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89.13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許明涓
作者(英文):Min-Chuan Hsu
論文名稱:《熟悉的迷宮》短篇小說集
論文名稱(英文):The Familiar Maze
指導教授:吳明益
指導教授(英文):Ming-Yi Wu
口試委員:陳蕙慧
林聖修
口試委員(英文):Hui-Hui Chen
Sheng-Xiu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華文文學系
學號:610708101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關鍵詞:環境女性身體
關鍵詞(英文):BirdEnvironmentWomanDreamBod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5
  • 收藏收藏:0
由八篇故事組成,圍繞著「鳥類」與「女性」這兩個主題書寫,出於自身的性別經驗與自然持續互動之下所產生的作品。
小說裡的主人翁皆非專業的生態研究人士,她或他都是與鳥類相關的眾多邊緣人,在故事中透過鳥類的出現展現角色的心理意象。
此部作品雜揉自然知識之外,更透過書寫人在環境之中的狀態變動,表達身體與心靈皆出生於自然,那些被忽略的細微感受必然都是真實,值得被書寫下來的。
This work consists of eight stories revolving around the themes of "birds" and “women,” inspired by the author's personal gender experiences and continuous interaction with nature.
The protagonists in the novel are not professional ecologists; rather, they are various individuals with connections to birds. Through the appearance of birds, the stories reveal the psychological imagery of the characters.
Beyond blending natural knowledge, this work also expresses the state of change in humans within their environment. It conveys the idea that both body and soul are born from nature, and those often overlooked subtle sensations are undoubtedly real and worthy of being written about.
創作理念 i
論文摘要 iii
目錄 v
開始 1
雨中飛行 13
最好的時光 25
藍 37
人類觀察家 49
野貓的研究 61
暗光 73
熟悉的迷宮 85
後記 95
參考文獻 97
一、專著
Alice Munro,《太多幸福》,張茂芸譯,臺北市:木馬,2013。
Anthony Doerr,《拾貝人》,施清真譯,臺北市:時報文化,2018。
Carmen Maria Machado ,《她的身體與其它派對》,葉佳怡譯,臺北市:啟明,2019。
Margaret Atwood,《與死者協商 : 瑪格莉特愛特伍談寫作》,嚴韻譯,臺北市:麥田,2004。
Melanie Challenger,《忘了自己是動物的人類》,陳岳辰譯,臺北市:商周,2021。
Milan Kundera,《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韓少功、韓剛譯,臺北市:時報文化,2002。
Monica Black,《歐洲鬼地方:戰後德國靈異治療的狂潮,如何揭露科學理性所回應不了的創傷?》,張馨方譯,新北市:衛城,2023。
Neil Shubin,《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鄧子衿譯,新北市:鷹,2021。
Olga Tokarczuk,《太古和其他時間》,易麗君、袁漢鎔譯,臺北市:大塊文化,2006。
Richard Powers ,《樹冠上》,施清真譯,臺北市:時報文化,2021。
Richard Sennett,《棲居》,洪慧芳譯,臺北市:馬可孛羅,2020。
川上和人,《鳥類學家的世界冒險劇場》,陳幼雯譯,臺北市:漫遊者文化,2018。
小川洋子,《人質朗讀會》,王蘊潔譯,臺北市:麥田,2014。
林文宏,《臺灣鳥類發現史》,臺北市:玉山社,1997。
洪素麗,《尋找一隻鳥的名字》 ,臺中市:晨星,1994。
吳明益,《苦雨之地》,臺北市:新經典文化,2019。
陳湘靜、林大利,《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鳥類學》,臺北市:麥浩斯,2020。
劉克襄,《風鳥皮諾查》,臺北市:遠流,2007。

二、期刊論文
Adam Fishbein,〈鳥兒如何聽鳥歌?〉,姚若潔譯,《科學人》,2022。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