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2.131.8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楊淑芬
作者(英文):SU-FEN YANG
論文名稱:運用ARCS動機模式融入遊戲數學社團教學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pplying ARCS Motivation Model into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al society Teaching
指導教授:劉明洲
指導教授(英文):Ming-Chou Liu
口試委員:高台茜
蔡東鐘
口試委員(英文):Tai-Chien Kao
Dong-Jong Ts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號:610588525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4
關鍵詞:ARCS動機模式學習動機遊戲數學社團
關鍵詞(英文):ARCS motivation modellearning motivationGame math societ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7
  • 收藏收藏:0
ARCS動機設計模式的重點在於兼顧學習者個人的內在因素,及教學環境的外在因素。ARCS動機模式強調引起學習者的動機。研究者所任教之遊戲數學社團宗旨為「學習有感、快樂學習」,研究者試圖以ARCS動機模式的四要素,融入遊戲數學社團教學進行教學歷程之研究。
研究過程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活動設計階段,第二階段為將ARCS動機模式融入遊戲數學社團進行教學,第三階段則修正第二階段的缺失後,再次將ARCS動機模式融入遊戲數學社團教學,研究資料收集主要以「數學領域學習動機問卷」對28名社團學生進行前後測,教學期間以觀察法、訪談法、教師日誌等進行文件與質性資料蒐集,透過量化與質性料分析教學後的結果。探討教學後對學生學習態度與動機的改變及教學者的自我省思與轉變,藉此提昇教師在教學上的專業成長,建立實務知識,期盼對於日後從事社團教學之教師有若干啟發作用。
根據研究結果所獲,歸納結論如下:
一、ARCS動機模式融入遊戲數學社團教學,有效提升學生主動學習動機。
二、ARCS動機模式融入遊戲數學社團教學之後,提升教師自省的能力與專業成長。
三、「R-切身相關」,是社團教學活動進行之最佳策略。
The focus of the ARCS motivational design model i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dividual factors of the learner and the external factors of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ARCS motivation model emphasizes the motivation of the learner. The purpose of the game mathematics society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s is "learning and learning happily". The researchers attempt to integrate the teaching of the mathematics society with the four elements of the ARCS motivational model.

The research process is carried out in three phases. The first phase is the activity design phase, the second phase is to integrate the ARCS motivation model into the game learning society, and the third phase is to correct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deficit, and then the ARCS motivation model is once again integrated into the school society teaching. The research data collection mainly carried out pre-testing of 28 society students with the "Mathematical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During the teaching period, documents and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observation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teacher log, etc., throug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aterial analysis teaching. After the resul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nges in students'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s after teaching and the self-refl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chers, thereby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 in teaching, establishing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expecting some inspiration for teachers who are engaged in society teaching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ARCS motivation model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game mathematics society, which effectively enhances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active learning.
Second, after the ARCS motivation model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game mathematics society, the teacher's ability to introspect and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are enhanced.
Third, "R- Relevant" is the best strategy for society teaching activities.
第一章 緒論 -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
壹、從動手寫數學到動手玩數學—從被動到主動 - 2 -
貳、再好的教學法,沒有學習動機一切都是空談 - 3 -
參、遊戲數學社團教師在職進修,以專業贏得尊重 - 4 -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5 -
壹、研究目的 - 5 -
貳、研究問題 - 5 -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6 -
壹、ARCS動機模式 - 6 -
貳、學習動機 - 6 -
參、國小遊戲數學社團 - 7 -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
壹、研究範圍 - 7 -
貳、研究限制 - 8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
第一節 遊戲的設計原則 - 9 -
壹、充滿原創性的新鮮感與驚喜 - 9 -
貳、均等的獲勝機會與合理的等待時間 - 9 -
參、目標與規則的公平與一致性 - 10 -
肆、兼顧學習與精通的過程 - 10 -
伍、適當的難度與影響力 - 10 -
壹、教材與遊戲的環境 - 10 -
貳、教法與學生的學習主權 - 11 -
叄、學具、玩具,舊經驗新創意 - 11 -
第二節 數學遊戲教學法的優點與教學限制 - 12 -
第三節 ARCS動機模式相關理論與教學策略 - 16 -
壹、ARCS動機模式相關理論 - 17 -
貳、ARCS四大要素與教學策略 - 19 -
叁、ARCS四大要素之子概念 - 21 -
第四節 與ARCS動機模式相關的研究 - 28 -
壹、遊戲教學與學習態度相關研究 - 28 -
貳、ARCS模式與學習動機相關研究 - 30 -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33 -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 33 -
壹、研究方法 - 33 -
貳、研究流程 - 34 -
第二節 研究情境 - 38 -
壹、研究場域 - 38 -
貳、研究對象 - 38 -
叁、研究者的角色 - 39 -
肆、協同研究者角色 - 40 -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1 -
壹、數學領域學習動機量表(附錄一) - 41 -
貳、數學遊戲回饋單(附錄二) - 43 -
叁、學生訪談紀錄(附錄三) - 43 -
肆、協同教師觀課紀錄(附錄四) - 43 -
伍、研究者教學日誌(附錄五) - 44 -
陸、校方制定之社團期末問卷(附錄六) - 44 -
第四節 ARCS動機模式融入遊戲數學社團教學 - 44 -
壹、教學前的資料蒐集 - 44 -
貳、遊戲數學社團教學活動的構想 - 49 -
第五節 資料編碼與分析 - 54 -
第四章 研究資料分析 - 57 -
第一節 數學學習動機量表的分析結果 - 57 -
壹、自我效能向度 - 57 -
貳、主動學習策略向度 - 58 -
叁、數學學習價值向度 - 58 -
肆、表現目標向度 - 59 -
伍、成就目標向度 - 59 -
陸、學習環境誘因向度 - 60 -
第二節 質性資料與正向回饋 - 64 -
第三節 研究資料的分析結果 - 68 -
第四節 困境解決後的再出發 - 70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7 -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 77 -
壹、ARCS動機模式融入遊戲數學社團教學後學生學習動機的改變 - 78 -
貳、ARCS動機模式融入遊戲數學社團教學中的實務運用結果 - 78 -
叁、ARCS動機模式融入遊戲數學社團教學後教師的成長 - 81 -
伍、ARCS動機模式融入遊戲數學社團教學的感動 - 82 -
第二節 建議 - 83 -
壹、對ARCS動機模式運用在遊戲數學社團教學的建議 - 83 -
貳、針對未來欲投入遊戲數學社團教學的教師建議 - 85 -
參考文獻 - 87 -
中文文獻 - 87 -
英文文獻 - 93 -
附錄一、數學學習學習動機量表 - 95 -
附錄二、106上遊戲數學社團單元活動回饋單 - 99 -
附錄三、遊戲數學社團學生訪談表 - 101 -
附錄四、協同教師觀課紀錄 - 103 -
附錄五、教師教學日誌 - 105 -
附錄六、校方制定 社團期末問卷(學生填答資料) - 106 -
附錄七、上課使用相關學具與成果照片 - 113 -
附錄八、遊戲數學社團課程表 - 116 -
附錄九 一筆畫圖形課程教案 - 117 -
附錄十 向尤拉請益課程活動表 - 123 -


中文部分
中山里、加藤三明、千葉忠茂(2008)。小學生的數學遊戲-高年級。台北縣: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巴夢涵(2015)。遊戲融入英語字母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原住民學童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王全興、張嘉玲(2010)。遊戲不只是遊戲。師友月刊,517,89-92
方永泉(1996)。從「遊戲」意義的轉折來反思當代文化的特徵及其引發的 教育思考。教育研究集刊,49(3),63-92。
方永泉(2012)。遊戲、文化及教育。台北市:學富文化。
王克蒂(1999)。數學遊戲教學之效益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王明慧(1996)。國一數學科活潑化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習動機與班級學習氣氛之實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王雅琦(2006)。遊戲教學法影響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慧勤(1995)。遊戲教學法妙用無窮。師友月刊,331,48-51
朱莉菁(2018)。ARCS動機模式融入地理科教學對國中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影響之探討。吳鳳科技大學應用數位媒體研究所論文。嘉義縣。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吳幸玲(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臺北市:揚智。
吳明清(199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 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明隆(2001)。教育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長鵬(2008)。遊戲與學習。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吳亭儀(2007)。以ARCS動機模式實施高職國文科教學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花蓮市。
吳美雲等(1978)。中國童玩集。台北市:漢聲雜誌社。
李云瑄(2015)。運用遊戲教學於國小數學科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云瑄(2016)。運用遊戲教學於國小數學科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文瑞(1990)。介紹激發學習動機的阿課思 (ARCS) 模式教學策略。臺灣教育,79,22-24。
李咏吟(主編)(2001)。學習輔導。臺北:心理。
李國賢(2003)。 趣味數學—國中數學遊戲篇:明日世紀出版社。
杜殿坤(1984)。編譯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謝協君(2010)。親子玩具活動對腦性麻痺幼兒動作發展的影響。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2),81-101。
謝協君、何東墀(2008)。玩具檢核表在學齡前發展障礙兒之運用成效。特殊教育學報,27,157-176。
沈中偉(2008)。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 台北市:心理
周立平(1978)。重視兒童遊戲的價值。師友,132,4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房昔梅、鍾靜(2005)。國小教師在高年級實施討論式數學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數理教育科技類,18(2),33-64。
林思伶 (1993), 激發學習動機的空中教學節目設計- Keller 系統化動機策略設計的應用 , 教學科技與媒體。
林思伶(1993)。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約翰·凱勒 (John. M. Keller)阿課思模式的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 34(5), 45-53
林癸吟(2012)。數學遊戲教學對弱勢學童學習表現之成效。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軍治(1992)。兒童幾何思考之van Hiele水準分析研究-VHL、城鄉、年級、性別、認知型式與幾何概念理解及錯誤概念之關係。台中市:書桓出版社
林清山(譯)(1997)。Richard E.Mayer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雅婷(2010)。抓住幼兒學習的目光-以ARCS動機模式提升幼兒園課程設計中引起動機階段之效果。幼兒保育論壇,5。
林靖宜(2013)。數學遊戲教學對提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數學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鳳珍(2013)。遊戲式數學教學應用於國小低年級之實驗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邱立岡(譯)(2006)。D.P.Kauchak與P.D.Eggen著。教學原理:學習與教學。台北市:學富文化。
柯文容(2011)。以ARCS動機模式與互動式多媒體圖畫書融入國小數學教學之成效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市。
柯惠姿(2017)。學習共同體理念結合遊戲教學應用於 國小一年級教學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台東市。
洪孟雅(2003)。國小英語科結合動機與學習策略教學實施歷程及結果之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屏東市。
洪榮昭、劉明洲(1997)。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增訂版), 台北:師大書苑。
洪碧霞、謝堅、李建興、林柏宏(2010 年 2 月)。攜手課後扶助計畫數學評量題庫資源開發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90,39-49。
胡夢鯨、張世平(1996)。研究。載於賈馥茗、楊深坑主編: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台北:師大書院。
張志全(2002)。動機策略與電腦焦慮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社會科網路學習動機的 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張志全(2002)。動機策略與電腦焦慮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社會科網路學習動機的影響研究。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靜儀(2005)。國小自然科教學個案研究-以ARCS動機模式解析。科學教育學刊,13,191-216。
張靜儀(2005)。國小自然科教學個案研究──以ARCS動機模式解析。科學教育學刊。第 13 卷第 2 期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取自http://www.edu.tw/files/
曹亮吉(1979)。認識數學遊戲。數學傳播,24(4),12-14。
莊美玲(2010年5月)。親子遊戲與創造思考訓練。教育研究月刊 193,49-61。
許扶堂(2002)。向快樂的數學教室前進。國教輔導,42(1), 26-30。
許淑玫(1998)。ARCS動機設計模式在教學上之應用。國教輔導,38(2),16-24。
許淑玲(2004)。融入情境式的創造思考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所,台北。
郭靜晃(1997)。遊戲與教育座談會記實。教育研究雙月刊 教育研究雙月刊,58期,7-24。
郭靜晃(2006)。兒童心理學。台北:洪葉文化。
陳伯璋(1989)。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
陳杭生(1993)。視聽媒體與教學正常化。視聽教育雙月刊,34(3),1-10。
陳靜怡(2005)。音樂遊戲應用於生活課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論文。台北市。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心理出版社。
傅三芳(2015 )。兒童心理學。台北市:當代文叢。
黃于珊(2017)。遊戲應用於國中國文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市:漢文出版社。
黃敏晃(1991)。文化與數學課程。科學教育月刊,144,10-12。
黃煥文(2009)。數學日記。師友月刊,505,70-71
黃毅英(1993)。遊戲與數學教學。數學傳播。17,2,1-19
黃毅英(1997)。邁向大眾數學的數學教育 邁向大眾數學的數學教育。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楊淑朱(1995)。在教室內認真的遊戲之探討與分析。嘉義師院學報,9, 697-708。
楊惠后(2008)。「五餅二魚」--談數學教學分享。數學傳播。32,4,51-55
溫世頌(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三民。
溫雅婷(2008)。以 ARCS 動機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閱讀教學之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碩士論文, 未出版。
劉素幸(1994)。寓教學為遊戲-談遊戲教學的價值。學校體育雙月刊,46,40-41。
廖松圳(2005)。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活動參與、自我概念、社團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大葉大學。彰化縣。
滬江英語學習網https://www.hjenglish.com/new/p920671
劉威志(2011)。ARCS動機模式融入體育教學對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羅志仲(2014)。翻轉教室、翻轉學習,師友月刊,2014.05,20~24。
劉倬宇(2017)。為夢想點火:NASA和太空學校激勵人心的故事。渠成文化出版社。
數學科遊戲化課程設計-翻轉教育(親子天下)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2303
潘慧玲(1991)。兒童遊戲的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 。
潘慧玲(1992)。兒童遊戲之意涵及相關因素探討。科學啟蒙學報,100 - 119。
蔡育陞(2012)。將ARCS動機學習策略融入數學補救教學探討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碧珠(譯)(2014)。能力混合班級的差異化教學。(原作者:Tomlinson, C. A.)臺北市:五南。
蔡佳玲(2013)。應用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理論於幼兒幾何圖形教學桌上遊戲設計之開發(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淑玲(2004)。融入情境式的創造思考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所,台北。
蔡清田(2000)。教育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鄭肇楨、黃毅英(1991)。香港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教育學報。19,1,13-18
賴阿福(1999)。二十一世紀之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應用的新趨勢。台北國民教育輔導團輔導資料叢書33—資訊與網路教學應用,10-35。
賴睿成(2017)。以ARCS動機模式融入高職全民國防教育課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簡愷邑(2017)。台東市桌上型遊戲融入高中一年級機率教學成效之研究。取自台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顏佩如(2007)。全球教育課程發展。臺北:冠學文化出版社
譚寧君(1993)。兒童的幾何觀-從van Hiele幾何思考的發展模式談起。國民教育,33(5),12-17。
蘇育仁(1993)。課程與教學-漫談遊戲教學導向的教學設計,國教輔導,33(2), 4-6
蘇育任(1993)。課程與教學-漫談遊戲導向的教學設計。國教輔導,33(2),4-6。
饒見維(2002)。國小遊戲式數學教學法。臺北:五南。
饒見維(200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饒見維(2005)。創造思考訓練:創造思考的心理策略與技巧。臺北:五南


英文部分
Alexander, J. & James, J. (2005). Maths games: A waste of time or a great learning experience? The Adviser Magazine (Christchurch College of Education) , 15-19.
Bragg, L. (2003). Children’s perspectives on mathematics and game playing,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innovation, networking, opportunity. Proceedings of the 2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Group of Australasia, 160-167. MERGA Inc., Pymble, N.S.W.
Burnett, L. (1993). Instructional games: A meaningful context for learning. Context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41-145. Sydney: MERGA.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s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pp. 383-434).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Keller, J. M. (1984). The use of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 in teacher training. In K. E. Shaw (Ed.), Aspect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olume XVII: staff development and career updating (pp. 140-145). London, England: Kogan Page.
Keller, J. M. (1987).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 evelopment, 10(3), 2-10.
Keller, J. M. (1999). Motivation in cyber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1(1), 7-30
Keller, J. M., & Kopp, M. T. (1987) An application of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 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in action: Lessons illustrating selected theories and models (pp. 289-320).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Maeng, U., & Lee, S. M. (2015). EFL teachers̓ behavior of using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The case of teaching in the Korean contex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46, 25-36
Ugurel, I. & Morali, S. (2010). A short 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of mathematics and game From literature context and concepts of the (educational) mathematics game, World Applied Sciences Journal, 9(3), 314-321.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