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3.58.144.8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江婉綺
作者(英文):Wan-Chi Chiang
論文名稱: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意圖之研究-以花蓮地區消費者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The Research on Consumer Behavioral Intention for Using Mobile Payment Service-A Case in Hualien County
指導教授:巫喜瑞
指導教授(英文):Hsi-Jui Wu
口試委員:朱正一
陳筱華
口試委員(英文):Cheng-I Chu
Sheau-Hwa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610730511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關鍵詞:行動支付科技化模式來源國形象知覺風險信任
關鍵詞(英文):mobile paymenttechnology modelsource country imageperceived risktrus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商業交易的工具也隨之改變,近年智慧型手機改變人們的生活,行動支付為成為最新型的支付工具。雖然台灣的科技和資安是都高水準,但行動支付的拓展卻不及國外,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本國的金融體系完善,偽鈔較少、ATM密度高、信用卡使用率高,故造成拓展不易。
現今的行銷和政策推動都是靠著大數據的分析為參考依據再訂定決策,而經濟活動下人民的消費金流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故要推動科技智慧國家建立無現金社會是各國的目標,故本研究目的藉由實證方式對行動支付意圖的探討,期盼能在政府大力推動行動支付2025年普及化的目標下有所助益。
本研究以花蓮地區消費者為研究對象,從科技接受模式加入主觀規範、來源國形象、信任去探討行動支付使用態度。結果顯示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主觀規範、信任都有正向關係,但來源國形象就不顯著。其次在來源國形象和知覺風險去探討對行動支付的信任,結果顯示都是有顯著相關。最後是使用態度、主觀規範、信任對行動支付使用意圖探討,有二者顯示都有正向相關,唯有主觀規範無顯著效果。因此本研究除了能有助推展行動支付實務面作為外,並能了解消費者使用意圖的主要影響因素,方能制定更有效對策提高使用之信心。
With the technology advances, tools for commercial trading have also changed. In the recent years, smartphones have changed people’s lives, and mobile payment has become the latest payment tool. Although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Taiwan are of high standard, the expansion of mobile payment are far from that overseas.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is perfect and there were fewer counterfeit banknotes, high ATM density, and high rates of credit cards use, which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of promotion of mobile payment.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promotion nowadays a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ig data, and the economic flow of people's consumption under economic activities is a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indicator. Thus, it is the goal of every country to establish a cash-free society and become a technologically wise country.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intention of mobile payment through empirical methods. Hopefully, it will be helpful under the goal of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obile payment by 2025.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are the consumers in the Hualien, and adds subjective norms, source country image, and trust from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explore the attitude of mobile payment u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ceptual usefulness, perceptual ease of use, subjective norms, and trust hav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ut the image of the source country is not so significant. Secondly, in exploration of the trust in mobile payment based on the image and perceived risk of the source coun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Finally, the attitude of use, subjective norms, and trust use intentions of mobile payment are discussed. Both of them show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only subjective norms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helping to promote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mobile payment, this research can help understand th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nsumers' intentions of using mobile payment so as to formulate mor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improve consumers’ confidence of using mobile paymen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行動支付 5
第二節 科技接受模式 8
第三節 科技接受模式擴充理論(TAM2) 11
第四節 知覺風險 14
第五節 來源國形象 17
第六節 信任 21
第三章 研究模型與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3
第二節 研究假說 24
第三節 研究變數與操作型定義 27
第四節 問卷設計 35
第五節 資料蒐集方法 37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38
第七節 問卷前測分析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5
第一節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45
第二節 共同方法變異檢測 61
第三節 信度分析 62
第四節 效度分析 67
第五節 整體模式模型檢測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3
第二節 管理意涵與研究貢獻 8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87
第四節 未來研究建議 87
一、中文參考文獻 88
二、英文參考文獻 91
附錄 96
一、中文參考文獻
王偉國 (2011)。消費者使用科技創新產品之因素探討-以平板電腦為例。成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鼎鈞 (2019)。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台灣的行動支付之研究。國立花蓮東華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雍慶,蔡青姿 (2009)。脈絡線索對網路購物之影響-以知覺風險模式為中介效
果。顧客滿意學刋,5(1),121-148。
吳亞馨, 朱素玥, 方文昌 (2008)。網路購物信任與科技接受模式之實證研究。資
訊管理學報,15 (1)。
吳淑鶯,陳瑞和 (2006)。計劃行為理論應用於網路書店購買行為之研究。中華管理
評論國際學報,9 (4)。
吳智鴻,蔡依錞 (2014)。以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社群網站Facebook的使用意圖。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0 (1),29-44。
吳朝烱 (2011)。以科技接受模型信任和節省成本探討使用網路銀行意圖。成功大學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大欣 (2006)。拍賣網站再購意願之研究:探討服務品質、知覺風險及滿意度等構
面。長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亞璇、張惠真、鄭伶如(2013)。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1 (1),137-147。
李忠儒 (2010)。網路購物知覺風險與知覺效益影響網路購物意願之探討。樹德科技
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春伶 (2010)。以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TAM2)探究影響網路銀行採用之因素--側重
文化因素之中介效果。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李淑芳、紀文章 (2005)。年輕消費者行動電話上網便利性之研究。經濟與管理論
叢,1 (2),163-186。
沈旭豐 (200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數位學習之學習滿意及購買意願之研究。國立
花蓮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存柔 (2002)。來源國形象、品牌定位與銷售通路對化妝品消費者態度之影響。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封德台、謝雅菱 (2006)。經營管理論叢,2 (1),47-63。
祝道松、盧正宗、徐雅培 (2007)。制度型信任機制與知覺風險影響網路消費者購
物意圖之研究-以 yahoo!奇摩購物為例,Journal of e- business,9 (2),291-320。
秦兆瑋 (2002)。製造來源國形象、消費者心理認知與知覺價格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之
影響。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世吉、田育任 (2014)。行動商務支付應用發展趨勢。財金資訊季刋,78。
張雅筑 (2015)。第三方支付之信任與知覺風險相關性之研究。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
科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仲和 (2014)。來源國形象與品牌形象對購買意願之影響-以小米智慧型手機為例。
國立花蓮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逸婷 (2007)。互動性、知覺風險、信任與態度關係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
究所博士論文。
郭裕元 (2013)。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消費者使用智慧電動車意圖之要素。國立
成功大學工學院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曾秀芬 (2009)。採用行動定位服務的關鍵因素:信任及使用動機。臺灣大學商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閎、洪振鐘、阮懷馨 (2008)。拍賣網站品牌來源國、品牌關係品質與品牌權益。
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1 (3)。
黃翠瑛,陳秀珍,陳霖瑩 (2011)。台灣農學會報,12 (4),351-363。
劉柏廷 (2006)。科技接受模式,結合計劃行為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式,科技接受模式
與使用統一理論之實證分析與比較:以台北市停車收費採用PDA為例。國立
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賴亞辰 (2015)。行動電子商務應用軟體之使用意向。逢甲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鍾興祺 (2015)。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使用者採用NFC行動支付之意圖。國立高雄應
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偉國 (2011)。消費者使用科技創新產品之因素探討-以平板電腦為例。成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鼎鈞 (2019)。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台灣的行動支付之研究。國立花蓮東華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雍慶,蔡青姿 (2009)。脈絡線索對網路購物之影響-以知覺風險模式為中介效
果。顧客滿意學刋,5(1),121-148。
吳亞馨, 朱素玥, 方文昌 (2008)。網路購物信任與科技接受模式之實證研究。資
訊管理學報,15 (1)。
吳淑鶯,陳瑞和 (2006)。計劃行為理論應用於網路書店購買行為之研究。中華管理
評論國際學報,9 (4)。
吳智鴻,蔡依錞 (2014)。以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社群網站Facebook的使用意圖。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0 (1),29-44
吳朝烱 (2011)。以科技接受模型信任和節省成本探討使用網路銀行意圖。成功大學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大欣 (2006)。拍賣網站再購意願之研究:探討服務品質、知覺風險及滿意度等構
面。長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亞璇、張惠真、鄭伶如(2013)。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1 (1),137-147。
李忠儒 (2010)。網路購物知覺風險與知覺效益影響網路購物意願之探討。樹德科技
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春伶 (2010)。以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TAM2)探究影響網路銀行採用之因素--側重
文化因素之中介效果。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李淑芳、紀文章 (2005)。年輕消費者行動電話上網便利性之研究。經濟與管理論
叢,1 (2),163-186。
沈旭豐 (200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數位學習之學習滿意及購買意願之研究。國立
花蓮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存柔 (2002)。來源國形象、品牌定位與銷售通路對化妝品消費者態度之影響。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封德台、謝雅菱 (2006)。經營管理論叢,2 (1),47-63。
祝道松、盧正宗、徐雅培 (2007)。制度型信任機制與知覺風險影響網路消費者購
物意圖之研究-以 yahoo!奇摩購物為例,Journal of e- business,9 (2),291-320。
秦兆瑋 (2002)。製造來源國形象、消費者心理認知與知覺價格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之
影響。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世吉、田育任 (2014)。行動商務支付應用發展趨勢。財金資訊季刋,78。
張雅筑 (2015)。第三方支付之信任與知覺風險相關性之研究。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
科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仲和 (2014)。來源國形象與品牌形象對購買意願之影響-以小米智慧型手機為例。
國立花蓮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逸婷 (2007)。互動性、知覺風險、信任與態度關係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
究所博士論文。
郭裕元 (2013)。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消費者使用智慧電動車意圖之要素。國立
成功大學工學院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曾秀芬 (2009)。採用行動定位服務的關鍵因素:信任及使用動機。臺灣大學商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閎、洪振鐘、阮懷馨 (2008)。拍賣網站品牌來源國、品牌關係品質與品牌權益。
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1 (3)。
黃翠瑛,陳秀珍,陳霖瑩 (2011)。台灣農學會報,12 (4),351-363。
劉柏廷 (2006)。科技接受模式,結合計劃行為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式,科技接受模式
與使用統一理論之實證分析與比較:以台北市停車收費採用PDA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賴亞辰 (2015)。行動電子商務應用軟體之使用意向。逢甲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鍾興祺 (2015)。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使用者採用NFC行動支付之意圖。國立高雄應
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參考文獻
王偉國 (2011)。消費者使用科技創新產品之因素探討-以平板電腦為例。成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鼎鈞 (2019)。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台灣的行動支付之研究。國立花蓮東華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雍慶,蔡青姿 (2009)。脈絡線索對網路購物之影響-以知覺風險模式為中介效
果。顧客滿意學刋,5(1),121-148。
吳亞馨, 朱素玥, 方文昌 (2008)。網路購物信任與科技接受模式之實證研究。資
訊管理學報,15 (1)。
吳淑鶯,陳瑞和 (2006)。計劃行為理論應用於網路書店購買行為之研究。中華管理
評論國際學報,9 (4)。
吳智鴻,蔡依錞 (2014)。以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社群網站Facebook的使用意圖。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0 (1),29-44。
吳朝烱 (2011)。以科技接受模型信任和節省成本探討使用網路銀行意圖。成功大學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大欣 (2006)。拍賣網站再購意願之研究:探討服務品質、知覺風險及滿意度等構
面。長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亞璇、張惠真、鄭伶如(2013)。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1 (1),137-147。
李忠儒 (2010)。網路購物知覺風險與知覺效益影響網路購物意願之探討。樹德科技
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春伶 (2010)。以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TAM2)探究影響網路銀行採用之因素--側重
文化因素之中介效果。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李淑芳、紀文章 (2005)。年輕消費者行動電話上網便利性之研究。經濟與管理論
叢,1 (2),163-186。
沈旭豐 (200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數位學習之學習滿意及購買意願之研究。國立
花蓮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存柔 (2002)。來源國形象、品牌定位與銷售通路對化妝品消費者態度之影響。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封德台、謝雅菱 (2006)。經營管理論叢,2 (1),47-63。
祝道松、盧正宗、徐雅培 (2007)。制度型信任機制與知覺風險影響網路消費者購
物意圖之研究-以 yahoo!奇摩購物為例,Journal of e- business,9 (2),291-320。
秦兆瑋 (2002)。製造來源國形象、消費者心理認知與知覺價格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之
影響。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世吉、田育任 (2014)。行動商務支付應用發展趨勢。財金資訊季刋,78。
張雅筑 (2015)。第三方支付之信任與知覺風險相關性之研究。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
科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仲和 (2014)。來源國形象與品牌形象對購買意願之影響-以小米智慧型手機為例。
國立花蓮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逸婷 (2007)。互動性、知覺風險、信任與態度關係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
究所博士論文。
郭裕元 (2013)。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消費者使用智慧電動車意圖之要素。國立
成功大學工學院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曾秀芬 (2009)。採用行動定位服務的關鍵因素:信任及使用動機。臺灣大學商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閎、洪振鐘、阮懷馨 (2008)。拍賣網站品牌來源國、品牌關係品質與品牌權益。
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1 (3)。
黃翠瑛,陳秀珍,陳霖瑩 (2011)。台灣農學會報,12 (4),351-363。
劉柏廷 (2006)。科技接受模式,結合計劃行為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式,科技接受模式
與使用統一理論之實證分析與比較:以台北市停車收費採用PDA為例。國立
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賴亞辰 (2015)。行動電子商務應用軟體之使用意向。逢甲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鍾興祺 (2015)。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使用者採用NFC行動支付之意圖。國立高雄應
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參考文獻
Ahmed, Z. U., J. P. Johnson, C. –P. Ling, T. –W. Fang, and A. –K. Hui (2002), “Country-Of-origin and brand effects on consumers evaluations of curise lines, ”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2/3), 279-302.
Bauer, R.A. (1960). Consumer Behavior as Risk Taking. In Hancock, R.F.(ed), Dynamic Marketing for a Changing World, Proceedings of the 43rd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Chicago, 389-398.
Das, T. K., and Teng, B. (1998). Between trust and control:Developing confidence in partner coopetation in Allianc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3(3), 491-512.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 319-340. doi: 10.2307/249008.
Davis, F.D., Bagozzi. R.P. and Warshaw, P.R. (1992).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Use Computers in the Workplace,"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2:14) , 1111-1132.
Deutsch, M. (1962). “The effect of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upon trust and suspicion, "Human Relations, 13, 123-139.
Dichter, E. The Word Consumer〔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62, July/August.
Doney, P.M. and Cannon, J.P. (1997). “An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Trust in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61, 35-51.
Eastin, M.S. (2002).Diffusion of e-commerce: an analysis of the adoption of four e-commerce activities.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19(3), 251-267.
Erickson, Gary M., J. K. Johansson, and P. Chao (1984). Image Variables in Multiattribute Product Evaluation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0(2), 694-699.
Fishbein, M. and Ajzen, I. (1975). Beliefs,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Fornell, C., and Larcker, D. F. (1981).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9-50.
Gefen, D., (2000). “E-Commerce: The Role of Familiarity and Trust, ” Omega, (28:6),725-737.
Golembiewski, R. T. and McConkie, M (1975). “ The Centrality of Interpersonal Trust in Group Process, ” in C. L. Cooper (ed), Theories of Group Proces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31-185.
Hair, J. F.,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and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and Anderson, R. E. (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A Global Perspective (7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Han C.M . (1990),“Testing the Role of Country Image in Consumer Choice Behavior,”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4(6), 24-40.
Han,C.M. and Terpstra V. (1988),“Country-of-Origin Effect for Uni-National and Bi-National Produc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 235-253.
Heslop L A, Papadopoulosn, Dowdles M , et al. (2004) Who controls the purse strings: a study of consumers and retail buyers reactions in an Americas FTA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7(10), 1177-1188.
Hofacker, C. (1998). Internet Marketing. : Inc.
Jacoby, J., and Kaplan, L.B. (1972). The 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 In Venkatesan,
M. (Ed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382-393.
Morgan, R.M., and Hunt, S.D. (1994). “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 Journal of Marketing, 58, 20-38.
Nagashima, A. (1970). A Comparison of Japanese and U.S.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 Products. Journal of Marketing, 34, 68-74.
Narayana, C. L. (1981). Aggregate images of American and Japaneseproducts: Implications 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16(2), 31-35.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Karahanna,E., Straub,D.W.and Chervany,N.L., (199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Across Time:A Cross-Sectional Comparison of Pre-Adoption and Post-Adoption Beliefs, ”MIS Quarterly, 23(2), 413-423.
Laroche,M.,Papadopulos,N.,H., Louise A. and Mourali, M. (2005),“The Influence of Country Image Structure on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Foreign Product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22(1), 96-115.
Lanz, Garold and Sandra Loeb. (1996). Country-of-Original and Ethnocentrism: An Analysis of Canadian and American Preferences Using Social Identity Theory.Advance in Consumer Research, 20, 684-689.
Mitchell V. C. and Greatorex, M. (1993). Risk perception and reduction in the purchase of consumer services ,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al, 13(4), 179-120.
Monroe,K.B. (1990).Pricing:Making profitable decisions:McGraw-Hill New York.
MOON,J.W.and Kim,Y.G., (2001). “Extending the Tam for a World-wide-web Context, ”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38, 217-230.
Nasri,W., and Charfeddine,L. (2012).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internet banking in Tunisia: An integration theory of accptance model an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he Journal of High Theory Management Research, 23(1), 1-14.
Pavlou, P. A., and Gefen, D. (2005).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in Online Marketplaces: Antecedents , Consequences, and Moderating Rol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Reichheld,F.F., and Schefter,P. (2000).E-Loyalty Your Secret Weapon on the Web.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8:4), 105-113.
Suh Y G, Jungyun H, Davies G. (2016). Cultural appropriation and the country of origin effect〔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9, 2721-2730.
Taylor,S.and Todd, P., (1995). “Assessing IT Usage The Rloe of Prior Experiecne,”MIS Quarterly, 4, 561-571.
Ting,H., Yacob,Y.,Liew,L.,& Lau,W.M. (2016).Intention to use mobile payment system:A case of developing market by ethnicity.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24(15), 368-375.
Venkatesh, V. and Davis, F. D. (2000). “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 ” Management Science, 46, 186-204.
Wall, M., J. Liefeld and L. A. Heslop (1991). “Impact of Country-of-Origin Cues On Consumer Judgments in Multi-Cue Situations: a Covariance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s, 19(2), 105-113.
Wang,X., and Yang. Z (2008).Does country-of-origin matte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d personality and purchase inten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Evidence from China's auto industry.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25(4), 458-474.
Wu,L., and Chen,J.-L (2005). An extension of trust and TAM model with TPB in the initial adoption of on-line tax: an empirical sty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62(6), 784-808.
Zand, D.E. (1972). “Trust and Managerial Problem Solving, ”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7, 229-239.
Zarrin Kafsh, S. (2015). Developing Consumer Adoption Model on Mobile Wallet in Canada. Université d'Ottawa/University of Ottawa.



(此全文20250803後開放外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