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5.12.3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曾乙正
作者(英文):Yi-Cheng Tseng
論文名稱:日治時期壽工場的空間構成及區域變遷
論文名稱(英文):The Spatial Composi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Kotobuki Sugar Refinery in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指導教授:郭俊麟
指導教授(英文):Chun-Lin Kuo
口試委員:陳文松
潘繼道
口試委員(英文):Wen-Sung Chen
Jih-Daw P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文化學系
學號:61050A003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0
關鍵詞:賀田組鹽水港製糖社宅街壽工場區域發展
關鍵詞(英文):KatagumiEnsuiko Sugar Refining Company LimitedCompany Towns(Syatakugai)Kotobuki Sugar RefineryRegional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4
  • 收藏收藏:0
在觀光產業發達的花蓮縣,位於光復鄉的花蓮糖場可謂代表性景點之一,然而,壽豐火車站東側卻有座比光復糖場年代更早,為東臺灣新式製糖工場之嚆矢的「壽工場」。隨著清帝國開山撫番而進入東臺灣的漢人,帶入了糖、樟腦等產業,開啟後山製糖的序章;日治時期,現代化糖業生產模式的確立,大小財閥所經營之製糖工場於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包含其附屬的社宅街區,深刻影響周遭市街的發展。因此,本文欲以壽工場作為主軸,討論在以荒井泰治為首的大型製糖資本選擇鯉魚尾地區作為設立壽工場區位之影響因子,以及從經營過程中汲取經驗,調整製糖工場、社宅街區等場區內空間構成的轉化與市街的發展關係。
  透過自然環境、地形、歷史與社會背景上的討論,原先賀田組的開墾以及花蓮港廳推行鯉魚尾進行市區計畫,以做為殖產工業的重要區位等因素,皆為影響壽工場的區位選擇的要項之一。空間上的部分,由於近年來數位典藏成果豐碩,地圖與歷史航照的釋出更是對於釐清一塊區域及都市紋理之最佳利器。故,本文透過總督府檔案、花蓮港廳報等官方文獻的爬梳與歷史GIS的方法,藉由歷史航照、地圖等圖資的空間對位以及數化,得出初期鯉魚尾工場場區空間配置。鯉魚尾工場工場與其附屬區域之空間配置以「日人社宅區-工場區-臺人社宅區」為架構,而後在自然災害的因素與經驗的積累下,配合行政區劃改正而更名的壽工場,於1920年代前已將原先的空間構成架構更動為「工場區/行政區-綠地/河流-社宅區」的狀態。另外,藉由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於壽地區所建立的灌溉排水系統、鐵道、自營農場,以及官方配合其設立的機構下,來看壽在日治時期的區域發展。
In Hualien County, the Hualien Sugar Refinery in Guangfu Township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ourist attractions. However, the Kotobuki Sugar Refinery on the east side of Shoufeng Railway Station is older than it. When the Qing empire started to manage Eastern Taiwan alo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ltivation of Mountains and Barbarians” policy, the Han people migrated to Eastern. They began to develop sugar, camphor and other industrie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e modernized process of producing sugar was established, and sugar refineries operated by large and small industrial companies appeared in western Taiwan, including the affiliated dormitories, which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rrounding settlements. Therefore, this thesis intends to use Kotobuki Sugar Refinery as the core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constructing a modern factory in Liyuwei area, analyze the spatial composition of the Kotobuki Sugar Refinery, and its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with neighboring area.
By discuss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errain, history, and social background, I argue that the early reclamation of Katagumi and the urban planning of the Liyuwei area by the Karenko Prefecture as an important location for the sugar industry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location selection of the Kotobuki Sugar Refinery. Thanks to the rich establishment of digital archives in recent years, the release of maps and historical area photos assist to clarify the texture of a region and the city. In this thesis, with the official data of Taiwan Sotokufu Digital Archives and historical GIS methods, based on the georeferenced vectorization of historical aerial photos, maps and other spatial materials, the Liyuwei Sugar Refinery’s spatial composition “Japanese Dormitories area-Factory area-Taiwanese Dormitories area” is obtained. Later, due to the natural disasters and accumulation of sugar production experience, Kotobuki Sugar Refinery was renamed in accordance with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By the 1920s, the spatial composition of Kotobuki Sugar Refinery was changed to “Factory area/ administration area-green space/river-Dormitories area".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railways, self-owned farms established by Ensuiko Sugar Refining Company Limited, and official establishments in the Kotobuki area, we will look at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Kotobuki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一、 東臺灣區域研究 3
二、 糖業發展與東臺灣 4
三、 製糖工場與社宅街 7
四、 數位人文研究 11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12
一、 研究方法 12
二、 研究範圍 14
第二章 賀田組與花蓮地區的糖業開發 19
第一節 賀田金三郎的來臺與賀田組的成立 22
一、 賀田金三郎於臺灣初期事業 23
二、 賀田組的成立 26
第二節 賀田組於花蓮地區的糖業開發 27
一、 日治初期花蓮港地區種蔗製糖之概況及土地限制 27
二、 臺灣總督府的獎勵政策與賀田組東拓 28
三、 賀田組於花蓮港地區的製糖事業 31
第三節 小結 37
第三章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壽工場的建立 41
第一節 從賀田組到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的事業繼承 41
一、 日俄戰爭後製糖會社的整併及大資本化 41
二、 賀田組事業之接手與擴張-壽工場的建立 43
第二節 壽工場的區位選擇 51
一、 自然環境及原料採取區的劃設 51
二、 東線鐵道及輕便鐵道的敷設 54
三、 「蕃情」控制-派出所及隘勇線的設立 60
四、 土地範圍及所有權的確立-東臺灣的林野調查及鯉魚尾市區計畫 65
五、 風土病的控制與移民村勞動力的注入 69
第三節 小結 75
第四章 日治時期壽工場與壽之區域發展 79
第一節 新式製糖工場場區內的空間構成 80
第二節 新式製糖工場壽工場的空間構成 85
一、 臺灣總督府檔案、府報中的鯉魚尾工場 85
二、 美軍空拍圖與壽工場藍晒圖等圖資中的壽工場 92
第三節 壽工場與壽之區域發展 113
一、 排水與灌溉設施與自營農場 114
二、 糖業鐵道的敷設 128
三、 官方機構的設置 137
四、 蔗作的衰亡與火美軍轟炸下的壽工場 147
第四節 小結 154
第五章 結論 15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7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60
附件 176
專書

上野專一(1894/1985),《臺灣視察復命》,臺北:成文出版社。
山田京三郎(1928),《臺灣海陸交通運輸便覽》,臺中:海陸運新聞社臺灣支局。
中治環境造型顧問公司(2014),《花蓮縣文化景觀臺糖公司花蓮糖廠保存維護計畫成果報告》,花蓮:花蓮文化局。
毛利之俊(1933),《東臺灣展望》,臺東:東臺灣曉聲會。
片木篤等人編(2006),《近代日本の郊外住宅地》,東京:鹿島出版會。
王汎森(2014),〈數位人文學之可能性及限制—一個歷史學者的觀察〉,收于項潔編《數位人 文研究與技藝》。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田代安定(1896/1985),《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臺北:成文出版社。
石坂莊作(1915),《臺灣に於ける農民の天國》,臺北:出版單位不詳。
矢內原忠雄(1988),《帝國主義下の臺灣》,東京:岩波書店。
古藤齊助(1941),《領臺後の花蓮港史談》,出版不詳。
甘記豪(2015),《米機襲來-二戰臺灣空襲寫真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西村虎太郎編(1923),《賀田金三郎翁小傳》,東京:芳誼會。
安倍明義(1938),《臺灣地名研究》,臺北:成文出版社。
伊藤重郎(1939),《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史》,臺北:臺灣製糖株式會社。
竹之內祐隆(1943),《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昭和十六.十七年期原料統計No.2》,臺南: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
辻原万規彦(2018),《臺灣糖廠與社宅街變遷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佐藤政藏(1936),《臺灣之糖業》,臺北:臺灣產業評論社。
作者不詳(1915),《臺灣糖業觀》,神戶:日華新報社。
作者不詳(1924),《模範的內地人移民村吉野村の現況》,臺北:東臺灣研究會。
東臺灣新報社編(1925/1985),《東臺灣便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花蓮港廳編(1928),《三移民村》,花蓮:花蓮港廳。
花蓮港廳(1939/1985),《花蓮港廳要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林滿紅(2003),《茶、糖、樟腦與臺灣社會之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出版社。
胡傳(1960),《臺東州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施添福(1995),〈區域地理的歷史研究途徑以清代岸裡地域為例〉,收錄於黃應貴主編(1995),《空間、力與社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施雅軒(2003),《臺灣行政區變遷》,臺北:遠足文化出版社。
凃照彥(1975),《日本帝国主義下の臺湾》,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宮川次郎(1928),《花蓮港製糖所の研究(上)》,臺北:臺灣糖業研究會。
宮本又郎(1999),《企業家たちの挑戦》,東京:中央公論社。
凃照彥(2003),《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
陳永清(1934),《最新版臺灣商工業案內總覽》,臺中:東明印刷合資會社。
陳鴻圖(2005),《活水利生:臺灣水利與區域環境的互動》,臺北:文英堂。
鹿子木小五郎(1912/1985),《臺東廳館內視察復命書》,臺北:成文出版社。
曹永和(1979),《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
張家菁(1996),《一個城市的誕生-花蓮市街的形成與發展》,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張懷文修(2002),《壽豐鄉志》,花蓮:壽豐鄉公所。
張素玢(2017),《未竟的殖民-日本在臺移民村》,臺北:衛城出版社。
項潔、涂豐恩(2011),〈導論-什麼是數位人文〉,收錄於:項潔編(2011),《從保存到創造:開啟數位人文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筒井太郎(1932),《東部臺灣案內》,臺東:東部臺灣協會。
黃武達(2000),《日治時代(1895-1945)臺灣都市計畫歷程之建構》,臺北:臺灣都市史研究室。
黃紹恆(2010),《臺灣經濟史中的臺灣總督府》,臺北:遠流出版社。
黃紹恆(2019),《砂糖之島-日治初期的臺灣糖業史1895-1911》,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葉柏強(2016),《顧我洄瀾》,花蓮:花蓮文化局。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1910),《花蓮港鯉魚尾間輕便鐵道運輸營業ヲ開始ス》,臺北: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
臺南新報社(1912),《花蓮港廳廳報-明治四十五年一月至七月》,花蓮:臺南新報社。
臺南新報社(1912),《花蓮港廳報-大正元年八月至十二月》,花蓮:臺南新報社。
臺南新報社(1913),《花蓮港廳報大正二年》,花蓮:臺南新報社。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15),《臺灣林野調查事業報告》,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糖務課(1916),《臺灣糖業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1917),《臺灣鐵道臺東線》,臺北: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
臺灣總督府移民課(1919),《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臺灣日日新報合編(1921),《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24),《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1927),《臺灣糖業概觀》,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33),《[昭和五年]國勢調查結果中間表(花蓮港廳)》,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37),《[昭和十年]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國勢調查結果概報》,臺北:臺灣總督府。
廖宏霖等10人著(2014),《共和流光》,花蓮: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永續發展促進會。
蔡龍保(2012),《推動時代的巨輪:日治中期的臺灣國有鐵路1910-1936》,臺北:臺灣書房。
蔣毓英編(1689/1985),《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橋本白水(1922),《東臺灣》,臺北:南國出版協會。
鴻巢理喜雄(1941),《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原料統計》,臺南: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
鍾石若(1938/1985),《躍進東臺灣(二)》,臺北:成文出版社。
鍾書豪(2009),《百年來的花蓮糖業發展史(1899-2002)》,臺東:東臺灣研究會。
臨時臺灣糖務局(1903),《第二次糖業記事》,出版不詳。
臨時臺灣糖務局(1908),《臺灣糖業一斑》,臺北:臨時臺灣糖務局。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花蓮港製糖所調查(1924/1985),《花蓮港廳下に於ける糖業沿革概要》,臺北:成文出版社。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花蓮港製糖所(1926),《事業概況》,出版不詳。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1939),《社業概況》,臺南: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

期刊、研討會論文

辻原万規彥等(2010),〈戦前期における北海道の製糖工場の社宅街について : 製糖業に関わる建築活動からみた戦前期日本の影響下にあった地域の相互比較に関する研究〉その2,《日本建築學會九州支部研究報告》第49號,頁485-488。
辻原万規彦(2011),〈戦前期日本における製糖業の社宅街の開発-南洋群島と北海道を中心として〉,《企業経営都市の盛衰とその空間構成[若手奨励]特別研究委員会報告書》,頁47-50。
辻原万規彦等3人(2013),〈臺湾における戦前期の製糖工場と社宅街の概要−戦前期日本における製糖業を支えるネットワークの形成過程と特質に関する研究〉,《日本建築学会九州支部研究報告》第52号:3,頁553-556。
辻原万規彦、今村仁美(2014),〈臺湾における空中写真と旧版地図を用いた製糖工場と社宅街に関する調査-戦前期日本における製糖業を支えるネットワークの形成過程と特質に関する研究〉,《日本建築学会九州支部研究報告》,第53号:3,頁517-520。
辻原万規彦、今村仁美(2015),〈戦前期臺湾における製糖工場と社宅街の配置図の復元に向けて〉,收錄:《日本建築学会大会(関東)学術講演梗概集》,頁707-708。
作者不詳(1917),〈臺東線建設概要(其の一)〉,《臺灣鐵道》第66號,頁21-28。
李文良(1997),〈林野整理事業與東臺灣土地所有權〉,《東臺灣研究》:第2卷,頁169-195。
李宗信、顧雅文(2014),〈近二十年來應用歷史地理資訊系統的回顧與展望-以臺灣區域史研究為例〉,《臺灣史研究》:第21卷2期,頁167-196。
近藤武義(1908),〈臺灣糖業一斑〉,《財海》,頁4-9。
林玉如(2002),〈歷史學與區域研究:以東臺灣地區的研究為例〉,《東臺灣研究》:7期,頁103-134。
林聖欽(2009),〈日治時代糖業採取區制度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以鹽水港地區為例(1896-1930)〉,《臺灣文獻》:第59卷4期,頁39-104。
林富士(2018),〈何謂「數位人文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9卷:2期,頁93-100。
吳育臻(2011),〈臺灣東部的區域差異―從國家治理與糖業經營的觀點(1895-1945)〉,《中國地理學會會刊》:47期,頁65-82。
施添福(1995),〈日治時代臺灣東部的熱帶栽培經營和區域發展〉,收錄:《臺灣史研究百年回顧與專題研討會1995年12月15-16日》,頁1-50。
施添福(2000),〈臺灣東部的區域性:一個歷史地理學的觀點〉,《東臺灣社會與文化的區域研究研討會論文集》,頁1-10。
施添福(2017),〈日本殖民主義下的東部臺灣:第二臺灣的論述〉,《臺灣風物》:第67卷3期,頁55-109。
陳國川(2000),〈日治時代雲林官有原野的土地開發〉,《師大地理學報》:第33期,頁1-52。
陳吉村(2008),〈花蓮縣土壤肥力概況分析〉,《花蓮區農業專訊》:第56期,無頁碼。
郭俊麟(2010),〈淺談臺灣今昔地圖與歷史航照在中學地理資訊教育的意義〉,《GIS教育推廣電子報5月號》。
郭俊麟(2017),〈原住民族歷史地圖集的徵集與選錄〉,《原住民族文獻》:第31期,頁8-30。
郭俊麟(2018),〈《蕃地地形圖》的數位人文探索─以太魯閣地區為例〉,《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9卷2期,頁145。
黑谷了太郎(1935),〈臺灣糖業界の企業主體の變遷〉,《臺灣時報》1935年1月號,頁14-25。
馮維義、洪致文(2014),〈臺灣南部糖廠「會社住宅」布局規畫與盛行風向之關係〉,《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12卷,頁17-34。
潘繼道(2006),〈花蓮港廳壽小學校奉安殿遺跡〉,《臺灣文獻》別冊19,頁31-41。
潘繼道(2010),〈花蓮地區日治時期慰靈碑遺跡初探〉,《臺灣文獻》:第61卷1期,頁385-434。
潘繼道(2010),〈近代東臺灣木瓜番歷史變遷之研究〉,《東華人文學報》:第16期,頁101-157。
劉淑玲(2012),〈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初探〉,《南榮學報》:第15期,頁A5-1-A5-18。
鍾淑敏(2004),〈政商與日治時期東臺灣的開發:以賀田金三郎為中心的考察〉《臺灣史研究》:第11卷1期,頁79-117。

學位論文

李禮仁(2009)〈賀田組及其在東臺灣的開發—日治時期私營移民之個案研究(1899-1908)〉。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孟祥翰(1988)〈臺灣東部之拓墾與開發:1874-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陳怡妃(1996)〈日據臺灣糖業空間構成初探―從歷史與環境談起〉。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陳佩琪(2000)〈日治時期臺灣新式製糖工廠空間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莊天賜(2011)〈臨時臺灣糖務局與臺灣新製糖業之發展(1902-191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黃修文(2005)〈世紀之交的臺灣糖業與蔗農〉。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繼道(2004)〈國家、區域與族群—臺灣後山奇萊地區原住民族群歷史變遷之研究(1874—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鄭安睎(2011)〈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

新聞報紙

〈驛傳社〉,《臺灣日日新報》 1897/04/02。
〈臺北商業會の會長〉,《臺灣日日新報》 1898/02/01。
〈臺北實業界彙報〉,《臺灣日日新報》 1898/03/12。
〈臺灣銀行株〉,《臺灣日日新報》 1899/05/02。
〈臺北諸會社近情(承前)〉,《臺灣日日新報》 1899/05/20。
〈臺灣貯蓄銀行〉,《臺灣日日新報》 1899/07/12。
〈臺灣銀行の大株主〉,《臺灣日日新報》 1900/04/03。
〈商業談-賀田金三郎君〉,《臺灣商報》 1900/05/17。
〈萬覺帳-大倉組臺北支店の衰運〉,《臺灣商報》 1900/06/30。
〈臺東の糖業 糖業適地〉,《臺灣日日新報》 1900/08/31。
〈臺東開墾〉,《臺灣日日新報》 1900/12/13。
〈蕃人の賀田組開墾地襲來〉,《臺灣日日新報》 1902/06/08。
〈糖業獎勵規則的發布〉,《臺灣日日新報》 1902/6/15。
〈賀田組於吳全城之農場近況〉,《臺灣日日新報》 1904/11/09。
〈賀田組の機關砲借入〉,《臺灣日日新報》 1906/03/01。
〈糖業獎勵の方針〉,《臺灣日日新報》 1906/06/03。
〈臺東の開拓〉,《臺灣日日新報》 1906/07/01。
〈臺東蕃害の事情〉,《臺灣日日新報》 1906/08/11。
〈鹽水港製糖重役〉,《臺灣日日新報》 1907/03/05。
〈臺東の開拓事業〉,《臺灣日日新報》 1907/05/24。
〈臺東の富源〉,《臺灣日日新報》 1907/09/19。
〈臺東輕鐵の調查〉,《臺灣日日新報》 1908/04/07。
〈臺東の新隘線〉,《臺灣日日新報》 1909/01/21。

〈東部臺灣發展〉,《臺灣日日新報》 1909/02/10。
〈臺東の賀田組〉,《臺灣日日新報》 1909/06/17。
〈臺東輕鐵開業〉,《臺灣日日新報》 1910/03/02。
〈移民と衛生〉,《臺灣日日新報》 1910/04/17。
〈林野調查と地租〉,《臺灣日日新報》 1910/12/03。
〈花蓮港の産業状況(下)〉,《臺灣日日新報》 1911/03/17。
〈臺東輕鐵全滅〉,《臺灣日日新報》 1911/09/10。
〈花蓮港雜信(一日)-拓殖製糖新工場〉,《臺灣日日新報》 1913/02/04。
〈花蓮港雜信(一日)〉,《臺灣日日新報》 1913/02/04。
〈東部鐵道被害〉,《臺灣日日新報》 1913/08/20。
〈蕃地と產業〉,《臺灣日日新報》 1916/09/19。
〈蕃地と産業(三零)〉,《臺灣日日新報》 1916/09/19。
〈花蓮港籌設水電〉,《臺灣日日新報》 1916/09/21。
〈水力電氣起らん 新規工業益益勃興す〉,《臺灣日日新報》 1917/03/31。
〈鹽糖水電計畫〉,《臺灣日日新報》 1917/03/30。
〈鹽糖鑛區問題 圓滿に解決せり〉,《臺灣日日新報》 1917/05/18。
〈鹽糖鑛區解決〉,《臺灣日日新報》 1917/05/21。
〈灌溉と排水〉,《臺灣日日新報》 1917/05/21。
〈東部風水害-意外に大なり〉,《臺灣日日新報》 1917/07/19。
〈暴風雨〉,《臺灣日日新報》 1917/07/22。
〈花蓮港の風水害-交通断絶〉,《臺灣日日新報》 1917/07/30。
〈花蓮港の風水害-電信電話線〉,《臺灣日日新報》 1917/07/30。
〈花蓮港、壽間のバス近く開通〉,《臺灣日日新報》 1936/08/15。
〈鐵道部臺東線の三驛驛舍を改築-宿舍四十三戶と共に〉,《臺灣日日新報》 1936/09/12。
〈御尊影を奉安-蕃童敎育所へ〉,《臺灣日日新報》 1937/10/03。
〈鹽水港製糖壽工場全景〉,《臺灣日日新報》 1939/10/03。


檔案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事業概況〉,《資源委員會》,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3-010306-0279。
〈廣東糖廠籌備處與錦源行訂立廠屋及機器安裝工程補充合同〉,《資源委員會》,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3-010202-0353。

總督府檔案
「臺灣行政一班(民政局)」(1895年09月22日),〈明治二十八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七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18001。
「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取締規則」(1895年10月24日),〈明治二十八年甲種永久保存第八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08001。
「賀田金三郎臺東廳下ニ於ケル官有原野豫約賣渡地ヲ蔗園開設ノ為無償貸付ニ變更ノ件」(1902年12月30日),〈明治三十六年永久保存第五十六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856010。
「臺東廳長稟申ニ係ル吳全城警察官吏派出所用トシテ建物受納認可ノ件」(1904年08月01日),〈明治三十七年十五年保存第十一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4798012。
「花蓮港市區計畫ノ件」(1910年01月20日),〈明治四十三年永久保存追加第二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734011。
「臺灣小學校同分教場ノ名稱及位置改定」(1910年03月31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2923a012。
「臺東花蓮港兩廳管內土地整理ニ關シ決議ノ件」(1910年06月01日),〈明治四十三年十五年保存第六十二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5322015。
「鯉魚尾市街地市區計畫稟申是認ニ付通達(花蓮港廳)」(1910年08月29日),〈明治四十四年永久保存追加第十五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902004。
「警察官吏派出所設置認可ノ件(花蓮港廳)」(1910年09月01日),〈明治四十三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5264031。
「花蓮港廳告示第十九號蓮鄉平野村外三ケ村奉鄉林田村ノ境界ヲ定ムル件」(日付エラー),〈明治四十四年永久保存第二十八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794080。
「吳全城警察官吏派出所ヲ賀田村警察官吏派出所ニ名稱變更認可(花蓮港廳)」(1911年11月01日),〈明治四十四年十五年保存追加第一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5429015。
「郵便局開廢(告示第五八號、告示第五九號、告示第六○號、告示第六一號)」(1913年03月01日),〈大正二年十五年保存第五十八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5650005。
「大正元年告示第五號廳支廳警察官吏派出所名稱位置及管轄區域中改正(花蓮港廳告示第十一號)」(1913年04月01日),《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119107X001。
「保安林解除(告示第一○五號)」(1913年06月01日),〈大正二年十五年保存第八十三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5675004。
「製糖場事業承繼」(1914年08月14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0558a010。
「元臺東拓殖製糖株式會社賣渡許可者中訂正ノ件」(1914年12月01日),〈大正元年永久保存追加第十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085008。
「庄界變更認可(花蓮港廳)」(1917年01月01日),〈大正六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6397019。
「官有原野成功賣渡許可請書(塩水港製糖拓殖株式會社)」(1917年09月01日),〈大正六年永久保存第九十一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720004。
「官有原野豫約開墾成功地賣渡許可請書(塩水港製糖拓殖株式會社)」(1917年10月01日),〈大正六年永久保存第八十四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713006。
「賀田及萬里橋小學校用建物及敷地寄附」(1918年01月01日),〈大正七年十五年保存第五十六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6562006。
「壽蕃人公學校敷地ニ關スル件」(1918年01月01日),〈大正七年十五年保存第三十四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6539007。
「塩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出願埤圳新設工事」(1918年09月01日),〈大正七年永久保存第九十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872005。
「塩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出願埤圳新設工事」(1918年09月01日),〈大正七年永久保存第九十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872004。
「埤圳新設ノ件認可(花蓮港廳)」(1925年03月01日),〈大正十四年十五年保存第九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7304002。


總督府府報
「臺灣官有森林原野豫約賣渡規則」(1896年10月09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00018a001。
「製糖場取締規則」(1905年06月07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1764a001。
「製糖場原料採取區域(糖務局)」(1906年01月27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1901a009。
「臺灣製糖及纎維工場胎權規則」(1910年05月10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2953a001。
「明治四十三年三月告示第四十五號臺灣小學校、同分敎場ノ名稱位置中改正ノ件」(1911年11月19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3376a003。
「工場財團」(1915年02月19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0689a006。
「蕃人公學校名稱位置改定」(1917年03月28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1253a001。
「明治四十二年十月府令第七十五號廳位置及管轄區域中改正」(1917年09月08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1371a002。
「蕃人公學校ノ名稱、位置中改正」(1917年09月28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1387a002。
「工場新組入」(1919年02月01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1753a012。
「工場新組入」(1919年02月02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1754a015。
「糖業獎勵方法(大正八年度)」(1919年05月03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1823a007。
「廳地方費立小學校名稱位置變更ノ件」(1922年02月23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2590a002。
「糖業獎勵方法」(1922年05月13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2653a006。
「米穀生產獎勵規則」(1941年11月27日),〈府報第4349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立臺灣圖書館,典藏號:0071034349a001。

研究報告

詹益寧(2015),《臺糖公司花蓮區處歷史建築文化資產維護勞務委託案成果報告書(修正版)》,臺灣糖業公司花東區處委託案。頁2-20-2-21、3-6-3-7。
詹益寧(2016),《花東區處花蓮縣定古蹟及歷史建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勞務委託案-期末報告書修正版(廠長宿舍、副廠長宿舍修復)》,臺灣糖業公司花東區處委託案。

線上資料庫

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資料庫,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1231692,檢索日期:2019/11/18。
海岸製品積荷,《臺灣舊照片資料庫》,網址: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oldphoto.jsp,檢索日期:2019/12/13。
臺灣颱風預報輔助系統-百年來颱風資料, http://photino.cwb.gov.tw/tyweb/tyfnweb/htm/1917b076.htm,檢索日期:2019/12/20。
外邦図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http://chiri.es.tohoku.ac.jp/~gaihozu/ghz-dtl.php?fm=l&ghzno=TH000820,檢索日期:2019/12/20。
〈花蓮港製糖所壽工場〉,《臺大圖書館舊照片資料庫》,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oldphoto.jsp,檢索日期:2019/12/20。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事業概況:花蓮港製糖所,《臺大圖書館舊照片資料庫》,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oldphoto.jsp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detail.jsp?dtd_id=32&id=1192&rownum=2&pk=seq&showlevel=2,檢索日期:2019/12/20。
總督府職員錄, http://who.ith.sinica.edu.tw/s2g.action?viewer.q_authStr=1&viewer.q_fieldStr=allIndex&viewer.q_opStr=&viewer.q_valueStr=%E5%90%B3%E5%85%A8%E5%9F%8E%E9%83%B5%E4%BE%BF%E5%B1%80,檢索日期:2019/12/25。
〈壽豐站木造站房〉,《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nrch/index.php,檢索日期:2019/12/25。
花蓮港廳鯉魚尾附近隘勇線作業的實景,《臺灣記憶》,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image_photo_detail.hpg&project_id=twpt&dtd_id=10&xml_id=0000363524&subject_name=%e6%97%a5%e6%b2%bb%e6%99%82%e6%9c%9f%e8%87%ba%e7%81%a3%e5%9c%96%e5%83%8f%e5%af%ab%e7%9c%9f,檢索日期:2019/12/27。

網路資料

臺東農場,http://www.taitungfarm.com/TaitungFarm/index.php/menu-2/menu-2-2/menu-2-2-2,檢索日期:2018/01/08。
朝日日本歷史人物事典の解説,https://kotobank.jp/word/%E8%B3%80%E7%94%B0%E9%87%91%E4%B8%89%E9%83%8E-1065445,檢索日期:2019/11/21。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蕃地」巡視與「討蕃」行動」,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con.php?no=105,檢索日期:2019/12/01。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編繪,大正八年(1919)製糖場原料採取區域圖,http://thcts.ascc.net/themes/rd15-09141.php,檢索日期:2019/12/03。
甘蔗的一生,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33970023/tsc2-4.htm,檢索日期:2019/12/03。
〈吳全城開拓記念碑〉,《花蓮縣文化局》,https://www.hccc.gov.tw/zh-tw/CulturalHeritage/Detail/137,檢索日期:2019/12/10。
〈虎尾糖廠簡介及製糖過程〉,《臺灣糖業公司》,網址:https://www.taisugar.com.tw/chinese/movie_detail.aspx?p=1&n=10087&s=52,檢索日期:2019/12/17。
日治前期臺灣不動產登記制度之研究,碩博士論文網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86NTU04194001%22.&searchmode=basic,檢索日期:2019/12/20。
糖廠文藝村,http://www.shute.kh.edu.tw/~d10013a/08/main-4-1-4.htm,檢索日期:2019/12/20。
〈阿美族--光榮部落(Rinahem)〉,《典藏臺灣》,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3/49/74.html,檢索日期:2019/12/2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