吳天泰
指導教授(英文):Tien-Tai Wu
口試委員:周水珍
王前龍
口試委員(英文):Shui-Jen Chou
Chien-Lung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學號:610496504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0
關鍵詞:民族教育太魯閣族原住民族國中課程實踐
關鍵詞(英文):indigenous educationTrukuindigenous junior high schoolscurriculum practic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9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花蓮縣太魯閣族山林國中為個案研究,採取文件分析法、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資料的收集與分析。研究目的為探究個案學校如何克服民族教育政策的不足與限制,了解其實施民族教育課程十六年的實踐經驗及實施困難,歸納以下十點結論,提供其他原住民族國中參考:
一、行政領導人員與教師堅定的民族教育理念是關鍵。二、學校與社區合作,向社區取材,建立社區的教學資源與信任關係。三、建立明確的民族教育課程主題架構、教學進度與課程主題。四、從小範圍學科與社團建立實施制度與經驗後進而擴大教學範圍。五、運用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多項方案實施民族教育。六、創立文化認證方式激勵學生學習、呈現學習成果與凝聚共識。七、減少學生家長對民族教育影響升學的疑慮進而支持學校。八、民族教育教師運用自我增能方式克服師資培訓制度的不足。九、民族教育教師需要轉化民族傳統文化以融入學校教育。十、個案學校實施民族教育課程的困境與問題。
本研究探討「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之民族教育規範與影響,提出對個案學校因應改革之建議:一、民族精神與民族制度課程系統性融入正式課程教學。二、民族支援教師進行祖靈信仰與Gaya規範的課程主題教學。三、未來加強原住民族議題課程以落實十二年國教精神。四、定期實施民族教育課程的學生問卷調查。
建議主管機關提供十二年國教之民族教育資源如下:一、增加學校民族教育之行政人力。二、成立民族教育教師之教學經驗分享網路平台。三、提供單一族群文化深度的、在地的、工作坊式與實際的研習活動。四、訂定原住民族教育議題及民族教育課程之內容準則。
This research is a case study of the Truku Shan-L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Hualien County. This study uses documentary research,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thods, and depth interview to collect and analyze research data.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how Shan-Lin junior high school can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indigenous education policies, and to underst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difficulties of implementing indigenous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sixteen years. The following ten conclusions provide references to other indigenous junior high schools:
1.Firm indigenous education ideas from executive leaders and teachers are key.
2.School and community cooperation, getting teaching materials from the community, establishing community teaching resources, and building trusting relationships.
3.Establishing a clear thematic framework, teaching progress and curriculum theme for indigenous education curriculums.
4.After establishing an implementation system from a small range of curriculum and communitie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eaching.
5.Use many programs including formal curriculum, informal curriculum, and hidden curriculum to implement indigenous education.
6.Create a cultural certification approach to 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 present learning outcomes, and build consensus.
7.Reduce parents’ concern for indigenous education, which reduces admission rate, and continue to support the school.
8.Indigenous education teachers can increase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ies to overcome the shortages of the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9.Indigenous education teachers need to transform ethnic traditional culture to better integrate into school education.
10.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implementing indigenous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case school.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digenous education norms and influence of a twelve-year basic education. Suggestions for the case school for further innovation:
1.Ethnic spirit curriculum and ethnic system curriculum can be systemized so it can be integrated into a formal curriculum.
2.Truku assistant teacher can implement theme teaching for Utux Rudan belief and Gaya specification.
3.Strengthen indigenous issues in the future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twelve-year basic education.
4.Regularly implement student questionnaires for indigenous education curriculum.
Recommendations for authorities to provide indigenous education resources for the twelve-year basic education :
1.Increasing the administrative manpower of schools for indigenous education.
2.Establishing a teaching experience sharing network platform for indigenous education teachers.
3.Providing practical, in-depth, on-site, and workshop-style study activities for a single ethnic culture.
4.Formulating content guidelines for indigenous education issues and indigenous education curriculum.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架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文化回應教學之學理內涵…………………………………………11
第二節 民族教育課程內涵與太魯閣族文化………………………………21
第三節 民族教育課程政策與實踐問題……………………………………35
第四節 影響民族教育課程實施的學校因素………………………………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61
第一節 研究場域及參與者…………………………………………………61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限制……………………………………………………63
第三節 研究方法……………………………………………………………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71
第一節 山林國中民族教育源起之理念與背景……………………………71
第二節 山林國中民族教育課程內容與內涵分析…………………………81
第三節 山林國中民族教育課程規劃模式與建構經驗……………………101
第四節 山林國中民族教育教師之教學實踐經驗……………………… 1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9
第一節 結 論……………………………………………………………… 149
第二節 未來挑戰與建議……………………………………………………152
參考文獻………………………………………………………………………155
一、中文部分……………………………………………………………… 155
二、英文部分……………………………………………………………… 165
附錄…………………………………………………………………………… 167
附錄一 參考文件……………………………………………………………167
附錄二 訪談題綱……………………………………………………………168
附錄三 訪談編碼與時間……………………………………………………169
附錄四 參與觀察時間與內容………………………………………………170

一、中文部分
方德隆
2001 課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麗文。
太魯閣國家公園
2016 太魯閣族傳統樂器。網路資源,http://www.taroko.gov.tw/zh-tw/History/TraditionalLife,2016年12月25日。
王文科、王智弘
2014 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志仲
2013 國小原住民學生參加原住民舞蹈社團參與態度與族群認同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惠仁
2013 國小教師閩南語課程實踐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王嘉陵
2002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影響因素之評析。 教育研究10:219-227。
王前龍
2003 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出自歐用生、陳伯璋主編,課程與教學的饗宴。高雄:復文。
王前龍
2015a 現階段原住民民族課程政策發展之多元文化課程轉化評析。課程研究10(1):13-34。 
王前龍
2015b 花東地區原住民族教育師資養成的全面提升與重點突破。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23-26。
田哲益、郭明正
2007 爭取創造新境的民族—太魯閣族。台北市: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田貴實、劉仁祥
2016 永不消失的榮耀記憶。台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史曉春
2015 原住民國小推動民族教育課程實踐之研究-以奎輝(牛角)小學為例。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公共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4 原住民族教育法。103年08月04日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47
伊斯坦達‧霍松安‧珂悠瓦
2007 原住民學校實施部落本位教育之研究—以台東縣紅葉國小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旮日羿.吉宏Kaji Cihung
2011 太魯閣族部落史與祭儀樂舞傳記。台北市:山海文化雜誌社。
余展輝
2015 太魯閣族樂舞展演之研究─以 2013 年花蓮縣原住民聯合豐年節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舞蹈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何縕琪
2007 觀照文化差異的教學:文化回應教學。教育研究月刊157:54-67。
吳天泰
1998 原住民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吳天泰
2002 由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原住民母語教學的推展。出自吳天泰主編,教育人類學一書。台北市:五南。
吳天泰
2007 台灣原住民族導論:文化教育篇。吳天泰主編。台北︰五南。
吳天泰
2016 高等教育中的原住民族文化回應教學-以原住民民族學院之研究規劃為例。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20:1-18。
李芳菁
2010 宜蘭縣國民小學原住民民族教育與學童族群認同、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苹綺譯
1998 多元文化教育概論(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James A. Banks著。台北市:心理。
李哲偉
2009 主體重建與弱化的解放教育實踐:一所原住民社區本位學校之批判俗民誌研究。原民會「2009全國原住民族研究論文發會」。
李瑛
1999 北美原住民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以文化特性為基礎的教育。原住民課程發展與教學策略研討會會議論文集:71-92。
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李瑛
2006 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族教育-教育決策倫理之探討。出自舞動原住民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叢書第二輯文化教育:35-48。
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沙兆禎
2011 南投縣原住民學生參加原住民傳統舞蹈社團對學業成就、同儕關係、休閒效益、族群認同與自我概念相關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汪秋一
2010 原住民族教育的概況與展望。師友月刊2010.01:16-23。
周水珍
2007a 原住民民族教育課程政策相關問題之探討。載於國立嘉義大學主辦之「2007原住民族教育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嘉義市。
周水珍
2007b 原住民族小學民族教育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課程研究3(1):87-108。
周水珍
2009 原住民民族教育課程發展研究—以三所原住民小學為例。東華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德禎
2001a 教育人類學導論─文化觀點。台北:五南。
周德禎
2001b 排灣族教育─民族誌之研究。台北:五南。
帖喇.尤道Teyra Yudaw、金清山、胡清香、簡正雄、顏如玉
2006 臺灣原住民族太魯閣族樂舞教材。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林子瑜
2015 文化印記:透過「刺青文面」探討原住民文化傳統與創新的衝突。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視覺藝術教育碩士論文。
林恩惠
2012 實施泰雅族民族教育課程之研究-以苗栗縣泰安鄉三所小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璇
2004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評鑑。台北市:學富文化。
胡永寶
2015 原住民小學執行「以民族教育為特色學校本位課程計畫」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胡利明
2008 台東阿美族地區國小原住民族教育活動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系所碩士論文。
姜明義
2003 原住民高中學生的文化認同與學校適應-以花蓮高中「原之社」的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原民會
2005 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及資源教室設立基準。台北:原民會http://www.apc.gov.tw/portal/index.html
原住民族教育法
2014 全國法規資料庫。台北:行政院法務部。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37
原住民族教育法施行細則
2014 全國法規資料庫。台北:行政院法務部。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p=A&t=A1A2E1F1&k1
孫大川
2006 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盤點及口述歷史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研究報告。
郭雅雯
2011 原住民族知識與民族教育課程-文化回應教學的初探。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伯璋
1998 原住民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1(2):1-14。
陳伯璋、李瑛、洪清一、謝文豪、白亦方、李文富
1999 原住民民族教育內涵與實施之規劃研究。台北市:原住民委員會。
陳癸玲
2008 傳統歌謠教學應用於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之研究-以阿美族國小三年級學童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論文。
陳美如
2000 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淑美
2008 原住民活動課程對原住民學生自我認同及族群認同影響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華
2003 族群關係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原理。出自歐用生、陳伯璋主編,課程與教學的饗宴。高雄:復文。
張如慧、譚光鼎
2012 原住民完全中學的實施現況與挑戰:以蘭嶼高級中學為例。教育研究集刊58(3):73-103。
張琦琪、許添明
2001 原住民學校實施社區本位教育之探討-國外實踐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原住民教育季刊21:74-101。
張嘉育
1999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市:師大書苑。
教育部
201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台北: 教育部。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D33B55D537402BAA&s
=37E2FF8B7ACFC28B
教育部
201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台北: 教育部。http://www.rootlaw.com.tw/LawContent.aspx?LawID
=A040080081012600-1031128
教育部
2016 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台北: 教育部。105年12月08日http://www.boe.chc.edu.tw/sub/education_02/upfile
/undefine1508141453.pdf
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5 發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計畫(105‐109 年)。台北:教育部https://depart.moe.edu.tw/ed2100/News_Content.aspx?
n=1BC1E5C3DD8E7C26&sms=5EDCB810B9A5DA84&s=AE0D73B602398AED
許木柱
1989 太魯閣群泰雅人的文化與習俗。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調查報告。
許添明、蘇美琅
2007 教育政策在學校執行之研究:以原住民學校推動傳統文化之教育政策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3): 55-79。
許詩涵
2015 古士國小民族教育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許寶玉
2015 原住民民族教育課程實施困境及其改善策略之個案研究:以一所阿美族原住民小學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康曼蓉
2014 太魯閣族樂舞的身體觀。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碩士論文。
曾大千
2009 從法令規範論臺灣原住民族教育之本土脈絡。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期刊1︰141-174。
游美惠
2006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基礎。出自舞動原住民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叢書第二輯文化教育:51-63。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黃玉鈴
2010 運用文化回應教學於國小四年級社會 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新民子女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明月
2006 成人教育課程設計。出自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中冊):51-70。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黃冠盈
2001 從文化差異面向探討原住民國中新生之學校適應-以三位泰雅族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祥瑞
2011 原住民族小學民族教育課程實踐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森泉
2000 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市:揚智。
解志強譯
2006 文化回應教學法:理論、研究與實施(Culturally Fesponsive Teach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Geneva Gay著。臺北市:文景。
葉川榮、鍾蔚起、洪秋瑋
2008 蘭嶼完全中學的教育現況與困境初探。教育實踐與研究 21(2)︰127-160。
國家教育研究院
1995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網路資源,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1584/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0 太魯閣族傳統樂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網路資源,http://www.knowlegde.ipc.gov.taipei/ct.aspxItem=1001800&CtNode=17251&mp
蔣文鵑
2001 傳承、變奏與斷裂-以當代太魯閣族女性之織布文化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玉玲
2005 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縣:新文京。
劉美慧
2001 新書評介-文化回應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課程與教學季刊4(4):143-152。
潘文忠
2006 原住民族語言教學在國中小。原教界12:4-5。
潘淑滿
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蔡宜君
2016 宜蘭縣原住民族地區小學推動原住民民族教育課程現況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清田
2003 學校整體課程的理論建構與行動策略。出自歐用生、陳伯璋主編,課程與教學的饗宴。高雄:復文。
賴鈺筑
2012 原住民學校推動民族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慶峯
2012 布農族地區國小民族教育活動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以台東縣武陵國小為例。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教育行政碩士論文。
韓繼成
2005 原住民國民教育政策初探。學校行政雙月刊40︰201-212。
鴻義章
2016 太魯閣事件。台北: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顏國樑
2004 原住民教育現況、問題及發展趨勢。臺灣教育626︰17-24。
羅淑馨
2013 泰武國小推動民族教育課程現況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譚光鼎
1998 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市:五南。
譚光鼎、張如慧
2009 蘭嶼中學原住民文化課程現況之探究︰原住民社區本位課程的分析觀點。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7(1)︰75-106。
譚光鼎、曾碩彥
2009 原住民社區本位學校的理想與實踐-臺灣原住民完全中學之分析。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9(1)︰91-134。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慧
2012 多元文化教育。台北:高等教育文化。

二、英文部分
Diamond ,John B.et al.
2004 Teachers' Expectation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Student Learning:The Importance of Race,Class,and Organizational Habitus. Anthropology & Education Quarterly 35(1):75-98.
Ladson-Billings, G.
1993 Culturally Relevant Teaching:The Key to Making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Work. Research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p.106-121, In C. Grant ed. PA:Falmer.
Ramirez, P. & A. Jaffee
2016 Culturally Responsive Active Citizenship Education For Newcomer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18(1):45-67.
Thaman,Konai Helu
2003 Decolonizing Pacific Studies:Indigenous Perspectives, Knowledge, and Wisdom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Contemporary Pacific 15(1):1-1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