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29.195.19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藍曼文
作者(英文):Man-Wen Lan
論文名稱:以青少年小說教學作為提升國中生讀寫素養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n Action Research of Using Adolescent Fiction to Improv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Literacy
指導教授:林意雪
指導教授(英文):Yih-Sheue Lin
口試委員:李雪菱
蕭昭君
口試委員(英文):Shiue-Ling Lee
Jau-Jiun Hsi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號:610588503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關鍵詞:青少年小說閱讀素養寫作素養行動研究
關鍵詞(英文):Adolescent FictionReading LiteracyWriting Literacy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1
  • 收藏收藏:0
我的研究對象為花蓮縣快樂國中三年級共29名學生,我採用行動研究的方式,想要藉由青少年小說教學,來提升國中生的讀寫素養。在這個研究中,我提出了三個問題:(一)教師如何針對班上不同學生的差異,設計一個合乎素養的青少年小說讀寫課程?(二)教師發展青少年小說課程後,學生的讀寫素養產生了哪些變化?(三)教師在行動研究的歷程中,遭遇了哪些困難?產生了哪些改變?
透過三階段的小說教學循環,以課堂教學逐字稿、教師教學省思、學生作品、學生訪談,以及與指導教授對談、諍友回饋等資料,我得到了以下結論:
一、老師不能夠把小說當作教科書來教,要善用文本特色進行教學,建議選擇包含議題與人物內心描繪的小說,更能提升學生的閱讀動機。
二、教師不宜把素養低估為技能訓練,要重視情境引導的過程與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從人物塑造作為小說教學入門,設計由讀到寫的素養教學。
三、小說課程後,最大的收穫便是扭轉了學生對讀寫的定見。而在閱讀素養層面,班上孩子們嘗試過渡到「多元觀點期」;寫作上則是在立意取材、結構組織,以及細節的呈現上有所進步。
四、差異化教室內的小說素養教學:小說不一定要全部讀完,讓優讀者成為老師的助教,再透過寫作有趣的題目並讓孩子發表作品,啟動孩子們開始進行寫作編輯處理。
從行動研究中我獲得了反思:要認真進行文本分析,重新看待閱讀理解的定義,不要急躁,要重視孩子自主建構的學習歷程,提供弱讀者學習支持,並發揮小說文本價值。最後,再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This research aimed to improve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litera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using adolescent fictions. The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d 29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9th graders) at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Hualien County. In this action research, three questions were raised: (1) How to design an adolescent fiction reading and writing course answering to not only students’ literacy, but also their learning differences? (2) Having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he abovementioned course, what kind of changes did happen regarding the literacy in question? (3) What kind of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action research; hence, what kind of changes?

The following Do’s and Don’ts were concluded after going through the three-phase fiction teaching cycle. The data included the teaching transcripts, the reflection journals on teaching, the students’ literary works, interviews with the students, talks with the thesis advisor and the feedback from a critical friend.

1. Do not regard any fiction as a textbook; instead, do make good
use of textual characteristics when teach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ictions, which feature topics for discussion and
inner depictions, can better motivate students to read.
2. Do not underrate literacy development and hence regard it as
skill training; instead, d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rocess of
both the scenario-based leading and the students’ active
constructing, and use characterization as an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fictions to design a read-to-write literacy teaching.
3. Do differentiate when teaching the literacy of fictions in the
classroom, i.e. no need to finish reading the entire novel;
instead, do make good readers the teacher’s assistants, have
students write their own works on interesting topics, and then
start to engage them in the editing work.
4. The biggest achievement, as far as this course is concerned, is
to successfully change the students’ impressions about reading
and writing. On the one hand, the reading literacy, the
students attempted to reach the ‘Stage of Multiple Viewpoin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writing literacy, the students made
progress in their choice of ideas and materials, structures and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details.

The reflection upon this action research: (1) Do conduct textual analysis seriously because it enables the teacher to rethink the definition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2) Do not rush in; instead, d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ourse of learning established independently by the students, do provide weak readers with supports necessary, and do unleash the value of the fictions. Besides these two, more suggestions have been offered according to the aforementioned finding and results in the thesi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我的國文課,學生學會了什麼?...................................2
第二節 走出困境,帶領學生走進讀寫世界.................................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國中生讀寫素養的相關理論與研究.................................7
第二節 青少年的發展特質.............................................10
第三節 青少年小說相關理論...........................................14
第四節 青少年讀寫教學相關研究回顧....................................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23
第一節 研究方法....................................................23
第二節 研究情境....................................................24
第三節 讀寫需求評估與素養教學目標....................................26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教學進度...........................................28
第五節 行動歷程....................................................33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46
第四章 研究發現....................................................49
第一節 我的青少年小說讀寫課程........................................49
第二節 學生的讀寫素養產生了哪些變化..................................68
第三節 老師自身的反省...............................................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7
第一節 青少年小說讀寫素養教學方法....................................97
第二節 結論........................................................99
第三節 建議.......................................................103
參考文獻 .........................................................107
附錄一 國中寫作相關論文文獻探討......................................111
附錄二 研究說明及參與研究同意書......................................113

一、 中文文獻
王瓊珠(2004)。 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瓊珠(審訂)、R. J. Marzano & D. E. Paynter(原著) (2003)。瞭解與介
入閱讀歷程。載於讀寫新法:幫助學生學習讀寫技巧(頁 34-79)。臺北市:高
等教育。
成虹飛(2004)。我為何要作行動研究?載於王雅各(主編),質性研究(131-144
頁)。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何琦瑜(2007)。從閱讀到寫作中小學現況大調查。載於教出寫作力(頁 172-
190)。臺北市:天下雜誌。
吳英長(1986)。 從發展觀點論少年小說的適切性與教學應用。高雄:慈恩。
李崇建(2010)。 作文,就是寫故事。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
李崇建、甘耀明(2017)。 閱讀深動力。臺北市:寶瓶文化。
李淑勤(2004)。 少年小說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
雄市。
周育如(2017)。 替身心「施工中」的少年選書。親子天下雜誌,86,88-92。
岳修平(譯)、E. D. Gagne, C. W. Yekovich, & F. R. Yekovich(原著)
(2003)。閱讀。載於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頁 367-432)。臺北市:遠
流。
林永豐(2017)。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轉化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275,4-15。
林宜慧(2009)。 以李白詩為素材的國中寫作教學實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怡辰(2019)。 從讀到寫,林怡辰的閱讀教育。臺北市:親子天下。
林俊宏(譯)、Stephen D. Krashen(原著)(2017)。 自主閱讀:讓孩子自選與
自讀,培養讀寫力。臺北市:親子天下。
林美琴(2001)。 青少年讀書會 DIY。臺北市: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美琴(2011)。 教出國中生的閱讀力。臺北市: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柯華葳(2006)。閱讀發展的六大階段。載於教出閱讀力(頁 66-81)。臺北市:108
天下雜誌。
柯華葳(2017)。讀寫素養。教育研究月刊,269,4-11。
柯華葳、戴浩一、曾玉村、曾淑賢、劉子鍵、辜玉旻、周育如(2010)。 成人語文素
養指標架構研究成果報告。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
洪慈敏(譯)、D.J. Siegel(原著)(2016)。 每一次管教,都是建構孩子大腦的
機會。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頁 59-84)。臺北市:采實出版。
張子樟(1999)。 少年小說大家讀。臺北市:天衛文化出版社。
張子樟等(1996)。 認識少年小說。臺北市:天衛文化出版社。
張春興(1996)。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臺北市:東華。
張堂錡(2003)。 現代小說概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張清榮(2002)。 少年小說研究。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僑平、林智中(2017)。培養學生素養的課程及教學策略:香港經驗。教育研究月
刊,275,114-122。
張雙英(2004)。 文學概論。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教育部(201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6)。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
文領域—國語文(草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民素養辦公室(2017)。 語文素養。2017.年 8 月 17,取自
http://literacytw.naer.edu.tw/five.php.
許榮哲(2017)。 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秘密。臺北市: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
許榮哲(2017)。 小說課 2:偷故事的人。臺北市: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
陳怡蕙(2011)。《孟子》譬喻與寓言應用於國中寫作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麥倩宜(譯)、G. C. Levine(2017)。 故事可以這樣寫:紐伯瑞文學獎得獎作家創
作絕技手冊。臺北市: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湯婷琇(2006)。 少年小說在國小高年級語文科教學的運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程遠茜(2017)。 放下課本,開啟少年深閱讀。親子天下,86,84-87。
黃尹歆(2004)。 在國中導讀科幻小說—以《白色山脈》、《金鉛之城》、《火池》
109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黃啟菱(2017)。強調閱讀力,進而提升自學能力。未來 Family 雜誌,22,106-
109。
黃德祥(2000)。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溫美玉(2017)。 我們五年級,全班寫小說。臺北市: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溫美玉、王智琪(2017)。 溫美玉備課趴 2:閱讀理解語延伸寫作的五卡教學實錄。
臺北市:親子天下。
溫美玉等著(2016)。 溫美玉備課趴—情緒表達與寫作的雙卡教學實錄。臺北市:親
子天下。
葉重新(2001)。 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教育部指導。1999 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
討會主題論文集。國立台東師範學院主辦。1999 年 5 月 19 日至 23 日。
潘世尊(2005)。 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世惠(2008)。「文學圈」於國中教育之實踐—以閱讀青少年小說為例(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蔡清田(2000)。 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蔡曉楓(2003)。 解讀少年的自我統合與追尋—一個少年小說閱讀討論會的質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曉楓(2017)。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語文素養導向教學課程論述與設計理念。教
育研究月刊,275,99-109。
蕭昭君(2004)。國主內教育行動研究解放了什麼?一個師資培育者的閱讀與困惑。載
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觀點與方法(457-494)。臺北市:心理出
版社。
蕭寶森(譯)、L. Steinberg(原著)(2015)。 不是青春惹的禍-了解 10~25
歲孩子的大腦潛能,成功從教養開始。臺北市:天下生活。
鍾佳穎(2014)。 五月天歌曲應用於國中國文教學之研究--以寫作教學和情意教學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羅慕謙(譯)、D. Miller(原著)(2010)。 閱讀,是孩子最重要的天賦。臺北
市:高寶國際。

二、 英文文獻
Chall, J. S (1983).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Paris, France: OECD. International Literacy Association (2015). Why Literacy? August 17, 2017, retrieved from https://www.literacyworldwide.org/why-literacy.

三、 小說課用書
沈奕伶(譯)、M. Quick(2017)。 籃球男孩 21。臺北市:親子天下。
周惠玲(譯)、 R. Cormier(原著)(2008)。 巧克力戰爭。臺北市:遠流。
洪清怡(譯)、 M. V. D. Grun(原著)(2012)。 少年鱷魚幫。臺北市:親子天
下。
哲也(2015)。 晴空小侍郎。臺北市:親子天下。
孫梅君(譯)、R. L. Stine(原著)(1992)。 雞皮疙瘩系列。臺北市:商周出
版。
張友漁(2017)。 阿國在蘇花公路上騎單車。臺北市:親子天下。
蔡美玲、達娃(譯)G. Paulsen(1987)。 手斧男孩。新北市:野人文化出版。
衛福仁(譯)、O. Henry (原著)(2003)。 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臺北市:理
得。
謝靜雯(譯)、M. Wolitzer(原著)(2016)。 瓶中迷境。臺北市:親子天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