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1.45.7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韓文元
作者(英文):Wen-Yuan Han
論文名稱:國中生常見錯別字類型及教學策略研究--以花蓮縣希望國中九年級學生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Common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Responsive Teaching Strategies - A Case Study of K9 Students in Xiwang Junior High School in Hualien County
指導教授:巫俊勳
指導教授(英文):Chun-Hsun Wu
口試委員:許學仁
魏慈德
口試委員(英文):Hsueh-Jen Hsu
Tzu-Te We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學號:610501501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5
關鍵詞:國中生教學策略錯別字
關鍵詞(英文):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teaching strategywrong choice character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5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依教學現場所蒐集之國中生常出現的錯別字,分析其致誤點以歸納錯誤類型,藉由對識字法、錯別字教學法的探究,從中發展相應教學策略。重新省思錯別字定義及判斷標準,期望能從文字與時俱進的角度,納入錯別字判斷的多方依據,以釐清文字使用標準,從而判斷正確與否。
  現有錯別字研究專著雖以「錯別字」為題,內容多偏重別字,或有未釐清錯、別字概念者,僅論別字。學位論文和單篇論文則多羅列字形、字義資料以供比較,部分能以字形本義或溯源方式呈現正、誤字之別,但教學策略不足,錯別字定義亦多未提出依據標準。本文從與時俱進的角度,納入異體字、異形詞概念,考量字詞典新收入詞語、流行語等用法及實際使用現況,進而提出錯別字的判斷標準及依據,以供正誤對照。
  藉由蒐集之九年級學生日常用字所出現的錯別字歸納、分析類型,再由各教學法針對錯別字類型提出教學策略,以常出現錯別字釋例,提供教學參考。建議教師需針對授課對象,蒐集日常出現的錯別字,以出現頻率高低、類型建立錯別字資料庫。而教師本身需具備明確且有所依據的判斷標準,並隨時充實文字學相關知識,從網路上汲取新資訊、多媒體材料,在指導學生或教學時才能提供對照的正確用字,多方面發展教學策略。
This study analyzes causes of common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JHS) students that are collected onsite during teaching, consolidate types of these errors, and develops respons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word recogni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By reexamining the definition of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and criteria for their determination, it is hoped that multiple bases for determination of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can be incorpor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that written Chinese can keep up with the times to clarify criteria for the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determine the correctness of written characters accordingly.
Existing studies of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despite claiming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as their research topic, either focus largely on choice characters, or only discuss choice characters without clarifying what is wrong with them and the concept of choice characters. Theses and single research papers mostly enumerate data of character forms and meanings for comparison. Some of them are able to demonstrate differences between correct and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based on original meanings of character forms or by tracing their roots, but suggest inadequate teaching strategies or mostly fail to provide criteria for definition of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that written Chinese should keep up with the times, this paper provides criteria and bases for determination of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for comparison between correct and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by incorporating the concepts of variant characters and synonyms and considering usage of new lexical entries and buzzwords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ir actual use.
References are provided for teaching by consolidating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that appear in everyday choice of characters among K9 JHS students, analyzing types of these characters, and suggesting teaching strategies with common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as illustrative example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methods of teaching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It is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need to collect common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that appear among their students and create databases of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based on appearance frequency and types of wrong choice characters. They also need to have clear and well-grounded determination criteria and enrich their philological knowledge by learning new information and multimedia materials on the internet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correct choice of characters and develop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multifaceted development while instructing students or during teaching.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壹、 研究動機…………………………………..……..2
貳、 研究目的…………………………………………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0
壹、 研究方法………………………………………..10
貳、 研究步驟………………………………………..11
第三節 文獻探討……………………………………....12
壹、 書籍資料………………………………………..19
貳、 學位論文….…………………………………….34
參、 相關期刊論文…………………………………..45
第二章  錯別字內涵…………………………………...….57
第一節 漢字特徵與演變……………………………....57
壹、 漢字特徵………………………………………..58
貳、 漢字演變………………………………………..67
第二節 異體字與異形詞辨析………………………....76
壹、 異體字定義及特性……………………………..78
貳、 異形詞定義及特性……………………………..84
第三節 錯別字定義辨析……………………………....97
壹、 錯別字定義綜述……………….……………….97
貳、 錯字定義辨析…………………………………102
參、 別字定義辨析…………………………………105
第三章  國中生常見錯別字類型及成因──以花蓮縣希望國中九年級學生為例……………………………..109 
第一節 錯別字類型分析…………………………..…109
壹、 錯別字類型綜述………………………………109
貳、 錯字類型辨析…………………………………113
參、 別字類型辨析…………………………………117
第二節 國中生常見錯別字類型分析……………..…122
壹、 國中生常見錯字類型…………….…………...123
貳、 國中生常見別字類型………………………....126
第三節 國中生常見錯別字之成因………………......129
壹、 文字因素………………………………………129
貳、 使用者因素……………………………………132
參、 社會環境因素…………………………………135
第四章  識字與錯別字教學法探究……………………..139
第一節 識字教學法………………………………......139
壹、 識字教學法綜述……………………………....141
貳、 臺灣識字教學與研究概況……………………153
第二節 錯別字教學法………………………………..172
壹、 錯別字教學法綜述…………...…………….....172
貳、 錯別字教學建議綜述…………………………186
第五章  國中生常見錯別字教學策略…………………..191
第一節 國中生常見錯字教學策略釋例……………..191
壹、 並列比較法……………………………………192
貳、 字形分析法……………………………………194
參、 趣味識字法……………………………………203
肆、 腦力激盪法……………………………………210
伍、 測驗練習法……………………………………211
陸、 強記高頻字……………………………………211
柒、 多媒體教學法…………………………………212
捌、 其他……………………………………………213
第二節 國中生常見別字教學策略釋例………….….215
壹、 並列比較法……………………………………216
貳、 字形分析法……………………………………217
參、 詞義說明法…………………………………....223
肆、 詞性判斷法……………………………………227
伍、 趣味識字法……………………………………228
陸、 腦力激盪法……………………………………232
柒、 測驗練習法……………………………………232
捌、 強記高頻字……………………………………233
玖、 字族文識字法…………………………………233
拾、 典故溯源教學法…………………………...….235
拾壹、 多媒體教學法……………………………....236
拾貳、 其他…………………………………………23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239
第一節 結論……………………………………….….239
第二節 教學建議……………………………………..243
參考文獻……………………………………………….......247
附錄
附錄一 國中生日常用字錯字分類表…………….……..256 
附錄二 國中生日常用字別字分類表…………………...268
一、古籍
(漢)許慎撰 (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清)王筠著:《文字蒙求》(台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二、專著
艾偉:《漢字問題》(上海:中華書局,1949年)。
董桂先:《常見的錯字》(臺北:五洲出版社,1971年9月)。
方師鐸:《常用字免錯手冊》(台北:天一出版社,1976年)。
林建經:《別字辨正》(高雄:革新文化出版社,1976年)。
蘇尚耀:《中國文字學叢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6年)。
李孝定:《漢字史話》(臺北:聯經出版社,1977年)。
李植泉:《別字辨正》(台北:正中書局,1978年)。
張昆輝:《錯字大全》(台北:名人出版社,1978年)。
黃也白:《我不再用錯字》(台北:名人出版社,1978年)。
周介塵:《我不再寫錯字》(台北:名人出版社,1979年)。
馬晉封:《別字大全》(台北:名人出版社,1979年)。
高尚仁、鄭昭明合著:《中國語文的心理學研究》(臺北:文鶴出版社,1982年)。
陳勝利:《不寫錯別字》(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
齊騁邨:《別字追蹤》(台北:武陵出版社,1983年)。
齊騁邨:《我不再用錯詞》(台北:國語日報附設出版社,1985年)。
李孝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臺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蔣善國:《漢字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
曾榮汾:《字樣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王鳳陽:《漢字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年 12 月)。
張春興、林清山著:《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90 年)。
焦紀雲:《常見錯別字》(臺中:華童出版社,1991年)。
萬雲英:〈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輯於楊中芳、高尚仁主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年)。
林尹:《文字學概說》(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
柯劍星:《錯別字解惑.錯字篇》、《錯別字解惑.別字篇》(台北:國語日報社,1994年)。
陳家驥:《易錯用字詞辨正》(基隆:法嚴寺出版社,1995年)。
詹鄞鑫:《漢字說略》(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股分有限公司,1995年)。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常用國字辨似》(臺北:教育部,1996年)。
賴慶雄編著:《正字指南上.下》(臺北:國語日報社,1997年)。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臺北:教育部,1999年)
齊騁邨:《再見錯別字》(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齊騁邨:《又見錯別字》(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戴汝潛主編:《漢字教與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洪富連:《辨字集錦》(高雄:復文書局,2000年)。
中國語文報刊協會:《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2001年12月19日發布)。
左秀靈:《錯別字辨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姚淦銘:《漢字心理學》(南寧 : 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賀友齡:《漢字與文化》(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1年)。
黃沛榮:《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樂學書局,2001年)。
謝邦振:《別再寫錯字了》(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說文解字工作室(林宛蓉、李靜雯、吳靜宜、徐家莉、施教麟、張玲霞、張瑩瑩):《同音字大不同》(台北:商周出版社,2002年)。
王玉新:《漢字認知研究》(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
司馬特:《錯別字出列》(台北:商周出版社,2003年)。
商務印書館編:《挑戰錯別字DIY》(香港: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003年)。
賴明德:《中國文字教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
王開揚:《漢字現代化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呂永進:〈異體字的概念〉,輯於張書岩主編:《異體字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楊春:《現代漢語中的異形詞》(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司馬特:《錯別字出列2》(台北:商周出版社,2005年)。
孔祥卿、史建偉、孫易編著:《漢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林西莉著,李之義譯:《漢字的故事》(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6年)。
姚儀敏:《字字計較》(台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陳政:《字源談趣》(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7月)。
左民安:《細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石雨祺:《不寫錯別字──從分析、辨識到永遠不做「白字先生」》(臺北:一鳴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李文茹:《永遠不再寫錯字》(台北:螢火蟲出版社,2008年)。
季旭昇:《漢字說清楚》(台北:商周出版社,2008年)。
葉昌元:《字理──漢字部件通解》(北京:東方出版社 2008年)。
楊潤陸:《現代漢字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宋建華:《漢字的理論與教學》(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吳惠萍、王淑玲:《中學生國文字形破解攻略》(台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
黃傳嘉、敖群:《漢字知識與漢字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鄭昭明:《華語文的教與學:理論與應用》(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王初慶:《漢字結構析論》(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司馬特:《誰還在寫錯字》(台北:商周出版社,2010年)。
李樂毅:《漢字圖解1000例》(香港:商務印書館,2011年11月)。
許彩虹:《識字教學策略》(臺北 : 秀威資訊科技出版,2012年 )。
許雯霞、胡真:《每日一字,中國人最常讀錯與寫錯的字》(新北市:臺灣廣廈出版集團知識家出版,2012年)。
陳銘璠:《中學生作文最常寫錯的字》(臺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
潘麗珠總策畫:《圍攻錯別字》(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蔡有秩:《不要讓錯別字害了你》(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洪燕梅:《漢字文化的模式與內涵》(臺北:文津出版社,2013年)。

三、學位論文
李白芬:《國小學童認知風格及其錯字錯誤類型之關係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1995年)。
陳佩櫻:《台北市國小學童作文錯別字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王鴻儒:《高中職學生作文錯別字研究──以高雄市高中職學生作文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丘慶齡:《避免小學生寫錯別字之教學策略》(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吳惠如:《基本識字教材教學對學習障礙學生及智能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2004年)。
邱明秀:《中文部首分色識字教學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童教學成效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2004年)。
林桂華:《國中漢字字形矯誤教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周麗芬:《國小識字正常學生和識字困難學生錯別字結構之比較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張維琴:《外籍配偶識字教學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2004年)。
蘇淑婷:《國小六年級學童錯別字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王惠瑩:《弱勢地區幼兒識字教學之個案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2007年)。
史惠方:《精緻化識字策略對五年級識字困難兒童識字成效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2007年)。
曲朝霞:《基於語料庫的小學生錯別字分析》(山東:魯東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07年)。
何蕙齡:《以字理識字為主的錯字補救教學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張茂富:《運用識字教學策略於別字成因以提升六年級學童識字能力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廖彩萍:《單字呈現的部件識字教學法及以文帶字的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2007年)。
蔡元泰:《台灣校園數位落差:以師生為世代區隔之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2008年)。
譚青:《初中生漢字誤寫探討》(湖南: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2008年)。
陳思彧:《國民小學高年級別字矯誤教學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佳儂:《國中生錯別字教學策略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洪源泰:《部件教學法融入華語文識字教學網站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班,2010年)。
莊淑琴:《改善國中生錯別字之教學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鮑盈方:《不同識字教學法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寫字教學成效之比較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2010年)。
姚淑婷:《對外華語文識字教學之初級課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研究所碩士班,2011年)。
王儷樺:《國小識字教學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班,2012年)。
劉芳汝:《識字教學模式》(臺東: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2012年)。
陳蘊珊:《語言經驗法結合詞彙導向教學對輕微認知缺損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13年)。
姜智仁:《字義辨析教學對改善國中生錯別字效果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施瓊虹:《多元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二年級識字困難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2014年)。
曹文馨:《部件分解識字教學法及其結合部件手語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班,2014年)。
宋慧珍:《運用「漢字看圖猜一猜」APP遊戲在國小三年級識字教學的學習成效之探討》(新竹:中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班,2015年)。
許珀瑋:《LAYAR擴增實境應用於識字教學探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與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班,2015年)。
閔家玉:《布農文化融入識字教學對偏鄉學生識字量及閱讀流暢度影響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班,2016年)。
蔡茗香:《補校識字教學行動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博士班,2017年)。

四、期刊論文
林昌炫:〈國中生錯別字分析〉《中國語文》第267期,1979年9月,頁39-50。
李俊英:〈從國中生作文看錯別字問題〉《中國語文》第275期,1980年5月,頁12-17。
董季棠:〈從國字的構造談錯別字的辨認〉《教師之友》第23卷3、4期合刊,1982年3月,頁15-17。
童鷹九:〈怎樣減少錯別字〉《教師之友》第24卷7、8期合刊,1983年10月,頁7-16。
迂叟:〈錯別字辨正──錯別字怎樣形成〉《華文世界》第40期,1986年4月,頁51-53。
劉興漢:〈國小學生學習寫中文字錯誤之分析〉《華文世界》第43期,1987年2月,頁43-49。
賴慶雄:〈一筆之差〉《華文世界》第48期,1988年7月,頁53-54。
劉永耕:〈關於異體詞的幾個問題〉《新疆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頁88-94。
李榮琳:〈也談錯別字(相似字)的分辨〉《中國語文》第394期,1990年4月,頁69-73。
吳建華:〈國中生錯別字補救教學示例〉《教育研究雙月刊》第21期,1991年10月,頁65-68。
吳景妃等:〈容易寫錯的常用字〉《國教月刊》第39卷3、4期,1992年12月,頁30-36。
侯敏:〈異體詞的規範問題〉《語文建設》1992年第3期,頁19-22。
蔡金涼:〈國小易誤字之研究〉《國教月刊》第39卷3、4期,1992年12月,頁25-29。
孟慶章:〈異形詞規範的範圍〉《語文建設》1993年第6期,頁12-14。
高更生:〈再談異體詞整理〉《語文建設》1993年第6期,頁7-11。
潘竟翰:〈異形詞三議〉《語文建設》第5期,1994年,頁12-15。
羅秋昭:〈如何加強識字教學〉《國民教育》第35卷3、4期,1994年,頁14-18。
龔嘉鎮:〈漢字形音關係概說〉《語文建設通訊》第46期,1994年,頁31-36。
黃順益:〈錯別字的形成與消弭〉《中國語文》第452期,1995年2月,頁90-93。
葉國良:〈從楷書的形成談字形教學〉《華文世界》第75期,1995年,頁75-80。
吳建華:〈烏焉成馬 魯魚亥豕──錯別字診斷暨補救教學〉《中國語文》第465期,1996年3月,頁84-91。
吳建華:〈失之毫釐差以千里──辨字形、審字音、明字義〉《中國語文》第467期,1996年5月,頁52-56。
應雨田:〈異體詞語規範研究述評〉《語言文字應用》第2期,1998年,頁25-32。
黃沛榮:〈由部件分析談漢字教學的策略〉《華文世界》第94期,1999年12月,頁16-22。
楊劍橋:〈什麼是異體詞〉《漢語拼音小報》1999年4月21日。
楊劍橋:〈關於漢語多音節異形詞的幾個問題〉《復旦學報》第6期,2000年,頁110-116。
樊善標、陳潔儀、杜家祁、李貴生:〈校園錯別字現象觀察-手寫部分〉《中國語文通訊》第58期,2001年6月,頁27-32。
裘錫圭:〈談談「異體詞」這個術語〉《語言文字周報》2002年11月20日。
蘇寶榮:〈關於異形詞整理和規範的理論思考〉《辭書研究》第4期,2002年,頁1-12。
李佳信:〈高中生錯別字彙編淺析-以屏東女中為例〉《國文天地》第19卷第7期,2003年12月,頁19-35。
張雯華、顏瓊雯:〈國一生錯別字簡析〉《國文天地》第19卷第7期,2003年12月,頁44-50。
許錟輝:〈九十二年大考中心指定科目國文作文中錯別字探析〉《國文天地》第19卷第7期,2003年12月,頁4-18。
顏智英:〈高中生作文錯別字分析〉《國文天地》第19卷第7期,2003年12月,頁36-43。
魏靖峰:〈改正錯別字的教學策略〉《中國語文》第93卷第555期,2003年9月,頁61-65。
蘇建州:〈識字教學原則與方法釋例〉《國教世紀》第205期,2003年,頁49-54。
吳宜貞 ; 黃秀霜:〈由中文造字原則探討學童認字發展〉《教育心理學報》第36卷第1期,2004年9月,頁1-12。
王世發:〈錯別字辨識五法〉《語文教學之友》第5期,2006年5月,頁38-39。
魏麗君:〈如何解決小學生錯別字問題(上)〉《家庭教育》第105期,2006年11月
李淑芬:〈淺析錯別字〉《中國語文》第606期,2007年12月,頁41-50。
馮永敏:〈教會學生識字寫字──識字寫字的教學策略〉《國教新知》第55卷第1期,2008年,頁14。
于金華、汪海軍:〈異形詞研究評述(上)〉《通化師範學院學報》第30卷第6期,2009年6月,頁65-68。
陳宜政:〈國中學生易錯字之研究──以翰林版國文八下範本教學為例〉《中國語文》第642期-646期,2010年12月-2011年4月,頁51-60、44-55、65-72、50-56、59-62。共分五篇。
邱文華:〈字族文教學法應用於錯別字教學之探究〉《中國語文》第677期,2013年11月,頁80-89。

五、字典類
(清)張玉書等編:《康熙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中文大辭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5年)。
朱炳昌編著:《異形詞匯編》(北京:語文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
臺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輯:《辭海》(臺灣:中華書局,1996年)。
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8年10月第5    
次印刷)。
國語日報出版中心主編:《新編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國語日報社,2000年)。
邱德修總主編:《簡明活用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2版)。
李添富主編:《洪葉活用成語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三民書局成語典編纂委員會編纂:《成語典》(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李行健主編:《現代漢語異形詞規範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

六、網路資料
〈中文錯別字/別字擂台〉http://gj.idc.scu.edu.tw/buggame 
《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http://asbc.iis.sinica.edu.tw/
《全字庫》https://www.cns11643.gov.tw/AIDB/welcome.do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http://stroke-order.learningweb.moe.edu.tw/home.do
《現龍第二代中文字詞學習系統》http://dragonwise.hku.hk/dragon2/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教育部成語典》http://dict.idioms.moe.edu.tw/cydic/index.htm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home.do
〈國字標準字體及字表〉ttps://depart.moe.edu.tw/ED2400/News.aspx?n=8940E5C0456177C3&sms=893AAA1CBFE149DE
〈網絡流傳筆畫最多的中國漢字!可能你一個都不認識!〉https://read01.com/zh-tw/z7KGeB.html#.WsyXG9R974Y
〈罰寫到崩潰!「最難漢字」筆劃超多 讓學生不敢再遲到〉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309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