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9.143.4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戴元君
作者(英文):Yuan-Jyun Dai
論文名稱:從文創精品獎看臺灣微型陶藝品牌之發展
論文名稱(英文):On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 Microbrands in Taiwan form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Award
指導教授:陳怡方
指導教授(英文):Yi-Fang Chen
口試委員:梁家豪
張淑華
口試委員(英文):Jia-Haur Liang
Shu-Hua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學號:610575204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9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獎補助計畫文創精品獎微型陶藝品牌
關鍵詞(英文):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grants and subsidies programCultural and Creative Awardceramic microbrand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7
  • 收藏收藏:0
  政府提供的獎補助計畫對於文化創意產業(以下簡稱文創產業)有一定的輔助效益,好的計畫可以帶動文創產業的發展提升產業的續航力。然而計畫的制定內涵與實際補助對象的需求不一定切合,因對象的各種背景因素,形成資源無法各方面滿足需求的情形。臺灣歷年對於文創產業的相關施政有持續性的規劃,但政府的施政方向對於文創產業從業者自創業以來在市場中及產業發展方向上,是否有效幫助並且使其能穩定成長?獎補助計畫或多或少輔助對象的發展,仍是可納入產業正面影響的機會。政府對文創產業獎補助計畫之規畫,已有許多為微型品牌創業對象而設的機會,但每個文創品牌皆有其限制與背景,獎補助計畫的資源內容給予微型文創品牌的發展幫助,實際的情況究竟為何呢?
  本研究以文創精品獎得獎、未參獎之微型陶藝品牌作對照探討,針對微型陶藝品牌導入文創精品獎進行研究。綜合研究成果發現,以「微型陶藝品牌資源評估參考圖」中之建議,隨時釐清品牌自身限制與短缺資源,來回檢視品牌狀況,以透過相關機構或網路資源等,查找出對品牌現下營運狀況較無負擔及適合之資源的獎補助計畫配合參與,參與過後根據參加經驗,隨時調整品牌發展的策略目標,並且重新進入釐清品牌的資源需求之循環,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中不時作出評估,在需要時尋求適合之獎補助計畫,能夠拓展品牌更多的可能性。
In term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 good government grants and subsidies program can be supportive to a certain extent by foste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up the endurance of the industries. However, if the content of a grants and subsidies program does not fit to the actual needs of subsidized objec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resources provided may not be able to meet the needs in all aspects of the industries. The policy concern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has been planned by the government constantly in Taiwan over the years, but does the government’s policy-making effectively help and enable the steady growth of the industries in both the market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usiness?
Still, a grants and subsidies program help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subsidized object more or less and thus can be regarded as a positive opportunity for the industries. Currently, there have been many opportunities from the government designed for entrepreneurs starting a microbrand. Despite these opportunities, every cultural and creative brand has its own background and limitations. Then, what is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cultural and creative microbrands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resources from those grants and subsidies programs?
This study, focusing o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Award of the Creative Expo Taiwan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compares between the ceramic microbrands that won the Award and those that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Award and discuss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ward into microbrands of ceramics. It is found that according to the suggestions as concluded from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source Evaluation of Ceramic Microbrands, a brand may expand its possibilities by clarifying the brand’s own limitations and resource shortages at any time and seeking suitable grants and subsidies programs via related organizations or the internet.
誌 謝 辭 I
摘 要 III
Abstract V
圖 目 錄 IX
表 目 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方法 13
第四節 研究對象 17
第五節 研究架構 24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5
第七節 資料收集 26
第八節 名詞釋義 31

第二章 臺灣陶藝發展 33
第一節 陶藝之價值 34
第二節 工作室陶瓷 39

第三章 臺灣陶藝品牌的發展 57
第一節 品牌的發展 57
第二節 臺灣陶藝品牌的發展 63

第四章 文創精品獎與工藝之關係 71
第一節 文創精品獎得獎品牌歸納 71
第二節 文創精品獎與其他代表性工藝獎補助機制探討 93

第五章 研究成果與分析 105
第一節 訪談問題之建構 105
第二節 訪談結果之分析 110
第三節 訪談分組對照分析 12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1

參考文獻 145

一、中文文獻
江靜玲(譯)(1995)。藝術與公共政策(原作者:John Pick)。臺北市:桂冠
呂海棻(譯)(2011)。脫穎而出的品牌致勝秘密(原作者:Alina Wheeler)。臺北市:旗標。
杜國清(譯)(1969)。艾略特文學評論選集(原作者:Thomas Stearns Eliot)。臺灣:田園。
吳昭怡等(2006)。手感經濟:感覺的時尚。臺北市:天下雜誌。
吳書榆(譯)(2012)。怪咖時代:小眾勢力崛起,愈怪愈有商機(Seth Godin)。臺北市:三采文化。
邱慧菁(譯)(2008)。品牌個性影響力(原作者:Rohit Bhargava)。臺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
林靈宏(2000)。消費者行為學。臺北市:五南。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
胡幼慧等(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施世昱(2009)。臺灣現代陶藝之父–林葆家。臺中縣:臺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
胡政源(2015)。品牌管理–廣告與品牌管理。新北市:新文京開發。
夏學理(2011)。文化創意產業概論。臺北市:五南。
黃克煒(譯)(2007)。設計品牌(原作者:原田進)。臺中市:晨星。
黃靜宜(2015)。出世的作品,入世的靈魂。好物相對論–生活器物(50-57頁)。臺北市:遠流。
鄭自隆(2013)。文創行銷。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1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臺北市:五南。
劉維公(2001)。當代消費文化社會理論的分析架構:文化經濟學、生活風格、與生活美學,刊於:東吳社會學報第十一期,頁 113-136,臺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臺北市:天下雜誌。
劉鎮洲(2006)。臺灣藝術經典大系.工藝設計藝術卷3:藝術陶瓷.產業風華。臺北市:藝術家。
謝東山(2005)。臺灣現代陶藝發展史。臺北市:藝術家。

二、中文學位論文
林柔妤(2006)。地方政府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角色--以新竹市玻璃工藝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4CHPI0457049)
張意雲(2012)。花蓮市居民對花蓮文化創意產業態度之研究:以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0NDHU5642003)
黃惠穗(2007)。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研究:夥伴關係理論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5NDHU5055006)
蔡美麗(2001)。文化政策與臺灣工藝發展(1979-1999)(未出版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89THU00233010)

三、網路訊息
大紀元文化網(2006)。【藝海漫遊】陶藝家吳讓農。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6/6/8/n1341848.htm。
王怡棻(2013)。創意不等於生意,文創創意多倒閉也多。臺北市:遠見雜誌,2013年8月號。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18213。
文化部(2017)。2017文化創意產業年報。取自http://cci.culture.tw/upload/cht/attachment/de6766c545af4b3bc21e594b7dcc6bc9.pdf。
文博會(2018)。文創精品獎專刊(2018)。取自https://issuu.com/freshtw/docs/merged-2/52。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1)。藝文政策間接補助機制規劃之研究(頁40)。臺北市。取自https://grants.moc.gov.tw/Web/index.jsp。
李彥錚(2008)。「中型企業」與「微、小型企業」評分模型之區隔。取自
www.jcic.org.tw/main_ch/fileRename.aspx?fid=698&kid=1。
每日頭條網站(2017)。陶瓷工作室模式:什麼人愛選它,它的盛行是好還是壞。 取自https://kknews.cc/zh-tw/culture/ynykyxb.html。
梁家豪(2016)。進化中的當代工藝。取自https://magazine.ncfta.gov.tw/onlinearticle。
莫茜(2017)。大眾文化與網絡文化。取自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WvRBDwAAQBAJ。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2019)。108年度「文創工作室」補助計畫徵選即日起至3/26(二)截止。取自http://ccidp.ntua.edu.tw/article.aspx?category=1&id=1290。
趙文衡(2002)。APEC微型企業議題–兼論臺灣微型企業之發展。取自https://www.globalpes.com/APEC/microenterprrises.htm。
當代陶藝館(2007)。臺灣陶瓷發展概論。取自
http://artnews.artlib.net.tw/detail1302.html。
數位時代網站(2006)。瞄準臺灣百萬房車無品牌忠誠度市場。取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2924/BN-ARTICLE-2924。
Felix Lin-林振吉夫妻因陶結緣 創意無限 – 2142期。取自http://shuj.shu.edu.tw/blog/201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