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4.124.16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劉秀貞
作者(英文):HSIU-CHEN LIU
論文名稱:廢棄牛仔褲的拆解與再造之創作實踐
論文名稱(英文):The Improvisation of reconstruction of recycled blue jeans
指導教授:陳怡方
指導教授(英文):YI-FANG CHEN
口試委員:郭令權
陳婉麗
口試委員(英文):LYNCH KUO
WAN-LEE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學號:610675015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6
關鍵詞:廢棄牛仔褲即興創作循環再造快時尚
關鍵詞(英文):Used Blue JeansImprovisationRecycling and ReconstructionFast Fash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8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拆解廢棄牛仔褲為媒材,藉由牛仔褲穿後獨特自然色落順應著舊化斑駁,隨著時間的流動自然累積出來的美感,欲於即興創作出女性意象的再詮釋:矛盾且交融的衣著。叛逆形式造型不規則的裙襬、不對稱的身片結構、不完整整體造型中的未完成、不完美中的完美,在殘缺中看見完整,在有限中感受無限。透過本身服裝設計專業以及從事服飾產業所累積的美感經驗與生命歷程,以實驗性衣著為定位進行自我創作的挖掘,以及拋開市場需求的束縛,跳脫自身對衣著創作固著的框架。以此,探討廢棄牛仔褲回收循環再造的可能性與方法,面對快時尚崛起且被社會大眾所認可,造就快速消費、快速丟棄舊衣回收爆量的驚人浪費。筆者認同「為物件延長生命」的價值觀以循環再造的概念,仿效大自然生生不息、周而復始達成零廢棄。思考如何將廢棄物轉化成產品或是裝置藝術創作。牛仔褲誕生與流變文化及形式,及當代前衛服裝設計師帶來的影響,進而思考將廢棄牛仔褲拆解與再造的創作定位;同時以案例中的不規則、不對稱、不完整未完成、不完美中的完美展現樣貌,探究創作者作品中隱含的意義,最後,透過展覽將作品意念整合與表述,以傳遞為物件重生延續生命的新價值。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female image in improvisation Used jeans are the materials for the contradictory yet well-blended clothes. Due to the dynamic flow of time, a used jean has its own natural and unique color slips, along with aged and mottled aesthetics. Rebellious design of irregular hemline, asymmetry front/back bodice, unfinished sense in incompleteness, imperfect perfection, fragmented completeness, and finite infinity were shown in the author’s improvisation.
With the author’s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 cloth design and sales experience in cloth industry, this study on experimental clothing design is a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 Without the constraints of market needs and the limitation of past creation, the author could thus probe into the possibilities and methods to recycle and reuse used blue jeans. With the rise of fast fashion and its public acceptance in modern society, the stunning waste of fast purchase and fast waste of used clothes has been gradually increasing.
With the value of “extending life of materials” and the concept of recycling and reconstruction, the author strived to imitate nature’s continuous and circular reproduc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zero waste. In addition, how to turn waste into new products or installation art was considered.The creation positioning includes a horough study of the birth, evolution, transformation of blue jeans, and the influence brought by contemporary Avant-garde clothing designers. Irregular and asymmetrical design, sense of incompleteness and unfinished, and the imperfect perfection represented a deeper meaning of the author’s creation. Finally, the overall work expresse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new value of extending material life.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創作理論基礎 13
第一節 牛仔褲誕生 13
第二節 牛仔褲形式 21
第三節 前衛服裝設計師的影響 32
第四節 小結 41
第三章 創作理念 43
第一節 記憶裡的衣著 43
第二節 女性意象的詮釋矛盾且交融 46
第三節 小結 47
第四章 創作內涵與與表現形式 49
第一節 實驗階段仿生再造 49
第二節 實驗階段重回生活物件 52
第三節 記憶裡的衣著與創作手法 54
第四節 衣著與空間的對話 72
第五章 結論 79
第一節 影響 79
第二節 未完成 79

中譯書籍
Barnard, Malcolm(2004)(鄭靜宜譯),流行溝通。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Cline, Elizabeth L(2013)(陳以禮譯),快時尚 慢消費:正視平價時尚背後的浪費、剝削何不環保,學習穿出自我風格而不平庸。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Jackson, Tan(2008)(羅雅萱譯),無用設計—32位頂尖設計師的永續創意。臺北市: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Maquet, Jauques賈克‧瑪奎(2003)(武珊珊等譯),美感經驗:一位人類學者眼中的視覺藝術。臺北市:雄獅。
Marx, W.David大衛・馬克思(2018)(吳緯疆譯),洋風和魂:日本如何在戰後歷史與文化交流中保存了美國時尚風格。新北市:八旗文化∕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Schober, Anna(2002)(陳素幸譯),牛仔褲:顛覆、狂野與性感的自我表述。臺北市:藍鯨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大西克禮(2019)(王向強譯),日本美學3:侘寂–素朴日常。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台澄之(2017)(張婷婷譯),把垃圾變成寶藏的公司:產業廢棄物公司經理人讓收垃圾也能和藝術跨界結合打造循環經濟。新北市:遠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吉恩・麥克尼夫等(2004)(朱仲謀譯),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弗蕾德莉克・莫莉(2010)(吳佩芬譯),繪時尚。臺北市: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歐納・科仁﹙2013)(蔡美淑譯),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李歐納‧科仁﹙2015)(黃煜文譯),重返Wabi–Sabi給日式生活愛好者的美學思考。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青田充宏(2018)(王美娟譯),工作褲到時尚單品:Levi s 501XX牛仔褲的誕生。臺北市:台灣東販。
金弘基(2017)(葛增慧譯),衣櫥裡的人文學:由鈕扣和縫線縱橫交織的時尚人文探索。臺北市: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柳宗理(2017)(葉韋利、蘇文淑、王筱玲等譯),柳宗理 隨筆。臺北市:大鴻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大藝出版事業部。
娜達・凡・登・柏格等(2010)(韋曉強等譯),時尚的力量。臺北市:積木文化出版。
海威爾・戴維斯(2012)(呂奕欣譯),決戰時尚設計伸展臺全球時尚產業靈感工場。臺北市:馬可孛羅文化。
提姆・岡恩等(2013)(派翠希亞譯)提姆.岡恩的時尚勝典。臺北市: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樂活文化編輯部(2010)(高橋譯),牛仔褲用語辭典:時尚經典系列 國際中文完全保存版牛仔褲達人。臺北市:樂活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鷲田清一(2019)(蘇文淑譯),關於穿衣服這件事的哲學辯證。新北市:字畝文化創意出版:遠足文化發行。
中文書籍
李明璁(2009),物裡學。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莎莉(1993),排灣族的衣飾文化。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門市。
林美香(2017),「身體的身體」歐洲近代早期服飾觀念史。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金斯大(2012),牛仔褲 穿上就有型:史上最勸拜金斯透客教你穿出專屬好著褲!。臺北市: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吳麗娟(1993),服裝設計學(一)。臺北縣:漢家出版社。
林頌恩主編(2006),用手去找.新纖事。臺東市: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許功明(2004),原住民藝術與博物館展示。臺北市:南天。
章以慶(1991),認識織品市售布料實物。臺北縣:發行所:實踐設計管理學院服裝設計系。
陸蓉之(1990),後現代的藝術現象。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陳婉麗(2009),線的詩性:以劇場服裝設計為介 尋找台灣原住民編織工藝的另類美學。臺北市: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張小虹(2007),穿衣與不穿衣的城市。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葉立誠(2000),服飾美學。臺北市:商鼎文化。
辜振豐(2003),時尚考—流行知識的歷史秘密。臺北市:果實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韓冷(2015),流行背後的祕密—中國現代服裝的文化內涵。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
吳靜吉(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研究,15,17-42。
官政能(2018),產品設計:再詮釋與再設計的實作觀察。實踐設計學報第十二期。
傅美玲等(2014),比較東西方設計師不同立裁技法設計表現-以Comme des Garcons及Alexander McQueen為例。紡織綜合研究期刊第二十四卷第二期。
鄧宗聖(2013),藝術創作:發想與實踐藝術本位研究的觀念。視覺藝術論壇第八期。
劉豐榮(2004),藝術創作研究方法之理論基礎探析:以質化研究觀點為基礎。藝術教育研究,8,73-94。
許言等(2006),應用仿生設計之資訊產品偏好度與形態意象研究。人因工程學刊,8(1)。
徐秀如等(2016),蝴蝶蘭文化創意服飾商品與消費者購買態度之探討。華岡紡織期刊第二十三卷 第五期。
徐秀如等(2016),仿生設計個案研究:牛仔服飾回歸然設計。華岡紡織期刊第二十三卷 第六期。
周刊
蔡茹涵(2017),商業周刊:誰殺了牛仔褲?第1544期出刊日期。
學位論文
邱韻伃(2019),菊花造形研究與創作。台中市: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