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3.122.12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陳柏叡
作者(英文):Bo-Rui Chen
論文名稱:擊鼓運動課程介入對中老年人社會支持與運動自我效能之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in the drumming exercise for middle-aged and Senior Citizens’ Social support and Sports self-efficacy.
指導教授:尚憶薇
指導教授(英文):I-Wei Shang
口試委員:蔡明昌
簡梅瑩
口試委員(英文):Ming-Tsang Tsai
Mei-Ying Chi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學號:610589002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5
關鍵詞:擊鼓中老年人社會支持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介入
關鍵詞(英文):drummingmiddle-aged citizenssenior citizenssocial supportsport self-efficacysport interven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4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10週擊鼓運動課程的介入,對中老年人社會支持與運動自我效能之影響。以十名45歲以上中老年戰鼓班學員為研究參與者,男生5人,女生5人,進行為期10週的擊鼓運動訓練,一週1次,一次2小時。所有參與者皆在第一週與最後一週填寫社會支持與運動自我效能量表,來分析擊鼓運動課程介入對中老年人社會支持與運動自我效能前後測的差異情形,再根據所蒐集到學生訪談內容與省思札記等資料,以三角檢核法,檢視校正資料之確實性與一致性。本研究資料處理使用成對樣本t檢定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10週擊鼓運動課程介入對於中老年人社會支持之「家人支持」構面、「朋友支持」構面、「團隊夥伴支持」構面有顯著差異(p<0.05)。二、10週擊鼓運動課程介入對於中老年人的運動自我效能有顯著的成效。因此,10週擊鼓運動課程介入可以有效提升中老年人的社會支持與運動自我效能。
The research is meant to examine how drumming program might help improve middle-aged and senior citizens’ social network building and sport self-efficacy. It involved ten cadets aged 45 and older in a battle drum program, 5 males, 5 females, who were enrolled in a 10-week course. which met once a week, 2 hours per session. These subjects were asked to fill out social-support and sport self-efficacy scales at the first and last week to see if the program has caused any change in subjects’ social network establishment and sport self-efficacy. During the 10-week course, interviews note from student, and reflection notes were collected to triangulation nuclear law, the prosecution of the exact nature of nuclear and calibration data consistency. T-test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Findings are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drumming program caused significant change in “family support,” “friend support” and “teammate support” (p<0.05) (2) The 10-week program remarkably improved subjects’ sport self-efficacy.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present author may conclude that the 10-week drumming program can enhance middle-aged / senior citizens’ social network building the sport self-efficacy.
摘要 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擊鼓之概述 9
第二節 中老年人之概述 12
第三節 運動課程介入相關研究 15
第四節 社會支持理論與相關研究 19
第五節 運動自我效能理論與相關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課程設計 30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2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蒐集 3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4
第六節 質性研究信效度 35
第七節 研究倫理 3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7
第一節 擊鼓運動課程對中老年人社會支持的影響 37
第二節 擊鼓運動課程對中老年人運動自我效能的影響 43
第三節 擊鼓運動課程介入前後社會支持認知情形 45
第四節 擊鼓運動課程介入前後運動自我效能認知情形 47
第五節 擊鼓運動課程介入後研究者教學省思 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第一節 結論 51
第二節 建議 52
引用文獻 53
一、中文部分 53
二、英文部分 58
附錄一 學員同意書 59
附錄二 社會支持量表 60
附錄三 運動自我效能量表 61
附錄四 量表授權同意書 62
附錄五 訪談大綱 64
目錄六 擊鼓教學照 65
一、中文部分
王治平(2005)。中老年人運動社會支持、知覺運動障礙對運動參與程度與生活
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臺北。
江穎盈(2009)。大學生的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生命意義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呂美玲(2002)。老年人健康狀況、身體活動與功能性體適能相關之探討(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李建霖(2011)‧臺南市國小田徑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體育系碩士班,臺南。
尚憶薇(1999)。適當運動對老年人身心健康之助益。大專體育,46,82-86。
林志哲(2011)。大學生感恩特質及其與社會支持、因應型態及幸福感知關係(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
林芸伊(2008)。日本太鼓文化的傳統與革新-從「佐渡國‧鬼太鼓座」談起(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與文學系碩士班,臺北。
林信男、林憲(1987)。老人精神醫學。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林裕強、李加耀(2011)。鼓動身心—太鼓技藝的身體經驗與意涵之初探。國北
教大體育,5,113-118。
林曉齡(2009)。高齡志工社會支持與服務關係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林麗惠(2002)。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雲林。
林麗鳳(2004)。大學生運動行為改變之研究:跨理論模式之追蹤應用(未出版
之博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
邱秀霞(2003)。探討社會支持與運動行為之關係。大專體育,64,33-39。
邱翊展(2012)。十二週太極運動介入對成人心肺適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
吳宜蓁(2017)。多元運動介入對中高齡肢體障礙者功能性體適能之影響(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吳舜堂(2017)。高齡長者社會支持、社會參與與活躍老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
吳麗貞(2002)。運動介入對社區老年人健康體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臺北。
周嘉琪(2011)。運動社會支持、運動享樂對中年運動參與者幸福感之影響。臺
灣體育學術研究,50,21-36。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洪聰敏(2002)。運動對老年人心智功能的影響。國民體育季刊,31(6),41-46。
洪蘭(2013)。學打鼓,找回自信心。天下雜誌(512)。
徐麗君、蔡文輝(1996)。老年社會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馬品溱(2017)。臺中市長青學苑銀髮族社交舞的參與動機、社會支持與運動自
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浦逸生(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籃球校隊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
張郁芬(2000)。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張緁容(2017)。社會支持對社會女子籃球選手運動參與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張素紅、楊梅賞(1999)老人寂寞與個人因素、自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5(6),337-347。
許純佳(2014)。太極拳對中老年人身體自我概念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大學,臺北。
陳人豪、嚴崇仁(2003)。老年人生理變化與檢驗數據判讀。台灣醫學,7(3), 356-363。
陳弘順(2010)。高齡社會與高齡者休閒運動之探討-以健走為例。休閒保健期
刊,4,39-45。
陳正容(2016)。八週運動介入對於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之效益(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
陳柏佑(2015)。身體活動課程介入對社區民眾身體活動量與運動自我效能的影
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陳珮紋(2016)。大學生運動參與程度、運動自我效能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陳在頤(1993)。老年時期的休閒活動。國民體育季刊,22(4),39-45。
陳益祥(2001)。以徑路分析探討自我效能、目標設定相關變項與直排輪表現的
關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761-769。
曾程民(2014)。北市國小躲避球隊學童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相關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
程紹同(1994)。現代體育發展的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季刊,7(4),
25-30。
黃弘欽(2011)。高齡志工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研究所,屏東。
黃泰諭(2006)。八週密集太極拳訓練對女性老年人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黃亦仁(2005)。十六週團體運動介入計畫對老年人全人健康之影響(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鄭可欣(2016)。民眾參與花鼓陣之參與動機、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鄭惠文(2012)。探討老年人參與規律運動的自我效能與活躍老化關係之研究-
以臺北市安養機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謝光中(2018)。整合性運動介入對銀髮族功能性體適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
鍾志強(2000)。大學生之運動社會支持研究。體育學報,28,101-110。
蘇子喬(2014)。以正向心理學觀點運用於安養機構老年人支持性團體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臺北。
蘇榮裕(2012)。老年人身體活動能力、休閒活動參與及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嘉
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2),104-117。
吳舜堂(2017)高齡長者社會支持、社會參與與活躍老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
蔡俊傑(2011)青少年健身運動自我效能量表之編製。大專體育學刊,13(3),
277-288。
中文百科在線(2010)。中國傳統鼓介紹。2018年10月1日。
取自: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39543.aspx
民俗體育教學資源網(2010)。師資團隊資料庫。2018年10月1日。取自:
http://custom.nutn.edu.tw/index.php?inter_url=manpower&mfKind=team&act=search&clId=63000&s_id=6&sId=18
法務部(2016)。老人福利法。2018年10月1日。
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37
高雄兩廣龍獅戰鼓團官網(2018)。兩廣起源。2018年12月21日。取自:
http://www.lion-dancing.com.tw/sublistcomp0.asp?MidCode=%A8%E2%BCs%
A4%E5%A4%C6&larCode=%C3%F6%A9%F3%A8%E2%BCs&snum=0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3)。人口政策白皮書。2018年11月5日。取自:
https://www.ndc.gov.tw/cp.aspx?n=fbbd5fe5e5f21981
勞動部(2013)。就業服務法。2018年10月1日。取自:
https://laws.mol.gov.tw/FLAW/FLAWDAT0201.aspx?lsid=FL015128

二、英文部分
Cassel, J. (1974). Psychosocial process and stress: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 4, 471-482.
Cobb, S. (1976).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8(5), 300-314.
Cohen, S . & Wills, T. A. (1985). Stress,social support,and the buffering proc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8, 310-357.
Thoits, P. A.(1986). Social support as coping assistanc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4 (4), 416.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