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52.14.151.4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羅翊銘
作者(英文):Yi-Ming Lo
論文名稱:日治時期鳳林地區的地方與社會
論文名稱(英文):The place and society of Fenglin during Taiwan’s Japanese governance
指導教授:黃雯娟
指導教授(英文):Wen-Chuan Huang
口試委員:潘繼道
歐崇敬
口試委員(英文):Jih-Daw Pan
Chung-Ching 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文化學系
學號:61060A003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關鍵詞:鳳林社會網絡地域社會族群土地拓墾
關鍵詞(英文):Fenlinsociety networkregional societyethnicityland reclam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8
  • 收藏收藏:0
本篇論文以「地域社會」的概念作為研究主軸,使用文獻蒐集與田野調查的方式作為研究方法,以國家經營的方式介入到區域內,來探討區域中各族群的互動關係、土地開墾與經營的方式以及社會網絡的互動。
相對於臺灣西部發展史,臺灣東部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等因素,而具有邊陲性質。東部臺灣除了「番害」嚴重、還有交通不便等問題,使得鮮少漢人會到此處開墾,這些問題皆成為臺灣東部開發緩慢的原因之一。在清領時期展開「開山撫番」的政策,讓漢人有機會到後山開發,但因清政府對東部地區的掌控不是很嚴密,東部地區仍鮮有漢人進入開墾。日治時期因國家強力介入,致使東部區域的人口組成開始變化。日本當局想將東臺灣打造成第二日本,致力於日本農業移民的事業與土地調查事業,鳳林地區在國家力量的主導之下,內部的社會結構也跟著改變。
This thesis takes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society" as the main research axis, uses literature collection and field surveys as research methods, and intervenes in the region in the form of state management to discus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the region, land reclamation and management Wa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social networks.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western Taiwan, eastern Taiwan has a borderline nature due to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history. In addition to the serious "harm" and in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in eastern Taiwan, few Han people come here to cultivate. These problem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eastern Taiwan. During the Qing period, the policy of "opening up the mountains and cultivating the fans" gave the Han people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in the back mountains. However, because the Qing government did not control the eastern region very tightly, there were still few Han Chinese in the eastern region to enter the land for reclamation. During the Japanese rule, the country's strong intervention caused the population composition of the eastern region to change. The Japanese authorities want to build Eastern Taiwan into the second Japan and are committed to the cause of Japanese agricultural immigration and land survey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state, the internal social structure of Fenglin area has also changed.
第一章 緒論 7
第二章 鳳林地區的族群分佈與區域特色 17
第三章 土地拓墾與產業經營 47
第四章 鳳林地區的行政空間劃分與社會網絡 73
第五章 結論 90
一、中文文獻:

王學新譯,《日據時期東臺灣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1997。
矢內原忠雄,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
李文良,〈林野整理事業與東土地所有權之成立形態(1910-1925)〉,東臺灣研究
2,1997。
李文良,〈林野整理事業與東臺灣土地所有權〉,《東臺灣研究》2,1997。
李宜憲,〈晚清後山駐軍與民庄的關聯性〉,《臺灣風物》,2000年
李宜憲、簡明捷,〈臺灣地名辭書卷二:花蓮縣〉,南投:臺灣省文獻會,2005。
李美惠,〈1913至2000年花蓮菸草產業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
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0
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1959。
孟祥瀚,〈日治時期花蓮地區客家移民的分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
心,《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
林玉茹,〈由魚鱗圖冊看清末後山的清賦事業與地權分配型態〉,臺東:東臺灣研
究會,《東臺灣研究》2,1997。
林素珍,〈日治時期阿美族的保甲制度〉,《國家與東臺灣區域發展史研討會》,
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
邱苡芳,〈花蓮地區之族群分佈及族群關係—晚清迄日治時期〉,花蓮:國立花
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2006。
姚誠,〈花蓮黃色種菸草變遷史初探〉,《族群、歷史與空間:東臺灣社會與文化
的區域研究研討會論文集》,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2000。
施添福,〈日本殖民主義下的東部臺灣:第二臺灣的論述〉,南港:中央研究院臺
灣史籌備處,「臺灣社會經濟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慶祝王世慶先生七五
華誕」,2003。
施添福,〈日治時期臺灣地域社會的空間結構及其發展機制—以民雄地方為例〉,
《臺灣史研究》,第八卷第一期,2001。
施添福,〈日治時期臺灣東部的熱帶栽培經營和區域發展〉,《臺灣史研究百年回
顧與專題研究會》,1995。
施添福,〈地域社會與警察官空間:以日治時代關山地方為例〉,臺東:臺東縣政
    府文化局,《東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
施添福編纂,《關山鎮志(下冊)》,臺東:關山鎮公所,2001。
胡傳,《臺東州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1960。
夏獻綸,《臺灣輿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1959。
徐秀枝,〈鳳林鎮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客家美食與竹炭產業為
例〉,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康培德主編,《續修花蓮縣志-族群篇》,花蓮:花蓮縣政府,2005。
張季熙,《臺灣糖業復興史》,臺灣糖業公司,1958。
張素玢,〈移民、環境與疾病—以臺灣花蓮港廳日本移民村為例(1909-1917)〉,
《淡江史學》15,2004。
張素玢,〈戰爭陰影下的日本移民村〉,《淡江史學》16,2005。
張素玢,《未竟的殖民—日本在臺移民村》,臺北:衛城出版社,2017。
許木柱、廖守臣、吳明義,《臺灣原住民史—阿美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
委員會,2001。
陳正祥,《臺灣地誌》下冊,臺北:南天書局,1959。
陳志軒,〈林田山林業聚落空間之形成與發展〉,臺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
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陳信全,〈臺灣煙草產業與區域發展以花蓮鳳林為個案〉,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臺
灣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13。
陳鴻圖,〈官營移民村與東台灣的水利開發(1909-1946)〉,《東台灣研究》7,2002。
陳鴻圖、廖經庭,〈鳳林「林田村」與「臺灣村」的行成〉,《「歷史視野中的中國
地方社會比較研究」國際研討會》,臺北,2008。
曾乙正,〈日治時期壽工場的空間構成與區域發展〉,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
    化學系碩士論文,2020。
黃玉翎,〈花東縱谷人口分佈的區域變遷,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2。
黃美順,〈日治時期吉安地區地域社會之形塑〉,花蓮: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
學系碩士論文,2012。
黃雯娟,〈日治時期北投地區的區域發展與社會網絡〉,《臺灣學研究》第八期,
臺北: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09。
黃雯娟,〈日治時期宜蘭三星地區的區域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
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黃煒程,〈國家、族群與社域社會—以關山地區為例(1874-1945)〉,花蓮:國
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11。
楊境任,〈日治時期臺灣青年團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1。
溫吉,《臺灣番政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9。
廖經庭,〈鳳林地區日治與戰後客家移民之比較研究初探〉,《客家研究》,(第二
卷第一期),2007。
潘繼道,〈「加禮宛事件」後奇萊平原與東海岸地區的原住民族群活動空間變遷
探討〉,(臺灣原住民族研究),第二卷第三期,2009。
鄭麗玲,〈日治時期臺灣戰時體制下(1937-1945)的保甲制度〉,《臺北文獻》,
116,1997。
鍾書豪,〈花蓮地區的糖業發展史(1899-2002)》,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
文化研究所,2004。

二、日文資料:
《全島優良青年團事蹟》,1926。
井上甚造,〈アミ族保甲結成〉,《臺灣警察時報》,第302號。
鳳林庄役場,〈花蓮港廳鳳林郡鳳林庄勢一覽〉,1939。
東臺灣新報社,《始政三十年記念出版東臺灣便覽》,1925。
《花蓮港廳報》,大正9年(1920)。
《花蓮港廳報》,昭和7年(1932)。
《花蓮港廳報》,昭和15年(1940)。
鹿子木小五郎,《臺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1919。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臺北:成文出版社,1944年。
臺灣總督府、臺灣日日新報合編,《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北:成文出版社,1921。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臺灣官有林野整理報告書》,1926。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編,《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林野調查事業報告》,1915。
伊能嘉矩:
《世界に於ける臺灣の位置》。東京:林書房,1895-1899。
《臺灣蕃人事情》。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文書課,1899。
《臺灣志》,卷一、卷二。東京:文學社,1902。
《臺灣年表》,臺北:小林里平,1903。
《臺灣蕃政志》。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04。
《領臺始末》。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4。
《領臺十年史》。臺北:新高堂,1905。
《臺灣巡撫トシテノ:劉銘傳》。臺北:新高堂,1905。
《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第三:臺灣。東京:富山房,1909。
《臺灣總督府理蕃誌稿》,第一編。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1911。
《傳說に顯はれたる日臺の連鎖》,臺北:新高堂,1918。
《臺灣文化志》,上卷、中卷、下卷。東京:刀江書院,1928。
《興味の臺灣史話:島都舊志稿》。東京:萬報社,1935。
《臺灣踏查日記》,伊能嘉矩原著,楊南郡譯註,1922。
森丑之助:
《集集拔仔莊間中央山脈橫斷探險報文》,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收藏。
《臺灣山嶽景觀》,臺北:新高堂,1913。
《臺灣蕃族圖譜》第一、二卷,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5。
《臺灣蕃族誌》第1冊,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7。

鳥居龍藏:
《人種學》,東京市:大日本圖書,1904。
《苗族調査報告》,1907。
《蒙古旅行》,1911。
《有史以前乃日本》,1918。
《武藏野及其周圍》,東京市:磯部甲陽堂,1924。
《人類學及人種學上より見たる北東亞細亞 : 西伯利、北滿、樺太》,東京
都:岡倉書院,1925。
《極東民族 第一卷》,東京都:文化生活研究會,1926。
《人類學上より見たる西南支那》,東京市:冨山房,1926。
《滿蒙の探查》,東京市:萬里閣,1928。
《西比利亞から滿蒙へ》,東京市:大阪屋號書店,1929。
《人類學上より見たる我が上代の文化》,1929。
《滿蒙古蹟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化石人類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滿蒙其他の思ひ出》,東京市:岡倉書房,1936。
《有史以前の跡を尋ねて》,1925。
鹿野忠雄:
《臺灣高山地域に於ける二三の地形學的觀察》,典藏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
灣分館。
《新高南山と南玉山の登攀》,典藏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新高東山の登攀》,典藏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紅頭嶼蕃の使用する船》,典藏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新高山彙の動物学的研究(予報)》,臺北:臺灣山嶽會,1928。
《臺灣產哺乳類の分布及習性》,東京:日本動物學會,1929。
《臺灣產高山蝶》,典藏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30。
《ピヤナン越の山旅》,典藏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31。
《臺灣島に於ける小人居住の傳說》,1932。
《紅頭嶼の動物地理學的研究》,典藏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33。
《山と雲と蕃人と:臺灣高山行》,東京:中央公論社。(日本國會圖書館數
位館藏),1941。
《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第一卷,東京:矢島書房,1946。
《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第二卷,東京:矢島書房,1952。

移川子之藏:
《自然民族の話》,1929。
《臺灣の土俗.人種》,1930。
《紅頭嶼ヤミ族と南方に列なる比律賓バタンの島瓡。口碑傳承と事實》,
1931。
《承管埔地合同約字を通じて觀たる埔里の熟蕃聚落 其三》,1932。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合著,
1935。
《民蕃境界古今埔碑》,1936。
《太巴塱社蕃屋》,1936。
《琉球藩民の墓》,1936。
《墾丁寮石器時代遺蹟》,1936。
《未開社會に於ける時の觀念》,1936。
《高砂族の度量衡及價額矩準等に關する二三の資料》,1942。

宮本延人: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二冊),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
合著,臺北帝大土俗人類學研究室調查報告,刀江書院,1935。
《海南島の土俗學的研究調查》,臺北市 :臺灣總督府外事部,1942。
《人類的の步み》,東海大學出版社,1971。
《臺灣の原住民族:回想.私の民族學調查》,東京:六興出版社,1985。
《臺灣の民族と文化》,瀨川孝吉、宮本延人、馬淵東一合著,東京:六興
出版社,1987。
《日本統治時代臺灣寺廟整理問題》,日本奈良:天理教道友社,1988。

馬淵東一: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合著,
1935。
《高砂族の分類:學史的回顧》,1953。
《高砂族に関する社會人類學》,1954。
《高砂族の移動および 分布第1部》,1954。
《慣習土地法と囯有地擬制》,1964。
《インドネシアの社會構造》,岸幸一、馬淵東一合著,1969。
《西南太平洋民族硏究》,1971。
《臺灣の民族と文化》,宮本延人、瀨川孝吉、馬淵東一合著,1987。

三、檔案、統計資料:
花蓮港廳報
《花蓮港廳第五統計書》,明治43年(1910)。
《花蓮港廳第一統計書》,大正5年(1916)。
《花蓮港廳第二統計書》,大正6年(1917)。
《花蓮港廳第三統計書》,大正7年(1918)。
《花蓮港廳第七統計書》,大正11年(1922)。
《花蓮港廳第十三統計書》,昭和3年(1928)。
《花蓮港廳第十四統計書》,昭和4年(1929)。
《花蓮港廳第十五統計書》,昭和5年(1930)。
《花蓮港廳第十八統計書》,昭和8年(1933)。
《花蓮港廳第十九統計書》,昭和9年(1934)。
《花蓮港廳第二十統計書》,昭和10年(1935)。
《花蓮港廳第二十三統計書》,昭和13年(1938)。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臺灣現住人口(大正4年)》,1915。
《臺灣現住人口(大正9年)》,1920。
《臺灣現住人口(大正14年)》,1925。
《臺灣現住人口(昭和5年)》,1930。
《臺灣現住人口(昭和10年)》,1935。
《臺灣現住人口(昭和10年)》,1935。
臺灣總督府數位化檔案
「街庄社長管轄區域」(1898年10月11日),〈明治31年永久保存追加第
四卷官規官職文書〉,《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
00000318019。

「臺東廳告示第四十三號廳支廳警察官吏派出所及蕃務官吏駐在所名稱位
置中改正」(1908年10月29日),〈明治四十一年永久保存追加第三卷地
方〉,《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410057。

「花蓮港廳廳令第十二號保甲條例施行細則」(1913年8月1日),〈大正2
年永久保存第三十二卷地方〉,《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典藏號:00002119055X003。

「花蓮港廳訓令第三十二號保甲條例施行細則取扱手續」(1913年11月1
日),〈大正2年永久保存第三十二卷地方〉,《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
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119090X005。

「賀田金三郎臺東廳下ニ於ケル官有原野豫約賣渡地ヲ蔗園開設ノ為無償
貸付ニ變更ノ件」(1902年12月30日),〈明治三十六年臺灣總督府公文
類纂永久保存第五十六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
藏號:00000856010。

「臺東廳出張所名稱位置及管轄區域改正」(1900年5月3日),〈明治33
年臺灣總督府報〉,《臺灣總督府府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
1010742a001。

「臺灣街庄社ニ區長及區書記ヲ置クノ件」(1909年9月13日),〈明治42
年臺灣總督府報〉,《臺灣總督府府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
0071012798a009。

「街庄社名竝區長役場ノ位置」(1910年1月18日),〈明治43年臺灣總督
府報〉,《臺灣總督府府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12873a003。

「臺東、花蓮港廳管內區ノ名稱、管轄區域及區役場ノ位置」(1920年9月
1日),〈大正9年9月臺灣總督府報〉,《臺灣總督府府報》,國史館臺灣文
獻館,典藏號:0071022194e117。

「街庄ノ名稱及管轄區域中改正」(1937年9月29日),〈昭和12年9月
臺灣總督府報〉,《臺灣總督府府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
0071033093e02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