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107.24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李怡臻
作者(英文):I-Chen Lee
論文名稱:沉澱.悟–李怡臻創作自述
論文名稱(英文):The precipitation of personality—The statement by Lee I Chen
指導教授:湯運添
指導教授(英文):Yun-Tien Tang
口試委員:胡朝景
林永利
口試委員(英文):Chau-Jin Hu
Yung-Li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學系
學號:610674005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5
關鍵詞:油畫膚色人像創作自畫像意識的描繪
關鍵詞(英文):oil paintingskin toneportrait creationself-portraitdepiction of consciousnes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定位於「沉澱.悟」為創作主軸,以創作者在現今網絡傳遞資訊的時代中,感受到生活就算不與人接觸,也可以藉由手機等電子產品,接收於外界龐大的資訊,而在時刻被物質的現實世界掩埋之情況下,該如何醒世自我意識的生存意義。人也逐漸習慣在不用面對面的溝通下了解他人,使生活的態度、確切的樣貌、完整的情感是否不再是自然的呈現,轉而注重於包裝過後的外在形象或刻意呈現的內在思維,而創作者在這股洪流中,將以內心的沉澱探究生命的價值,並藉由平面繪畫的探究,分析意識傳遞的藝術價值,在論述中探討其觀點之延伸。而本論述以創作者對於生命體悟及人物肖像表現之象徵意涵為主要探討核心,運用相關學術理論的研究,組織個人創作理論與風格脈絡,藉由人物技法的統整研究與物件融合,以作品表現無形的意識之描繪與情感抒發,並釐清未來發展的旅程及省思。
本創作研究之目的為:一、探討藝術創作的生命價值。二、研究人物姿態的意識傳承,建立系統性的自畫像與具特色的創作風格。三、研究相關創作之藝術家生命經驗的象徵含意。四、分析油彩肖像畫之繪畫技法及色彩結構。五、實踐研究之創作並探究其意識闡述。
本論文在架構上包含: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三章學理基礎與創作理念、第四章創作方法與技巧、第五章創作實踐及作品分析與第六章結論,共區分其六個面向作為研究之論述。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personality" as the major theme of creation.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Internet, the creator feels people can receive a vast amount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electronic products such as cell phones without contact with others. With the material reality burying us all the time, how can we wake up to realize the meaning of our existence? People are also getting used to understanding others without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so that the attitude of life, the exact appearance, and the integrity of emotions are no longer the natural presentation. Rather, people focus on the external image after packaging or deliberate presentation of the internal thinking. In this stream, the creator will explore the value of life through inner precipitation, and analyze the artistic value of consciousness transmission by exploring the graphic painting, and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his viewpoin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reator's perception of life and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portrait expression, and uses the research of relevant academic theories to organize the theories and stylistic contexts of his creation. By integrating the objects with the study of figure techniques, the works express the intangible depiction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and clarif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introspe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1) Explore the value of life in artistic creation; (2) Study the consciousness transmission of the figure's posture and establish a systematic self-portrait and a distinctive creative style; (3) Study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artist's life experience in related creations; (4) Analyze the painting techniques and color structure of oil portraits; (5) Practice the creative works and explore their id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This study is structured into six chapters, including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Literature Research, Chapter 3: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Creative Concepts, Chapter 4: Creation Method and Techniques, Chapter 5: Creation Practice and Work Analysis, and Chapter 6: Conclus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創作目的與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論文架構及創作流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藝術創作的探究 8
第二節 視覺傳達與表現 10
第三節 作品風格的影響 15
第三章 學理基礎與創作理念 20
第一節 意識中的自畫像 20
第二節 符號與象徵 22
第三節 創作理念 24
第四章 創作方法與技巧 26
第一節 媒材與技法的體現 26
第二節 構圖表現及色彩運用 30
第三節 藉物寄情的運用 33
第五章 創作實踐及作品解析 35
第一節 「內在」系列 35
第二節 「外在」系列 46
第三節 「情感」系列 61
第六章 結論 68
參考文獻 70
中文文獻 70
網絡文獻 71
中文文獻(依出版時間為排序)
1.1994,法蘭克‧懷特佛得 著,項幼榕 譯,《克林姆》,台北:遠流出版。
2.1995,法蘭西斯‧都科 著,舒詩偉 譯,《克林姆◎巨匠與世界名畫》,台北:國巨出版社。
3.2006,陳彬彬 著,《藝術裡的人體之美》,台中:好讀出版社。
4.2007,常銳倫 著,《繪畫構圖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5.2007,蔣勳 著,《孤獨六講》,台北:聯合文學。
6.2009,孫建平、康宏 著,《大師的手稿:探索大師的心路歷程》,新北市: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7.2009,禹智賢 著,王品涵 譯,《安慰我的畫》,新北市: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2010,湯運添 著,《湯運添油畫創作集—疏離的親情》,台北:松合有限公司。
9.2012,張培鋒 著,《一本就通:佛教常識》,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10.2012,趙毅衡 著,《符號學》,台北:新銳文創出版 秀威資訊科技發行。
11.2013,尼古拉‧第弗列、挨蒂娜‧貝爾納、尚–路易‧普拉岱爾 著,《西洋視覺藝術鑑賞》,新北市: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12.2014,張春榮、顏藹珠 著,《文心交響:語文教學與文學論集》,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3.2014,艾倫‧狄波頓、約翰‧阿姆斯壯 著,陳信宏 譯,《藝術的慰藉》,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4.2015,MAISEL;JAY 著,KYLE 譯,《與光影、姿態和色彩共舞》,台北:拓客出版公司。
15.2016,詹姆士‧葛爾尼 著,賴妙淨 譯,《色彩與光線》,台北:如何出版社有限公司。
16.2016,帕特里克‧弗蘭克 著,俞鷹 張妗娣 譯,《藝術形式》,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17.2017,漢斯‧貝爾廷 著,史競舟 譯,《臉的歷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8.2019,湯運添 著,《訂製真實–繪畫圖像中的象徵與慰藉 湯運添油畫創作論文集》,台北:松合有限公司。
19.2019,DK出版社 著,由康鵬 譯,《藝術大師的繪畫技法》,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2019,安東尼歐‧達馬吉歐 著,陳雅馨 譯,《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台北:商周出版。
21.2019,卡西亞‧聖‧克萊兒 著,蔡宜容 譯,《色彩的履歷書》,台北:本事出版。
22.2020,詹姆斯‧霍爾 著,王燕飛 譯,《自畫像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3.2020,秋田麻早子 著,蔡昭儀 譯,《名畫的構造》,新北市:大牌出版。
24.2020,吉姆.艾雷居 著,朱崇旻 譯,《亨利‧達格,被遺棄的天才,及其碎片》,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資料(依查閱時間為排序)
1.2018.5.20,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http://ntnumot.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html
2.2019.11.13,油畫的三大技法。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r86oxrr.html
3.2019.12.13,顏色象徵和世界各地顏色的代表含意。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Hant/blog/color-symbolism-and-meanings-around-t he-world
4.2020.6.10,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9%BA%E6%9C%AFl
5.2020.9.24,日本最怪異畫家。
https://www.artzdeal.com/news/11325
6.2020.10.4,什麼是互補色。
https://kknews.cc/photography/pp9j3x8.htm
7.2020.12.16,著裝打扮-本性體現。http://www.yuexinli.com/yingyongxinlixue/duxinshu/1061.html
8.2021.2.20,前衛女王–日本當代重要藝術家草間彌生作品欣賞。https://kknews.cc/culture/emg8m4n.html
9.2021.6.3名畫檔案。
https://www.ss.net.tw/paint-157.html#title
10.2021.6.4,藝術與象徵。
https://www.epochtimes.com/b5/9/4/12/n2492786.htm
11.2021.6.15,學會這些構圖法。
https://twgreatdaily.com/cuWcDWwBmyVoG_1ZqOc-.html
12.2021.6.20,人與三角形的關係。
https://kknews.cc/science/xv5652o.htm
13.2021.6.23,螺旋符號代表著什麼意義。
https://marklin801214.pixnet.net/blog/post/293886833
14.2021.6.23,心形標誌是如何演變。
https://kknews.cc/zh-tw/science/p2599gj.html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