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6.180.8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林芯鎂
作者(英文):Sin-Mei Lin
論文名稱:國小媒體素養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dia Literacy Course to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劉唯玉
指導教授(英文):Wei-Yu Liu
口試委員:呂傑華
張煜麟
口試委員(英文):Chien-Hua Lu
Yu-Lin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號:610688504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6
關鍵詞:媒體素養課程設計行動研究
關鍵詞(英文):media literacycurriculum design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
  • 收藏收藏:0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觀察到許多學生面臨網路、3C產品的使用上,衍生了諸多的問題,顯示出媒體素養的不足。同時,研究者面臨了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衝擊,媒體素養在課綱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卻沒有相對應的課程能夠告訴現場的老師如何培養自身能力,也無從教導學生,因此研究者投身於媒體素樣的研究,以期能增進自身媒體素養教學能力,也與學生一同學習進步。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以《媒體素養白皮書》的五大主軸設計出符合國小學生的媒體素養課程。本研究以32位六年學生為研究對象,歷時九週,實施21堂的媒體素養課程。本行動研究藉由學生個人學習單、學生小組討論單、教學省思札記、錄影觀察記錄、教學觀察記錄等質性資料以了解教學單元的設計、實施與修正歷程。在教學活動結束後,研究者根據上述研究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論如下:一、經由動態的教學修正歷程,以及多元的學習方法,發展出「國小媒體素養」課程。二、學生在媒體素養五大主軸上的能力皆有所提升,學生也認為此一課程改變了他們對媒體原先的理解。三、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看見自身教學的盲點,懂得學習更加以學生為中心來教學。最後,針對行動研究所遭遇之問題與不足之處提出建議,期能給予日後從事相關研究者作為參考,並提供更完整的想法與研究方向。
Researcher observed the increasing problem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using internet and technology devices, showing deficiency of media literacy in our school. Meanwhile, 12-years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a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media literacy but without any intruction on teacher education and without any curriculums for students. Therefore, researcher devotes to media literacy, hoping to enhance teaching ability and learing media literacy with students. The action research wa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a serial of media literacy curriculum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ased on five indexes from White Paper o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al Policy. The media literacy curriculums are lasting 9 weeks, 21 classes, and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32 six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The material used for this action research consisted of student worksheets, small group discussion worksheets, reflective teaching journals, teaching videos, teaching notes, and classroom observers’ transcripts. The results of the action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researcher developed a serial of curriculums about “Media Literacy” through dynamic teaching revision process and multiple learning methods. Second, students improved the ability of media literacy on all five indexes in White Paper o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al Policy. Furthermore, they considered this class useful and changed their original cognition of media. Third, the teaching knowledge of the researcher was enriched, noticing my own defect on teaching. Instead of teaching in the view of teacher herself only, reseacher start implementing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Finally, share my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fiel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素養的意涵 11
第二節 媒體素養 17
第三節 媒體素養教育 26
第四節 媒體素養教育之相關研究 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5
第一節 研究流程及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58
第三節 教學設計與實施 61
第四節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 71
第五節 研究倫理 75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77
第一節 媒體素養課程之設計與實施歷程 77
第二節 教學單元實施後學生的省思歷程與改變 128
第三節 教學實施歷程中研究者之省思與專業成長 151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建議 165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6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72
參考文獻 177
附錄 1 學生媒體使用之調查表 187
附錄 2 國小學童媒體素養能力測驗(前測) 189
附錄 3 教學教案 191
附錄 4 教學觀察表 230
附錄 5 教學省思紀錄 231
附錄 6 教學夥伴札記 232
附錄 7 學生媒體素養能力測驗(後測) 233
附錄 8 學生回饋單 237
附錄 9 家長同意書 238
附錄10 假新聞分辨上課講義 239
中文部分
方永泉、林志忠、洪雯柔、崔光宙、楊洲松、簡成熙(2003)。E世代教師的科技媒體素養。台北:高等教育。
毛榮富、李明軒、何日生、林福岳、周典芳、徐祥名...彭之修(2005)。媒介素養概論。臺北市:五南。
朱則剛(2005)。加拿大媒體素養教育探討。圖書館資訊學刊,3(1/2),1-13。
吳怡貞(2006)。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課程之系統化教學設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kcvq8t
吳晴萍(2002a)。日本推動媒體識讀教育的作法與成效(上)。媒體識讀教育月刊,25,1-4。
吳晴萍(2002b)。日本推動媒體識讀教育的作法與成效(下)。媒體識讀教育月刊,26,7-9。
吳翠珍(1996)。媒體教育中的電視素養。新聞學研究,53,39-59。
吳翠珍(1999):媒體素養:地球村的公民教育核心。公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伍,2-1~2-30。
吳翠珍(2004)。媒體素養與媒體教育的流變與思辨。載於翁秀琪(主編),臺灣傳播學的想像(下)(頁812-841)。台北:巨流。
吳翠珍、陳世敏(2007)。媒體素養教育。台北市:巨流。
吳翠珍、陳世敏(2014)。媒體素養:傳播教育通識化的途徑。載於陳炳宏、柯舜智、黃聿清(主編),教學與學教─高等教育媒體素養教學參考手冊(頁41-83)。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李珮瑜(2014)。英國媒體素養教育對於臺灣媒體素養教育之啟示。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07,11-27。
李德竹(2000)。資訊素養的意義、內涵與演變。圖書與資訊學刊,35,1-25。
呂傑華、白亦方(2012)。媒體素養教育與課程實踐歷程之再思與展望。課程與教學,15(1),1-34。
呂傑華、秦梅心(2008)。花蓮縣國小教師電視媒體素養內涵認知及媒體素養教育實踐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3,265-294。
呂傑華、陳逸雯(2009)。參與媒體素養研習之國民小學教師實施媒體素養教育之調查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22(1),1-40。
兒童福利聯盟(2018)。2018兒少偶像崇拜概況調查。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67/1429
兒童福利聯盟(2019)。2019兒少使用社群軟體狀況調查報告。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67/1525
周苡靖(2004)。國民小學學生資訊素養之研究─以雲林縣北港鎮各國小為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ssquw
林子斌(2005)。英國媒體教育之發展及其在國定課程中的角色。當代教育研究,13(3),115-148。
林子斌(譯)(2006)。媒體教育:素養、學習與現代文化(原作者:David Buckingham)。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2003)
林亦君(2000)。哈日?解日?從媒體識讀教育談起。電視文化家書,161,2。
林永豐(2018)。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的要領。載於周淑卿、吳璧純、林永豐、張景媛、陳美如(主編),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頁3)。臺北: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林姿誼(2013)。高雄市國中社會領域教師媒體素養教育認知及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u73wwk
林福岳(2004)。媒體素養教育中的「公民」意涵。「E社會的公共倫理、公民德行與公民養成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北: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林雍智(2015)。臺灣媒體素養教育政策2008~2014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c7bbh
林薰香(2010)。何謂「媒體」?-探討媒體之哲學基礎及義涵。東海哲學研究集刊,15,133-156。
林玉鵬、王維菁、陳炳宏(2020)。數位網路時代下媒體素養教育政策再思考。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5(1),115-136。
林佳蓉、林宇玲、林曉薇、陳彥文(譯)(2010)。媒體素養教育─兒童、青少年與媒體(初版)(原作者:Strasburger, V. C., Wilson, B. J., & Jordan, A. B.)。臺北市:華騰文化。(原著出版年:2009)
花蓮縣政府(2020)。花蓮縣政府109年施政計畫。取自http://www1.hl.gov.tw/workplans/data/109.pdf
周韞維(2003)。媒體素養教育現況調查。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金觀濤、劉青峰(2005)。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姜如珮(2007年10月)。臺灣與加拿大媒體教育之比較。「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倪惠玉(1995)。國民小學教師科技素養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工藝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fgm7zq
洪詠善(2018)。素養導向教學的界定、轉化與實踐。台北:教育部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
陳俐伶(2013)。解讀新聞中的媒體再現─ 一所國民中學媒體識讀教學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rpcsuw
陳炳宏(2019年1月20日)。108 課綱「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係瞎米?談如何落實媒體素養教育【批媒‧眉批-陳炳宏的部落格】。取自http://pxc24.blogspot.com/2019/01/108.html
陳柏璋(2010)。臺灣國民核心素養與中小學課程發展之關係。課程研究,5(2),1-25。
陳雅慧(2019年10月)。中學生媒體素養萬人調查YouTube成青少年最大資訊來源。親子天下,109,78-80。
秦梅心(2007)。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媒體素養內涵認知及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花蓮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5fz76
張一蕃(1997)。資訊時代之國民素養與教育。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86,023-602。臺北:行政院。
張宏源(2001)。媒體識讀:如何成為新世紀優質閱聽人。台北市:亞太圖書。
張秀如(2017)。檢視階級意識型態的媒體素養教學單元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4gc2x
張鈞淳(2010)。媒體素養教學方案融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uvc3vn
張銘棋(2003)。學習型態與電腦網路素養之關係暨網路使用現況調查─以彰化縣高職教師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cv478
張宏源、蔡念中(2005)。媒體識讀—從認識媒體產業、媒體教育,到解讀媒體文本。台北市:亞太圖書。
教育部(2002)。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媒體素養教育分段能力指標草案。取自:https://admin.mlearn.moe.gov.tw/App_ashx/DownLoad.ashx?DDID=%2010135%20&DPID=%202%20&KIND=PDF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華民國103年11月28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30135678A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a)。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會議紀錄】,107年度第27次會議(107年6月3日)。
教育部(2018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中華民國107年1月25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70007209B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c)。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小學-生活課程。(中華民國4月16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70031923B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d)。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健康與體育領域。(中華民國6月8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70052820B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e)。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中華民國7月26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70066476B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f)。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活動領域。(中華民國10月23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70109403B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g)。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藝術領域。(中華民國10月23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70109372B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h)。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中華民國10月26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70116490B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8i)。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中華民國11月2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70119882B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9)。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第三點修正規定(中華民國108年05月10日臺教師(二)字第1080059442B號)。臺北:教育部。
許怡安(2000年11月22日)。資訊社會的網路媒體素養。「第三屆兩岸傳播媒體邁入二十一世紀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中朝陽科技大學。
許喬涵(2017)。媒體素養教學方案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之探究-以桃園某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ty76mk
許凱婷(2019)。媒體識讀教學方案對國中生之媒體識讀能力及批判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jf9698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1)。教育部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台北:教育部。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2063,c1538-1.php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年7月21日)。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核心素養工作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課程綱要—核心素養發展手冊。2015年10月2日取自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9423,c1180-1.php?Lang=zh-tw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9年9月)。108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取自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2NrZmlsZS82YmQyOTBiZi0zOGRiLTRmMjYtOGYyOS0zNmIyMjRlMzVkYWIucGRm&n=6ZmE5Lu2My0xMDjlubTlgIvkurrlrrbmiLbmlbjkvY3mqZ%2FmnIPoqr%2Fmn6XloLHlkYot5YWs5ZGK54mIdjMucGRm&icon=.pdf。
莊雪華、黃繼仁(2012)。媒體識讀教育的發展及在中小學課程與教學的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15 (1),35-66。
黃乃熒 (2013)。美國特色學校的教育魅力:十二年國民教育機會的例示。教育研究月刊,255,5-20。
黃西玲 (2009)。媒體識讀的教育發展與課程設計:國際趨勢的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85,74 - 86。
黃國珍(2019)。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從訊息到意義,帶你讀出深度思考力。台北:親子天下。
黃慧貞(2017)。運用繪本於媒體素養批判性思考教學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x5xxyb
黃葳威(2018)。2018臺灣青少兒上網安全長期觀察報告。臺北:白絲帶關懷協會。取自http://www.cyberangel.org.tw/file/cap_dvd_guides/13_vr/1_2018TaiwanTeens.pdf
游昊耘(2020年7月20日)。藍鯨遊戲引誘青少年自殘、提供私密照,家長該如何防範?。親子天下。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6843-/
曾春榮(2014)。臺灣與德國中學生媒體素養之比較研究--以福營國中與Unterrieden中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769vh
葉乃靜(2020年4月17日)。葉乃靜觀點:課綱缺資訊素養,如何打假新聞?。風傳媒。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2527790
葉乃靜(2020年7月1日)。資訊素養與媒體素養、科技素養,有何不同?。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取自https://mlearn.moe.gov.tw/TopicArticle/PartData?key=10588
楊倍昌(2014)。媒體講台亂彈曲─公民素養陶塑計畫案中發展媒體素養課程的觀察筆記。載於陳炳宏、柯舜智、黃聿清(主編),教學與學教─高等教育媒體素養教學參考手冊(頁17-28)。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楊洲松(2004)。解放與賦權-媒體素養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臺灣教育,629,2-8。
鄧志哲(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實施媒體素養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學童自製媒體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ybk4z6
趙永博(2020年5月10日)。科技教材100%普及校園 智慧教育紮根花蓮。民視新聞網。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E7%A7%91%E6%8A%80%E6%95%99%E6%9D%90100-%E6%99%AE%E5%8F%8A%E6%A0%A1%E5%9C%92-%E6%99%BA%E6%85%A7%E6%95%99%E8%82%B2%E7%B4%AE%E6%A0%B9%E8%8A%B1%E8%93%AE-114449212.html
鄭智仁、張嘉倫、毛俞婷、賴慧玲(2017)。媒玩‧媒瞭‧學媒體:媒體素養教學寶典。高雄:巨流。
蔡欣樺(2012)。媒體素養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以「解讀電視新聞中的置入性行銷」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hd66x3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台北:高教出版。
潘香汝(2017)。建構以食安議題為核心之國小媒體素養課程方案─以食品添加物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agtu98
賴祥蔚(2007)。媒體素養語言論自由的辯證。新聞學研究,92,97-128。
聯合新聞網(2020年2月18日)。校園注意!全球流行致命「3人跳挑戰」 易造成腦震盪頸椎斷裂。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12/4352302
謝宜芳(2001)。資訊素養相關概念。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7(4), 91-103。
謝戌秋、陳歆翎、呂雅婷(2007)。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生媒體素養調查研究。圖文傳播藝術學報,2007,207-224。
謝銘珈(2008)。國小學童網路媒體素養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中年級網路媒體素養」為例的教學設計。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宜蘭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f23du
鍾佳庭(2019)。運用批判思考教學培養國小六年級學生媒體素養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vteq9t
簡梅瑩(2009)。媒體素養教育於增能學生文化反思與終身學習能力:國中小之教學規劃與發展。教學科技與媒體,87,102-114。
羅翊菱(2012)。以ADDIE模式開發媒體素養融入國小五年級社會領域教學方案之研究-以環境教育議題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gex28z

英文部分
Aufderheide, P. (1993). Media literacy: A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a literacy. Washington, WA: The Aspen Institute.
Branes, C., Corcoran, F., Flanagan, B, & O’Nell, B. (2007). Final report: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in Ireland. Retrieved from Dublin: Radharc media trust website: www.mediaconference.ie/fles/Radharc.Report.pdf
Buckingham, D. (1998). Media education: From pedagogy to practice . In D. Buckingham (Ed.), Watching media learning: Making sense of media education (pp. 3-15). London, England: Falmer.
Buckingham, D. (2003). Media education: Literacy, learning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Buckingham, D. (2006). Media education: Literacy, learning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De Abreu, B. S., Mihailidis, P., Lee, A. Y.-L., Melki, J., & McDougall, J. (2017). Arc of research and central issues i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B. S. De Abreu, P. Mihailidis, A. Y.-L. Lee, J. Melki, & J. McDougall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pp. 1-16). London, UK: Routledge.
Fedorov, A. (2008). On Media Education. Moscow, Russia: ICOS UNESCO IFAP.
Frau-Meigs, D. (Ed.). (2006). Media education: A kit for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UNESCO Publication No. CI/COM/2006/PI/H/3). Retrieved June 10, 2017, from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4/001492/149278e.pdf
Friesem, Y., Quaglia Beltran, D., & Crane, E. (2014). Media Now: A Historical Review of a Media Literacy Curriculum. Journal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6(2), 35-55.
Hawisher, G, & Selfe, C. (1999). Global Literacies and the World Wide Web. New York: Routledge.
Hobbs, R. (2011). The state of Media Literacy: A response to Potter .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55(3), 419-430.
Hobbs, R. (2013, July 28). Media Literacy’s Big Tent at NAMLE 2013 [Online forum comment]. Retrieved from http://mediaedlab.com/2013/07/28/media-literacy-s-big-tent-at-namle-2013/
Kellner, D.(1998). Media culture: cultural studies, identity, and politics between the modern and the postmodern. Lond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Kubey, R. W., (2004). Media Literacy and the Teaching of Civics and Social Studies at the Dawn of 21st Century. 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8(1), 69-77.
Masterman, L. (2004). Teaching the media. London, England: Routledge.
McCannon, B. (2009), Media literacy/media education: Solution to big media?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 V.C. Strasburger, B. J. Wilson & A. B. Jordan (Eds.), Children adolescents, & the media (2nd ed.)(pp.519-569). Thousand Oaks, CA: Sage.
Moore, D. (2013). Bringing the World to School: Integrating News and Media Literacy in Elementary Classrooms. Journal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5(1), 326-336.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NAMLE) (2008). Media literacy define. Retrieved from http://namle.net/publications/media-literacy-definitions/
Phillips, M. (1998). Media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heck Under the Gestalt Hood. New Jerse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6(2), 109-122.
Potter, W. J. (1998). Media literacy. Thousand Oaks, CA: Sage.
Potter, W. J. (2010). The state of media literacy.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54, 675-696.
Prensky, M. (2001). 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 On the Horizon, 9, 1-6.
Rosin, H. (2013, April). The Touch-Screen Gener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3/04/the-touch-screen-generation/309250
Schilder, E. A., Lockee, B. B., & Saxon, D. P. (2016) The Issues and Challenges of Assessing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Journal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8(1), 32-48.
Shibata, K. (2002). Analysis of “critical” approach in media literacy –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Japan and Canada. Keio communication review, 24, 93-110.
Silverblatt, A. (1995). Media Literacy: keys to interpreting media messages. Westport, CT: Praeger Publishers.
Share, J., Thoman, E., & Jolls, T. (2005). Five key questions that can change the world: Classroom activities for media literacy. Los Angeles, CA: 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
(此全文20250728後開放外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