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7.81.5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鄭致廷
作者(英文):Jhih-Ting Jheng
論文名稱:〈乒乓乒乓未竟征途〉創作自述
論文名稱(英文):Statement of “Tracing a Living-River with Trepidation”
指導教授:陳怡方
指導教授(英文):Yi-Fang Chen
口試委員:王昱心
劉亮延
口試委員(英文):Yu-Hsin Wang
Liang-Yen L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學號:610675004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2
關鍵詞:宮廟經驗敘事植物染創作實踐
關鍵詞(英文):temple cultureindividual experiencememory narrativevegetable dyepractice of cre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9
  • 收藏收藏:0
過往的生命因母親的信仰,與宮廟生活緊密連結,在離開原生環境雙溪小鎮後來到花東,原以為應該被埋葬的過往卻如嫩芽破土而出,才發現這一切早已盤根佔據了自身的生命。〈乒乓乒乓未竟征途〉是一段對發生於自身過往經驗以及零散記憶的叩問過程,透過記憶敘事與植物染創作實踐,進行生命經驗的梳裡,試圖探問自身的生命脈絡何以至此,其意義為何?「乒乓乒乓」形容後退與前進並存的狀態,左腳踩踏過往時空,右腳實則欲向前邁進;「未竟征途」則是生命裡尚未明朗的小徑。在班雅明的觀點裡,自身記憶與經驗基於個人是一項真理,具有標誌自我的功能。而我記憶脈絡裡的信仰經驗是這個時代返魅的地方境域,信仰中的療癒成為了當代藝術探究的創作動能。而我將透過染色工藝與纖維敘說這段幽暗隱晦的記憶,試圖療癒自身。
By the reason of my mother’s Taoism beliefs in my past life, my life has been bound with folk religions in Taiwan. After moving from my hometown Shuangxi to Hualian, the past I thought that should had been buried broke through the soil like sprouts unexpectedly, then I finally found out that everything has already occupied my life like roots. “Tracing a Living-River with Trepidation” is the self-asking process through my past life experiences and scattered memories. By doing the works of memory narrative passages and natural dyes, I was trying to tease my life’s context out and wondering to know why I am here and what the meaning of it is? In Walter Benjamin’s point, memories and experiences are truths to a person, they could identify an individual self. For me, the religious experiences in my life’s context are around the folk religion and temple gatherings, fulfilling the re-enchantment and traditional boundaries. the healing process and feelings. become the dynamic in creationmotivation ynamic in discussion of contemporary era. And I recounted this gloomy and shadowy memory through the natural dyeing craft and fabric, to try to heal myself.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 1
第二節 創作目的與問題意識 3
第三節 創作研究概念與方法及架構  4
第四節 創作研究範圍  7
第二章 創作學理基礎  9
第一節 自我征途:班雅明的經驗審美之於個體  9
第二節 信仰療癒與創作動能:另類療法藝術  17
第三節 敘事與纖維:以楊偉林《藍縷的修辭學》、 林介文《倒地媽媽》為例  22
第三章 創作方法 27
第一節 創作理念 27
第二節 創作內涵 31
第四章 創作內涵 41
第一節 乒乓乒乓未竟征途展覽  41
第二節 故事文字敘寫  44
第三節 植物敘染故事  47
第五章 結論  69
第一節 展覽後記 70
第二節 未來展望  72
參考文獻  81
附件 故事內容  83
中譯書籍
赫曼・赫賽 Hermann Hesse(1989)。德米安:徬徨少年時(丁君君、謝瑩瑩譯)。台北:漫遊者。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2009〔1892-1940〕)。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班雅明精選集(莊仲黎譯)。台北:城邦文化。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2008〔1892-1940〕)啟迪:班雅明文選(張旭東、王斑譯)。北京:三聯。
Ann Gray(2012〔2003〕)。文化研究民族誌方法與生活文化(許夢芸譯)。台北:韋伯。
Anthony Elliott、Bryan S.Turner(2009〔2001〕)當代社會理論大師(李延輝、鄭郁欣、曾佳婕、駱盈)。台北:韋伯。

中文書籍
馬國明(1998)。班雅明。台北:東大圖書。
龔卓軍(2018)。近未來的交陪: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台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期刊論文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939)。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莊仲黎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班雅明精選集,97-166。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929)。論普魯斯特的形象。莊仲黎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班雅明精選集,233-254。
David L.Eng、David Kazanjian(2003)。哀悼殘存/持續。鄭聖勛、翁健鐘譯。憂鬱的文化政治,95-104。
高千惠(2020)。複眼文明:有關奇蹟秘密和權威的藝與術。藝術觀點 春季號,81:6-12。
林徐達(2020)。臆/術:醫學、巫術與藝術的療遇。藝術觀點 春季號,81:13-20。
王靜玲(2020)。身體展演與靈性療癒:台灣民間信仰「通靈」現象探討。藝術觀點 春季號,81:21-28。
高千惠、黃靜瑩、呂偉倫、陳思宇、駱筱筑、陳薇敏(2020)。歷史複音、界域銜接與Smapux 7的療癒性-太魯閣族藝術家東冬・侯溫。藝術觀點 春季號,81:5-87。

網路資料
楊偉林(2020)。About楊偉林。2020年12月30,取自:https://weilinyang.me/
楊偉林(2015)。藍縷的修辭學The Rhetoric of Indigo Rags。2020年12月30,取自:https://weilinyang.m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