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9.105.15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林容因
作者(英文):Rong-Yin Lin
論文名稱:不在她方 - 我和我的舞蹈旅程
論文名稱(英文):Placeless Place - My Journey of Dance
指導教授:廉兮
指導教授(英文):Hsi Lien
口試委員:劉惠琴
林慧絢
口試委員(英文):Whei-Ching Liu
Huei-Hsuan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號:610688207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4
關鍵詞:敘說探究中產階級升學主義身體界線身體實踐體現流動街舞即興書寫
關鍵詞(英文):narrative inquirymiddle classexam-orientedbody boundarypracticeembodimentflowstreet danceimprovisationwrit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7
  • 收藏收藏:0
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在長期單一的升學主義思維,有著強勢母親與沉默父親的中產階級家庭裡長大,文學成為當時唯一的出口,塑造出既節制又浪漫,既順從又反抗的靈魂。之後成為一個不斷尋找身體的流浪者,「街舞」讓我看見擁有「自我」的可能,也是我踏上舞蹈旅程的開始。
從大學休學以後這段追尋自我的旅程十分的漫長且破碎,在不同的城市與工作間大量的移動,改變身分,與不同階層的人們相遇與生活,不斷的重新開始,重新發現,卻又難以累積,難以連結,難以發聲。於是我開始書寫過去的記憶,試圖找出生命軌跡裡較重要的時間點,去對應當時的社會處境,是什麼樣的情境與壓迫造成了我的移動,以及我內在無法整合的,失去平衡的,那些陽性與陰性的,男人與女人的,主流與邊緣的聲音。
跳舞是我這些內在的「力」對外最直接的呈現,我為什麼跳舞,以及,舞蹈如何消失,我如何轉換「舞蹈」這個形式成為我內在的語言與真正的實踐。
我的書寫方式不可避免的和我的舞蹈與移動經驗交織在一起。結構的限制產生了移動的渴望,不同的空間影響了身體的感知與觀看的方式,在時間的推移之下有了新的經驗與理解,讓我遊走在不同的邊界之間。
「她方」對我來說,是一個女人應該在的地方,但為什麼是那個地方?於是這趟舞蹈旅程不再是外在可見、可指認的動作,而是內在的、感知的、視野的交替轉化與辯證。

A seventeen-year-old girl grew up in a middle-class family with a controlling mother and a silent father, embracing a long-standing single-minded pursuit of education. Literature became her sole outlet, shaping a soul that was both restrained and romantic, compliant yet rebellious. Subsequently, I evolved into a wanderer in search of my own body. "Street dance" revealed the potential of possessing a "self" and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y journey into dance.
Dancing became the most direct external manifestation of my internal "forces." The questions of why I danced and how dance disappeared to transform the art of "dance" into an internal language and genuine practice.
My writing style inevitably intertwined with my dance and movement experiences. The constraints of structure generated a desire for movement. Different spaces influenced her bodily perceptions and ways of observation.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new experiences and understandings emerged, allowing me to navigate between different boundaries.
To me, "her place" represented where a woman should be, but why that specific place? As a result, my dance journey ceased to be solely about external, visible actions; instead, it became an interplay of internal, perceptual, and visionary transformations and dialectics.
第一章 序曲 1
喚醒的記憶 1
沒有母親照顧的女兒們 4
語言的限制 6
為何要敘說 7
凝視 10
書寫與對話 11
歷史的痕跡 13

第二章、下降到地底 17
拔牙 17
謝幕 19
回到學校 20
二十歲的旅行 22
房間的門 25
在河之邊 29
觸碰的療癒 32

第三章、獨自來到世界上 35
矯正的少女 35
國中導師 37
綠色制服 39
重考大樓 41
街舞,革命的聲音 45
流浪到八里 48
法律事務所 52
來自花蓮的海 54
換一個家旅行 56
台北的天空 61
第一次遇見接觸即興 64
編織這條街 66
阿姨的花店 67
真正的街舞? 69

第四章、那些該去跳舞的地方 75
舞蹈旅行 75
底層的生活 77
老師,你跳什麼舞? 81
舞蹈劇場 87
身體工作 90

第五章、創作的總和 93
青鳥一號 93
大人與小孩 95
音樂的脈動 98
街舞教室的鏡子 101
離開最深的海 103
母親與女兒 105
雙人舞 107
開放的姿態 110
跳舞與詩 112
表演與對話 115
當舞蹈回到日常 117
返家 118
她的舞台 123

第六章、結束才是開始 129
計畫審查之後 129
探究我的故事 131
街舞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137
當興趣成為工作 141
創作的源頭 143
主流與反抗之間 145
即興與多元文化 146
威權之下,身體的界線 147
我們如何互相理解 149
不在她方 150

參考文獻 153
圖表1 女英雄的自性之旅示意圖 134
圖表2 生命年表 136


朱少麟(1996)。傷心咖啡店之歌。台北:九歌
朱少麟(1999)。燕子。台北:九歌
村上春樹(2008)。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台北:時報
保羅‧弗雷勒(2009)。受壓迫者教育學。台北:巨流
埃里希‧佛洛姆(2015)。逃避自由。台北:木馬
麥克‧懷特(2018)。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台北:心靈工坊
貝賽爾‧范德寇(2017)。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台北:大家
林大豐、劉美珠編著(2016)。身心教育研究論文集。台東:台灣身心教育學會
林兩傳(2020)。身體的立體結構網路。台中:晨星
托瓦爾特‧德特雷福仁, 呂迪格‧達爾可(2002)。疾病的希望。台北:心靈工坊
茉琳‧莫德克(2022)。女英雄的旅程。台北:心靈工坊
奧根‧海瑞格(2021)。箭藝與禪心。台北:心靈工坊
艾克哈特‧托勒(2008)。當下的力量。台北:橡實,大雁
黃以曦(2017)。謎樣場景:自我戲劇的迷宮。台北:一人
河合隼雄(2016)。孩子與惡:看見孩子使壞背後的訊息。台北:心靈工坊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2017)。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台北:網路與書
尚-路克.南希, 瑪蒂德.莫尼葉(2015)。疊韻:讓邊界消失,一場哲學家與舞蹈家的思辨之旅。台北:漫遊者文化
林懷民(2022)。激流與倒影。台北:時報
加斯東‧巴什拉(2013)。空間的詩學。台北:上海譯文
黛安‧艾克曼(2018)。感官之旅。台北:時報
馬奎斯(1990)。百年孤寂。台北:志文
吳士宏(2001)。舞蹈評析與身體觀。台北:五南
張懿文(2022)。不舞之舞:論當代藝術中的舞蹈。台北:書林
吳孟軒(2022)。黑色美國夢:全球化下台灣街舞的身體政治與認同渴望。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信賢(2013)。敘事探究的社會學想像:個體經驗與社會脈絡的交織。課程與教學季刊,16期,P139~158
(此全文20250822後開放外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