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8.105.22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葉碧麗
作者(英文):Pi-Lee Yeh
論文名稱:運用閱讀理解策略於八年級國文科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The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on the Eighth Grade Chinese Course
指導教授:張志明
指導教授(英文):Chih-Ming Chang
口試委員:梁忠銘
范熾文
口試委員(英文):CHUNG-MING LIANG
Chih-Wen F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
學號:610587517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9
關鍵詞:閱讀理解閱讀策略八年級國語文
關鍵詞(英文):Reading ComprehensionReading StrategiesEighth years of junior high schoolMandari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4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運用閱讀策略教學於國中八年級學生後,對於其國文課程學習成效,上課投入程度及對文本內容摘錄、分析思考能力的影響。本研究採行動研究。進行的方式是:在指定課程教學結束後,讓學生書寫提問及摘要策略學習單。研究結果發現:
一、閱讀策略的實施,有助學生對課程的投入度和成效。
二、摘要策略的實施,有助學生掌握文意摘錄及統整的能力。
三、閱讀策略的實施,有助於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四、實施閱讀策略的困境,是課程規畫和升學壓力。
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教學方面以及研究方面之具體建議,以作為國文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on learning outcomes, attitude, and abilities of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of 32 eighth graders at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Yilan County. The method of this study is action research.
This study was to have the students answer questions on their worksheets based on questioning and summarizing strategies after they learned the assigned lessons.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The learning outcome clould be elevated via Reading Strategies.
2.The summarizing ability and integration ability could be
elevated via Reading Strategies.
3.Reading Strategies could eleva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4.The dilemma of implementing Reading Strategies lies in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pressure for further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study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and for further research.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閱讀素養的背景 9
第二節 閱讀理解的策略 15
第三節 學習態度 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7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2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9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31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6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 38
第七節 研究倫理 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39
第一節 實施閱讀策略後學習成就分析 39
第二節 摘要策略對文意理解及統整的分析 42
第三節 提問策略對文章推論分析的探討 45
第四節 研究者的省思與成長 5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4
王財印(2004)。產婆法與發問技巧。教學原理。臺北:心理。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何佳怡(2010)。提升國中生國文反思與評價閱讀素養之教學策略—以PISA閱讀試題分析為架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吳明隆(2001)。教育行政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呂秀蓮(2017)。十二年國教 107 課綱核心素養的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3),01-06
李雅惠(2006)。概念構圖教學對八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國文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幸曼玲、陳欣希、林玫玲、陳錦蓮、張純、曾秋華、黃冠達(2009)。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推論理解策略—預測、連結、摘要。臺北市: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林芳均(2012)。文章結構與摘要教學對高一學生補救課程設計之研究。論文發表於提升中小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理論與實務研討論壇,臺北市:教育部。
林千惠、郭惠君(1997)。同儕個別教學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學業表現與學習態度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季刊,(12),125-152。
柯正峰(1989)。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柯華葳(2009)。閱讀的關鍵在思考。親子天下0~15歲閱讀力實戰關鍵特刊。取自
http://topic.parenting.com.tw/issue/2013/futurelearning/article4-6-4.aspx。
南美英(2007)。晨讀十分鐘(孫鶴雲,譯)。臺北:天下雜誌。
孫劍秋、林孟君(2013)。從台灣中學生PISA閱讀素養的表現談精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教
學策略。中等教育,64(3),35-51。
張玉成(1993)。發問技巧與學生創造力之增進。教育資料集刊第三十輯。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4/pta_8752_6206044_86039.pdf。
張瀞文(2012,12月)。養成思考力的提問術。天下雜誌,41,108-117。
教育部(2017)。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4113,c639-1.php?Lang=zh-tw。
莊耀嘉、王重鳴(2001)合譯。社會心理學。臺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高碧玉(2011)。摘要策略對國中二年級學生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惠珍 (2013)。閱讀教學中運用提問策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陳慧容(2011)。提問教學策略對不同閱讀態度之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提問能力與閱讀理解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教學視導碩士
位學程班。屏東市。
陸怡琮、陳品華、羅素貞、張麗麗、馮心怡、李燕芳(2009)。摘要策略教學在屏東縣國小五年級的實施成效之研究。教育部國民教育司。臺北市。
楊翊(2016)。提問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摘錄記敘文大意之成效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臺中市。
臺灣PISA研究中心。PISA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應試指南。取自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sample_papers/2009/2011_1205_guide_reading.pdf
趙居蓮譯(1997)。學習與教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蔡清田(2001)。課程改革實驗。臺北:五南。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五南。
潘麗珠、高鴻怡、盧翠芳、蔡淑梓……張守甫(2009)。打造台灣的第五十六號國語文教
室—從國語文教材出發的閱讀教學研究:朗讀與提問技巧的運用。教育部國民教育司(主編),教育部閱讀教學策略開發與推廣計畫成果發表會教學示例彙編(頁
124-143)。臺北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簡馨瑩、幸曼玲、馮永敏、邢小萍、張政亮、方淑貞(2010)。台北市閱讀理解策略推廣手冊。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翻轉教育(2016)。PISA 2015:數學、科學全球第4、閱讀滑落第23,台灣學生欠實作能力。取自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2977

西文部分
Baker, L. & Brown, A. L. (1984). 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reading. In P. D.Pearson (Eds.),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pp.353-394). New York:Longman.
Connell,J.P.,&Wellborn,J.G.(1991). Competence,autonomy,and relatedness:Amotivational analysis of self-system processes. In M.R.Gunnar&L.A.Sroufe(Eds.),The Minnesota symposia on child psychology,Self processesand development, (23), 43-77.
Davies,I.K.(1981).Instructional technique.N.Y.: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OECD(2013),PISA in Focus:Could Learning strategies reduce the performance gap between advantaged and disadvantaged studen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pisainfocus.htm.

Pressley, M.(2000). What should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be the instruction of ? In M. L.Kamil, P. B. Mosenthal, P.D. Pearson, & R. Barr,(Eds.),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Vohume (p.545-561).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tenhouse, L.(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Heineman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