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10.8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李瑞華
作者(英文):Jui-Hua Lee
論文名稱:儒家美學視域之美感經驗初探:以《祭姪文稿》書法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Learning Experience within Confucian Aesthetics: Taking a Calligraphic Text as Example
指導教授:萬煜瑤
指導教授(英文):Yuh-Yao Wan
口試委員:李崗
方志華
口試委員(英文):Gang Li
zhi-Hua F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學號:610675002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4
關鍵詞:儒家美學美感教育美感經驗書法顏真卿
關鍵詞(英文):Confucian aestheticsaesthetic educationaesthetic experiencecalligraphyYan Zhenq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4
  • 收藏收藏:0
本文旨在提出儒家美學如何融入書法美感經驗之教學模式,藉「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實踐路徑,以顏真卿書法《祭姪文稿》為橋梁,企圖運用本國教育部實施美感教育的「六大構面」賞析其中「詩」的社會之美、「禮」的秩序之美、「樂」的和諧之美,並以文件分析法、參與觀察法和訪談法,探索課程實施成效。
在美感經驗課程設計的動機方面,筆者於2017年11月入駐中國大陸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板湖鎮孔蕩村,為提升留村青年的自信心和文化素養進行培力,裨助未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能保留儒家美學及人文精神,以認同感和榮譽感永續發展社區。
然而,本文所採取的課程設計及相關的教育核心思想,皆源自筆者於臺灣所接受的藝術相關教育及相關論點作為基礎,是否適合於大陸地區的研究場域,必須深入分析,因此,本文採取的立場是以歷史脈絡為經,儒家思想「六藝」之「書」為緯的「共學」結構。
研究發現,以儒家美學視域察覺書法意境,可豐富人文知識也能引發想像力。而《祭姪文稿》之美感構面,透過「構成」的美感元素,學習者可以透過觀察、體驗和探索的過程,能在有限時間感知「章法」,並感受儒家美學觸發的美感。總結這項研究,本文所設計之教學方案及相關研究成果,對提升社區意識及在地文化素養之命題具參考價值。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aesthetic value and concept of Confucian, and how to integrate into the calligraphic aesthetics. Main facets of aesthetics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al education project in Taiwan recently, are analyzed and applied in this study, which include color, texture, proportio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composition . Moreover, the Confucius concept of aesthetics is compared, analyzed, and applied as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the study.
The village of Kongdang at Jiangsu Province in Mainland China is taking as the research site from Nov 2017.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Confucius descendants living there could implement art learning through the Confucius aesthetics, the research focus includes: First, how to enhance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s of the young village people; Second, how to facilitate the cultural learning and transmission within the Confucian aesthetics and humanistic thoughts. A se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using the calligraphic text, Eulogy for My Nephew, written by the Chinese Calligrapher Zhen-Qing Yan, as example, are designed for village leaners to experience aesthetics of calligraphic and the Confucian value. Research methods of interview and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are used, to understand whether such experience makes Chinese characters writing to be a catalyst of cultivating artistic conservation and aesthetic quality.
Accordingly, the research finds through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calligraphy, the participants appreciate the meaning and humanistic knowledge of the Confucian aesthetics. Moreover, the research result bears referential value for the proposition of enhancing cultural qualit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背景 3
參、相關主題研究之檢視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7
壹、研究目的 7
貳、研究概念 7
參、研究問題 8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名詞解釋 9
壹、研究範疇與限制 9
貳、名詞解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儒家美學之基本概念 13
壹、儒家美學的定義 13
貳、儒家人文精神的實踐 14
第二節 儒家美學之教育性分析 21
壹、比德的情境教育 21
貳、美感素養的實踐 23
第三節 美感的內容與形式:以書法為美感文本 33
壹、儒家美學的觀點 33
貳、美感構面的觀點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 49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9
壹、研究方法 49
貳、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資料蒐集 53
壹、研究場域 55
貳、研究倫理與信實度評估 55
第四章 研究過程與發現 57
第一節 活動設計與教學模式 57
壹、設計說明 57
貳、美感體驗活動設計概要 58
第二節 實施過程與問題之對應 63
壹、實施過程 63
貳、問題之對應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實施成果分析 79
壹、運用儒家美學實踐路徑設計美感經驗活動的學習成效 79
貳、美感經驗活動實施歷程激發學習者的感受力 83
第二節 結論與建議 86
壹、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86
貳、禮之本義不可失 86
附錄一、孔蕩村遷徏口述逐字稿 88
附錄二、子子家風採訪逐字稿 91
附錄三、知情同意書 95
附錄四、教學活動設計表 96
參考文獻 103
中譯部分
Howard,M ichael C(1997)。文化人類學(李茂興等譯)。臺北市:揚智
(原著出版於1993)
Maquet,Jacques(2003)。美感經驗:一位人類學眼中的視覺藝術(武珊珊等
譯)。臺北:雄獅美術。
林語堂(2011)。孔子的智慧(黃嘉德譯)。湖南:文藝。
中文部分
田曼詩(1982)。美學。臺北:三民。
朱立元(2014)。美學大辭典。上海:辭書。
汪中(1991)。書法欣賞。臺北:空大。
李澤厚(2001)。華夏美學。廣西:廣西師範大學。
何學森(2004)。書法學概要。北京:華夏。
邱振中(1995)。書法藝術與鑑賞。臺北:亞太。
高明士(2004)。中國教育史。臺北:臺大。
陳正杰(2008)。從莊子觀點審視現代書法美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東海大學。
陳昭瑛(2011)。儒家美學與經典詮釋。臺北:臺大。
徐復觀(1992)。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
崔樹強(2014)。書法有法。北京:天來。
張亨(2014)。思文論集。臺北:臺大。
馮滬祥(1990)。中國古代美學思想。臺北:臺灣學生。
傅統先(1976)。哲學與人生。臺北:天文。
傅佩榮(2010)。儒家哲學新論。北京:中華。
傅佩榮(2013)。論語的人文之美。臺北:九歌。
傅佩榮(2015)。論語的生命解惑。臺北:九歌。
曾昭旭(2005)。我的美感體驗。臺北:臺灣商務。
熊秉明(1999)。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臺北:雄獅。
鄭曉華(2002)。書法藝術欣賞。臺北:五南。
漢寶德(2010)。如何培養美感。臺北:聯經。
蔣勳(2009)。漢字書法之美。臺北:遠流。
鍾彩鈞/許嘉璐(2015)。儒學的理論與應用。臺北:中研院。
龔道運(1993)。先秦儒家美學論集。臺北:文史哲。
外文部分
Harrington, A. (2004). Art and social theory: Sociological argument in aesthetics. Cambridge, UK: Polity LTD.
網站部分
中華書局(2017)。新編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擷取網站:www.zhbc.com.cn。
  擷取日期:2018年12月16日
各級學校教育人員生活美感電子書發展計畫(2016)。美感入門電子書。擷取網站:www.aesthetics.moe.edu.tw/ebook。擷取日期:2018年12月16日
教育部(2014)。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擷取網站:https://ws.moe.edu.tw。擷取日期:2018年12月16日。
教育部(2014)。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
  擷取網站:www.aade.org.tw擷取日期:2018年12月16日
蔡介騰(2018)。佛教禪宗與書法-禪思神融會書法表現之探討。夏荊山藝術論
衡5期。擷取網站:www.xjsacf.com/擷取日期:2018年12月16日
黃志煌(2006)。儒學與書法連結試探。擷取網站:http://163.15.183.38
擷取日期:2018年12月16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